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立志传-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洪森在上海的行踪可以用诡秘来形容,进入租界后他开始与美国人在法租界的频繁接触,英国人想知道他们到底谈了些什么。
对面座的并不是美国政府的官员,他是美国石油和银行界的“中间人”哈里?辛克莱,随行的还有国会议员阿奇博尔德?罗斯福,他们从莫斯科顺路来到中国专程就是为了会见杨洪森,这个手中握着钥匙的人。各国目前都在谋求获得开发和控制俄国大油田的权益,但英国的想法太不切合实际。不久前英国人刚刚得罪了杨洪森,对辛克莱来说这是一个好机会,在辛克莱原定的行程中与杨洪森会面仍还是为了巴库问题,但是在伦敦与苏俄代表列奥尼德?克拉辛会面时,后者不小心泄露了关于西伯利亚油田的情况。
辛克莱就如同闻到鱼腥的猫,英国的教训让辛克莱在华行动十分谨慎,他首先与李德尔斯进行了会面,后者曾在摩根财团任职,这让他对西伯利亚油田的情况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英国的味口很大他们不但要巴库的开采权,也想要西伯利亚的开采权,壳牌石油公司的远东负责人曾就合作事宜与两江财团进行商谈,结果被彻底拒绝了。
美国方面要求辛克莱去见杨洪森谈定此事。
杨洪森吃不下西伯利亚油田是肯定的,关键是他能出让多少利益。另外,他们希望获得萨哈林岛的石油开采权。
“你们说的是库页岛吧,那里不在我们商讨的范围。”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能就萨,……,库页岛进行商讨。”
“很简单你们是商人,不是军人,而我既是商人又是军人,当然如果你能满足我的一个条件,你们可以随便可采。”
“请说。”
“如果中日开战,石油不会落入日本手中。”
“这个没有问题。”阿奇博尔德痛快的回答道。
“这样一个问题,你回答所用的时间没到三秒,说明你根本就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你们以为我为什么见你们,请您考虑好了再回答我的问题。”
阿奇博尔德抬起手摸了一下额头。
杨洪森冷冷地笑道,“你不需要感到羞愧,因为我们谈的是生意。”
辛克莱也是见过大事面的人,什么样的人他没有见过,但是坐在杨洪森面前的时候,非常的不自在,“他一边看着你的眼睛,然后一边用符号记录着,……”
“老板,外面有人盯着我们怎么办?”
“这里是租界,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不要让工董局的为难就是了。”杨洪森挥挥手让退了走去,他继续半依椅子上道,“让我们谈谈西伯利亚的事情吧。”
这次的谈判不管哪一方面都不满意,双方的谈判不到二个小时,杨洪森坐车先行离去,辛克莱与阿奇博尔德坐随后离开大厦。英国设在租界的工业间谍将监视的情况报告给了董事会。
壳牌石油公司开始就此事跟进,他们正式从幕后走出来与中石化就苏俄石油开采进行商谈。比起巴库油田多家竞争局面,西伯利亚油田少有竞争对手。
第十一卷 夏天到了 第十章
 更新时间:2009…5…13 14:17:24 本章字数:2723
关于英、美之间因为石油引发的恩怨由来以久,1920年4月,在意大利的圣雷莫召开了协约国最高理事会部长会议上英国首相劳埃德·乔治和法国总理亚历山大·米勒兰达成了圣雷莫协议,英国人让出了在美索不达米亚25%的石油开采份额,而法国则同意,在新的国际联盟保护下,美索不达米亚由英国托管。
英国给法国的份额是从德国人那里抢来的,这些份额曾经是德意志银行在以前的土耳其石油公司中的25%的股份,是凡尔赛和会战利品的一部分。
对剩下的广袤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75%石油的开采权,通过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和皇家荷兰壳牌公司,仍然牢牢控制在英国政府手中。而法国政府成立了新的国家支持的公司——法兰西石油公司(CFP)。
亨利·德特丁爵士,是领导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的英国人,担任过帝国石油政策委员会的主任,英国政府所属英国-波斯石油公司的领导人,同时也是英国秘密情报机构信赖的间谍。
英国承诺法国可以拥有毗邻法属叙利亚的一部分石油开采权,作为交换,英国牢牢控制了摩苏尔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未开发的巨量石油储备。
毫无疑问,英国的国家石油霸权地位在战后得到了极大地加强。
