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5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井水不犯河水;这是韩王给出的建议;就看三国愿不愿意接受了!
    。。。
 。。。  

第五章 弥兵之会(中)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韩国虽然是天下霸主,但赵、燕、楚之流也不是没有机会追赶上韩国。毕竟,和当初令天下惶恐不安的秦国相比,韩国强则强矣,但终究缺乏底蕴。
    想要追赶韩国,于燕、赵两国而言,最佳莫过于吞并齐国,于楚国而言,莫过于先亡越国,再经略淮泗。
    如果天下就此弭兵,数十年内不动刀兵,吃亏最大的是无疑是燕、赵、楚三国,获益最大的是韩国!
    谁都清楚,弭兵不过是一个幌子,韩国想要借此安心消化已经占据的土地,秦、齐、越之流则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而附议。各怀心思的燕、赵、楚表面上没有提出异议,但心里肯定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如何弭兵,怎么才算弭兵,其中大有玄机。
    “韩王所言甚是,寡人以为,天下万民苦于征战久矣!如果列国以信义为先,和平相处。乃天下万幸!”谁也没想到,周王居然抢在燕王、赵王、楚王之前,表态支持韩王的提议。
    虽然周王不知是出于激动还是紧张,说话颤颤巍巍,周国也不过是拥兵数百的弹丸小国。说话不够分量,但终究是占据了一个名分。
    秦王、齐王、越王皆是下意识地望向高台上笑而不语的韩王,很明显,唯有韩国的怂恿才能让周王敢第一个出来表态。也许,韩王这么做,怕的就是燕赵楚三国从中搅局。
    深知依附韩国才能和楚国周旋的越王随即站了起来。大声言道:“周王所言甚是!弭兵势在必行!寡人愿意与民休养生息,若无他国进犯,绝不挑起战事!”
    秦王、齐王迅速对视了一眼,明白到了自己表态声援韩国的时候了。如今这个局面,韩王可以派人领十万大军轻轻松松打到自己的都城。弭兵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寡人以为韩王道出了天下万民的心声,当行!”秦王表态附议!
    “韩王所言甚是!寡人以为当行!”齐王亦是表态。
    随着齐王的一句话,天下八国中,韩、秦、齐、越、周已然是站到了一起,支持弭兵!众人的目光全都望向燕、赵、楚这一方,等着三国的表态。
    楚国倒是想和燕、赵一起,顶住来自韩国的压力,但偌大的楚国。身后有越国的牵绊,身前被韩国包围,而且。韩王意味深长地望着国力最弱,最是孤立无援的楚王,明显希望楚王先表态。
    楚王无法,只能出言道:“韩王所说,本是极好的。天下万民苦于战事久矣,如能休养生息。善莫大焉!只不过,对于背盟的惩罚。寡人有些许不明白!”
    韩王笑意更浓,说道:“楚王请讲!”
    楚王分不清韩王是高兴还是愤怒。也不好彻底得罪死韩国,硬着头皮说道:“韩王言称,有背盟者,天下共击之。天下何其大也,如果一国偏远,劳师远征所费太大,怕是会有人懈怠不肯出力!人心若是不齐,这盟。。。。。。”说到这里,楚王故意咳嗽了几声,望向秦国。
    众人立即明白楚王这是拿秦国来说事。当初,秦国强大的时候,山东各国为求自保,发动了数次合纵,共同攻打秦国,却是多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各国各怀鬼胎,不肯出力。
    燕王适时地站了出来,声援楚王道:“寡人以为楚王所言甚是,这盟是天下之盟,难保不齐有人希望保存实力。当然,寡人的燕国一定与民休养生息,不轻起刀兵。只是,若是有人背盟后,又有人不肯出力攻打背盟的国家,当如何解决呢?”
    不少人暗自皱起了眉毛,燕王、楚王说的有道理,弭兵之盟看似是一件十全十美的好事,但却经不起推敲,说白了,就是务虚。如何用武力保证遵守盟约的国家利益,惩罚违背盟约的国家,是这个盟能够维持多久的关键因素。若是做不到这一点,这盟,不过是形同虚设。
    赵王这个时候也适时地站了出来,用略显稚嫩但坚定的声音说道:“寡人听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而不可争也!韩王为天下万民计,弭兵虽好,但却也要分定!不分定,也难保有人心怀不满,寻衅挑事!”
