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5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军如今的优势不但在于兵力,也在于时间。东进,取葛孽,那韩军攻打邯郸的这盘棋就算是活了。韩军不仅完全可以让赵国在邯郸南面布置的大军成为摆设,还能依托葛孽西摄邯郸,北窥沙丘、房子,同时切断邯郸和外界的联系。
    当然,赵国应该也清楚,葛孽对赵国的重要性,也应当布置了不少大军。但赵军的兵力实在有限,只能依托葛孽城被动地防守,韩军则不然,完全可以留下一支大军围困葛孽,其他大军扫荡邯郸以北,让邯郸的援军无力南下。此消彼长之下,邯郸士气必然垮掉,韩军到时候强攻邯郸,遇到的阻力就会比较小。
    何况,燕国已经跟韩国达成协定,会派出大军攻打巨鹿郡。按照时间来算,邯郸方面应该收到燕军入侵的消息如果燕国信守承诺的话。但李牧、白起皆是认为,燕国也许会出工不出力,切断邯郸郡和外界联系的事情,还是由韩军来做比较稳妥。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只是让秦国赶到绝望,等蒙骜、王翦的大军率军北上,也许就会成为压垮秦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明天万字更新!)
    ps:明天万字更新吧!
    。。。
 。。。  

第三十九章 燕使抵达
    两日后,韩军包围葛孽城。与此同时,秦军意外地发现,在经历了赵军疾风骤雨般的三日攻势后,赵军居然撤退了。
    赵军是在下半夜撤退的,由于夜色的遮掩,等秦军发现的时候,偌大的赵军营寨除了少数断后的士卒,已经是人去营空。
    领军的杨端和生怕这是赵军设下的陷阱,毕竟赵军这些时日的损失虽然超过一万五千人,但秦军也不好受。面对老辣的赵军,秦军凭借坚固的营寨还能耗其锋芒,一旦野战,胜少败多!
    因此出于谨慎的本能,在发现赵军撤走后,杨端和并没有指挥大军一拥而上,趁胜追击,而只是派出了斥候查探赵军是否真的已经撤退。直到斥候们确认赵军主力已经北退五十里后,才派人将这个惊人的消息告知了晋阳城内焦躁不安的秦国君臣。
    此时,杨端和已经可以确定,赵军应该是不会再来晋阳城下了。廉颇在占据绝对优势的前提下,不会无缘无故地撤离。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韩国已经动用了大军攻打赵国。要么是从上党北出,截断了赵军的粮道;要么是攻打邯郸,让赵国无心再与秦国为难。
    秦国君臣听闻这个消息后,只觉得从头到脚长舒了一口气。曾经在汾水上徘徊,让秦国寝食难安的赵军的偃旗息鼓似乎也应证了这个消息——韩国出兵了,赵国招架不住了!
    不过,秦国君臣没想到,被韩国背后捅了一刀的赵国会这么快派出使者前来晋阳。在秦国君臣看来,赵国伐秦有错在先,不过自己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谁叫自己最弱呢?!但赵国这么快派出使者,未免太看得起他们的面子!难道自己会不识时务,调头对韩国反戈一击吗?!又或者自己会和赵国议和,而不是趁着赵国和韩国两虎相争的时候为自己谋利?!显然不是!
    秦国最喜欢做的就是落井下石的事情,尤其是在知道赵国也好,韩国也好。对自己都没安好心的情况下,坐收渔翁之利是再好不过的了!
    赵国使者是一个无名之辈,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能够在短短十日内赶到晋阳城下的,需要的不仅仅是上佳的毅力,还有绝佳的体力!对于争分夺秒的赵国来说,派出平原君这样的重臣所花费的时间实在太多了!毕竟作为上位者,大都受不了长途跋涉的辛苦。在这种时候,有一个强壮的。能够把赵国想法清晰说给秦国君臣听的人就可以了!而赵国使者赵礼就被委以重任,不仅因为他弓马娴熟,年轻力壮,也因为他才思敏捷,出身王族,虽然是庶出一脉。
    秦国君臣自然愿意见上赵礼一面,在赵国身上,秦国吃了太多的亏。这次形势逆转。自己虽然不能羞辱赵王,又或者留下廉颇大军。但能羞辱下赵国使者也是不错的!毕竟,秦国君臣已经猜到,对方多半是为了求和而来。让相对处于弱势的一方战战兢兢、可怜兮兮地等着自己的决定,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面对秦国设下的刀斧,赵礼显得从容不迫,入得大殿。赵礼只是微微向秦王作揖,环顾了眼大殿内的群臣,就长叹不语。
    秦王微微恼怒,面对韩国的强攻,明明胆战心惊、自身难保的是赵国。赵国使者却是一副失望的表情望着自己,似乎自己才是最可怜的那个!所以秦王毫不客气地讥讽道:“先生可是在哀叹赵国将亡吗?”
