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神雕之武家兄弟-第4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修文随即和朱子柳详细讨论了一些收藏、储存以及其他的细节,可别辛辛苦苦找来的玉米被人图新鲜吃掉了那就郁闷了,至于更加细致的安排则需要武敦儒到时候和朱子柳探讨决定了。

武修文和时运心情大好的离开大理,按照计划的路线准备过两广,再通过福建,一路沿海回到桃花岛。

俗话说好事成双,出岛历练这么长时间,一直以来惊险连连,一路拼杀也算是险象环生,现在终于否极泰来。

在广东,武修文按照之前传递消息时黄药师告诉他的地址和特殊方法找到了一个子承父业常年来往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年男子家中。他的父母曾经在海上遇难,被路过的黄药师搭救,这家人是知恩图报的性子,在黄药师应武敦儒的要求特意来找他们帮忙的时候,这家人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来寻找黄药师提供的武敦儒描写了主要特征并且附上配图的农作物特征。

这家的父亲已经年老多年不曾出海,但他发动所有人际关系帮忙寻找,两个儿子更是亲自跟随多艘船队去了多个地方。最终黄天不负有心人,碰巧在武修文和时运到来前三天带着大量的马铃薯和甘薯回到了广东的家中。

他们正要通过丐帮给黄药师传递消息的时候,武修文和时运正巧赶到,田家兄弟都是认真的人。不仅带回来了打量马铃薯和甘薯。更是从当地找人详细书写了这两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从土壤、水肥、播种时间、播种方法、栽培管理、最终收获、储存方法,甚至连烹饪方法都有,就连马铃薯生出来的小嫩芽是有毒不能食用的注意事项都标注的清清楚楚。比武敦儒留下的说明要详细很多,毕竟武敦儒只是因为爱好对其有所了解,而不是专业从事农耕生产的实践者。

武修文看到这些东西时的惊喜自然是不言而喻,他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本以为即使能够找到这些农作物,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如此早的找到这些作物就能提前让农民们耕作。就能更及时的发展农业,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

“这个父亲叫做田大富,大儿子叫做田亚林、小儿子叫田亚海的父子三人从此以后必将在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留下他们的名字,让后人铭记他们的贡献。”武修文心中想到,而且这父子三人的所作所为让他很是敬佩,未雨绸缪,他们需要这样的伙伴来帮助他们未来的事业,所以武修文很是热情的和这一家人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交往,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还有更让他惊喜的事情。田亚林和田亚海觉得黄药师喜欢这些东西,于是费劲周折还带回来了花生、向日葵这两种比较新鲜稀奇的植物送给黄药师。以此来聊表他们父子对黄药师的谢意,这两样同样附有详细的栽培说明。

武修文虽然知道的不多,但是他也听武敦儒说过花生和向日葵这两种作物是在明朝才传入中国的,现在起码比历史提前了几百年!

随后,田亚林又从仓库中难出来另一种植物,武修文看到之后惊叫一声:“西红柿!”田亚林疑惑的看了一眼莫名激动的武修文摇摇头道:“我不知道它叫什么,但是它很受当地人的喜爱,把它当做很好的观赏五中。黄恩公如果在家里摆上几盆的话会很好看的!”

武修文哑然失笑,他不由想起了武敦儒之前给他讲过的一个趣谈。西红柿,学名叫番茄,是明代时传入中国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就像田亚林所说是作为一众观赏性植物的。有一本成书于1621年的《群芳谱》载:“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数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

直到十八世纪,才有人冒险吃了番茄,从此知道了它的食用价值。相传,有一位法国画家看到番茄如此诱人,便萌生了尝尝它到底是什么滋味的念头,可是他却没有勇气食用,但是为了后人,于是他就壮着胆子,冒着中毒致死的危险,吃下了一个,并穿好衣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降临,然而过了老半天也未感到身体有什么不适,便索性接着再吃,只觉得有一种酸甜的味道,身体依旧安然无恙。而在中国,一直到了清代末年,人们才开始食用番茄。

