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冉贤ㄊ炀宓娜耍詈罅教醮看馐俏讶说模久恢竿腥四芄淮鹕侠矗擅幌氲蕉攀恳蔷谷患堑梅趾敛徊睿∧强墒莄hun秋公羊传中截头去尾的一条!
每条帖三字,一共十条,对于杜士仪来说需要填入的不过区区三十字,因而他须臾就放下了笔。展开卷子重新核对了一遍自己的答案,和心中所记得的前后原文对比一番之后,他知道这一场定然绝对没有问题,不禁长长舒了一口气。
以他如今的程度,绝对可以轻轻松松过明经科,然则明经及第需得守选七年,且远远不如进士科受到重视,而若由门荫出仕,只看叔父杜孚便可见一斑。他这个已经家道中落的所谓世家子弟要想做出一点事情,只有此刻这一条道可走!
而郭荃看到杜士仪答完之后展开卷子,扫了一眼那些答案,他就已然断定,这一场的结果已经铁板钉钉。
第一场十条帖经,究竟考多久全凭试官掌握。有的州县仍靠一整天,而今次万年县试却只考一个时辰。当代表时辰已到的铜钹敲响时,面如死灰的人比比皆是。而此时此刻,郭荃看着那些收上来的卷子,当场大笔一挥定去留,须臾便只见旁边箩筐中的落卷堆如小山,而他案上留存的卷子却是寥寥无几。等到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到两刻钟一一判毕,他便以目示意身旁的小吏。那小吏立时上前一份一份拿起案上那些通过的卷子,高声诵读起了名字。
“京兆康成宗。十通其六。”
“京兆齐庭兰。十通其六。”
一连三四个“十通其六”之后,那小吏又拿起一份卷子,却是满脸的惊诧不可置信,竟是迟疑了片刻,方才使劲吞了一口唾沫,结结巴巴地念道:“京兆杜士仪,十条皆通。”
此话一出,焦急不安等着结果的士子们顿时呈现出了一片死一般的静寂。每年县试府试省试,也常常会有一两个过目不忘的天才能够轻轻松松度过那一关旁人畏之如虎的帖经,只不过,今天竟然被他们遇上了!既然有本事十条皆通,这家伙为什么不去考除了帖经其他都比进士科容易的明经科!
杜文若便是最最难以置信的那一个。尽管杜士仪从前确实颇有文名,纵使江郎才尽不过是因病所致,可也决不至于在嵩山呆了三年便脱胎换骨,连经史都能倒背如流。这绝不可能!当他自己十通其六的成绩最终宣布之时,心中五味杂陈的他竟是丝毫高兴不起来。
当这第一场最终确定只留下区区三十七人的时候,惨遭淘汰的士子中间,顿时有人高声叫道:“我看杜十九郎不过一刻钟便答了所有十题,而且是十条帖经全数皆过,哪有那般容易!”
见其他人亦是跃跃yu试,仿佛想要加入质疑的行列,郭荃一时面sè铁青:“若是第二场第三场杂文策论不服,尽管质疑,然若对帖经结果不服,自己回去好好通读九经!来人,清场,若有落第者仍咆哮试场的,记名上奏,今后再不许应京兆府下辖所有县试!”

第一百三十二章 厚积薄发何畏奸
面对态度异常强硬的郭荃,尽管士子们有的不平有的忿然有的沮丧有的急躁,但最终都不得不起身离开了试场。而对于留下的人来说,适才坐得黑压压一片满满当当的偌大场地,如今只剩下了这稀稀拉拉的三十余人,那种天壤之别足以让人心悸。尤其是那些曾经应试过一两次的,想到往ri一场帖经过后,往往能剩下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人,此时此刻脸sè心情都坏透了。
待到清完了场,郭荃又再次重新核实了留下试第二场的士子身份,确认无误之后,他却也不撤下那些座席,一摆手便让人发下了第二场卷子。这一次,两个被调派来的小吏就轻松多了。其中一个小吏将卷子发到杜士仪手中时,还低声笑道:“杜郎君好本事!”
杜士仪没有回应这恭维,只是微微一笑表示善意。等到卷子入手展开一看,见其上赫然空空如也,他便抬起头等待郭荃出题。不但是他,座上其他人也是同样反应。众目睽睽之下,郭荃却仍是不慌不忙,直到外间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这才轻轻吁了一口气。
外头人匆匆进来,行礼之后双手呈上了一个竹筒,郭荃伸手接了,这才在那些诧异的目光下似笑非笑地说道:“历来试赋之题,皆有司所命。由试官命题固然可,然也有由上官所命的。今ri试赋题,京兆尹源公刚刚于堂上亲自拟就,便连我本人也不知情,所以绝无徇私舞弊之嫌。眼下,我便当着诸位的面当场开题,第二场时间为此刻至ri落时分止!”
