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为王-第1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一项新技术吗?”檀锋喃喃地道:“可是这报头,大汉新闻这四个字。写得可真是不怎么样!”

王明辉笑了起来,“这个我也听说了一些传闻,说这四个字是大汉的国王亲自题写的。”

抖了抖手中的报纸,檀锋也笑了起来。“你这一说,我倒还真从这几个字中看出了些高远的笔迹,比起以前那笔鸡抓字。倒是进步多了,但像现在这样发行天下,他倒也不怕丢人,脸皮倒是厚。”

王明辉嘿嘿地笑了起来。

这大汉新闻四个字下,便是期刊号,从一到三排列,正如王明辉所说,这东西才刚刚开始,而第一期上刊登的,赫然便是檀锋最想知道的这一次汉军军事整编的详细情况。

檀锋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详细的番号,驻扎的地区,军队的主要负责人,竟然一一被罗列的极为详细。这在檀锋看来,本来应当是一个国家最为机密的信息的。

“你觉得这些都是真得吗?”看完第一期,檀锋抬起头来,看着王明辉。

“我觉得这应当是真的,因为这东西是他们内部自己发行的,看得人何止千万,这要是骗人的话,岂不是会被人骂死?”王明辉迟疑地道,“其实在蓟城,大家讨论最多的便是贺兰雄担任第三军区司令官一事,小人在茶馆里也曾听到身着官服的汉国人谈论这事儿呢,都说贺兰雄这是为了避嫌,应当不是假的。”

“如此自信么?”檀锋冷笑道:“摆明了没有将秦楚瞧在眼里,当真是骄横到了极点。”将报纸揉成一团,扔到了地上,又摊开了第二张。

第二张是关于机构改革的事情,取消全国地方卫军,中央成立警察部,郡府成立警察厅,地方成立警察局,而警察部长居然是曹天赐,警察部下设的一个国家安全局肯定就是以前的监察院了。兵部改革为国防部,加上早前将户部改为财政部,这个高远似乎有成立新衙门的瘾,在檀锋看来,这不过就是改了一个名称,换汤不换药了。唯一引起檀锋注意的是,在国防部下面的机构之中多了一个军事调查局。

“裁撤多达二十万的地方卫军么?高远倒是好大的魄力,他也不怕这些地方卫军闹事?”檀锋摇头道。

“大将军,您继续往下看,对于地方卫军的裁撤方式,下面也给出了好几种解决的方案啊,愿意当兵的去第三军区,仍然是正规军的待遇,不愿离开故乡的可以去考警察,当然也可以退役,退役是有退役金可拿的,有了这笔钱,不管是回乡务农也好,还是回去经商也好,都能过上不错的日子。”王明辉道,“就我所看到的天河郡地方卫军的裁撤非常顺利。”

“这些所谓的警察是干什么的,负责地方治安吗?”

“是的,以前衙门里的捕头都被载撤了,以后县官这样的官员,就不管审案断案了,这都是警察跟法院的事情了,县官们最主要的工作,便是如何上治下的百姓变得更富有。大人可能还不知道,从明年开始,大汉的县官们都要开始新一轮的选举,县官们是由那些县议员选举,而那些县议员则是由老百姓一人一票选出来的。反正汉国的新鲜事儿太多了。”

“前一段时间,高远搞了一个什么中央银行,那是干什么的?”

“中央银行是隶属于财政部的,好像是要发行什么纸钞,听说是大汉的王上觉得现在的铜钱,金银太沉太重,不易携带,所以要发行一种纸钞来替代这些东西。”王明辉道。“这个中央银行还会在汉国所有地区开设分行,以后汉国的人不论在哪一个分行存了银钱,都可以在另一个地方取出来。”王明辉摇头道。”

“你下一次再出去,好好地打听一下这个中央银行的事情,细微末节都不要放过,你是商人,关心这个事情无可厚非,要知道,很多细微末节之中,很有可能包含着最为重要的信息。”

“是,大将军。”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继往开来(62)晴天霹雳

步履沉重地回到自己的将军府,将自己关在了书房内,在王明辉哪里曾经扔掉的几张报纸,临走时他也重新抚平带了回来,此时正铺在桌面之上,一个字一个字地研读着。正如他现在对王明辉所说的那样,高远将自己的军队构成,军队领导堂而皇之地登在这种报纸之上公诸于众,体现的是一种自信,一种骄傲。

