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立志传-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洋政府的军政开销实际也没有那么大,只是中间过程耗损严重。
这种恶性竞争导致北洋的经济恶性,当各省将军打报告请款之时,袁世凯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南政策。
杨度再次南下代表袁世凯与杨洪森签订了《南北谅解备忘录附属条款》,袁世凯通过这一附属条款承认了杨洪森的地位,袁世凯承担在1915年6月底前将苏南、上海的地盘逐步交由杨洪森。
北洋的将领对袁世凯的这一决定多有不满。
不过,此时袁世凯在北洋的绝对地领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随着《南北谅解备忘录》及《附属条款》签订,苏南、上海的北洋军开始北调或者开赴湖南。北洋在这一地区的驻军由原来10万人降至3万余人。
袁世凯友好的举动,换来了杨洪森的支持,双方缔结了一个近似于盟友的关系。
由于孙中山拒不接受中央政府的和平呼吁,持续进行暗杀、破坏,袁世凯在国会宣布解散中华革命党、国民党,撤除两党在国会内的议员,当然就算把他们全赶出去依然无法获得国会多数议席,所以他开始对进步党下手,这些进步党的议员们早已被袁世凯修理的没有脾气了,通过一系列的运作,袁世凯将国会多数议席控制在了手中。
接着他通过国会正式任免他为中华民国世袭终身制大总统,后来一想总统都当到这分上了,还要国会干什么,解散了吧,国会没有了。
共和、临时约法此时都成了一种形式。
借着杨洪森这个假想的强大敌人,袁世凯让蔡锷对北洋进行整编,只是这个军事整编进行的很不顺利,反对的人很多,其中段祺瑞就是一个。
段祺瑞反对由南人主持整编,袁世凯不信任蔡锷,但却仍要用他,北洋陆军暮气已深,再不求变、求新,南方这个假想的敌人就会成为真的敌人了,而且袁世凯要通过整编,削弱段祺瑞、冯国璋在军队中的影响,让他的儿子上位。
此时,袁世凯对国事有一些力不从心,足疾以及其它老年病一直困挠着他,而他的精力大大的不如以前了。再加上,段祺瑞、冯国璋针对他的软对抗,自解散国会身边没有帮手,一个干着二人的活。
袁克定带的新1师到是有谋有样,但是他心里清楚,那是因为蔡锷这样人在那里看着。
他的那种因自卑而产生的优越感让他无法与军队的老人和睦相处,他身边那套年轻的班子更多是一群迎风拍马之徒,袁世凯一个也看不上眼。在整编问题上,袁世凯原本的意思是想让袁克定借着这次机会,恩威并施把北洋的将领拢到身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引起了北洋将领极大的不满,这些将领把所有的不满全撒在了蔡锷头上。
蔡锷在政治上不反对袁世凯上台,甚至不反对袁世凯搞独裁,而他的底线是帝制,中国不能走清朝的老路这就是他的底线,再者说老袁都那么一大把年纪了,他搞独裁还能搞几年,他那个儿子就算继承他的位置,没有人支持人,最后还不是被赶下台的份。他乖巧地与袁世凯的周旋着,在袁世凯解散国会,宣布独裁后,他是第一出来支持的。袁世凯让他重整北洋陆军,他也是积极行动,老袁把小袁调去“协助”,他也是紧紧的团结在小袁的身边。
袁克定对蔡锷很满意,而整编北洋关键就坏在他对蔡锷太满意了,而蔡锷让袁克定唯一可以挑剔的地方就是出身。
小蔡同志不但苦干而且实干,他总吃的比人少,干的比人多,实在是军人的楷模,国人的典范。
小袁是越看越喜欢,尤其是在军事领域,小蔡一顿神侃,就能让小袁找不到北。小蔡那可是大名鼎鼎“日本留学士官三杰”,当年蒋方震第一,他就是第二,军事造诣极深,尤其在北京与蒋方震这厮混在一起后理论水平越加精深。侃小袁,那还不是来一个侃一个。
第六卷 马扎 第二十一章 
 更新时间:2008…12…25 16:11:40 本章字数:3195
蔡锷是一个好老师,历史上他教出了一大批头上角的狰狞之辈。
在教导袁克定时,他不以老师,而以下属自居,这让习惯于高高在上的袁克定极爽。
为了提高小袁同志的军事兴趣,常常拿南北战争期间,皖军与北洋军的几次战例做切入点,分析战局以及应对之策,尤其对南昌、南京两场转折型的城市巷战做了点评。
袁克定从蔡锷学到皮毛转身面对老段、老冯这等元勋时,把蔡锷的点评施展在了他们的身上,而且那种高高在上,不可一视的态度,段祺瑞、冯国璋哪里能忍下这口恶气,打了一辈子仗,为北洋,为袁家流血、流汗,结果在这么多人的面被狠狠地奚落了一番。第二天,这两位大辈子从来没有协调一致的对手,同时宣布辞职,而且还是同一理由——“突染病疾”。
