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5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之朝堂,很多事,他都可以一言而决。

    他也相信,赵柱国在赏赐下去之前,会有一定的让步,这么多年来,以他对赵柱国心性的了解,结果应该是**不离十了。

    到时封赏下去,朝堂上的阻碍,会少了许多,不过,赵柱国怕是要在京师呆上一些时日了,这样的结果很不错,有大将军赵石在朝中坐镇,时常参赞军机不说,许多事也都会迎刃而解。

    而他的身边,也多了一个能畅所欲言之人,他同样相信,一些不能和外间臣子们说的话,都可以跟赵柱国聊一聊,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呢。。。。。。。。。

    “宣翰林承旨沈鹤入宫。”

    乾元殿中,传来皇帝陛下的吩咐声。

    沈鹤,朝中蜀人之首脑,深得皇帝陛下宠信,皇帝陛下除了想找个聪明的聆听者之外,也想略微听一听,蜀人在科举案之后,有什么动静。。。。。。。。。(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零一章沈鹤

    沈鹤,字放舟,出身成都沈氏大族,咸宁四年进士,入翰林院,因文采卓然,后晋翰林承旨。《 。。。。。。

    成武皇帝登基不久,赞其果敢坚毅,赐其中书内觐之职,中书内觐,七品,人微言轻,远不如翰林承旨来之职清贵。

    但中书内觐,可以旁听机要,得便时,更是代笔中书,传之宫内。

    换句话说,中书内觐更像是在中书打杂,行走于中书以及宫内之间,传递文案,宣示诏命,可以说,职位虽小,但有了这样的资历,对将来宦途有着旁人无法比拟的好处。

    两个职位,都不算高,但却能时觐天颜,行走在宫内以及中书机要处,无所顾忌。

    一个蜀人,能得如此信任,际遇除外,其人才干也就不用多提了,有人也许会酸溜溜的说上几句,陛下为安抚蜀中,才启用蜀中大族之人,为蜀中之表率。

    但只要和沈鹤沈放舟打过交道的,却大多不会这么想。。。。。。。

    沈鹤,此时正站在乾元殿外,他身形并不算高,只能说是中等,体态瘦肖,但举止从容,脸上也总带着些温润之色,怎么看都当得温文尔雅几个字。

    但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此人言辞犀利,辩才无碍,性情偏于倔强,而他的友人更知道,沈鹤酒量甚弘,酒到酣时,常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又好做歌言志,放浪形骸之处。有若林下隐士,狂态毕露,却又具孤高清远之势。

    但只有沈鹤自己知道。每次他来到这恢弘硬朗的秦宫之内,他都有着胆怯和敬畏,胆怯于自己的身份,多数不为秦人所喜,也胆怯于百年之后,史笔如刀会不会刮的自己体无完肤,更胆怯于以自己的才具。能不能在这人才辈出的秦川,搏得那一席之地。

    而他同样也敬畏于大秦的强盛,敬畏大秦皇宫内苑的恢弘硬朗。敬畏于宫内那位野心勃勃的陛下。

    但他不会让这样的情绪控制自己,这里是八百里秦川,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坚硬而刚毅。他们多数喜欢直来直去。出口如刀的人,他们更喜欢迎难而上,百折不弯的人。

    是的,这些年他在大秦朝堂之上,能够清晰的感觉到这一点,即便饱读诗书的秦人,骨子里也存着倔强和硬朗。

    而他,需要融入这里。无论是家族所需,还是大势所逼。他都需要在这里扎下根来。。。。。。。。。

    这里不需要卑怯顺从之人,他也只能挺直身子,一步步迎着漫天风雨艰难前行,后面没有退路,沈氏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他之前的每一个脚印,好像都浸透了沈氏族人的心酸和耻辱。

    沈氏是第一个向大秦清晰的表示出顺服之意的蜀中大族,第一个在秦人治下为官,第一个在蜀中试行八分田亩制,第一个向秦人皇帝献上族中女子,第一个参与了秦人皇位之争。。。。。

    这许多个第一,并未换来多少东西,本就元气大伤的沈氏早已不复当年风光,遭蜀人大族所鄙,田产日渐,族中人才四散,不愿称自己为沈氏之人,凋零之势,几乎难以挽回,直到当今陛下登基称帝,才有所缓和。

