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立志传-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种原因而失去家庭的孩子,总理夫妇与院方领导亲密会谈,与孩子一起嬉戏并合影留恋。
星期天虽说是公休日,但杨洪森别想有半分轻闲,因为他必须与宋美龄保持一致。
宋美龄专注于妇女、儿童的权利的维护,公共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她还是上海红十字协会的名誉主席,多家著名女校的名誉校长。当流感在中国流行开来的时候,她曾亲自为那些孩子发放药品,她在国内形象非常之好,但是宋庆龄对她的这个妹妹种种举动评价不高,“她并不真的想帮助那些人,而是某种虚荣和野心的产物。”
宋美龄希望用她方式来改变中国的世界,她希望杨洪森接受西方的一切。
在孙中山还活着的时候,宋美龄是无法实现她心目中理想化的未来,所以现在他总是报怨中国改革太慢了跟美国无法比。
中国能和美国比吗?等她那一天出访纳米比亚就知道中国的好了。
宋氏三姐妹最近一直在上海陪着宋嘉树,孙中山、杨洪森期间都来到上海,宋嘉树经医院检查患有胃癌,年初病情有所好转,近来病情又开始恶化。孙中山将南京的事务交由杨洪森,去上海陪在他老友身边。等杨洪森到上海的时候,宋嘉树已经病逝,杨洪森协助孙中山处理了宋嘉树的丧事,宋嘉树的病逝,在短时间内对孙中山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而杨洪森很乐意在这段时间帮助国父挑起重担。
对于国内的整风运动仍在继续,担任国家安全局局长陈其美,毫不留情地打压着他的政敌们。
对此杨洪森睁着眼,闭着眼,对于那些无关紧要的人任由陈其美处理。
放任陈其美的后果就是政治斗争的扩大化。
从上海回来的孙中山对陈其美在党内造成的人人自危的情况提出了批评。
民主、平等、自由这是孙中山毕生所追求的,他反对绝对化的独裁。
孙中山与陈其美的分歧越来越大,而杨洪森则在一边继续添柴加火。
国会议员,国民党胡绍华对陈其美提出弹劾,杨洪森将此事轻轻一压,就引来了更多的弹劾之声,部分议员对杨洪森包庇陈其美在国会上提出质疑。胡绍华对陈其美的弹劾有十几条,每条都是上纲上线。这让陈其美极为恼火,遂派人将胡绍华刺杀于家门口。
这事陈其美原本做的很漂亮,可以说是神不知鬼不觉,但是有人怀疑这是陈其美所为,并对此进行调查,孙中山也对此事件极为重视,胡绍华不但是一位国民党员,同时与民主党人交好,在第三党派中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此人声誉较好,无故被刺于家宅前,引起了多方猜测,而陈其美有着重大嫌疑,当然也有人怀疑此为杨洪森所为。陈、杨二人关系密切,且两人都有犯罪前科。
日本人发现这次确是搞掉杨洪森的好机会,某些国会议员对杨洪森提出不信任案。
在孙中山的批示下司法部门随即进入,陈其美暂停一切职务。
不管陈其美做的再怎么漂亮,国家机器开动起来没有什么查不出来的,事情很快就查清楚了,不过出于对陈其美的保护,此事未进行公开,孙中山私下与陈其美的会面中要求他主动向国会请辞。陈其美接受了孙中山的建议。虽然整个调查仍然在继续,不过相关人证、物证都被清除了,使得陈其美有犯罪嫌疑,却无犯罪事实,“胡绍华遇刺案”顿时成为民国又一悬案,而陈其美则在事后向内阁提出辞职,回到了上海。
第十卷 春天狂想 第十八章
 更新时间:2009…4…8 14:43:13 本章字数:3024
杨洪森将他一直以来最亲密政治盟友从南京这个权利的中心给踢了出去。
借着这次机会,杨洪森在党内进一步展开了整风运动。大张旗鼓的开展起了改革。
“国家应该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适合经济发展的法制体系和政治架构。”杨洪森还进一步提出“国家必须克服个人独裁专制,不能由一党或一人决定国家的一切。”
南京方面对改革表现出了极大的决心,美国方面也开始给予中国方全面的帮助。
改革的结果是越来越独裁,而民主却越来越遥远。
经济改革离不开法制改革,法制改革离不开体制的改革。
鉴于美国“三权分立”的优缺点,孙中山结合本国的实际提出著名的“五权分立”。不管他是搞三权还是五权,杨洪森都带头支持。
《中华民国民法典》的制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他直接照搬了《德国民法典》。据杨洪森所知《德国民法典》很强大,干脆就拿过来,也不用在琢磨另一套了。