而大秦现在却是每况愈下,去年之时,自己在颖川的五万大军还能全额地拿到朝廷拨付的军饷,粮食以及各类物资,而今年上半年,便只拿到了八成,而下半年,最后能拿到五成就算不错了,眼见着已经进入隆冬,但部队还差着近两万套棉衣以及棉絮棉被没有发放下来,无奈之下,檀锋只能减少了军队的活动时间,尽可能地让那些还没有领到棉衣的士兵呆在营房里,以确保他们不会因为寒冷的天气而出现不必要的伤病。

军队曾是大秦的基石,如果连军队的需要都开始拖欠的话,只怕大秦朝堂当真是不堪重负了。想到这里,他又摊开了那张关于汉国中央银行将要发行纸币的消息,一字一字地仔细看着,檀锋自己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武将,对于经济民生,他同样有着涉猎,汉国与秦国签定的通商协议,使得大量物美价廉的汉国商品涌入秦国,极大地打击了秦国的本土工商业,所产生的恶果,檀锋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那就是大量的金银流向了汉国,那么现在高远又搞出这个中央银行,目的何在?仅仅是为了解决贵重金属在流通之中的不便么?

这里头是不是又含着什么阴谋?

现在的檀锋,下意识的将高远的每一个举起都与阴谋连接起来。

檀锋到秦国已经有年头了,刚来之时,他对于李儒的集全国之力来保证秦国中央政权的强大,军队攻击力的锋锐而推崇不已。但现在他终于认认到,这一切,需要建立在军队在战场之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一旦军队受挫,这一政策立刻便会引起一系列的恶果,失败,就需要再集中力量,建立更强大的军队,需要更多的金钱,而对民间的压榨就会更厉害。民生就会更困苦,大量的农田荒芜,商业凋零,国家税赋减少,而为了收到更多的税赋,就必须在国内进行更严苛的统治,这是一个循环的怪圈,最后的结果,便是像现在蜀郡一样。农民的爆动起此彼伏,蜀郡的地方卫军疲于奔命,而且这些地方卫军与本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剿灭行动便变得有些奇怪起来。成了一场猫捉老鼠游戏,以至于最后不得不调动正规军开始进剿,现在虽然局势平稳了一些,但檀锋并不认为事情就到此为止了。暂时的平静,只怕在蕴酿着更大的风暴。

在燕国时,檀锋亦执掌过国家大权。他深深的清楚,农民,是最为温顺和老实的一个族群,只要有一口饭吃,他们绝不会挺而走险,冒着杀头的危险来造反的。蜀郡此起彼伏的起义和暴动,只能说明那里的局势已经崩坏到无以复加了。

曾几何时,强大的大秦,在燕国眼中,只能仰望的大秦局势就到了这样一个危险的地步,而这一切,都是拜高远所赐。

高远敢于裁撤国内数十万地方卫军,就说明他对国内的安全形势相当自信,只需要依靠少量的警察,就能搞好当地的治安,这在秦国是不敢相象的。

自己关于汉国的一系列报告递到了秦王的案头,就此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再无丝毫消息,这让檀锋有些沮丧,他认为现在的大秦,已经午疮百孔,如果不敢破釜沉舟,锐意改革的话,用不了多久,这艘大船就会自沉的。

基于这个认识,他与当朝首辅范睢走到了一起,因为范睢对他的一些分析极为赏识,多次来信与他探讨关于汉国的一系列改革政策能否移植到秦国。

只可惜,在大秦,对着朝政有着深刻影响力的并不是范睢,而是李儒,范睢更像是老秦王在临死之前给新王找的一个裱糊匠,能做的只能是修修补补,而无法做出实质性的改变。檀锋不认为李儒没有看到秦国现在面临的危机,但他却执意的不愿意作出改变,是因为他不想在与师弟蒋家权的这场学术之争之中输掉吗?

在檀锋看来,李儒已经输掉了。

秦国如果实行改革的话,的确会触动许多既得利益者,但这些人都是依附在秦国这棵大树之上的藤蔓,只要牢牢地掌控住军队,檀锋不认为他们能翻出多大的浪花来,破而后立,才有机会,凤凰涅磐,方才浴火重生啊。

留给秦国的时间不多,汉国高远之所以停战,也是因为这些年来连边的征战而使得国内经济告急,需要先稳定国内,但以汉国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