    如果他被狂风所阻,被暴雨所迷,那么,蜀中沈氏所付出的一切,以及所想得到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他身上的担子非常之重,重的已经让人有些难以忍受,所以,他决不能让心底那些怯惧以及敬畏过多的流露出来。。。。。。。

    但他也不会强行将这些压在心底深处,因为这些情绪,每每会提醒他,进入这些肃穆之地,要谨言慎行,非有所得,断不能擅自开口。

    几年下来,当年文章清丽不俗,善滔滔雄辩,有志于放浪山水之间的沈氏才子,已然变得城府深沉,喜怒不形于色了。

    站在乾元殿外,寒风在他周遭掠过,他却一动不动,只是微微抬头,看了看乾元殿的匾额,每次他都是同样的想法,这几个字技法平常,甚至可以称之为粗劣,但笔锋如刀,其骨似钢,挂在那里,好像和这座古朴恢弘的建筑融为了一体,透着无边的威严。

    沈鹤身子为不可见的抖了抖,心里再次跟自己说,这就是大秦。。。。。。。。。

    低下头,他的眉头稍稍蹙起,开始继续思索之前那些心事,科举案还是为大将军论功?

    这是每一个来到这里的臣子们必须要想清楚的问题,问题本身可能有所不同,但过程皆都类似,如果进到大殿之上,在见到皇帝陛下之前还没有想清楚,那么,你的命运,也许只能听老天爷来安排了。

    科举案,沈鹤心里叹息了一声,这显然不是他愿意被问到的话题。

    而大将军赵柱国。。。。。。。沈鹤想到这个名字,脸颊上的肌肉便不由自主的抽动了一下,这个名字让蜀人刻骨铭心,如果两者有所选择的话,沈鹤宁愿就科举案说些什么,也不愿提及这位大将军。

    还有其他吗?沈鹤暗自摇头,不会有其他什么,这两件事,才是朝野所瞩目。

    至于即将到来的献捷大礼,可能会非常之盛大,但那不需要再议什么,更不需他来建议什么。

    沈鹤最后又仔细想了想,觉得没什么遗漏,朝野内外诸事,好像都能和这两件大事牵扯上,而作为一个蜀人,很可能,皇帝陛下要问起科举案,他该如何应答,才是重中之重。

    想到这里,沈鹤心里难免叹息了一声,蜀人急于在大秦朝堂立足,有些人已经昏了头。。。。。。。。

    科举案发到结束,并没有多长的时日,好像蜀人从中渔利,也并没有搀和到科举案当中去,情势十分喜人,有些人,更想着借助科举案的余波,来稳固蜀人的地位。

    但。。。。。。。蜀人的地位?

    太可笑了,如今蜀人官员当中,能有机会面圣的也就他沈鹤一人而已,能入中书行走的,还是他沈鹤一个。

    再瞧瞧这些年蜀人都在何处为官?

    蜀中是蜀人们最愿意去的地方,大秦也确实让许多蜀人回到蜀地为官,要的其实就是蜀中民心,而这里面,官职最高者,乃汉中宁向岳无疑,如今已是成都府知府,又有抚蛮之功,拥立之功在身,其实这人才是蜀人中最耀眼的那一位。

    不过这人不愿进京,蜀中沈氏已经拜访多次,也无法动其心意,如果此人能来长安任职,才是蜀人最最可依靠的助力,要知道,这人与大将军赵石交情非同寻常。

    除了这个人之外,蜀人官吏,皆沉于下僚,多数在地方上辅佐主官,不成气候。

    京师的这些人,大半在翰林院中舞文弄墨,看着清贵,其实一点实权皆无,用处还不如那些去到长安各府邸当幕僚的蜀人呢。

    在各部为官的蜀人,寥寥无几,蜀人善言辞,多浮夸的性情,也让秦人不喜,各部为官的蜀人,多为书记,整理案牍,甚至不如地方上的蜀人官吏来的风光。

    就这么一个样子,还想着兴风作浪,实在让人无话可说。

    世人都说蜀中人杰地灵,但现在的蜀中,有志向的人呢不少,但人才真的不算多,蜀中的精英们,在多年之前的那场变乱中,几乎被一扫而空。

    想到这里,沈鹤定了定神,心中已经有了计较,这不是蜀人能够搀和的局面,皇帝陛下一旦问起,他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让那些发了昏的家伙见鬼去吧。

    “宣沈鹤觐见。。。。。。”

    沈鹤下意识的整理了一下袍服,才发觉身子有些僵硬,秦地的天气,到底与蜀中殊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