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话三国-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柯驹愣住了,眼睛瞪得溜圆。“你不会是说,檀石槐大王不是真神,只是明悟了自己的本命吧?那这么说,吕布……也成了神一样的存在?”
“很有可能。”柯最长叹一声:“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恐怕要步匈奴人的后尘。据老辈们口耳相传,当年匈奴人横行草原,就是遇到了明悟本命的汉人将军卫青、霍去病,才被打得七零八落,从此一蹶不振。如今檀石槐大王病死,草原四分五裂,如果汉人中再出一个卫青、霍去病,我们可就惨了。”
柯驹咽了口唾沫,半天没有说出话来。他知道匈奴人曾经辉煌过,不过檀石槐大王横空出世之后,草原就成了鲜卑人的草原,如今的匈奴人只能在汉人的土地上做客。不仅要受到汉人官吏的压榨,还经常成为鲜卑人的两脚羊。如果鲜卑人也沦落到那个境地,他觉得不如死了算了。
“这事关系重大,不能大意。你守好部落,集结人马,不要轻易与吕布交战。”柯最站了起来,“我去弹汉山面见大王,商量对策。”
……
雁门关,刘辩在裴茂的陪同下登上了关楼,极目远眺。
后人曾说雁门关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由此可见雁门关的重要性。虽然此时的雁门关并非后世的雁门关,却同样地势险要,左西陉,右句注,两山夹峙,如雁双翅,又似两扇大门,牢牢的护住了并州中部。
自古以来,并州就是游牧民族进出中原的通道,从北向南有三道防线,最北面的一道是大同,其次是雁门关,最南面的是太原。在中原民族强盛的时候,通常能把战线推到大同以北,甚至直抵阴山,将草原上的胡人赶到漠北,而最惨的时候则是在太原对峙,大半个并州沦为胡人的牧场。一旦太原失守,胡人由太原南下,快马一日可至洛阳境内。大多数时候,双方纠缠不下,都是在雁门对峙。
此时此刻,汉人虽然实力减弱,但还能守得住雁门一带。不过,匈奴人已经在并州腹地的美稷一带的河谷中居住,随着三国时代群雄并起,中原忙于内战,匈奴人很快就会趁势而起,将整个并州收入囊中。
蔡琰就是在随后几年中的某一天,被游弋到河东的匈奴人劫走的。
刘辩看了一眼不远处正和杜氏指着远处的山峦说得眉飞色舞的蔡琰,微微一笑。
因为我,这小姑娘悲惨的命运算是不会再上演了。
“陛下,鲜卑人虽然猖狂,可是檀石槐病死以后,鲜卑人四分五裂,元气大伤,已经不足为患。山东正乱,陛下何必急于北伐,置山东于不顾?”
面对裴茂的疑问,刘辩沉思了片刻:“我想给儒门一个机会。”
裴茂更不解了:“给儒门什么机会?”
刘辩轻笑一声,做了一番解释。裴茂是他倚重的边将,如果不把这里面的考虑解释清楚了,他可能会有一些想法。此外,裴茂虽然不算山东人,但他也是读书中,以儒生自居。就像皇甫嵩一样,虽然不是党人,却处处为党人考虑。在与皇权对峙这个观念上,读书人是基本一致的,区别只在于是不是改朝换代,要不要选择造反这么激烈的方式。
刘辩在嵩高山大败袁术、曹操,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刘辩孵化出了巨龙,知道的人也不少。在他们看来,如果挟胜出击,袁绍除非及时孵化出凤鸟,否则根本无法对抗。一旦山东四分五裂,以刘辩的实力完全可以各个击破,迅速平定叛乱,统一天下。
可是,刘辩可以用武力平定天下,但是他无法铲除儒门。袁绍、荀彧是儒门中人,难道杨彪、皇甫嵩等人就不是?就算刘辩这次平定了天下,儒门的抗争并不会结束,只不会重新潜伏起来,或者换一批人,积累力量,卷土重来。更重要的是没有人知道巨龙不在刘辩身边,更没几个人知道刘辩寒毒侵体,性命堪忧,他很可能支撑不到平定天下的那一天。
因此,刘辩选择了暂时与山东对峙的战略。一方面,他要先解决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也想解决与儒门的理念之争,结束相互之间千年的对抗。在他看来,他离不开儒门,儒门同样也离不开他,只是儒门现在还没有认清这一点。包括裴茂在内,他们也许会将这次山东的叛乱当成一次机会,却不会认为儒门反对皇权就是错了。正如皇甫嵩可以尽忠,却不代表他赞同皇室重用宦官和外戚的做法一样。
所以他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个证明他们错了的机会。
刘辩寻求与儒门的合作,当然能得到裴茂的支持。
“我想让儒门里的有识之士看看,袁绍不是他们希望的圣王。”刘辨转过头,严肃的看着裴茂:“他们期望的上古之世、内圣外王,终究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
裴茂半信半疑,他思索片刻:“那陛下以为,什么才是可行的?”
