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暗的长街上,心中一阵酸痛,只能暗自在心中为夫人祈福,希望他们能够一路平安。六月二十日,吴三桂亲率的十万大军已从撞关入陕,杀到了渭南一带,只是一路上河道众多,而辽东军多是北方人,不惯于此处环境,拖慢了行军速度。从北方一路南下地许立也已杀到了宜君,马上便要杀入长安府。
第一百二十七章占领长安
李自成怕长安百姓会遭到辽东军的奸淫和杀戮,除命人每日催促百姓速逃外,他亲自骑着乌龙驹,在尾从们的簇拥中来到鼓楼外边,立马街旁观看。长安士民拥拥挤挤,喊喊叫叫,哭哭啼啼,扶老携幼,纷乱异常,从各城门逃出。大部分士民向终南山一带逃命,也有一些人家因为渭北和西边户县一带有亲戚故旧可以投奔,不往终南山逃。急于逃难的百姓看到李自成,有的跪下去磕个头,随即站起来又走。有的连见他下跪的简单礼节也不讲了,只是低着头肃然走过。看着逃难的士民们成群结队地从自己面前走过,李自成满心酸楚,噙着两眶热泪,竭力忍耐着才不曾滚落。陕西是自己的起兵之地,这些人都是自己的同乡,自己原本的二十五万大军中有七成都是陕西百姓,若没有他们的支持,如何能一举攻破北京。可是自己却傀对他们,不但没有为他们带来幸福安定的生活,反而将他们的亲人葬送在了山海关下,更让这些百姓流离失所。
大顺军的主力部队由牛金星率领,携带春属和辎重已经陆续走了两天,李自成及刘堂却不急着走,他在这里等着小张侯的到来。同时,李自成也明白,如今全军士气十分不振,他如果先走,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军心就会彻底瓦解。因此他宁可冒些风险,也必须留在后边。由于李自成一直站在城门楼上,极大的稳定了军心民心,所以尽管长安城中谣言很多,不断哄传北明的先头部队己经到了什么地方,如何残暴等等,但是城内秩序始终很好,没发生抢劫事件。六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得报,北面南下的明军已进入长安府地境。吴三桂率领大军距长安也不过只有不到两天路程,李自成终于等不下去,再不走恐怕便很难脱身,只是未等到小张侯,李自成一直放心不下。好在有人来报,小张侯已奉命突围,绕路庆阳府,正准备南下会合自己。李自成派人传今于小张侯,令其直接转进湖广。自己却率领数千亲军向蓝田方向出发。刘堂率领一万人马殿后,晚李自成一天撤走。以便安排尚未出城的长安百姓尽可能出城逃难。刘堂将李自成送过灞桥,看见李自成神色愁惨,刘堂也深感大势已去,没有指望,但还不得不对自成劝解说:“请皇上务必宽心。只要到湖广站稳脚步,收拾江山不难。”
李自成屏退左方,叹了口气小声说:“唉,想当年咱们不放一箭,不动一刀。进入长安,士民放着鞭炮,夹道欢迎,不料竟有今日!关中父老原来都盼望我早日登极,建立统一大业,使天下苍生得享太平之福。今日落得这样结果,使我无面目再见关中父老。奈何!奈何!”“自古胜败乃兵家常事。今日仍然是胜负未决,陛下何必如此灰心!虽然从今年至今,我军接连失利。可是剩下的多是陕西子弟,忠于皇上,也较精锐,远非乌合之众。随皇上此去湖广的尚有十几万人。皇后此去也可召集几万兵马,小张侯也已突围而出,几万兵马损失并不十分惨重,加上从甘、固、宁夏、西宁、临挑等地召集到的驻军,合起来也在十万人以上。再加上汉中、安康一带驻军,将是一支不小的劲旅,与陛下会师湖广……”
李自成不等他说完,摇摇头。忧虑地说:“谁晓得皇后此行的结果如何!倘若吴三桂到长安后派一骑兵向西猛追,不惟皇后从西北收兵南下之谋会成为泡影,说不定连她自身都有很大凶险。她走后,联一直放心不下。”刘堂对高桂英地安危抱有同感,但是他不能不安慰说:“皇后智谋出众,又素为大顺将士们忠心拥戴,必能逢凶化吉,纵有追兵在后,也会平安无事。只要几天功夫,皇后的身边就有数万之众了。”
“唉,希望如此吧!本想着有黄河与潼关之险,延安府又是用兵重镇,可以凭借地利人和,固守陕西,等待局势变化,所以不管陕西百姓多苦,在各州县强迫征粮。
