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逐鹿记-第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能击杀那个巨贼,付出再大的牺牲也无所谓。
张道源之所以离开郡城,如此步履匆匆地赶向城南的某地,是准备去见某个人,与之商议某件事情,他准备发动李唐在河北经营了许久地所有力量,彻底将那个李唐的心腹之患轰杀至渣。
虽然,他步履匆匆,怀有心事,见得如此宏伟壮观,美轮美奂的石桥,却也摆脱不了士大夫的酸气,不由出言赞赏起来,若不是有事在身,他恨不得停下来,仔细欣赏一番这壮美地石桥,赋诗一首,寄景抒情,以诗明志。
早就知道巧匠李春有鬼斧神工之能,空闲之时,见见此人也不失为一件妙事啊!
美景纵然痴迷人心,不过,总有消失的时候;马儿走得再慢,区区二十余丈地距离,也行不了多久。
不一会,马车就来到安济桥的南桥头,张道源长叹了一声,放下了布帘。
这时,马车突然颠簸了一下,猛地停了下来,措不及放之下,张道源跌倒在车厢内,他挣扎了一番,方才爬了起来,满脸怒色,正准备掀开布帘,喝骂那个不长眼的车夫。
车外,传来了护卫们的喝骂声。
“这是慰抚使大人的车驾,尔等!……”
那人话音未落,突然变成了一声惨叫,叫声凄厉无比,张道源的心不由一紧,他情不自禁地凭住了呼吸。
接着,好几声惨叫连绵响起,其中,伴随这路人的尖叫声,奔跑声,以及一连串的兵器相交的声音。
张道源面色发青,只觉浑身发软,一时之间,大失方寸。
“大人!”

一个人猛地掀开布帘,窜上马车来,晃眼看去,那人乃是他的一员家将,张道源不由吐了一口长气,他险些拔剑向那个莽撞的家伙刺去。
“大人,快走,有刺客!”
那人拉住张道源的手臂,将他拉下了马车,张道源慌慌张张地跳下马车,忽然觉得耳边传来一阵轻风,他下意识地低下头,一把不知主人是谁的横刀飞了过来,从他的发梢擦过,插在了马车的车辕上。
他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尖叫。
“大人,快走!”
那个家将推了他一把,朝他往桥上推去,随后,有两个侍卫一左一右夹着他的臂膊,飞快地朝桥那头跑去。
“放开我!”
这个时候,他才从惊慌失措中清醒了过来,虽然,张道源是个读书人,不过,这个时候的读书人不像后世,个个手无缚鸡之力,孔圣人的六艺之道不说门门精通,自然也略知一二,张道源就擅长剑击,也曾上过战场,只是不曾与敌寇短兵相接过而已!
他觉得像现在这样被亲卫架着逃跑,实在是有失自己的身份,何况,刺客有多少人?现在战况如何?他都一无所知,这对一心建功立业的他来说,是无法容忍的。
也许是上位者的尊严起到了作用,很快,在他右侧的侍卫就放开了张道源的胳膊。
右手空出来之后,张道源抽出腰间的佩剑,这时,他才发现,那个侍卫并非因为他的嘶吼才放开他的胳膊的。
一只白色的箭羽插在那人的背后,微微摇晃,白色的箭羽染上了一抹红色,那红色来自那人身体之内,他张开双手,向前划拉了两下,随后,撞到石桥的栏杆上,翻了下去,只听得叮咚一声。
“大人,快走,城门离这里不远,赶到就安全了!”
另一边的侍卫松开了张道源的手臂,在他耳边飞快地说了一句话,随后,转身朝后面奔去,抵挡身后的追兵。
张道源回首望了一眼,他的十来个亲卫已经损伤大半,还有两三个人在苦苦挣扎,十几个黑衣人冲上了石桥,正向他疯狂地追了过来。
他顾不得再看身后,一手持剑,一手提着长袍的下摆,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往桥的另一头跑去。
然而,命中注定他永远也跑不到桥的对面。
两个樵夫装扮的家伙斜靠在桥头的石墩旁,他们神情冷漠地注视着正向他们飞奔而来的张道源,一个家伙从柴堆里拿出一把横刀,另一个则拿出了一把黄杨木的手弩,手弩上架好了一只弩箭,乌黑的箭头正对准着张道源。
张道源绝望地嘶吼了一声,挥舞着长剑朝那两人冲了过去。
阳光在他的眼前不停地跳跃,晃动,然后,他觉得自己飞了起来,向着那团光晕飞了过去,他觉得自己的身体非常轻,就像羽毛一样。
很好!
