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9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裨将中间有警醒的人察觉到这一个月以来;在朔方诸军中流传广泛的那些传言仿佛别有名堂;上头的诸军正将副将们;自然也不是个个都是傻子。然而;树倒猢狲散;正当李炜陡然被黜之际;每一个人都不得不考虑自己的立场以及今后的前途。所以;为李炜送行的时候泪满衣襟固然是真的;心里为之惴惴然也是真的;权衡如何试探杜士仪对朔方诸将究竟是什么态度;方才是大将们真正要考虑的事。当然;早已改换门庭的也大有人在。
正月初三;乃是杜士仪早就定下的升节堂见诸将的日子。一大清早;就有军官赶到了灵州都督府门前的大街;三三两两一面说话一面等着开中门。
随着三声鼓响;都督府的中门大开;可随之而来的却是两排衣衫整齐的兵卒鱼贯而出;恰是犹如钉子一般分左右扶刀站定。经常出入灵州都督府的众将细细打量;却只见这些亲兵面目陌生;他们一个都不认识;显见是随杜士仪抑或李俭而来的亲信。
征战多年的他们轻易就能看出;这些人并非只有架子;而是周身上下散发出一股非同小可的杀气;分明是上过阵见过血的。当里间聚将的鼓声再一次响起时;他们再也无心去端详这些亲兵如何;慌忙整理仪容一一入内。
大将们虽是比那些偏裨将校来得稍晚;但三通聚将鼓擂响后;连带节度副使李俭在内;每一个人都已经在节堂中就位。当服紫佩金鱼的杜士仪在左右簇拥下;于节堂正中主位上落座之际;每一个人都肃然屈膝行下军礼。
“拜见大帅”
“起。”
杜士仪随着赞礼官的声音抬了抬手;听到禀报全数到齐;并未缺少一人时;他便轻轻点了点头。尽管今时今地的诸将;他之前几日差不多都已经见过;可今时不同往日;那时候他虽已经接印;却因为信安王李炜还在;他有意以谦逊的一面示人;可如今就不一样了。
他环视着密密麻麻站满节堂的众将;沉默了好一会儿;这才一字一句地说道:“我听说;自从信安王左迁衢州刺史以来;朔方诸军之中便有传言;说是我在陇右如何对付郭氏;如何摆布众将;如何让人对我俯首帖耳;无人敢有立仗之鸣;上任之后;必定会大肆清洗朔方军中上下各种各样的传言层出不穷;我听了也觉得新鲜得很。”
今日升节堂见诸将;杜士仪竟是用这样一番话作为开场白;下头众将大多数都没预料到;一时脸色各异;可那嗡嗡嗡的议论声不过片刻便完全消失了;显示出良好的军纪和稳定的心绪。面对这样的反应;杜士仪不禁哂然一笑。
“我如今节度朔方;而非节度陇右;故而陇右之事;我也无意多谈。流言止于智者;喜欢说道闲话的人我也不会去制止;我只想说;抬头三尺有神明;信安王为人大气;不屑某些诡谲伎俩;因而兴许懒得理会一二跳梁小丑;我却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
这话是什么意思?
从上至下的将校们大多有些糊涂;可彼此对视;见周遭的同僚也和自己的反应差不多;他们就更疑惑了。而这时候;杜士仪却略过此话不提;沉声说道:“我此行之前;请得上命;以金吾卫将军李俭为节度副使;经略军使。今以来圣严、张兴;为朔方节度判官;以王昌龄为掌书记;高适为推官;此外巡官、衙推、奏记等;悉如旧日。十日后;大阅经略军。”
杜士仪一下子宣布了节度使幕府官的人选;听得随李炜多年的节度判官来圣严也在留任之列;而且除却王昌龄高适;其他低阶幕府官也几乎都被留任;众将刚刚因为杜士仪一番话而悬起的心不禁更是异样;至于十日后的阅军;这是每任节度使上任之后的惯例了;倒是没人觉得有何不妥。而接下来;杜士仪并未长篇大论地说什么俗话;简短地宣示了圣意对朔方军中将校的嘉许;随即留下经略军正副将;又点名留下了几个偏裨将校;这第一次升节堂竟是就这么结束了。
出节堂的时候;眼见得一个带刀大汉随从杜士仪出来;不禁有人朝此人多看了两眼;旋即对左右说道:“好一个猛士;怎不曾见过?”
“不曾见过的便必然是杜大帅私人。不说此人;刚刚门外那些亲兵也是好生威武;信安王当年亲兵也不过如此。杜大帅在陇右可没怎么打仗;怎有这等骁勇?”
