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朱由检和皇太极得到的密报虽然分由吴三桂和多尔衮送来,可其内容却大致相同,只是措词上略有差异。多尔衮送到皇太极的密报上言道,今有吴三桂率明军四万围攻盛京已近一月之久,火器犀利,攻势猛烈,城中军民不得出,先后已派出百余哨探求援,却俱被吴三桂拦截,无法报与大汗。为保盛京不失,只得与那吴三桂周旋,每日都要奉上黄金几千两,方可让其暂缓攻势,保盛京不失,可如今城中黄金所剩不多,望大汗早日回兵,以解盛京之围。而朱由检所得密报上面却道:臣吴三桂出使后金,不料后金暗藏祸心,竟密谋我大明,臣九死一生方逃离盛京,自知距京城路途遥遥,无法及时驰援,便于辽东召集军民反攻盛京,以期取得围魏救赵之效。好在辽东军民上下一心,舍生忘死,经近一月战场撕杀,今终于将盛京包围,想来皇太极得此信必然打马回京,无法再围困京城。只是近日得谣传,道督师袁大人竟被下狱,辽东军民顿时人心慌慌,无心作战,望万岁明鉴,还袁大人清白,以安辽东百姓之心,方可继续为我大明,为万岁效力,如若不然,辽东军民恐有暴乱之险。同时臣虽为二品将军,可在辽东却是无官无职,统率辽东军民名不正言不顺,长此以往,恐其不服,望万岁明鉴,臣必万死以报万岁。吴三桂这封密报虽不长,朱由检也看得明白,不过是告诉自己,他已经将后金盛京围困,皇太极马上便要回国了,不用各再担心京师安危,不过若是不赦免袁崇焕,不给他吴三桂一个理想的官职,这一切可就都不一定了。
值此危难之际,吴三村借机勒索,他朱由检还能说什么?难道真的不理吴三桂要求,任由后金攻入京师?为了自保别说这两件小事,就是吴三桂此时要求封王,他朱由检也只能是一率恩准,这也难怪朱由检喜怒交加。至于吴三桂如何能统率四万大军围攻盛京却还要从吴三桂出使盛京之时说起。吴三桂在得知被任命为赴后金特使后,便知这是朱由检借刀杀人之计,后金恨自己入骨,当然不会任由自己平安回国,更何况他早知后金想借此攻打大明,此去更是九死一生,当然要做些准备。至于借病推托决非上策,不说托不托得过去,自己可早想离开京城反回辽东大展拳脚。此次正是良机,何况还想在此次明金交锋中再占些便宜,当然奉旨领命。出了京城,便与副使告别,独自一人加速反回辽东,以做布署。对于父亲吴襄,三桂知道他还忠于大明,因此不敢与其明言,只说自己此去凶险向其借兵五千,以做接应。吴襄对儿子这么个请求当然不会拒绝,派五千吴家军赶赴义州听三桂调谴。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来吴襄接到袁崇焕调兵令时,除留守的士卒外,只能调集五千援军支援京师,若是再加上五千装备精良的吴家军,恐怕当时京师城下的大战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随后三桂突发奇想,又到冰凌山庄与山庄中的匠师研制出一种新式武器,准备应用于以后的攻金之战。吴三桂又派人与叔父吴迪联系,借兵五千一同赶往义州。最后三桂找到舅父祖大寿,祖大帮自小生于辽东,长于辽东,对大明并没有很强的归属感,反而对辽东有着极深的感情,同时对袁崇焕的知遇之恩也极为重视。三桂便从此下手,告诉祖大寿辽东将要遭劫,袁大人将要遇险,祖大寿虽然对此半信半疑,可三桂这些年的所做所为早已让祖大寿心服口服,虽然三桂不肯说出其中缘由,祖大寿却依然极为重视,问其化解之法,三桂却不肯说,只道介时自知,只是让他做好战备,同时也让吴宇做好准备,以应大变。三桂成功从盛京脱险后,率狼骑一路赶往义州。因后金大军已调往大安口,因此路上并无大批后金军阻拦,加上三桂走得又是小路,一路平平安安回到义州。
不过路上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在小路上遇到了一个快被冻僵的女孩,可惜却是个哑吧。三桂等人当然不会见死不救,便一同带到了义州。而此时大安口失守的消息虽然还没有传来,不过三桂估计后金必然已经入关,无睱细问小女孩来历,这些年来明金几次大战,在辽东这种饥寒交迫的百姓实在是太多了,虽然三桂救助了大部分,将他们安置在义州,可仍有一部分百姓躲在深山中,三桂以为这个小女孩也是如此,只交给了碧艳照顾,没有多想。三桂回到义州不过三天功夫,袁崇焕便传来将令,命祖大寿为后援,率军驰援京师。此时义州经过祖大寿两年经营,又有吴家大力支持,加之三桂不久前运来的十几万百姓,已是今非昔比,全城共有百姓二十余万,城外建有几十个小村镇,也有百姓近十万。祖大寿帐下有官兵三万,俱是训练有素,而吴宇帐下有官兵两万,是以原来的神机营为骨干,配以流民中召集的一万壮汉,虽然成军不久,不过好在这些流民衣食无忧,又感三桂救命之恩,个个肯下力训练。吴三桂制定了一套先进的训练方法令吴宇监督,经过这几月的训练已形成战力,虽比不过辽东和后金的铁骑,但比关内那些老爷兵却是强得多了。祖大寿得到袁崇焕将令,马上便要率全城官兵驰援京城。三桂这时才将祖大寿拦了下来,祖大寿向三桂怒道:“如今京城危难,我岂能不全力以赴?若是京师不保,我这义州就算无恙又有何用?你前些日子让我早做准备不就是为了今日吗?”三桂早有准备,反问道:“舅父,你从义州赶到京城要用多少时日?从这里赶到盛京又费时几天?”