他说着便破开竹筒封泥,取出其中那一小卷黄麻纸,展开后扫了一眼,不禁如释重负。此前第一场帖经的变化,他确实请示了源乾曜,但这第二场试赋的题目,他却是先斩后奏,于今ri京兆府廨开堂理事时让人上奏请题。源乾曜身为三品高官,因为他的请托以及万年县试不能耽误,不得不临场出题,如此不虞此前考题泄露,到时候结果如何各凭本事,他纵使拼着一时受责,也好过回头两面不是人。而相较于他,源乾曜这题目出得果然jing到!
因而,他深深吸了一口气,随即声若洪钟地说道:“今ri试赋,明顺礼赋!限韵为‘君子之所慎兮’,不限用韵次序。”
明顺礼赋!
自从初唐科举至今,县试府试的试赋命题虽出自试官抑或地方长官,但并非完全随心所yu,而是要有所本。这其中,或用古事,或取今事,并不一定。今ri这题目分明是取自古事,而命题所宗,显然是从经史之中去找。尤其是明顺礼这种看似简单,实则得细细推敲出自哪一篇经史之中的命题,又是最难的,远远胜过某些偏远州县试官灵机一动所命的诸如明月高楼之类的试赋。
在别人攒眉苦思的时候,杜士仪已然记起了这试赋题目的出典。《chun秋左氏传》文公卷便有这样一段: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逆祀也。于是夏父弗忌为宗伯,尊僖公,且明见曰:“吾见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后小,顺也。跻圣贤,明也。明、顺,礼也。”
这之后还接着一大段剖析阐述,宗旨不仅仅在于礼,而且亦在于父子昭穆之辩。如此命题,若非通读jing度chun秋左氏传的人,决计不可能出。须知单单是那一段话,自chun秋到后世也不知道多少学者争论不休,其焦点只在于闵公和僖公之间的昭穆问题。而昭穆的重心,则在于礼法。然而更重要的是,这涉及到本朝中宗和睿宗的昭穆问题,卢鸿曾经对他提过,开元五年末曾经因此在朝引起轩然大波。兴许源乾曜临场出题,一时忘了这一点。
话虽如此,他在心里打着腹稿的时候,少不得围绕那个千古难题辨析。去岁从洛阳回嵩山之后,卢鸿便对他讲解过试赋和试诗的种种要点,其中之一便是辞藻文采,而且还给他举了自初唐以来不少进士科的试赋策论为例子。这其中,贞观元年上官仪登科时的两篇策论,便让他叹为观止。
那一年的策问一共两道,一策问审案时如何宽猛相济缓急折衷,一策问如何不次擢用才能之士,分明是极具针对xing的策问,那位名噪一时的上官宰相洋洋洒洒两大篇,却是文不对题不知所云,偏生辞藻华丽文采翩然颂圣动听,竟是一举擢进士上第。策论都如此,今ri面对这篇明顺礼赋,他自然知道最佳的选择是什么——不是要给那千古难题盖棺论定,而是如何辨析明白之外,写出一篇切合限韵的华采文章。自然,他已经联想到了出自何典,就比某些连出典都想不起来的人强多了。
因而,在后头发下用于草稿的纸上,他随手把限韵一一罗列,便若有所思地起笔。不但是他,相对于第一场那难住了大多数人的帖经,此时此刻不少应考士子都已经开始动笔。毕竟,一篇试赋少则三百字,多则六百字,要辞采华茂要韵脚工整,此刻不动笔ri落时分决计交不出来。一时间堂上不闻分毫语声,只有磨墨声,落笔声,卷子移动的声音,就连巡场的郭荃都免不了放轻了脚步。
须臾过了午时,却鲜有人去动早就预备好的午饭,多半都在埋头苦赶。这时候,一气呵成把草稿打得差不多的杜士仪随手放下了纸笔,从旁边一个小巧玲珑的两层盒子中拿起一块枣糕,就着葫芦里的酪浆,若无其事地先填起了肚子。那早上刚刚蒸出来的枣糕香味须臾四散,引来了好些人侧目。有些同样难忍饥饿的也放下纸笔索xing吃喝了起来,但更多的人却在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之后强行扭回了头,继续低头琢磨自己的文章。
就在杜士仪一门心思填饱肚子的时候,一个小吏仿佛是有急事一般匆匆从外头进来。然而,他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