    赵王说得虽然含蓄,但众人也都明白。各国要划定疆界,疆界不清楚,为了争夺土地,也许不用三五个月,战事又起!若要划定疆界,对韩国造成的影响最大。因为这些年韩国所占据的巴蜀、汉中等郡都是从他国手中夺取的,说起来,秦、齐、楚三国是最大的受害者。如果要韩国交出这些土地,韩国肯定不乐意。如果让秦、齐、楚三国就此承认已经被韩国占据的土地永远归韩,三国肯定也不乐意。既然双方都不乐意,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能打了,打到其中一方认输屈服,既然要开打,所谓的弭兵就成了儿戏。赵国一语双关,却是要挑拨原本赞成弭兵的秦、齐两国和韩国的关系。
    赵王说得简短,却直接道出了礼制的弊端。礼制的作用在乎克己,以礼仪约束自我,达到对利益的有限追求。谁都清楚,这次的弭兵之会能够发挥的作用不大,更多的作用是承认韩国的霸主地位。就这么弭兵,绝不符合各国的长远利益。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哪怕是各国君王都是圣人君子,底下的大臣为了立功,底层的百姓为了军功,都会让战端再次开启。
    如今,各国君王道貌岸然地坐在一起,表面上是为了天下苍生商讨弭兵,其实是各国打累了,为继续打下去而养精蓄锐。
    赵国直接提出划定疆界,再商量弭兵,直接把气氛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地步。楚国提出的问题也切合实际,单纯的谁背盟天下共击之完全阻止不了有人冒险背盟,比如说越国背盟,其他国家隔着千山万水,是不会真心征伐越国的。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众人对韩王很是期待。(未完待续)
    。。。
 。。。  

第六章 弥兵之会(下)
    ps:本章是为大号帝国皇帝加更的一章!今天的一章后续送上!
    韩王微微一笑,已然明了燕、赵、楚三国的意图。如果顺着赵王的话接下去,势必会因划分疆界而与支持自己的秦、齐两国生出嫌隙,顾左右而言他,则会为列国所小觑。
    韩王于是干脆以退为进,说道:“赵太后与寡人言及天下万民疲惫,寡人方才生出弭兵之念。今寡人不才,所思所虑终究不甚完备,这也正是寡人召集诸位一起会盟的缘由所在。寡人相信,以众君之才,必能商量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不知以赵王之见,当如何分定,如何弭兵?”
    韩王先是影射这次会盟的发起者,不止韩国,也有赵国。再表明,自己方才所说的,并非最终的盟约,还需各国诸侯共同商议。既给足了各国诸侯面子,又迫使赵国这个发起国先表态,既然表态,赵国就不能回避分定的问题,等于把赵国制造的困难奉还给了赵国。
    赵王的脸色顿时变得很是难堪,毕竟,赵王尚未行冠礼,也未亲政,对国事不是很清楚,方才所说,还是上卿蔺相如事先交代的。如今面对韩王的突然诘问,缺乏应变的赵王一时不知所措。
    蔺相如心里顿时骂开了,谁都清楚,这次会盟的发起者就是韩国,赵国不过是一个陪衬。赵国也明白,韩国势大,直接反对韩国会盟的话于赵国不利。但韩国想要安抚各国对自己的恐慌,防止各国联合起来对付自己,在会盟的过程中,该有的平等态度还是有的。这就是赵国可以利用的一点,赵国表面上支持韩国,实际上却是拿分定而弭兵来说事。让韩国难堪!赵国不求让韩国损失什么,但求可以打压下韩国的声势!
    赵国君臣断定,韩国是绝对会规避分定这个问题的,赵国偏偏提出来,制造韩国与秦、齐两国的嫌隙。只要韩国不分出一些土地来弥补秦、齐两国,秦、齐两国对会盟多半也是心灰意冷。赵国就可以多出两个潜在的盟友!如果韩国肯分出土地。那正好也可以试探出韩国不过是色厉内荏,让各国生出异样的心思!
    但韩王几句话说完,赵国在他人看来,也成了会盟的发起国。既然是发起国,韩王也大大方方地表示会盟不是韩国一国制定的,韩国不会仗势欺人,赵国于情于理都要为分定之事排忧解难,出言献策。
    蔺相如和廉颇对视一眼,又瞅见赵王求助的目光。面露不忍。韩王摆了赵国一道,天下诸侯都望着年幼的赵王,等着他出言献策,可这策又岂是那么好献的?!整个会盟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