祖大寿只是救主心切,经三桂这一提点,马上领悟,道:“此去盛京比到京城近了一倍不止,你是说让我率军围攻盛京,便他皇太极回兵救援?只是不遵将令,就算立下大功也是杀头之罪啊!”沉思片刻,祖大寿好似下了决心,道:“管不了那许多了,只要能保我京师无忧,就算违抗将令我也认了。”三桂精心布置许久,当然不能让祖大寿坏了自己的大计,若真让祖大寿率五万大军围攻盛京,就凭盛京多尔衮那两万多军卒恐怕还真不是对手,到时京城之围是解了,可祖大寿不遵将令,不斩首示众便是好事,自己更是得不到任何好处,而且真将后金打残了,朝庭还养着辽东十几万大军干什么?等着他们造反吗?“舅父,不必如此,你尽可率军驰援京城,这攻打盛京交给我便是,舅父信得过小甥吗?”
祖大寿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道:“信得过,怎么信不过,有你这个杀神在,打那些后金蛮子还不是手到擒来,我只是一时着急,竟望了我家还有匹千里马。你说吧,需要什么,只要舅父办得到的,舅父决无二话。”对吴三桂的能力祖大寿心里有数,要是战场相遇自己恐怕也不是这个诡计多端甥儿的对手,让他去打后金正合适,自己也不必担忧违抗将令被罚。“我只要舅父一万军卒及可供四万大军一月粮草即可。”“只要一万军卒是不是少了点?”祖大寿有些担心,他那知道三桂早做了准备。
“舅父不必担心,我已向父亲和叔父吴迪各讨了五千军卒,加上吴宇所率两万军卒,足够用了。再说舅父驰援京城总不能孤身而去,而义州城也还要留下守军,以防后金回撤后恼羞成怒攻打义州。”
“嗯如此算来你便有了四万官兵,虽说还是有些少,但我相信以你的能力足够用了。不过桂儿你说我应该带多少士卒去京城?”祖大寿见三桂早有准备,也懒得再动脑筯,问策于三桂。“五千即可,如果事情顺利等舅父赶到京城时,甥儿应该已经攻下盛京,皇太极必然回援,京城大战恐怕已经结束了,再说还有袁大人及各路援军在,想来也不需舅父带多少人马。甥儿反而怕义州留得人少了,那皇太极若真要攻打义州我们反而会损失惨重。”三桂一番话说得合情合理,祖大寿当下依计而行,只带了五千军卒便匆匆上路,将义州一切全交由三桂管理。三桂却不着急,在义州又多呆了三天,直到会合了冰凌山庄的几百虎卫才命全军集合,率军直奔盛京。为了不打扫惊蛇,三桂率几万大军一路昼歇夜行,遇到后金关隘一率全歼,没有放走一人。此时已是寒冬季节,一场鹅毛大雪给三桂等人增加了许多麻烦,好在这几万大军早已是棉衣棉袄、棉帽棉靴装备整齐,并没有人冻伤。大雪一下便是一天一夜,却正好为三桂提供了掩护,直到三桂于十一月十日来到距盛京城外不足三十里的地方时,盛京城中的后金军也未发现任何异常。
三桂命四万大军连夜将盛京包围,务必不使城中走脱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