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逐鹿记-第4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吗?”
崔无锋笑了笑,用眼神鼓励崔浩说下去。
“杜伏威有一个结义兄弟辅公佑,他与杜伏威相识于微时,情义深重,辅公佑比杜伏威年长,杜伏威就称他为兄,军中称辅公佑为“辅伯”,辅公佑的地位与杜伏威相当,只是,在权利这东西面前,情义这东西实在是太过无能了,杜伏威若是处理不好和辅公佑的关系,江淮军当有萧墙之变,一旦江淮军分裂,则大事去矣!故而,杜伏威夺取天下的可能性不高,最多也只能割据江淮一地,或是臣服于别人,或是败亡在别人手下!”
说到这里,崔浩加重了语气,对南方的各大势力,做出了总结。
“所以,以儿子看来,南方的各路豪强都不太有可能夺得天下,最终只能成为胜利者登顶时的奠基石!真正有可能夺取天下的人物只能出自北方诸强,而在北方这些豪强势力中,有三股势力最有可能!”
提到北方诸强,崔无锋的神色也变得凝重了一些,他挥挥手,示意崔浩继续说下去。
“雁门刘武周,安乐高开道,朔方梁师都等人都是仰突厥人的鼻息,纵然一时威震一方,也绝无成事的可能,唯一担心的是天下共主久久不决,天下战乱不休,那时,当复西晋司马氏的前事,被突厥人进驻中原,那将是人间惨事!”
说到这里,崔无锋和崔浩两人的神情都显得分外沉重,对蛮胡骑在头上的经验,他们崔家并不欠缺,到时,为了保障崔家的家业,他们当要忍受一定的耻辱,这是他们并不希望看到的未来。
“至于王薄,孟海公,薛举,李轨,郭子和,朱粲之流都无成事的可能,这其中,幽州罗艺算得上是个难缠的角色,不过也是自保有余,进取不足,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夏王高畅添一点麻烦,就像宇文化及会给瓦岗李密添麻烦一样!”
崔浩高声说道。
“所以,唯有瓦岗李密,夏王高畅,关中李渊这三人才最有机会坐在金銮殿的那张龙椅之上,世人皆伏其下!”
崔浩停顿片刻,抬起头,勇敢地迎着崔无锋的目光,沉声说道。
“在这三人中,又唯有关中李唐问鼎天下的机会最大,河东乃是富庶之地,没有什么大的叛乱,有了河东之地的财赋,再以关中为根本,加上关中门阀的支持,李渊天时,地利,人和具备,根基雄厚,在这上面,瓦岗李密和夏王是比不上的,他们各自都有所欠缺!”
说到这里,崔浩颇有些忐忑不安,毕竟,支持夏王高畅是当初自家父亲的决定,崔氏一族中大部分掌权之人都支持这个决定,想帮助夏王高畅夺取天下,进而打压关中门阀,恢复关东世家往日的荣光,他今天这样推崇李唐,多少有些与当初家族的决策相违背,内心不安自然在所难免。
只是,现在崔无伤,崔正父子已经在夏国的朝堂上占据了高位,若他不另寻蹊径,家主之位当与他彻底无缘,况且,据他分析,在某些方面上,李唐的确占据了上风,若是崔家不改变既定战略,把赌注只压在高畅那里,极有可能血本无归。
崔无锋脸上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他抬起手,示意崔浩说话。
崔浩咬了咬嘴皮,鼓起勇气,继续就刚才的话题说了下去,一阵风吹过,湖面漾起了鱼鳞般的波纹。
第三集 第九十四章 世家的生存之道(下)
 更新时间:2008…9…4 15:08:16 本章字数:4728
如今,瓦岗李密声势最为浩大,占据天下中腹之地,围困,仿佛旦夕可下,在大多数人眼中,他是最有机会问鼎天下的人物!然而,在儿子看来,却不其然!”
崔浩停顿片刻,山风贴着湖面掠来,将他的衣衫下摆吹得猎猎作响,不一会,他的声音响起,飘散在风中。
“诚然,瓦岗军的局面看来的确极好,回洛仓,黎阳仓等大粮仓都掌握在他们手中,无缺粮之苦,所以,瓦岗军对治下百姓不但没有强征暴敛,反倒开仓放粮,赈济流民,收拢民心,李密只要登高一呼,从者云集,瓦岗军的兵源暂时没有枯竭之时,各路变民军要不被李密的名声所惑,要不为了获得粮食供给,纷纷听从李密的号令行事,一时间,黄河两岸,凡是瓦岗军旗所至,皆随其而动!”