刘辩笑了笑,心道裴茂在心里果然还是赞同儒门的主张的。他心里倒是有些想法,不过,现在说为时过早,和裴茂说民主好象有点不合时宜,而且以他的身份,如果真谈民主,估计他立刻就会被推翻。
“朕现在还不清楚,所以要等一等,看一看。为了长治久安,耐心的等一等还是有必要的。”刘辩留了个谜团,笑道:“不过,鲜卑人扰我边疆,杀我百姓,却等不得。”
裴茂叹息一声:“陛下高瞻远瞩,深思远虑,非臣所能及。不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陛下虽然志向远大,却也不能忽视眼前的隐患。就算陈留王有皇甫太傅辅佐,镇守洛阳,山东乱臣不能入洛阳,西羌却还是个麻烦啊。韩遂、马腾都是智谋、悍勇之士,若无大将镇守,恐怕长安不安。”
刘辩哈哈大笑:“裴卿果然是老成谋国,见识过人,一眼就看出了其中关键。不错,山东虽然暂时可稳得一时,西凉却不能等。只是要解决西凉之前,朕要先敲打敲打鲜卑人,让他们安份一点,不要惹朕,否则后果自负。”
裴茂笑了。既然刘辩并没有忘记西凉,并没有忘记山东,那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他满心欢喜,刘辩尚未弱冠,就能率领精兵勇将驰骋疆场,又能深谋远虑,从大局出发,而不是急功好利,贪功冒进,表现出这个年纪少有的冷静,这是大汉的福气啊。
有这样的明君,大汉何愁不兴,天下何愁不太平?
。(未完待续。。)

第174章 匈奴
“陛下要北伐鲜卑,可要征调匈奴人?”
“当然。”刘辩不假思索的答道:“他们吃我们的,住我们的,如今朕要北伐鲜卑,他们当然要出力。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
裴茂笑了笑,刘辩这句话很粗俗,但是道理却很实用,简单的字眼中,透着主人的骄傲和自信。即使是大汉到了这一步,刘辩依然没有失去中原王朝的尊严。不过,尊严是要用实力来维护的,希望刘辩还能像在嵩高山一样大展神威,打败匈奴人、鲜卑人,重振大汉雄风。
“陛下,匈奴人内乱,恐怕一时半会的出不了兵。”
“匈奴人内乱?”刘辩愣了一下:“怎么没听你说?”
裴茂也很诧异:“陛下不知道?于扶罗不是诣阙自讼么?臣也有奏疏送往朝廷,陛下应该知晓才对。”
刘辩皱了皱眉:“可能是朕最近身体不适,他们没有来打扰朕吧。究竟是怎么回事,你给朕说说。”
裴茂没有再问,他久经宦海,知道这里面肯定不是一时疏忽那么简单。他将匈奴人内乱的事说了一遍。
建武二十四年,匈奴人分裂为南北两部,南部迁入大汉境内,先在五原立单于庭,随后转往云中,最后又迁往河西郡的美稷。他们驻牧于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上谷等地,部众有多有少,多者数万人,少者几千人。
匈奴人住在汉人境内。平时牧马放羊,自食其力,战时出兵助阵,随汉人出战。汉人每年供匈奴人一一亿九千万钱,战时征调匈奴人做骑兵,算是互惠互利。一开始,双方合作得还算不错,大汉边疆安宁,匈奴人的生活也安定了,一派和谐景象。
可是最近这些年不行了。大汉内部纷争四起。征调频繁。匈奴人不胜其扰,叛乱增多。而叛乱增多,也伤害了相互之间的信任。中平四年,前中山太守、渔阳人张纯叛乱。朝廷征调匈奴人出征。匈奴人怕伤亡太大。起兵反叛,攻杀单于羌渠。
羌渠死后,其子于扶罗立为单于。但是那些杀了羌渠的人担心报复,于是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起兵攻击于扶罗。于扶罗独木难支,只得向汉朝求援。所以,现在于扶罗本人不在美稷,他应该在洛阳。既然刘辩不知道,那就不知道他在哪儿了。以匈奴人的习性,说不定已经成了流寇,甚至有可能被袁绍招安,成了雇佣兵。
“那现在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