南京方面在进一步巩固发展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外加大了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力度,在广东设立了广州、深圳、汕头三个经济特区,在福建设立了泉州、厦门二个经济特区。放开了各国在金融、能源、交通等领域的投资,并且鼓励国内企业与欧美企业合作、合资经营。至于日本企业在华投资,国府则严格执行审查制度,对投资的行业进行严格的限制。
根据上海相关机构调查,1919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近42亿美元,但人均却不到10美元,人均数较印度、拉美、非洲有着近一倍的差距。
为了吸引外商,尤其是美国商人来华投资,国府组织中国企业家们赴美设立洽谈会。
6月,中国第一大商业银行,杨洪森旗下的中国恒生银行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继恒生银行之后,同时归属于杨洪森旗下的中国石化集团于9月份在美国上市,两家公司的总市值近6亿美元。
杨洪森的大名频繁的在美国各大报刊上亮相,上海证券交所在恒生银行、中国石化带动下全面上扬。
在上海《申报》的大篇幅报导下,杨洪森是无处躲藏,他想藏也藏不住,谁让他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他决定恒生银行、中国石化在美国上市,就注定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成为国民的焦点话题。
6亿美元换算成新国市约21亿元,如此巨大的财富,让中国百姓,甚至自诩有钱人的富豪也唏嘘不己。
孙中山老早就知道杨洪森是大款,可没有想到他有这么多钱。
宋美龄也只是知道自家有许多产业,但是具体的市值并不清楚,在此之前她一直认为中央银行上的那400多万美元就是他们的全部财产,这是因为她对权利远甚至于金钱的敏感。
当人们关注于杨洪森的财富时,那些专业人士更关注于杨洪森指掌两江以来经济增长情况,近两年来中国经济处于持续高速增长中,欧战结束后在各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处于高速增长中,而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与两江财团的大举扩张是分不开的。两江财团的势力范围已从江苏、浙江、安徽迁入两湖、两广、四川、西北地区。
对于日本来说只要将两江财团击垮,中国的经济很快就会进入负增长,但是两江财团在金融、能源、钢铁、纺织等领域完全处于垄断地位,更重要的是身处于权利核心的杨洪森可以灵活地运用政策性手段对两江财团的利益进行有效的保护。
日本人无法打倒两江财团,就连美国的银行团在面对这种一个畸形怪物时,也只能选择合作。
在中国能与两江财团对抗的力量基本上都被杨洪森系统地消灭了。如比较强大的北洋官僚资本集团惨遭政策性肢解,至于新兴西南财金力量,他们显然不够份量,至于其它的一些小的势力就更不用说了。如果说还有什么力量可以与两江财团抗衡的那就只剩下南京中央政府了。
两江财团的核心是恒生、德华、徽商、上海等七家银行所构成了银行团,他们涉足于钢铁、纺织、水泥、面粉、能源、交通等关系国计民生各产业部门。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他们形成了一个极为强大的政治联盟。
孙中山需要杨洪森,没有杨洪森的支持,他会很快从元首宝座上跌落下来。
杨洪森也需要孙中山,以前需要他的声望,现在需要他作为总理权利的延伸。
由于最近人气的飙升,杨洪森特地抽出时间,接受了《中央日报》、《上海申报》的采访,他们在提出了一些关于国府未来政策等问题后,也提出了社会上比较关心的话题。
“恒生银行、中国石化在美上市的成功,我想说的是,中国民族实业家,不应将眼光局限于国内,应当展望更加宽广的国际舞台,参与到国际经济合作,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份子。”
“我认为不管是在国内上市,还是在国外上市,任何企业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相对于国内市场,国际竞争将会更加惨烈,任何准备在美上市的企业,都应做好充分准备。”
“对于具体个人经济状况,我甚至于不如经济顾问李德尔斯那么了解。”
“如果我弃政从商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