袁太子在北洋大搞陆军整编,最后与蒋太子在上海“打老虎”结果相同,不了了之。
蔡锷是一个聪明人,所以他自己主动向袁世凯打了一份辞职报告。
“本人自知能力有限,未能完成总统重托,实在没有颜面在总长的位置坐下去了,希望总统允我辞职。”
老袁顺水推舟让蔡锷下课,并且让袁克定到段祺瑞、冯国璋赔罪,自己又主动上门请段祺瑞出任陆军总长,
段祺瑞一早就把老袁给看穿了,老袁打算把这个天下让给儿子,他儿子与自己又不上路,而自己这辈子坐到陆军总长也就算到头了,再向上撑死了也不过是内阁总理,与其到时候当一个摆设,那还不如急流涌退。
“总统,我真有病,冯国璋的病其实是心病,陆军总长非冯国璋不能担任。”
袁世凯看段祺瑞坚决装病到底,也不好强求,只好去让冯国璋去当这个陆军总长。
冯国璋没有段祺瑞那么多鬼点子,所以袁世凯的七哄八骗之下,其信誓旦旦的保证明天就去当陆军总长,冯国璋坐到陆军总长的位置后,就好比案台上的关公,四方鬼神都全安静了,效果如此之好,让袁世凯为之一叹。虽然他给自己安了一个世袭终身制总统,但是那这个儿子能不能保证这个位置是个很严重地问题,北洋内部派系林立,外面更有一大群虎豹豺狼,袁世凯是忧心忡忡。但是,事情却在1914年6月29日发生了转变。
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杀身亡,当然这只是个引子。
接下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将出兵支持塞尔维亚。德国向俄国、法国宣战,奥匈帝国向俄国、法国宣战,德国借道入侵中立国比利时,英国向德国宣战,奥匈帝国向英国宣战。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之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意大利、土耳其全都会卷入这一场耗时四年,战场将遍及欧洲本土以及世界各地对立的殖民地大战之中。
整个世界的轰动了,上海的外国人为了庆祝战争爆发,英、法侨民举行了盛大的派对,而租界内的德国和奥匈侨民也聚在一起,祝愿祖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奥匈帝国的大公刺杀,这不仅仅是是一个政治事件,而是还是一个重大的经济事件。
这个世界一如既往地疯狂着。
整个欧洲都陷入到了战火之中,可是股票却在大涨特涨,就连上证的股指都在不停地往上窜。
欧洲打仗关中国人什么事,你在那穷涨个什么劲。
面对这场“突出其来”的战争,最开心的就是杨洪森了,一战打了近五个年头,杨洪森要抓紧时间敛财啊。
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他决心在日本人勒索之前解决山东问题,但是他不是总统,事情不由他说的算。所以他打算鼓动袁世凯向德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不过在杨洪森所知的历史上,中国参战那还在老袁死之后。根据杨洪森得到的情报,山东的德国部队不过5000人,他们的大炮主要防备来自海上的进攻。
因为战争爆发赫尔维茨等顾问团成员向杨洪森请辞,准备到山东保卫青岛。
德国在山东虽说只有5000人,但是以现在中国军队的素质,真的打起来10、20万大军根本啃不动青岛,所以杨洪森找赫尔维茨进行了长谈。
“亲爱的顾问,这次请你来的目的是为了青岛。这里将成为亚洲的第一战场。”杨洪森指了指地图。
“是的,我们正准备夺赴这个战场。”
“你们能守住这个要点吗?”
“为了德意志的荣耀我们将作战到底。”
杨洪森对他的慷慨陈词深表怀疑,据他所知山东的战事,主要是日本与德国之间的较量,虽然德国人打败了,但是却给日本人十余倍的杀伤。
“面对10万日军,你们能坚守多长时间?”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军人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战斗欲望和武士道精神,让西方列强为之侧目,日本在亚洲的霸权得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