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立志传-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的意见很好啊,我希望你到南京能提更多实质性意见。”
为了彻底改造孙岳,杨洪森将其留在身边,视察其“杀富济贫”取得的成果,以及“贫”者对他的评价,到济南,杨洪森让孙岳写份材料,自己寄给孙总统,只要孙总统不追究,他可以让孙岳待罪立功。孙中山的这牌子是很响地。
孙岳部属于西北军体系,因为担心中央军对他们进进行大清洗,很多将军都逃亡北京。
冯玉祥开始谋划对南京的反击,这使得南、北矛盾有越演越烈之势。
为了缓解矛盾,杨洪森调李鸣钟担任河南省长,由张之江担任山东省省长,此两人都是冯玉祥的左膀右臂。命令下来后,冯玉祥的神经一下就松懈了下来。本来准备的军事行动取消了。
不过由于孙岳这档之事,陆军部要求对西北军的整编军进行一次摸底,冯玉祥没有将此当回事。
“你们啊,就是多疑,孙中山和杨洪森可都是坦荡的君子。”
孙岳在河南、山东“杀富济贫”这事让冯玉祥多少感觉很没面子,而刘郁芬虽是他心腹爱将但在孙岳的问题过于纵容,而且面对河南的旱情他处理失当,所以在张之江、李鸣钟赴任之前,冯玉祥还找他们谈了一次,希望他们将前人在河南、山东留下来的一屁股屎给擦干净。
私下冯玉祥还致电杨洪森表示感谢,并且保证将集中精力抓好部队的建设。
西北军能打仗是真的,但是毛病也很多,杨洪森已经找到了吞并西北军的突破口。
山东的旱情较为严重,但在南京政府的刺刀下,这些政府官员的效率提高的数倍。
陕西与山西目前没有出现大的旱情,南京方面已经发去了旱情警告,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确保不会出现河南、山东流民群的事件。
两省政府都已经动员了起来,陕西省革命政府对中央的指示十分重视。因为国外报纸已经对中国的灾情进行了披露,河南、山东出现的一些事情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府的形象,国府内部刊物《参考消息》就此事进行了通报。
这次北方之行杨洪森将所见所闻写成书面材料向孙中山作了全面汇报,当然对于西北军的问题,杨洪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第十卷 春天狂想 第二十六章
 更新时间:2009…4…20 15:55:27 本章字数:3075
“我认为国家应当步入真正的统一,而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通过武力解决,二是通过相对和平的方法。”
“那么说说第二种。”
“迁都北京,将国府的政治中心全面北移,使南北政治的融为一体。”
“国会方面对此议案将会是什么态度?”
“如果先生同意第二种话,可以强行获取多数议席通过迁都。”
“如果继续保持现在的态势呢?”
“这将给未来的政府留下很大的遗患,先生可以信任冯玉祥,但是他的继任者怎么处理,而且其它人会怎么想,我认为我们不能冒险。”
“武力解决?”
“是的,当然这些仅代表我个人的意见。”
“如果动用武力解决,是否会导致战事的扩大化。”
“若选择第一种方案,三个月之内可以迫使冯玉祥下野,但可能会造成一些社会动荡。当然,若国会通过迁都的议案,而冯玉祥拒绝先生北上的话,请求先生授权我采取武力行动。”
孙中山同意了,离全国统一只剩余下最后一步了,外兴安岭的国土收回了,西藏、蒙古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中国只剩下半个新疆和西北军的问题了。
冯玉祥在北京已经得到了消息,不过他反对迁都北京。对于迁都北京的提案得到北方议员的支持,南方的议员却普遍反对。孙中山阐述了迁都北京的重大政治、经济意义,对此提议,国会进行了三天的讨论。多数西方国家支持迁都北京。在三天的讨论期间,杨洪森展开了行之有效的行动,这使得孙中山的迁都的议案得到了通过。不过消息传到北京时,冯玉祥有些做不住了,如果孙中山来北京,那么中央军也将进入北京,那么他的西北军去什么地方,南方?这种可能性显然不大。最可能出现的情形是他们西北军将会被打散分配到各地。
杨洪森向北京的冯玉祥发去一份邀请,一份建议。
如果杨洪森身处在冯玉祥的位置会怎么样,他会接受光头的政治呼吁,还是搏上一把呢?杨洪森不知道怎么选择,因为现在做选择的不是他。
全国的人都在注视北京的一举一动,河南的张之江、山东的李鸣钟致电劝其接受南京的建议。
段祺瑞、曹锟、吴佩孚都在做着冯玉祥的工作,呼吁和平统一。可是冯玉祥不愿交出军政大权,因为西北军的身上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他私人的印记。他希望通过舆论的力量的迫使南京政府放弃,但是他的作法很快就失败了,在这一领域他根本不是杨洪森的对手。
南京方面不会一直这么待下去的,杨洪森向冯玉祥发去了最后一份电报,希望他顺应时代的发展,国家统一的需要。中央的舆论机器马力全开。
冯玉祥一方面寄希望于谈判维持现状,眼看这条路走不能,便开始为武力抵制迁都做准备。
段祺瑞拒绝了冯玉祥的邀请,在南京期间他看清了对手到底有多强大,以南方现有的工业和经济水平,冯玉祥最多撑上半年就要向南京求饶。再者,杨洪森把他留在北京这是什么意思?