    毫无疑问,赵国虽然如今的形势称得上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凭借赵国的厚实底蕴,无非是让韩国夺取数百里土地,再不济,丢失邯郸,迁都北上,想要灭亡,却是极难。毕竟,韩国可没有做好灭绝赵国这个当世第二大国的准备。韩国也不会为了一个秦国和赵国大动干戈,于韩国而言,削弱赵国,让赵国与秦国互相比拼才是王道。秦王如此说,纯粹是想要看赵使的笑话。
    大殿内群臣哄然大笑,赵礼在笑声中身影略一摇晃便很快镇定下来,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似乎对秦国君臣的嘲笑显得很是不齿。
    待大殿安静下来,赵礼长叹道:“臣不止是在担心赵国危险,也是担心秦国有亡国之危啊!”
    “先生真是无稽之谈!如今韩国伐赵,危险的是赵国!寡人的秦国向来和韩国交好,何来的危险之说?!如果廉颇大军尚在晋阳城下,先生这句话倒也有些道理!但现在嘛,赵国自身难保,还是不用操心寡人的秦国了!”秦王一脸冷笑道。
    到现在为止,秦王尚且不知道韩国派出了多少大军让廉颇如此惊慌失措,也不知道韩国用兵的具体方向,只能是借机诳赵使的话。
    赵礼也不以为恼,只是用不无遗憾的语气说道:“韩国二十万大军深入赵国腹心,距离邯郸不过数十里之遥!诚如王上所言,赵国险矣!如果没有援军,邯郸多半不能幸免!可一旦赵国灭亡,秦国又有什么好处呢?!秦国将完全被韩国围困,伐韩以开疆扩土那是自寻死路。不伐韩,不过是被韩国一点点蚕食灭亡!因此,臣以为,赵国若是得以保全,秦国还能多一强援!”
    大殿内的秦国大臣听闻韩国发兵二十万,攻打邯郸,更是攻到距离邯郸不过数十里的地方,皆是难掩惊讶之情!除此之外,或兴奋或忧虑,种种情绪皆有之。韩国是强大不假,但是应该没有强大到如此迅速地兵临邯郸城下吧?!毕竟赵国也不弱!隔着三条大河,加上两百里的土地,居然一点也迟滞不了韩军推进的速度?!如果将赵国换成是秦国,秦国的情况可能更加糟糕,也许,韩军已经攻破了晋阳吧?!这一刻,不少大臣对韩国的戒备之情提高到了顶点!但也有不少大臣有的只是欢欣鼓舞,有韩军牵制赵国,秦军可以趁势渡过汾水,从赵国身上夺取大量的土地!这意味着大量的军功!这怎么能让渴望立功的大臣不兴奋?!
    秦王哈哈大笑,似乎听到了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直指着赵使说道:“赵国拥兵三十万,粮草不可计数,以邯郸的坚固,韩军想要攻占,没有十数万的伤亡怕是难以成行!先生说笑了!赵国哪里有亡国之危?!反倒是寡人的秦国,赵国劳师远征,让我大秦子民伤亡不少!寡人如何相信,赵国若是渡过这次危机,不会再拿寡人的秦国下手?!”
    秦王的眼下之意,却是拒绝了赵国求援的隐晦请求。对于秦国而言,韩国、赵国都不是好招惹的。韩国为了救援秦国而伐赵,赵国却说韩国才是秦国最大的敌人,自己才是秦国的朋友,这如何取信于人呢?!
    赵礼微微摇了摇头,解释道:“王上怕是不知,燕国已然出兵八万,攻打我们赵国!如今韩、燕一南一北,邯郸几近成为飞地,赵国虽有三十万精兵,可半数在汾水一线,又如何抵挡得住韩、燕两国的攻势呢?!”
    秦王的眼睛顿时眯了起来,如果这个消息属实的话,那赵国虽然强大,这次也要吃一个大亏,甚至有被燕、韩两国联合瓜分的危险!一旦如此,秦国要么先下手为强,夺取太行山以西的大片赵土,与燕、韩两国分庭抗礼;要么声援赵国,让赵国扛过这次燕、韩两国的合击!
    如果是前者,趁火打劫不无不妥,只是秦军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是后者,秦国好不容易和韩国修复的感情将重新变得支离破碎。秦国接下来面对的,肯定是韩国的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