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1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免,竟是混战一团,就差没有捋起袖管直接大打出手了。
当宗正卿吴王李祗和京兆少尹宇文审、万年令崔朋赶到这里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一团乱糟糟的一幕。这时候,火已经烧到了废太子李瑛一脉身上。
平原王李伸把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嗣庆王李俅护在身后,声色俱厉地说道:“父亲和鄂叔光叔全都是冤死的,那时候你们谁曾经说过一句话?如今只因为杜相国一句公道话,你们就连我们兄弟俩都扫了进去,你们亏心不亏心?我今天和四弟就撂一句话在这里,本来我们已经商量过了,能够为阿爷争得太子名分就够了,其他的不争不抢,可现在你们非要拿一副长辈嘴脸来威逼我们,那就对不住了,我还非争不可!四弟,走,我可不会怕了他们!”
见李伸一把拽起李俅就走,吴王李祗终于忍不住了。他重重咳嗽一声,用最凌厉的口气说道:“你们到底够了没有!”
如果换成从前,吴王李祗虽然同样是亲王,但身为吴王李恪的孙子,和天子一系的关系已经很偏远,谁也不会买他的帐,可因为李祗在河洛一战亲身断后,是杜士仪救了人,这次杜士仪又亲自过府见他,显见关系非常,皇子皇孙们不得不给李祗一个面子,渐渐安静了下来。张良娣自忖身为女流,如今又是太子妃,当即快步上前,正想要哭诉自己孤儿寡母遭人欺凌,可她下一刻就发现李祗看向自己的目光有异。至少,那绝不是什么怜悯安慰的眼神。
“宇文少尹,把京兆府廨今天拿住的那几个人押上来!”
众目睽睽之下,几个被五花大绑成粽子一般的人就被推了上来。见每个人扫了这些人一眼,全都狐疑地看向了自己,李祗便淡淡地说道:“虽说广平王妃幼子之死还没来得及查,但既然是杜相国所托,我自然不敢稍有懈怠,早早就派人伏在太子别院左近。我原本只是以防万一,没想到在这事情刚刚闹得沸沸扬扬之际,竟然还有人对广平王妃母子下手!
就在昨天夜里,我派在这里的四个暗桩,一个小心翼翼跟着这拨放火的,到了他们藏身的丰王宅那片崩塌的废墟,另一个则是在此呼救,希望能够叫来人帮忙灭火,一个去坊外找人帮忙,一个原地待命。可真是没想到,跟踪那些放火的暗桩倒是平安无事,在这呼救的人却出事了!”
听到这里,看热闹的人们发出了一阵大声喧哗,可真正的宗室们却陷入了一片难堪的沉寂。尤其是张良娣那张脸变得一片雪白,这一次是真的得靠着身边那婢女以及李静忠的搀扶才能站立得住。而丰王李珙在最初的讶然之后,随即气急败坏地叫道:“吴王,你这是什么意思,谁都知道我暂时借助在棣哥那片老宅,家里头那片废墟到现在还没收拾干净!”
“我只是说在丰王宅那片废墟抓到的这几个家伙,并不是说就是你指使。”
吴王李祗的脸上露出了深深的疲惫。他揉了揉眉心,继而就直截了当地说道:“这几个人全都尚未审过,我今天带来,也只不过是想告诉你们这件事,下手的人已经抓了,不要互相疑神疑鬼!至于我那个出事的暗桩,我倒要请各位给我一个交待,尤其是太子妃!他敲各家的门请求救火,没人理会也就算了,可据原地待命的那个暗桩说,去呼救的那个人叩太子别院的门呼叫救火没反应,就攀过了太子别院墙头,却就此再也不见踪影,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张良娣恨不得一头晕过去,也好避免这千目所视千夫所指的局面。昨晚上崔氏所住的院子着火,她自然是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可别说她对崔氏这个长媳本就不满,又恼恨崔氏多事地带着李傀去求见了杜士仪,生怕到时候推举的时候节外生枝,因此就故意吩咐下头人各自守住各自的院落,等到火已经烧旺了方才去救火。而李静忠禀告抓到了一个越墙而入大叫救火的可疑人,她为了避免麻烦,当下就吩咐灭口,谁知道那竟是李祗的人!
李静忠就更加惊惶了。可他终究在宫里浸淫了这么多年,很快就强打精神道:“大王这话我就不明白了。如若大王要保护广平王妃,知会太子妃即可,何必要这样折腾守株待兔?昨夜那场大火,太子妃受惊不小,南阳王等也都生怕惊了家眷,不得不先顾着自己的院子,所以救火的动作不免就迟缓了一些。至于各家没有贸贸然派人出来,还不是因为这段时间出事太多,谁都生怕出手帮忙反而惹上了一身骚,到头来里外都不是!”
