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7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异于宫殿玉宇,坐在能容纳上百人的洞中,再生了几堆火,立即温暖如春。
李秀宁带着shi卫们一路向着山洞前行,一路之上,可以将整个营地看的一清二楚。密林中早已经被砍出了一大片空地,逃亡此处的唐军和她的娘子军们一左一右的驻扎着。他们逃的仓惶,没有半点后勤插重,也没有一顶帐蓬,此时就地取材,砍伐了树木搭建了一座座的小木屋。
此时已经近晨曦,透过树林的梢头已经可以看到朦胧的晨光。营地中,担心受怕的几千残兵又渡过了一个漫长的寒夜。营地的晨雾之中,将士们已经都起来了。许多士卒被安排去打猎,还有不少的士卒正在拿刀削着木枪,木箭,以补充武器的不足。剩下的士卒则在一些底层军官的督促下,正站在营中,张弓拉箭,弓箭手正随着“搭箭!拉弓!放!”的号令朝箭靶射击,箭声飕飕,彷如群鸟展翅。持着长矛的士卒在营地的四周警戒巡逻,透过一颗颗林中树木间的缝隙,向外窥探警戒着。营火炊烟袅袅,晨空雾气iéng,数千战士坐在一面面残破的旗帜下吃着各种兽肉早餐。
越过这片简单的营地,另一边就是马房,那一排树枝匆匆搭起的马房下,是这支不足三千人的残兵所拥有的数千匹马。正是有了这些马,他们才能一路逃出杨晾的包围。不过逃到了深山中,人可以打猎,珍贵的战马却无法适应这种生活。没有了精细的马料,才不长的时间,这些战马已经是马瘦毛长,没有了半分神骏的光彩。
李世民的坐骑特勒瞟乃是一匹真正可日行千里的千里马,原本是隋帝杨广得到的突厥进贡宝马,在雁门之战中,杨广赏赐给了李世民。他曾骑着特勒瞟猛冲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个硬仗,建立了巨大功绩。对这匹马李世民珍爱无比,曾题赞: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这样的十六字佳语。
不过本来应当黄毛中透着微白的特勒瞟千里马,此时却只看到了干枯无光泽的黄毛,身上还满是泥浆,就连马鬃也是杂乱无比,站在那里,眼神无比,咀嚼着一束枯草,有气无力。混在那些削瘦的战马之中,居然泯然于众,再看不到那种神彩飞扬的神骏。
石洞前数十步外守卫的李渊近身shi卫一眼就认出了李秀宁的身份,没有半点阻拦,恭身行了一礼就让她们过去了。
走到石洞前三十步外,李秀宁转身对马三宝及贴身shi卫道:“你们就在这里等我,我自己一人进去。”一路向石洞走去,李秀宁心中一直在猜测世民带回来的陌生人是谁。
离石洞尚有十来步时,她听到了靴子踩在石子上的声音,她抬头看去,却看到二弟世民刚刚从石洞中走出。!。
第617章 飞龙乘云
第617章飞龙乘云
晨曦之中的李世民与他的爱马特勒骠一般,疲惫无比,双目无神。曾经丰神俊朗的翩翩绝世佳公子,自毁容断臂后就开始变的阴沉许多,常常让人见而生畏、不敢靠近。
他的肩头披着一件饱浸着鲜血与污渍的白色披风,多日的血战与逃亡,早已经让这件曾经名贵与华丽的白披风看不出了原来的颜色。披风之下是一身黑色的明光战甲,一片片用铜丝相连起来的甲叶,也早已经布满了灰尘与浸满血染,黑色的铁甲叶与暗红的凝固血渍混合在一起,让人在数步之外就已经能感受到他身上的那种凝聚着死亡与阴鹜的感觉。''
冰冷的面孔下,左手的衣袖空空荡荡,他用那只完好的右手按着腰间的横刀,双脚套着一双鹿皮靴沉稳的自山洞中走出。刚刚自外面打探回来的他,还没有来的及梳洗整理,夜里的雾露早沾湿了他的披风,头盔下几缕散乱的头发垂下。原本光洁的下巴,此时也是密布着青黑的胡茬,根根如铁丝般竖立,缭乱突起。
他一见到姐姐李秀宁,嘴角微微的上翘了一下,算是打过招呼,停下脚步站在了那里。
“二郎。”李秀宁上前亲切的帮弟弟整理了一下披风,“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趁着天亮之前,最安全的时刻。”李世民冰冷的脸上,微微的上扬了一下。黎明前的黑夜,是一天中最宁静也最安全的时刻,杨暕派来的追兵,这个时间往往也都已经在营地中休息。李世民几天前自请命带人去山下打探情况,试图找到一条路能让这几千残兵退回北面,如果实在不行,能找到路退往东面的长平、上党也是一条活路。
“情况如何?”