宁招民怨,不缺军饷……”想到此处,李自成更觉对不起关中百姓,不觉叹一口气,声音打战地接着说:“陕西父老都期待我尘稳江山,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我也是这样想的。后来在山海关战事失利,退出北京,又失去山西,我还想固守陕西,等待时机反攻。唉,不料到我们大顺的国运竟然如此不济:黄河不能守,撞关不能守,延安也不能守,如个连京城也丢给吴三桂,我还有何面目面对家乡父老!”说完李自成摇摇头,仿佛要把这些情绪都抛之脑外,清醒了一下头脑后,才接着道:“你率军断后,定要小心,若明军真的追了上来,切不可与明军正面决战,可借这一路上的险关要道步步防守,拖延明军速度便可。”
“臣遵旨!决不轻易与明军决战,万事以保万岁安稳为先!”李自成又抬头向长安的方向望一眼,不再说一句话,勒转马头,将鞭一扬,在一大群扈从亲兵亲将的簇拥中往七盘岭的方向奔去。下了七盘岭已经黄昏,会合了牛金星所率大军后,全军在一个背风地小山村休息,御营亲军在周围搭起了帐篷,燃起了火堆。苯相牛金星陪着李自成烤火休息。退出长安已经三天,李自成第一次得到休息,脸色显得十分憔悴,眼眶深陷,一双眼睛也显得格外大了。此时吴三桂已率大军与吴安在长安城外会师,长安城现在已是空城一座,城中别说军卒,就连百姓也没有几人,能动的都走了,就算不跟随大顺军撤退,也都逃到了城外山林之中,只有一些年老体弱之人实在无法撤走,留在城中,他们宁愿死在城中,也不愿抛尸荒野,做个孤魂鬼。可留在城中的等死的这些百姓没想到,被大顺军传为凶神恶煞的辽东军竟会是一支军容整齐,军纪严明的部队。军队接管了长妥城后,不但未大肆屠杀百姓,抢夺财产,反而贴出安民告示,对往日从贼的百姓,只要真心悔改,一律赦免其罪行。看到城中大多都是老弱病残,辽东军到百姓家中问寒问暖,为家中已无米下锅的百姓送来米面,帮他们恢复正常生活。很快辽东军的善举便已传遍了长安附近大小村落及山林之中,逃难的百姓听说辽东军竟是如此仁义,并非大顺军所讲那般凶残,许多百姓试着与辽东军接触,几日后越来越多的百姓返回了长安,长安城终于不再如同一座死城,虽一时难以恢复六朝古都的风彩,却也有了几分生气。吴宇这时也已夺了延安府,赶到长安,与吴三桂会合。
此时的李自成已率大军赶至商州,见后面辽东军并未跟来,便暂在商州进行休整。吴三桂当然不会让李自成继续留在陕西地境,不将其赶入湖广,如何才能让其与南明交战?待长安府略为稳定后,吴三桂立即命各路兵马再次南下,追赶李自成,定不叫其有喘息之机。李自成在商州驻军数日,见吴三桂又率军来追,只能率领十几万大顺军和随军春属退到邓州。襄阳府尹牛全亲自率领两千人马来到邓州接驾。因为邓州的灾情很大,无法供养大军。李自成使决定固守荆、襄,对抗吴三桂,命刘堂率领大军退住襄阳,他自己则留下两万人马,在邓州和内乡境内驻扎,既为防堵辽东军进攻襄阳,也为着安定军心。牛金星因为是最得力的谋臣,留在李自成的身边。在加紧部署军事,加修城墙和堡寨。向南阳境内征粮的同时,李自成派出许多细作,探听皇后的消息和辽东军进入长安以后的动静。由于接连挫败,大顺军的士气愈来愈低落,几乎是遇敌即溃,有不少向敌人投降,这情形使李自成对前途感到暗淡。从前,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自己没有灰心过。
他手下的将士也没有人对他离心,而今天地情况却恰恰相反!这使他非常思念那些在十几年中跟随他备尝艰苦、不幸死去的忠勇将士。再想到皇后至今下落不明。辽东军即将来争夺荆、襄,他深深悔恨自己失计,对前途感到绝望,颓然向椅子上坐下去,仰望屋梁,心中叹道:“天乎!天乎!茫茫中国,竟没有我大顺朝立足之地!”
李自成到了襄阳以后,以襄王府作为行宫,当日就召集一部分最亲信的文武重臣开御前会议。讨论应付辽东军南下之策。讨论半天,吃过晚饭又讨论,直到深夜,竟没有一个人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