1921年4月21日,美国国务院代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正式发表声明,强烈要求参与中东的石油开采,英国外交大臣柯曾勋爵给英国驻华盛顿大使发了一封简短而又粗暴的回信,声称在英国控制下的中东不允许任何美国公司进行石油开采。
而圣雷莫协议点燃了英美之间对世界石油控制的激烈争夺战。
惊慌不安的美国石油集团和银行集团担心,英国正一步一步地取得全球石油的垄断权,不惜牺牲美国的利益。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用铁腕控制住了荷兰东印度、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和战后中东大部分地区的巨量石油开采权。
在中、南美洲,美、英的石油公司展开激烈的交手。
俄国诱人有石油不过是他们全球石油争夺战的其中一个战场之一。
英国政府使尽浑身解数,利用各种公开的或秘密的手段,试图推翻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最终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为此,英国政府不得不改变策略,试图介入英国看来更为务实由列宁制定的苏俄新经济政策中。
这次美孚很着急,因为西伯利亚的油田储量比相像中的要丰富的多。
在不能保证绝对获得巴库油田开采权的情况下,西伯利亚油田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美孚这边希望拥着西伯利亚油田50%的股权,杨洪森虽然还拥有管理权,但是50%的份额实在是太多了。踢开美孚杨洪森其实也能开发西伯利亚,因为总投资并不是一次性到位,可问题是杨洪森拥有的只是开采特许权。
杨洪森虽然是来自中国的石油界后起之秀,可是其在远东却有着非凡的影响力。
中国已开发的油田有江苏、延长、玉门三座,勘探显示其有着丰富的储量,但是由于中国本身的运输和技术等原因,再加上一些人为的因素,产量并不高。这使得本国石油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40%,另外60%则需要进口,其中美孚占了50%、壳牌占10%。
壳牌公司之所以被挤出中国,并不是因其价格过高,而是其价格过低。
国际石油价格为1。05美元/桶,壳牌为了对付中石化与标准石油的联手将价格降到了0。95美元。杨洪森则直接将石油价值拔到了2美元/桶,最高时达到了2。65美元/桶,当壳牌也上调至2。65美元/桶时,杨洪森这边以运输成本减少为由,将每桶油价优惠到1。95美元。壳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最终落败,而中国石油价格此后继续维持着2。1美元/桶的高油价。
杨洪森与美孚也不完全是亲密无间地的合作关系,在中国市场上的利润分配上就存在分歧。
美国的石油都是由杨洪森旗下的公司做代理,他们得到的价格为1。05元/桶,但杨洪森销售标价为2。1元/桶,如此高的利润想不出现分歧都难。
在中国石油开发上面杨洪森也有分歧,杨洪森拒绝美孚进入延长和玉门,原因是美孚大规模开采将最终导致前者设定的高油价体系的崩溃。
美孚痛恨中国的高油价政策。
中国主张与美孚合作开发西伯利亚油田,并愿意出让30%的股权,但是美孚的兴趣被杨洪森的开出的800万美元价格给吓跑了。所以,他们宁可追逐各方面条件都已经成熟的巴库,也不愿接手刚刚起步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油田只要有足够的启动资金发展将是很快的,杨洪森一点时间都不愿意浪费。
杨洪森邀请哈默加入东方石油公司,此时哈默对石油不慎了解,不过处于杨洪森的邀请,他购买了东方石油公司20%的股份。
对于西伯利亚石油股权杨洪森在新成立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中进行分配,中石化拥有40%的股份,东方石油占20%,毕逊的亚美石油公司占有10%,剩余30%则由苏俄政府持有。莫斯科对于份额的划分没有异议。
莫斯科代表列奥尼德·克拉辛对中、俄合作的前景十分看好,中国国内的石油价格高出国际原油价值近一倍,他们急需俄国的原油来缓解持续的高油价。对于莫斯科来说,俄国石油可借远东平台提前进入国际原油市场,尽快地将这些“液体黄金”兑换成外汇,购买国内急需的物资。
巴库油田租让经营中,辛克莱与莫斯科达成一致,辛克莱与苏俄政府成立一家新公司,双方各占50%的股份,双方平等享受全球石油销售的利润,辛克莱承诺在项目中的投资不少于1。15亿美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