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7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百七十二章 抚恤善后,帝王心术
尽管杜孚恨得几乎想要休妻杀子;可事情都已经出了;他纵使再痛骂韦氏和杜望之母子;也无法弥补此事的严重后果;因此;当朝廷旨意终于来临;召卢涛和赵含章回京质辩;他就毅然决然选择了辞去官职;跟着赵含章回洛阳打点照应。韦氏经此一事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即便舍不得这好容易才到手的大红官袍和银鱼袋;可也知道若是丈夫没了赵含章这大靠山;在幽州同样呆不下去。而如果跟着恩主不离不弃;日后还有复起之机;所以也只能随着上路。
至于杜望之;狠狠挨了一顿家法的他再惦记卢氏女的美貌;可眼下生存的危机笼罩在头上;他就是有那色心也没那色胆了
这一家人凄凄惨惨戚戚地跟着赵含章上路;杜士仪耳畔顿时为之一清。尽管幽州节度使出缺;但天子仿佛并没有让李炜执掌幽州的意思;而是下令犒赏各方兵马之后;令将校各自将其领回驻地;而后召李炜回洛阳。至于杜士仪;自然也辞了裴耀卿回代州。云州军因为走另一条经妫州、蔚州而至云州这段路最近;所以他提前一日接见了前来道别的南霁云。
此次的征战;上上下下的有功将士都得了相应的勋官;但其他的赏赐却不多;如南霁云就因为中规中矩的表现;不过勋官涨了一级而已;段广真亦然。两个人都是第一次在征战时独领一军;因此更多的是熟悉这种感觉;可是;因为此次奚人降户;比如依附云州的度稽部;依附幽州的奥失部、元俟折部;也都派出兵马随同唐军作战;而且据说还会得到丰厚的赏赉;因此两人都有一种不服气的感觉。
“厚蕃将而薄唐军;陛下此举实在是不公”南霁云年轻气盛;一句话说出来后方才有些后悔。可此次征战虽顺利;军士之中仍然有几十死伤;这些都是他亲手练出来的袍泽;自然又是痛惜又是不平。
“此次死者每人抚恤不过十贯;而伤者更是只有两贯汤药钱;回乡之后;死者家中有老弱妇孺;伤者甚至还要其他人照顾;这点钱几乎都不够疗伤的。”段广真说到这里;声音又低沉了一些;“此次除却河北河东各军镇本来就有的募兵之外;听说;因为兵员不足;尤其是幽州还征了各地不少丁口。如今战后一律放归家园;而这些人都在赵大帅麾下;是死伤最严重的。”
杜士仪也知道幽州军这次险些溃败;死伤自然不少;可既然是之后的大胜;那么朝廷只会宣扬大胜;对于死伤将士的抚恤;自然远远少于对高阶将校的犒赏;甚至也少于对奚人降军的犒赏。所以;他只能用无力的语言安慰了两人几句;随后又嘱咐南霁云;回到云州后;让云州都督府早日定下抚恤死难的章程。不能越过朝廷在钱财上做文章;那么;就在职务以及抚恤老弱妇孺上头做文章。
回程的时候;段广真就忍不住问道:“使君对小南将军说的话是真的?”
杜士仪一时有些没反应过来:“嗯;什么话?”
“就是让负伤的士卒进入怀仁县廨以及云州都督府;接受相应的培训丨通过审核者成为编外吏目;然后报吏部流外铨;而死难将士的遗孀以及孤弱;由官府定期出资赡养;直到孤弱成年;而遗孀改嫁或病故?”
