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6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侍中;此事还是一丁点都不要沾手最好。只消让人给右监门将军高力士捎一句话;他知道相国是什么态度;哪里还会放过这次的大好机会?萧相国那儿;杜君礼再次险些着道;一定会对中书舍人裴宽有所抱怨;只要萧相国亦是默许;圣眷不再的王大将军绝对不会再次轻易过关
裴休贞虽更想拿住王毛仲更多痛脚;一报其竟敢栽赃中眷裴氏的仇;但不太赞同李林甫这样阴人的办法;可是;裴光庭点头同意了;他也就没有反对。只是;等到离开裴家的时候;他上马之际;忍不住盯着李林甫的背影看了好一会儿。
此人据说从前和宇文融好得能穿一条裤子;现如今却又分明表现得如同裴光庭的谋主;而且所用之计都是驱使别人奔波在前;自己在后头不沾半点;日后他还是离这李林甫远些
裴休贞虽拿了王守贞派去河东道的心腹窦从甲;又一度击碎其膝盖立威;但把人送回河东宗堂之后;却并没有直接杀了人;而是令其依旧以旧日语气每隔一段时间;便往长安送信报知进展。王守贞本就不是太过精明的人;此事又是瞒着父亲和母亲;因而自然丝毫没察觉到千里之遥外的河东有什么变化。这天回到家中;得知父亲因为二娘霍国夫人李氏即将分娩;这会儿又和北门禁军一于同僚聚会饮宴;甚至还预备洗三时大操大办;他不禁大为恼怒。
“左一个右一个的生;还没生下来就这么招摇阿爷家里的儿女还少么;用得着这么张扬”
服侍王守贞的一个心腹小奴肖光笑着替王守贞宽衣;随即才低声说道:“郎君也别太生气;为了二夫人只是个由头;实则是因为国公自己也想再进一步
王守贞见了父亲就和老鼠见了猫似的;闻言登时留心:“这话怎么说?”
“郎君想啊;现如今吏部尚书是裴相国兼着;兵部尚书是萧相国兼着;看似是齐头并进;可萧相国身上还遥领河西节度。就因为知武选事的是萧相国;所以咱们北门禁军的人员升黜也都绕不过去;有时候萧相国很不好讲话。国公这些年来虽没打过仗;但牧监的功劳可不比打仗小。如若能够把兵部尚书一职给夺下来;岂不是比开府仪同三司这徒有虚名的文散官之衔要强多了?”
肖光平时就常常给自己剖析些父亲的行事之法;一来二去;王守贞在王毛仲面前挨骂挨打的次数大大减少;这会儿再听得这样中肯的分析;他不禁连连点头。于是;他就抛开了身为郎君的架子;低声问道:“那你可有什么好计么?若是能在阿爷面前一言中的;我一定重重赏你”
“这个嘛……”肖光眼睛滴溜溜直转;直到王守贞随手扯下腰间一枚通体无暇的于阗美玉丢给了他;他方才喜笑颜开地说;“其实很简单;先支使个妥当人在御史当中放出些风声;言及萧相国身上兼职太多;不合常例;激得萧相国自己主动请辞兵部尚书之位。等到这个位子空了出来;然后再让人撺掇圣人一阅军姿;到时候;只要让圣人看到那些雄壮的军马;到时候圣人念及大将军多年的功劳;这兵部尚书之位就能有十拿九稳了。”
王守贞细细琢磨;想到萧嵩虽挟军功拜相;但在政事堂和裴光庭的较量中却常常退让;很难看出战场上用兵用计尽皆出神入化的影子;他不禁觉得此计大妙。于是;等到晚间他鼓足了勇气去见王毛仲;小心翼翼说出这么一桩建议的时候;他原本已经做好了万一事有不偕被痛骂一顿的预备;谁知道王毛仲竟是笑了。
“难得你竟然留心了朝局你之所言;便是你阿爷这些天来所谋划的。萧嵩军功拜相;对我不屑一顾;而裴光庭拜相的资历要差得多;最忌讳的就是萧嵩牢牢把持兵部;但使我能够设法让萧嵩让出兵部尚书之位;自己占据;裴光庭只会乐见其成大郎;你如今是太子仆;从四品下;若是你成器些;外放一州刺史;然后回来后在六部为一侍郎;日后谁还敢说我王家起自天子家奴?”