武修文看着这株现在只结着几个青涩果实的番茄,心中默念今天真的是个幸运日啊!居然在一天之内收货了马铃薯、甘薯、花生、向日葵和番茄这五种农作物。随即武修文召集当地丐帮弟子帮忙尽快分批将这些东西送回桃花岛去,并且嘱咐他们平时尽可能多多帮助田家人。

甚至武修文还给田家留下了一些银票,并且尽心了田亚林和田亚海以及他儿子的武艺,这些需要经常出门在外讨生活的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一般都会有些武艺傍身。

时运也将自家世代积攒下来的人脉中现在开始改道海上丝绸之路的人脉关系介绍给了田家兄弟二人,让他们以后可以多多来往,也好相互之间守望相助。(我的小说《》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184章英雄大会

那年轻公子哥卫恒咬牙切齿道:“我没有想到他们会如此心狠手辣!非要置我于死地不成!”

武修文听到此言,就知道其中必有内情,微微一笑道:“哦?不知道何事让卫大哥如此愤怒,莫非想要加害于你的人来头不小?”

“哎!也不怕武兄弟和时兄弟笑话,想要害我之人并非外人,实乃是同室操戈,让人心痛!”卫恒摇摇头痛苦道。

“啊?…∝…∝…∝ロ巴,◎。s⌒b。∞”武修文有些意外,如此一来倒是不好再打听人家的家事了,这让他心中熊熊燃烧的八卦之火如何能平息,只能悻悻道,“既然是家事,那小弟也不好过问了……”

“哎!事已至此,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呢!……”卫恒沉声讲述起事情的经过,半响后武修文和时运才目瞪口呆的了解了其中详情。

宋朝时期南方物产丰富,在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展方面,都逐步过北方地区,加之政治中心的南移,以及丝绸之路因为战乱逐渐受阻,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这些都促使宋朝造船业蓬勃展,当时我国的造船业可以说居于世界位,海船已经用罗针导航;到了南宋中期,海船普遍用罗针导航;当时掌管船只航行方向的舟师都备有秘密的海道针经,详细列出从广州或泉州往返西洋各地的针路。此时的泉州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

而卫恒却正是泉州最大的私人造船作坊的少东家!泉州境内有座仙公山,山上有一家名为“九仙观”的道观。道观虽小。只有十来个道姑。却是传承多年,在当地也小有名气的江湖门派。

卫恒的母亲因从小体弱多病,被父母寄养在道观中,这是当地的风俗,说是这样能保佑小孩子健康成长。卫恒的母亲在道观中一呆就是十来年,不仅没病没灾,还被掌门道姑看重收为俗家弟子,修习了一身不弱的武艺。

等卫恒的母亲出落成二九年华的大姑娘时。父母才把她接下山,与卫恒的父亲成婚,后来生下卫恒。几年后卫恒的父亲接管了偌大的家业,当时他的叔父就很不乐意,不过却也无可奈何。

卫恒的母亲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时卫恒父亲的贤内助,不管生活还是家族事业都能帮上很大的忙。夫妻二人齐心协力把家业打理的蒸蒸日上,家宅兴旺。

又过了几年,卫恒已经十五六岁,突然有一天九仙观派人来请卫恒的母亲回山。原来是老掌门道姑病重将死,而道观中又无人能担任掌门重任。也不知道那老掌门是怎么想的。居然要把掌门之位传给卫恒的母亲。

卫恒母亲碍着多年师徒情义只能点头答应,于是此后就很少能顾及到家中的事务。虽然母亲是江湖小门派的掌门,但是卫恒母亲并不打算让卫恒踏足江湖所以平日里很少与他讲述江湖中的人事。只是从小教了他一些防身技艺。

本来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卫恒母亲本打算花上几年时间培养起来一个得力的师妹,再将掌门之位传给师妹就可以了,她就可以重新回到家中相夫教子。

但是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卫恒的叔父一直以来自视甚高,总觉得自己方方面面都比兄长强上很多,当年没能继承家业一直耿耿于怀。只是卫恒母亲精明过人,让其一直以来不敢轻举妄动,如今卫恒母亲顾不上家中诸多事情,让卫恒的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