“嘘;小声些;没听之前杜大帅说;信安王不理会的跳梁小丑;他却容不下吗?你们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反正我脑袋不好使;不太明白;问老郭他准知道。对了;老郭这次是时来运转了;没想到杜大帅初来乍到点名要见的人里头;竟有他一个”
被人背后说时来运转的郭姓裨将;这会儿随着其他被点名的将官一路进去;平生第一次站在了灵州都督府中除却节堂之外;最根本重地灵武堂前等候召见。眼见得经略军正副将曹相东等人进去了;久久出来时皆是面沉如水;他不禁猜测了起来;随着熟悉的认得的的上司同僚一个个进去;又一个个出来;不消一会儿只剩下了自己等寥寥数人;哪怕出身官宦之家的他也生出了几许凛然之心。
他虽是武艺卓绝;可朔方军中勇将如云;怎么也轮不到他;要说军略;他刚刚因小故被降职;现如今所带兵马还不到千人;根本显不出来。那为什么最后才是他?
就在这时候;刚刚见过的那一位带刀大汉快步出来;高声叫道:“谁是郭子仪?”

第八百二十九章 还君先锋使,朔方君最贤
朔方节度使始于开元九年;最初只领单于大都护府;夏、盐、绥、银、丰、胜六州;定远、丰安两军;以及三受降城。然而;十几年下来;朔方节度使的权力呈几何形增长;先是增领鲁、丽、契等六胡州;两年前又兼领关内道采访处置使;增领泾、原、宁、庆、陇、郏、坊、丹、延、会、宥、麟十二州。
也就是说;相比在陇右节度任上;杜士仪不但去掉了一个副字;而且再没有苗延嗣这么一位采访处置使在旁边“虎视眈眈”;麾下所领诸州也比从前将近翻了一倍。而当初信安王李炜在任时;可还同时兼领河东节度使
然而;名头固然好听;可除非真的是大战时节;平日里节度使也不会动辄插手各州军政;否则朝中那一关也是过不去的。即便如此;厚厚的文武官员花名册;杜士仪还是用最快的速度翻了一遍。当初宇文融临终托付给自己的那些人;他只是在自己因缘巧合入十铨的时候;提拔了三个人;如今因为被李林甫赶鸭子上架而节度朔方;再不用一用这节度使的职权;那他就真的对不起当年那番苦心了。谁知道粗略一搜检麾下文武;他却在经略军武将当中发现了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郭子仪
看着虎牙引了一个中年将军进来;杜士仪不禁目不转睛地盯着人打量了许久。见其行礼问候一丝不苟;显然还有些小小的紧张;他不禁有些唏嘘——怪不得从前每每听人叹息郭子仪是大器晚成;现在一看果不其然。已经年近四十的郭子仪;还不过是一介裨将;在安史之乱之前那漫长的时间里;也几乎少有听说其人功绩;他是不是应该感慨一声;果然是乱世出英雄?
他在打量郭子仪;郭子仪看似眼观鼻鼻观心肃然挺立;却也在偷觑杜士仪。他能够觉察出这位新任朔方节度使正在观察自己;可他却没办法生出什么惊喜的情绪。因为无论他怎么想;都实在弄不清楚为何杜士仪会关注自己。足足等了好一会儿;他方才听到杜士仪问了一句话。
“渭州刺史郭使君;可是你的父亲?”
原来是因为杜士仪认得他的老父郭敬之
郭子仪心下松了一口大气;反而为之释然了。郭氏代为太原大姓;而后迁居华州;他父亲郭敬之的祖上数代人虽则都出仕为官;可临到老都不过是司仓司户之类的州属小官;直到他父亲应智谋将帅科制举擢高第;一任一任扎扎实实迁转;如今已经升任渭州刺史;称得上是光宗耀祖了。只不过;他父亲一共生了十一个儿子;身为次子的他虽是武举及第;为官却不过按部就班;并不显眼。
“大帅所言正是家父。家父前年官拜渭州刺史;常写信寄语;嘱我在朔方务必尽忠职守;为国守边。”
杜士仪知道郭子仪必定会错了意。然而;如果不暗示郭子仪;我听说过你父亲;甚至是;我对你父亲闻名已久;难道还能满脸笑容地对人说;郭将军大名如雷贯耳?于是;他莞尔一笑后便颔首道:“令尊清廉高洁;我闻名已久;听说他教子极严;因而翻看文武卷宗;见你是他次子;便想到召见一问。看你履历;先在河陇;而后在朔方;前后为将已经有十六七年了?”
“是;我幼年便喜武厌文;而后武举及第;释褐后授左卫长上;而后调至河陇;因战功授宣节校尉;柔远府旅帅;而后又因战功迁昭武校尉;柔远府右果毅都尉;调来朔方;信安王到任后便随其多次征战;屡迁游击将军;灵州经略军先锋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