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立志传-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资金的调动通过“德华银行”进行,德华银行的现任行长,德国人柯贝尔从来没有调动过么一大笔资金,整整4000万美元,折合银元1。14亿元。
德华银行成为杨洪森的私人银行后,渐渐取代了恒生银行原来的特殊地位。随着中国一统,德华银行成为中国第三大银行,杨洪森通过手中的权利,利用内幕消息,将北方银行一网打尽。北三行、南四行的历史已不可能再现,现在中国最大的四家金融机构分别是中央银行、交通银行、恒生银行、德华银行。
东北的金融、能源、钢铁系统成为杨洪森抢夺的目标。
充足的资金、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再加上配套的国家政策,杨洪森在东北的摊子全面铺开。
经济顾问李德尔斯、政治顾问盖尔特在杨洪森的身边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向杨洪森提供着行之有效的经济和政治建议。
盖尔特私下曾说,“杨洪森是我见过的最无耻的政治家。”
对于中日战争盖尔特认为,中国必胜,理由是日本人还不够无耻。
盖尔特经常当面批评杨洪森,可盖尔特不但没有滚蛋,反而地位稳固,“他是我所服务过的,最有胸怀的政治家。”
芮恩施算是杨洪森的老朋友了,南京政府夺取政府后,各国领使馆都将主要办公地点迁至南京,由于中美之间的特殊关系,美国领使馆比英、法都要大一倍。
芮恩施在华三年,美国在华势力大幅度扩张,美国以两江为中心向全中国辐射,现在的中国政府非常的亲美。所以中、日朝鲜战事开始后,芮恩施向国内汇报,希望国内再一次认真考虑他的对华的援助建议。
“朝鲜战事不仅决定着未来远东的构局,而且还关系到美国在华的利益。”
第九卷 保平争胜 第三章 裂痕 
 更新时间:2009…2…28 19:43:34 本章字数:3154
李德尔斯和盖尔特都是芮恩施这里的常客,他们最近谈论最多的问题就是战争。
“华府,还没有最终下定决心吗?”盖尔特问道。
芮恩施回答道,“是的,他们考虑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而英、法正在向华府施加压力,总统本人并不喜欢孙中山。”
李德尔斯问道,“那么总统对杨先生的看法呢?”
“更糟糕。”
李德尔斯摇了摇,“我看前景不容乐观。孙中山是一位不亚于袁世凯一样的伟大的领袖,但是杨洪森却是另类,他这个人很实际,如果美国政府不适当的表现出对他的支持,他会从其它方面下手。”
英国、法国都有可能,法国人的可能性不大,英国的心思实在难以让人琢磨,至于意大利远远不够分量,哪些俄国人,他们的贪婪不在日本人之下。
“你是说他会寻求英国人帮助。”
“这个可能性很大,英国人不会允许日本在中国的过分扩张的,中国作为扼制日本的一枚重要棋子。”盖尔特平静地说道,“不过,你们认为日本能打赢这场仗吗?”
“难道日本打不赢吗?”芮恩施希望美国干涉,在他看来杨洪森支持朝鲜这招非常的过激。若总统不是因为个人的喜欢的原因,适时的进行出手干预,此事将会有可能圆满的解决。可现在事情很难用谈判的方式解决,双方要不然打个两败俱伤,要不然一方先倒下。如果结果是后一种情况,那么倒下去的必然是中国。中国除了拥有人口的优势外,其他方面远不如日本。
“日本打不赢。”盖尔特笑了笑。
李德尔斯淡淡地道,“难道又是你的那个理由吗?”
“你不是和我一样认为中国能打赢吗?”
“那是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李德尔斯摇了摇头,他是几个少数知道杨洪森财政状况的人,当然这仅仅正常的收入,而杨洪森绝对是一个敛财高手,这家伙通过美国的金融机构,把他的资本越滚越大,这到不是说他在美国赚了多少的钱,而是利用伦敦、纽约的金融市场将那些黑金变成美钞。
“我不认为资金存在任何问题,但是中国工业薄弱,……,我是说战争需要武器,但是美国的军火输入却受日本的限制。”美国向中国的军火输入必须从日本中转,战争时期日本是不会允许美国向中国输入军火的。
盖尔特笑道,“只要资金不是问题,那么这就根本不是问题。相信你应该知道中、日之间的那些私下交易吧!”