李世民无奈的摇了摇头,“如三姐之前所说的一般,如今我们被困山中,根本已经无路可走。南面是黄河天险,东面是宇文家,北有杨暕,东有王世充,我们被四面围困,无路可走。虽然太原、上党等地还在我李家手中,可远水难解近渴,我们回不去,他们也不可能有能力南下来救我们。”
这几天虽然没有找到出路,但是李世民却还是打听到了许多有用的情报。此时的河东,不要说指望李神通、李道宗等人来救,他们自身自保也已经不足了。他得来的消息,王世充先前挥兵往攻霍邑,欲北上争夺太原。可吕梁山那面的梁师都却突然翻山而至,率一路奇兵抢在王世充兵马的前面,抢攻夺下了霍邑、介休、灵石三城,并且牢牢的占据了北上必经要道雀鼠谷、千军陉、与统军川三条路。北上必经之路被夺,洛阳后院又被李密劫了一道,王世充也不得不收兵退回绛郡。
而梁师都却趁机挥师北上,不出数日已经占据西河郡,沿着汾河一路北上,兵马已经直逼太原南面,并且其自太原西面离石郡再出一支兵马,直逼太原西面。
而河东北面的王仁恭、刘武周等人也不落人后。王仁恭与马邑刘武周、雁门尧君素、榆林郭子和汇集兵马,共组征西行营,王仁恭为元帅,刘武周等人为副帅,兵马汇聚超十万人马。自北南下,一路攻入楼烦郡中,仅仅不到两天时间,楼烦郡诸县皆失守,兵马攻入太原郡。留守太原的李神通率兵三万于太原北面交城阻挡,不出三日城便被破,李神通三万人马尽没,仅得数十人逃回太原。经此一败,李神通与李道宗二人再不敢分兵诸城,匆匆从太原外围诸城撤回太原城中。
先下交城,再下汾阳,紧接着孟xian;石艾、寿阳、乐平、和顺、辽山、平城,太原外围各城接连陷落。约在三天之前,王仁恭征西联军挥兵围住了太原东面的屏障榆次城。而梁师都西面与南面两军亦夺文水、祁xian、太谷三城,五万兵马汇合,围住了太原南面的清源城。
整个河东的北部与中部数郡之地,转眼就已经只剩下了太原城与周边的榆次与清源三城。李神通与李道宗二人集结了所有剩余绝十万人困守太原,护卫着李唐最后的根据与所有文武官员的家眷亲属。
太原城汲汲可危,而因占据着地利,坐于太岳、太行、王屋三大山脉包围之中的上党郡虽然如今还在李唐的手中,可上党北面已经与太原被阻隔开来,南面又被王世充自王屋山切断,与河东郡也切断了联系。虽然暂时能凭着高山地利优势,暂时不会失守,可却也只能坐困一隅,最后只能看着李家灭亡。
恶劣的局势还不是李世民最忧虑的,他更担心的还是河东诸郡当初那些投靠他们李家的世族们。当初他们太原之争成为赢家,占据太原中心,传檄而定河东十余郡之地。那些世家豪族们全都是纷纷倒向他们,可现在,南面王世充,北面王仁恭,都是没有费什么力气,就瞬间夺去了他们李家十余郡之地。这让他心中充满了一种被欺骗背叛的感觉,愤怒之时,他甚至不由的想起了陈破军在河北对那些世家大族们的毫不留情,一举铲除。当初听到这事的时候,他还认为一向聪明的陈破军犯了一个大错,惹了那些贵族将后患无穷。可现在,他才明白,原来那个人依然是对的。
这次他下山,派人潜入了河东郡与绛郡、河内三郡,试图联络三郡的世族豪强及原来他们李家任命的地方官吏,试图让他们在杨暕、王世充等人的背后动手,引起混乱,好接应他们下山回上党或者太原。可一个个派出去的使者都带着失望的消息回来,后来他亲自带人去了河东郡最大的世族裴家,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可裴家家主表面上热情款待,连连点头,满口答应,却在暗地中派人去向杨暕报信。幸亏他与部下警觉,半夜时发现气氛不对,拼死才在杨暕派来的人马赶到之前杀出了一条血路。饶是如此,跟着他一起下山的弟兄,也有二十多人永远留在了那里。
世族们拒绝的理由是什么?最初时他还想不通,可还没有回到山中,他就已经想明白了这一切。他们李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