王守贞被父亲这一番激励撩拨得浑身发热;连说了什么慷慨激昂的话都忘了;兴奋地回到自己的住处后;召来肖光又是一通厚赏;随即就搂了个美姬去胡天胡帝了。而次日一大早;肖光从王家后门溜出来;往西市一家柜坊去笑呵呵地透了个消息;得到了足足价值一百贯钱的一锭金子时;他自是喜出望外;什么都没想就立时走了。他这一走;在柜坊左近的一个胡饼小摊上咬着一个胡饼的吴天启方才抬起了头。
看这样子;郎主的吩咐是办成了;他可以轻轻松松地回去代州了郎主可是答应他随侍左右学习观摩;这可是天大的好机会
然而;等到吴天启三下五除二吃完了手中的胡饼;打着饱嗝来到了千宝阁;打算迎接父亲的时候;却只见一个白衣年轻人被人从里头驱赶了出来。
“李十二郎;看在你曾经和张丞相公子同行的份上;我家阁主当初已经借了你十万钱救急;现在你前债未还;又举新债;哪有这等好事”

第六百四十章 请君游代州
听到李十二郎这个名字;吴天启只觉得好一阵耳熟;可一时之间却想不起来在哪听过了。然而;吴九也就是他的父亲曾经告诫过他;跟着杜士仪需要的是耳听六路;眼观八方;所以;当千宝阁中那人将那李十二郎轰出来;而后轻哼一声回头就走时;他打量着那个白衣青年;见其高大挺拔;高鼻深目;竟有一种异域人士的风情。只是大约因为生活潦倒;对方看上去不修边幅;原本儒生们身上一尘不染的白衫;这会儿也分明可见褶皱。
可即便如此狼狈地被人轰出来;那李十二郎只是耸肩一笑;施施然从千宝阁门前台阶下来;浑然不在意四周人关注自己的目光。只是;下了最后一级台阶时;他抬起头望着一碧如洗的天空;心里却不禁有些茫然。
他在安陆成婚;而后一事无成;此次到长安便是想看看可有一展抱负的机会;最初还有些傲气;不肯拿出杜士仪当初赠予自己的名帖;可一来二去;甚至在张说这样的文坛大宗师面前受挫;他就不想再去见相传更加刚直不好说话的宋憬了。至于已经罢相的源乾曜;他这等籍籍无名之辈;拿什么去拜见;单单送上那些赞颂政绩的诗词歌赋?
而相传很喜欢和文人雅士饮宴的玉真公主;如今长年都在王屋山的仙台观陪侍司马承祯修道;他倒是借宿在玉真别馆;但更多的引荐举荐就没法去想了。现如今;身上钱财已经散尽;是就这样回安陆;还是和那些在长安一呆就是几年十几年;不得不于同乡闻达处丐食度日的科场之士一样;继续在长安看看可有机会?
“李十二郎?”
听到身旁这个探问的声音;李白立时收回了这些杂乱思绪;扭头一看;却发现身侧是一个约摸十六七岁眉清目秀的少年。此人的打扮并不奢华;但却整洁朴素得让人起好感;更加人舒服的是那种彬彬有礼的语气。因此;即便觉得这应该是哪家的从者;李白仍然笑着颔首问道:“这位小兄是……”
“吴天启见过李十二郎。”吴天启这会儿行礼拜见的时候;还在脑海中搜索这个绝对听说过的名字。然而;让他懊恼的是;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可他转念一想;自己平日跟着父亲接触到的人也就那么几个;更有可能的是之前在云州和长安随侍杜士仪这短短的时间里听到过的。于是;他紧跟着就笑容可掬地自报家门道:“敝主代州杜使君;李十二郎应该不会忘记吧”
代州杜使君?
李白的脸上露出了难以名状的惊诧;竟是本能地反问道:“杜使君竟与人提过我?”
吴天启原本还有些不确定;待听到这样的回复;他登时暗自松了一口大气;连忙笑说道:“自然是;昔日一别;使君对李十二郎记挂得很;但因为任上繁忙;因此一时顾不上打听李十二郎近况。未知李十二郎在长安城中住在何处?如今使君不在长安;私宅空置已久;如若不便;可以到使君私宅暂住。”
见杜士仪不在长安;其一个年少从者见到自己尚且如此盛情;想到自己在安陆时求见荆州裴长史尚不可得;而且到长安已经大半年了尚且一无所获;李白只觉得百感交集。然而;他生来是傲气的人;若是杜士仪身在长安也就罢了;如今人不在自己却厚颜跑到别人家里去蹭吃蹭喝;他却着实难以接受;当即就摇摇头道:“杜使君既然不在长安;我还是不叨扰了。你是杜使君留在长安家中留守的么?”
吴天启刚要回答;自己不日就要去代州随侍杜士仪左右;可话到嘴边;他突然福至心灵地答道:“回禀李十二郎;我本是杜使君派回长安;印制云州集的;如今云州集已成;我在长安的事情也就做完了;正要拜别父亲回代州向使君复命。使君念及和李十二郎相交种种;提起时常常想再会旧友。倘若李十二郎在长安无有要事;不知道可愿意往代州一行否?倘若使君见到李十二郎;一定会高兴得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