干咳了两声,在脑中整理了一下思路,崔浩慢慢说了下去。
“李密其人,北周李弼曾孙,世袭蒲山郡公,多筹算,才兼文武,志气雄远,曾为宫中侍卫,因事被逐。李密赋闲在家时,每日专心读书做学问,一日,在道旁与楚公杨素相遇,当时,李密坐在黄牛背上,正全神贯注地阅读汉书,冲撞了杨素的车驾也不知,杨素大为诧异,于是派人把李密请到家中,一谈之下,大为欣赏,从此李密成为杨素家中的常客。同时也成为杨素之子杨玄感地好友,据说,杨素曾认为李密有天下大才,尝对多人如此道来,至此,李密声名渐起,为天下所知!”
说到这里,崔浩笑了笑。
“当然。李密的这些事情已经察无出处了!真耶?伪耶?都不少那么重要了,反正,李密的目的达到了,在天下人眼中,他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大人物了!”
崔浩说得兴起,不知不觉中加快了语速。
“如今。皇上在江都被宇文氏所杀,天下震荡,大隋江山即将分崩离析,牧守一方的官员,源远流长的世家高门,各路寒门豪强,都有为自家谋求出路的打算,由于李密家世高贵,声名显著,坐拥数十万大军。所以,瓦岗军旗所至之处。那些人出于各种各样的目地,纷纷采取了不抵抗的态度。臣服于他,一时之间,他的声望达到了最顶点!然而。
说到这里,崔浩的语气为之一变,语速也放缓下来。
“在明眼人看来,如今的瓦岗军有一个极大的隐患,李密若是稍有不慎,不仅不能往那青云路上更上一步。反倒会坠入无底深渊,粉身碎骨!”
崔无锋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用眼神鼓励崔浩继续说下去。
“当初,李密襄助杨玄感叛乱,失败被抓,用金银收买公差在押送途中逃脱,流落四方,隐于乡野,就算在如此困难地情况下,李密也没有放弃建一番功业的打算,他投靠过河北的变民军郝孝德部,也投靠过山东知世郎王薄,结果都不被重视,王薄等人之所以不重视他,并非是不认可李密的能力,反倒是因为李密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且家世高贵,王薄等人都知道他不是久居人下之辈,故而,不敢让他担当重任,害怕遭到他的反噬,可惜,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他们那样想的,经过一番颠沛流离,李密在王伯当的推荐下投靠了瓦岗翟让。”
崔浩冷笑了一声。
“翟让是什么人?东郡法曹,家中薄有资财,只是因为犯法被抓,不得已才铤而走险上山为贼,在徐世绩,单雄信等人的辅佐下,这才慢慢发展壮大起来,翟让其人,并无大志,只想芶活于世,最喜金银财宝,对权利地欲望并不大,李密没来之前,负责瓦岗军日常事物和军政大略的人乃是十七岁地徐世绩!所以,当世袭蒲山郡公的李密来到瓦岗之后,以他地声望,他的能力,他的家世,很快就得到了翟让的信任,经常让他出使四方,收拢那些小股变民军,那时的翟让还不知道自家是引狼入室!”
双手合拢,轻击了一下,崔浩继续说道。
“在入瓦岗之前,李密曾在各路变民军中容身,虽然没有得到重用,却也被他拉近了关系,像王当仁、王伯当、周文举、李公逸等辈都认为他是能成大事之人,这时,民间又在广为流传一首预言诗,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这首诗预言皇上将死在江都,隋亡无日,而取代杨氏的将是姓李的人,桃李子,逃亡的李姓人物,这不是暗指李密吗?这首预言诗地流传使得李密的声望更高了,毕竟,这是天命所归啊!”
“嘿嘿!”
崔浩冷笑了两声。
“天命所归!依我看来,这是李密在暗中派人搞鬼,为自家造势,这一招,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可是,翟让不知晓,否则也不会一直对李密信仰有加!”
崔浩叹了叹气,放低了声音。
“当翟让听从李密之计,在沙场上斩杀了屡战不胜地张须陀将军后,李密收降了张的齐郡兵,独领一军,为蒲山公营,李密在瓦岗军的声望更是直追翟让,天命之说尘嚣而上,那些投奔瓦岗而来的各路变民军都是为李密而来,在这种情况下,翟让的威信不断下降,不过,这个人兵没有什么大志,在这种情况下,他主动让出大权,尊李密为魏公,自家则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
崔浩眼中露出讥诮的神色。
“翟让,果真是鄙薄之徒,出身市井的人,是看不清事情真相的,他不知道在李密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