被李静忠这样一番话连消带打,登时有很多人反应了过来,立刻叫起了撞天屈,无不是想尽办法和此事脱开关系。看着这些对皇位卯足了劲,却在背地里谋算骨肉至亲的人,吴王李祗只觉异常心灰意冷。
倘若李隆基退位之后,登基的便是这些宗室中的一个,这个大唐还有救吗?r1148

   

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如同笑话的推举
尽管十六王宅太子别院的那场火;就犹如丰王李珙屋宅轰然崩塌一样;没有一个结果;而且在这样的纷乱情势下;再也没有哪个龙子凤孙有机会和杜士仪正式接触;可既定的日程不得更改;推举贤王之事还是如期举行了。
这一日;李隆基还在兴庆殿中养病;百官却已经云集在了勤政务本楼前那宽大的广场上。这里已经事先搭建起了临时的高台;以便下头的人能够看清楚投票的过程。有资格参选的诸皇子皇孙全都站在高台之上;作为当事者也是监督者;严防死守有舞弊的情况出现。五品以下官员当中;还有二十人被推举了出来在高台上监票;一个个全都昂首挺胸庄严肃穆;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虽说表明了弃权;但既然是杜士仪提出的建议;他当然不会不到场。尽管这高台并不等同于勤政务本楼上天子的宝座;但正中之位还是空了出来;以示尊崇天子;身为右相的他只在东边设了个简单的座位;闲适自如地靠在扶手上看着那一张张紧张到绷紧的面孔;心里愉快极了。
那种愉快并不是什么在大唐推行准民主选举的愉快;而是一种纯粹看热闹;又或者说看闹剧的愉快。他这六天以来不怎么出门;不怎么见人;也完全不管事;可哪些皇子哪些皇孙都见了哪些人;他完全了若指掌;而根据这些资料也大致能够猜得出今天的结果。
篡位这种事;较之武力统一;看上去难度较小;但其实一点都不容易;因为坐上皇位并不等于坐稳了皇位。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的魏晋南北朝以及后来的五代十国;篡位谋国屡见不鲜;其中杨坚和赵匡胤全都是成功的典范。而在王朝大一统的时期;这种事则基本上只有失败一个下场;其中最有名的失败例子;就是王莽。
他杜士仪这么多年的养望;这么多年的积蓄实力;如今又挟平叛之功;可要是贸贸然走最后一步;失败的可能性仍然会高达八成以上。所以;他现在的首要之务;就是在天子李隆基的名声已经臭了大街的情况下;继续不遗余力打击皇室威信
当裴宽先是把那个简简单单的木箱完全拆开;让诸王以及被选定的低品官员一一上来检视是否有任何作弊;他嘴角的笑容就更深了。每个人都检查得很仔细;敲击声音试探是否有夹层;判断榫接之处是否有猫腻;再去查看投票口是不是有名堂……总之;每一个人都要检查好一会儿;光是这简简单单一道工序;就用掉了小半个时辰。若非这勤政务本楼前广场上;五品以上官全都设座;不少老臣的腿都快撑不住了
然而;那些同样年纪不小;但官位在五品以下的官员就没那么幸运了。尽管有些年迈的人已经腰酸背痛;可这样的盛事从古到今都未曾有过;哪怕上头说可以席地而坐等待投票;大多数人还是尽量踮脚往高台上眺望;希望能够看见那些有投票权的官员往投票箱中投票的情景;同时在心中幻想着自己也有这种权利该有多完美。倘若不是因为提出建议的杜士仪威望太高;而且纳入低品官员也会造成计票困难;早就有人闹腾了起来。
每一张选票因为不记名;并不能展开来看;但却有专门的人触摸辨识后头的记号;确保不会有人浑水摸鱼在真的选票之中夹入假的选票。第一个投票的是裴宽本人;而随着第二个第三个人鱼贯登台;四周渐渐沉寂了下来;甚至连最初的窃窃私语都没了。每一个人都在等待那最终的答案;每一个人都在盼望着自己能够赌对;选择的人能够登上大宝。至少;就算选错了也不用担心回头遭到清算;这也是没有几个人反对裴宽这推举章程的原因。
而心思更加炙热;目光更加炽烈的;则是台上那些皇子皇孙;每一个人手中都捏着属于自己的那张票;每一个人都知道;当外官投完票之后;也就轮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