“嗯;我是这么想的。”杜士仪点了点头;遮了个凉棚看了看一碧如洗的天空;这才徐徐说道;“负伤的将士本来就是因为国打仗而伤残身躯的;从这些人中遴选出合适的;担当官府公务;比一般的滑胥之吏要可靠。至于抚恤战死者遗留下来的老弱妇孺;异日朝廷募兵的时候;方才会更加应者云集。”
杜士仪还有一句话放在肚子里没说。倘若不是云州和代州的财政都不是最最吃紧;而且云州军和代州军的死伤都不算多;他这样的法子必定会因为没钱而成为空谈。只可怜幽州军上下那么多的死难者;也不知道会让多少家庭肝肠寸断。只希望;他对裴耀卿的建议;能够被这位户部侍郎转奏天子。
如果真的是赵含章坐赃巨万;那么籍没之后的所得;不是没入国库;而是应该首选用于抚恤幽州军中战死和负伤的军卒这种事他不想让人知道是自己的提议;更不想让人觉得自己是意在邀名;所以只需裴耀卿回去之后面奏天子;让当今天子李隆基去得这个仁义之名就行了当然;也要李隆基能够愿意这么做。
当杜士仪带着三千代州军;从幽州回归代州雁门城的时候;赵含章和卢涛经过千里驰驿;也风尘仆仆地抵达了洛阳。
李隆基这位天子自从即位之后;已经是数次巡幸洛阳;而且每次一呆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其中最重要的缘由;就是因为关中出产的粮食根本无法供给天子妃嫔王公贵戚以及庞大的官僚队伍;所以;天子每数年带着妃嫔儿女文武百官到洛阳来;让关中和长安能够休养生息一段日子;这几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甚至可以说;倘若不是当初武后就曾以洛阳为都城;而且洛阳不像长安;能够据险而守;李隆基早就迁都了
此时此刻;面对案头卢涛的弹劾;赵含章的申辩;他就看向了面前站着的中书令萧嵩以及刚刚从中书舍人任上转任御史中丞的裴宽。作为天子;他能够容忍某些重臣在某种程度上的贪赃受贿;但对于镇守一地的边臣;他却万难容忍这种举动。边臣倘若聚敛钱财;然后又用这些钱财来收买人心;其中结果不问自知。所以;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就看向裴宽道:“裴卿一贯刚正廉明;赵含章之案;就由你挑头去审理。记住;朕不要和稀泥;要真真切切的结果”
“臣遵旨。”
将裴宽打发了下去之后;李隆基便示意萧嵩上前来;等其到了面前堪堪只有数步的地方;他方才轻声说道:“朝中有人谏劝;杜君礼先督云州;再督雁门南北六州;多有收买人心之举;前时容留拔曳固老弱妇孺便是如此;而后在代州躬耕劝农;大兴州学;无非是笼络民心;据闻代州甚至还有民众打算立碑为其纪念;萧卿觉得这些非议如何?”
萧嵩顿时愣住了。有一瞬间;他甚至很想反问天子;可是裴光庭有过某些言语;但他须臾就忍住了。在默然伫立了片刻之后;他就低声说道:“倘若爱民如子的贤臣却要被人说成是别有所图之辈;臣无话可说。”
李隆基盯着萧嵩看了好一会儿;顿时哈哈大笑:“不错;萧卿果然公允。杜君礼所作所为;细细再看;全都是身为州官应尽职责;别人没有做到的事;便污蔑他是笼络民心;实在是太过了而且;他督雁门期间;更多的精力是在民政;而不是在军务;只简拔了代州西陉关一旅帅为代州军兵马使;而并未有大刀阔斧整军之事;甚至还转奏了岚谷县令孙万明求恢复府兵之议;足可见他知道军中情弊;却能够审时度势。”
天子难得这样详尽地评论一个人;而且还是一个外臣;所以萧嵩一时之间竟有些闹糊涂了。要说真的对杜士仪有所不满甚至怀疑吧;天子说后头这些于什么?而倘若只为了褒扬;前头那些指摘之语;于嘛又要说给他听?难不成……是考验他这个宰辅是不是有容人之量?
萧嵩的纠结;李隆基看在眼里;笑在心里。他若有所思地轻轻敲了敲扶手;继而轻描淡写地说道:“裴卿由中书舍人而转御史中丞;想来萧卿的左膀右臂少了最得力的一个。朕有意将杜君礼召回朝中任中书舍人;知制诰;萧卿意下如何?”
上次裴光庭还提出过让杜士仪回朝任给事中;天子却给否了;此后将杜士仪从云州长史迁代州长史;现如今怎么又突然生出将杜士仪调回朝的打算;而且是塞到自己的中书省?萧嵩只觉得脑袋实在是有些不够用;然而;他文采平平;用兵的谋略不错;可内斗的经验就不算太充足;这会儿愣了一愣后;最终迸出了一句话来:“杜君礼三头及第;文采斐然;足可胜任中书舍人。”
“那就如此吧;等到杜君礼回到代州;再行文。”
李隆基微微颔首;等到萧嵩告退离去的时候;他就坐直了身体。
参奏杜士仪的这些事;是从去岁到今年最多;他虽不信;但不得不审慎对待;而且;有人说是秘书少监张九龄因为外间流言迁怒杜士仪;因而支使相应人等所为。又有人说此前告张九龄在岭南按察使任上有不法事的是杜士仪;原因则是宇文融流死一事。既然一时分辨不清楚是否两人隔空斗法;那么;就让两人一同知制诰;如此一共事;是非曲直想必就能看得很清楚了。想来以杜士仪的文才;知制诰一职应该绰绰有余了
御前的这一番对答;因为有内侍在侧;当天晚上便传到了李林甫耳中。他笑着自己斟满了一杯;随即一饮而尽;隔空敬道:“杜君礼;希望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就凭你待宇文融那一片诚心;想来也不会容忍张子寿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于你。张子寿;要怪就怪你眼光不好;非得用了个周子谅吧”

第六百七十三章 逝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