之后,嗯!他就再也没有之后了!
一个时辰后,赵县城南二十里,卧龙岗,青阳观。
三清大殿的后面,一个偌大的园林,树木郁郁葱葱,甚是阴凉,赵道人端坐在一张石桌旁,凝神注视着桌面,石桌上摆放着一个棋盘,棋盘上,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交错缠绕,棋局未完。
一个道童飞快地跑了过来,他朝赵道人稽首说道。
“慰抚使在安济桥被刺身亡!”
“嗯!”
赵道人眼神一凝,面色未变,他摆了摆手,示意那道童退下。
等那道童退下之后,他仍然紧盯着棋局,半晌,方拂手将棋局搅乱,棋子从石桌上滚落,掉在泥地上。
赵道人仰天长叹了一声。
数日之内,他就收到了两个噩耗,关门弟子罗成战没在幽州战场上,挚友张道源死于刺客的刺杀。祖师爷在上,弟子不才,不得不出山啊!
第四集 第四章 赵道人
 更新时间:2008…9…4 15:08:27 本章字数:3486
赵道人没有出家前并非姓赵,而是姓李,只因为他出身氏,才自称赵道人,久而久之,就以此为号了,真正的道号反倒无人知晓。
李氏是赵郡的郡望,赵郡李氏,是李姓的另一分支,与陇西李氏齐名,在这个时候,声望更高于陇西李。
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李牧是战国时有名的武将,为赵国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为赵郡李氏的始祖。
李渊虽然自称飞将军李广的后人,先祖为陇西李氏,然而,这和他向天下宣扬自己的先祖为道家圣人李耳一样,纯粹是为自己脸上贴金,在这个重视血统和家世的时代,给自家的先祖添一些耀眼的光环不过是平常之事,反正,手中掌握了刀剑,也就掌握了话语权,自有无良文人来抱其臭脚,又有谁敢那么强项,直指其非呢?
实际上,李渊的先祖本为赵郡李氏的“破落户”,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迁居柏仁之地,在这一点上,赵道人的身世和李渊相同。
赵道人的先祖和李渊的先祖一样,同为赵郡李氏的“破落户”,也同样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与李渊的先祖一样迁居柏仁,只不过,和李渊否认自家的传承不一样,赵道人仍然牢记着自家的传承,故而,才以赵道人自称。
在李渊的祖父李虎时代,李渊家族开始了飞黄腾达,
李虎因为积极参与后魏权臣宇文泰的政变并获得成功。与宇文泰、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八人一起被称为“八柱国家”。因为功参佐命成为西魏地开国功臣,官为太尉,还被赐予鲜卑姓大野氏。李唐地祖上显然是依靠军功发迹的,后来又倚赖婚姻巩固了这样的家世门风。以八大柱国为核心地军人之家,历史上往往称为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这也是李渊进入关中后,很快就能问鼎关中政局的原因。
赵道人的祖父乃李虎帐下一员猛将,其家族的命运与李唐紧密相关。赵道人少年时,曾是李渊的伴读书童,后得遇异人,方才出家为道,不过,就在他学艺其间,和李渊的联系也未曾断过,在这段时间。他家人地供养全由李渊一力承当。
大业九年(公元613),杨广征讨高句丽,李渊督运于怀远镇,赵道人与之密会。从李渊手中正式接过了李唐在河北的所有地下势力,那时。李渊的反叛之心还不明显,只是为了自保而已。
在赵道人的鼎力相助下,李家在河北的地下势力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和宇文世家所走的路子不同,他并没有大肆进行走私贩盐等敛财之举,而是多方奔波,为李家收集能人异士,为其训练死士,为李渊做一些他不方便出面做的事情。
在怀远见过李渊后,赵道人见到了还是少年地罗成,一方面是因为罗成骨骼清奇,是个上好的练武奇才,另一方面也是为李渊交好罗艺做准备,赵道人将罗成收为了关门弟子,教他马战之术,常山子龙枪法,以及领兵作战等统兵之道。
幽州大战之前,他将罗成放下山去,让他助他父亲罗艺一臂之力,对付高畅,却没有想到罗艺惨败,罗成也战没在沙场,被万箭穿心射杀。
高畅一统河北后,已经成为了李唐最大的心腹之患,在他没有统一河北前,河北,山东的一部分郡县都表示会支持李渊建立地隋西京政府,杨广死后,李渊称帝后,他们也愿意投降李唐,然而,高畅统一河北后,有一些郡县和李家的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