段祺瑞可是被称为政坛不倒翁,在这种情况下他是气沉丹田,以不变应万变。
曹锟也是政坛摸爬滚打成精的人物,自然不会给冯玉祥当枪使。
东北吴佩孚有点英雄惜英雄的味道,致电让冯玉祥主动去除西北军番号,交出军政大权,接受中央的整编。
相比较而言,蒙古的徐树铮就比较阴险,他直接将冯玉祥的电报交到了政治部。徐树铮也是出了名的人渣,为了借机从蒙古回到关内,他狠狠地踹了一脚冯玉祥。
孙中山生气了,老冯同志怎么能这么干,他的三民信仰和革命的情操到哪里去了?
“他这是在搞分裂,搞叛乱。”
徐树铮为了向孙中山表忠心,发了一份副本到了南京,宋庆龄看到电报后感觉事态严重了,杨洪森很快就被叫到了总统办公室。
“玉琨,你看看这份电报。”
徐树铮汇报的情况,蒙古的党部已经发来急电,不过被杨洪森压了下来,现在孙中山手里的这份是他故意疏漏造成的。
“先生,关于此事我正在核实。”
“那么说你已经知道了。”
“是的总统。”
“那么核实的情况如何?”
“冯玉祥正联络原北洋的主要将领准备武力抵制先生迁都北上,不过暂时没有人响应。先生,我认为必要的军事行动可以让其投鼠忌器。”
宋庆龄说,“是否能避免战争。”
“先生放心,我会亲自安排,圆满地解决此事。”
杨洪森信心十足,他通过李鸣钟、张之江向冯玉祥传话。冯玉祥行动中央已经知晓,他发给徐树铮的电报已经被送至总统府,孙先生很生气。李鸣钟、张之江不愿背叛冯玉祥,又不愿与中央对抗,两难之中只好选择下野,河南、山东随及落手中央之手。
国内的整个舆论风向也刮了起来,冯玉祥发给某长官的电报首先被上海《申报》给披露,一夜间北京报纸相继转载,全国舆论一片哗然。就在这个时候原河南省省长刘郁芬通电称南京迁都北上,此举之目的是为了吞并西北军,可是这电一出不但没有得到社会舆论的认同,反而使冯玉祥更加被动。
各方势力在“电报门”事件后纷纷表态,冯玉祥的舆论压力越来越大。
北京工商业人士、社会名流纷纷来电向冯玉祥寻问此事。
中央方面暂时还没有什么军事行动,南京方面仍希望通过和平谈判将这一根本性问题彻底解决,杨洪森的姿态摆的很高,孙中山决定亲自到北京。党内很多人都反对总统的这种冒险行为,如果冯玉祥挟持总统威胁中央怎么办?
冯玉祥的选择空间很小,在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下,他终于做出了选择,在其授意下西北军鹿钟麟、宋哲元、孙连仲、冯安邦、韩复渠、石友三、佟麟阁、刘汝明、孙良诚、梁冠英等主要将领通电响应中央的号召,冯本人随后通电全国。
按照陆军部的指示中央军进入京津与西北军换防,西北军25万将士正式接受中央番号。
这是冯玉祥几经挣扎之后做出的决定,对于他的决定,孙中山表示了欢迎。
北京各界数十万群众的夹道欢迎孙中山再次来京,冯玉祥到车站迎接,他憨厚的脸上一脸真诚的歉意。在红墙内冯玉祥向孙中山提出辞职,并希望能借此机会出国考察,目的是避开舆论的压力,而这正是杨洪森为其提出的建议之一。在西北军的整编上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