“多少知道些。”
这两个家伙在美国政府官员面前大谈走私,芮恩施对此事也有所知,当初他向国内提出对杨氏企业提供特别关税的意义正在于此,但是这家伙不但不收敛,反而将生意越做越大,甚至一些美国政府高官也加入其中。
“总统对此可是非常的不满。”芮恩施插嘴道。
威尔逊总统本来就不喜欢杨洪森,再加走私、洗黑钱,中国当美国是什么?
盖尔特突然严肃起来,“我希望总统不要因为个人感情影响到他判决力。如果您真的想知道中国人是否能打败日本,不如请迈德尔将军过来。”
迈德尔此时正在沈阳督阵。
迈德尔这个人芮恩施接触过多次,这是一个标准的职业军人,虽然脾气暴躁,但却没有什么城府,在退役前以上校军衔离职说明上面还是有人欣赏他的。他与杨洪森的私交甚密,虽然担任的职务是军事顾问,可是他的权力相当于陆军部长。你问他能与中、日战争的胜负,那么回答只有一个,中国必胜。
迈德尔在中国的几年里,作为杨洪森的顾问、朋友,对中国极有感情,他对日本人极其痛恨,因为这些日本人比华府的哪些政治还要虚伪。
迈德尔这个老家伙在美国比好莱坞的一线明星还要风光,他在中国的传奇般的经历,成为了很多郁郁不得志的美国陆军军官的向往。迈德尔参与中国陆军建设以及一系列的统一战役,在美国公众眼里,中国统一最大的功臣是迈德尔。中、日山东冲突中中国军队的战果也都计入了他的名下。
日本政府也不止一次的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抗议,尤其当迈大爷在沈阳压镇期间。
杨洪森对于这种大战役从来不敢乱冒泡,他喜欢听取手下人的意见,尤其是迈德尔等人的意见。
杨洪森没有亲自主持会战让日本将领多少松了一口气,但是那位美国上校也不是什么好对付的主。至于中国军队名义上的总司令吴佩孚,听话其是北洋直系中最得力的战将。
中国军界以及关心军事的业余军事专家们都倾向于杨洪森主兵,这家伙打架从来没有败过,在山东主持军务时,日本更是被他屠了十万,大快人心。
民间对于吴佩孚做主将普遍担忧,“这家伙不会阵前倒戈吧。”
杨洪森其实很喜欢吴佩孚,吴佩孚出征朝鲜前到北京会见杨洪森,他会见杨洪森却不是为了商讨什么出征的军略,而是来辞职的。
吴佩孚到是心仪这个职位,但冯、曹两人却有不祥之感,关外直军、东北军开赴朝鲜,接着杨洪森就将数十万预备兵团开进东北亦兵亦农,这也做的太明显了,可是他们现在又能作什么。
杨洪森再临北京时极为低调,低调地少有人知道他已经到了北京,那些军情处以及内勤人员遍及京、津,这么庞大的特务机构,只怕袁世凯时代也不过如此。
与冯、曹的会面是这次北行的一部分。南方完全在南京政府的层层管理之中,北方省除甘肃、陕西、绥远三省处于南京直辖外,山西在阎锡山的控制中,河南、山东则在冯玉祥控制中,直系则控制着热河、察哈尔、京津、直隶。
山西的土改虽然没有南方那些激烈,也算行之有效,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管理着河南、山东两省的冯玉祥在土改中推行也较为顺利。
唯直系控制的地区土改迟迟未动,杨洪森就此事进行协调,此事并非一定要由杨洪森亲自来京处理。冯、曹并非铁板一块,曹、吴也并非亲密无间。杨洪森尽然亲自来北京实施离间计,却是胆大至极。
在冯国璋面前,杨洪森是大赞曹锟。在曹锟面前,杨洪森是大赞吴佩孚。
杨洪森对直系下手的第一步便是分化吴佩孚,他重用、欣赏吴佩孚不足以导致曹、吴分裂,但是谣言的力量是可怕的,他会导致猜疑和不信任的出现,先是分歧,接着是冷战。
吴佩孚向他提出辞去总司令一职时,杨洪森就想好说词。
“子玉,当真是要辞出总司令一职。”
“承蒙总理厚爱,还请总理另选良将。”
“你我虽政见不同,但此战关系国家之安危,胜则一战复旧山河,败则割地求和,我中华大地将陷入无底深渊,诸军中能协调如一,担当大任者唯有子玉兄。张孝淮虽是将才,怕也指挥不动直军和张军,冯玉祥虽是直系出身,只是隔阂早生,战时恐贻误战机。还请子玉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