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扬帆大明-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皇太极的策略是高明的,袁崇焕守城其实功劳甚大,要说有什么过的话,也就是听任皇太极攻陷朝鲜,失去了犄角联盟的优势。这些当然不能足以治袁崇焕之罪,朱显波也深知袁崇焕的重要。既然皇太极怕袁崇焕,那么干脆,皇太极在哪里,就让袁崇焕出现在哪里。
于是李承宗找来,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并让他致信袁崇焕,问问他的意思,对待这种武行出身的将军,不能向文人那样,万一闹起别扭来不是闹着玩的,袁崇焕其实对京中有人参他早有耳闻,对于皇上的信任还是十分感激,提出以祖大寿为山海关总兵,接替他守东北。
建 贞二年七月,袁崇焕调任大同总兵,驻开平卫。袁崇焕的内撤,外加中央不断的增兵军训,北京的危险算是暂时解除了。但东北的满清已经是养虎为患了,而且这只 老虎的胃口越来越大,正朝着虚弱的大明和他们年轻的皇上虎视眈眈。还好这个少年皇帝不是别人,死朱显波,只要掐住了皇太极的命门,大明朝的胜算还是比较大 的。
但朱显波心里清楚眼下不是决战的时候,必须先稳定政局,必须先剿灭各地农民起义军,而稳定政局推行新政赢取民心更是刻不容缓。老一代的臣子已经迂腐透顶,想要推行新政,选拔新人也是必须的。
第八十二章 二次科考
( )求贤若渴的朱显波,终于熬到了建贞三年四月,比规定的三年一考提前了整整一年。朱显波已经月去年底就下诏,定于四月十五再次开恩科取士。本来科举是朱显波最不感兴趣的了,八股文基本看不懂,想想还是让吏部去弄算了,但是眼看大考快进,王拓来报,说可能有人提前泄露了考题,会影响考试的公平性,朱显波一听就来气。
这人也是,但凡你想偷下懒,那注定要出事,这不,以前常在办公室电脑上打扑克,一般感觉贼灵贼灵。哎。。。不省心啊。得好好整顿下,好不容易高考一次,弄点混蛋纨绔子弟进来,朱显波不是更悲催。于是心生一念“诸位爱卿,朕想在四月份同时进行三场大考,一场是文人的科举,二场是全国各地的武举人大考,三是选拔各地工匠技师。三项考试为朝廷选拔各类人才,希望各位爱卿同等重视。”
其实朱显波在第一次科举考试时就想这么进行,但那时候自己基本上是在皇位上屁股都没坐热,恐怕朝廷官员和天下学生讨伐。如今两年多过去了,朱显波实施的仁政,而且皇上的才华逐渐显露,天下读书人都皇上救灾的雷厉风行和新颖技巧赞赏有加。是时候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行了,将来还想实行新政,必须培养更多的开化人才才行。
四月初十,太和殿,李明德,中书省七部尚书侍郎,锦衣卫指挥使,副指挥使齐聚。这高考都用上了国安的人了,也是没办法。朝堂上要讨论的是第一场大考:问题让你科举。
“除了徐光启的科技部,科举是我大明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对我大明的重要可想而知,如果一些无能的蠢才占着关键的位置,时间长了是会危及到朝廷安危的,是会危及我建贞的帝位,各位的相位,官位的。你们想过没有,我是想交给吏部去办,本来嘛,这就是吏部的事情。现在我看不用了。锦衣卫,你们一方面彻查考试泄密事宜,另一方面协同中央军做好京城的治安,我来亲自会会这些士子们。”
“皇上,考题虽然曾经泄露,你大可在考前再重新拟定一题。臣等亲自监考。”李明德还是希望我冷静。
“不必了,考题,我今天就公布,海洋,天空,大明,敌人;就这么多,考官我到时候再定,各位大人都是候选。今年还有个规定;凡科考落榜的,可以去徐光启那里试试。毕竟我朝廷官员名额有限;而今后海运;铸造等需要大批的人才。希望天下士子可以重新审视下自己的定位。
王拓的锦衣卫很快出了结果,有侍郎,也有尚书的家人,这些混蛋,不过那些舞弊的倒不是全是糊涂蛋,主要是想买个保险,本来考的上本科的想上清华一样,心情可以理解,作风嘛,朱显波挨个考生名字记下来,倒是时候再减掉他们的分数,看看还能不能够格。
会试基本没有什么新意,由于禁军和锦衣卫的严格,作弊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能参加殿试的多少还是有点文化的。
四月十五,太和殿,薛皇后,朱贵妃,周涛,李明德,今年殿试的评委,监考户部尚书张瑞图、刑部侍郎钱嘉征,考生分两天,每天上午,下午个一拨,每拨二十个人。最后一天如果觉得自己轮次题目不好可以自由申请皇上面试。
第一天上午的题目是大明的敌人是谁?可以面试,可以笔试,参加面试的直接到评委处,笔试的在监考官的监督下两个时辰必须交卷,评判人还是薛皇后等四人。
下午是大明的海洋,自由发挥。
好新奇的科举考试,朝廷上下议论纷纷,士子们也不太适应,直到第二天才有两人人参加面试,是到最后居然有三名士子申请皇上面试。
前面两天下来,朱显波跟薛皇后她们几个交代,闭卷的封闭后,每人按顺序记录打分,不在考卷上做任何记录,免得互相干扰。最后四个人的分数相加就是各考生的得分。
敢于参加面试的五个人都得到了十分的加分,而最后一天朱显波亲自面试的更让他有惊喜。三个人选的题目分别是大明的敌人,大明的天空海洋,大明海洋的敌人。这三个均是南方人,受洋人传教影响很大。阐述的思想也是朱显波希望看到的。我大明还是有开化人才的,虽然不多,假以时日,定能成大器。朱显波总算找到几个知音了。
这第二次科考,最大的收获就是参加皇上面试的那三位了,朱显波估计和徐光启是一类人,要是硬考不一定考得上,只好走偏锋了。因此朱显波牢牢记住了他们的大名,伤不起,广州人;龙康仔,杭州人;穆友前,松江人。这几个家伙朱显波得重点培养,将来注定要成为我大明帝国的栋梁。其实有皇上的栽培,再加上电脑的知识,他们想不成材都难。
最后朱显波仍旧只取了二十二名进士,发榜后,有落榜五人到徐光启那里参加了考试,徐光启惊喜万分,五人系数留下。怎么说也是些能上大学预科的人,对科学感兴趣就更好了,稍微培养说不定比上大学更有用。八级钳工说不定就出自这些人呢。
在皇榜录取的二十二名里,五个参加面试的全部入选。本来,能考上举人的基础都不差,加上思想更跟得上我那自然是最佳选择。当然前三朱显波没给他们,故意的,思想开化的人大凡有点容易骄傲。如果让他们得了前三,只怕很难再虚心学习,尤其是面对自己的灌输。
哎。。。天子门生,换了平常皇帝,取了进士就完了,朱显波不行,得培训他们啊。灌输大量的知识,他们进士算考上大学的话,从我这里出去,怎么也得是硕士毕业了。啥时候弄个中央学院就不会这么累了。得和李明德,徐光启两人商量商量了,老是我来教也不是办法。朱显波只有等到精疲力尽的时候才想起来偷懒的办法。
接下来的培训,朱显波采取了授课和讨论相结合的办法,部分进士抵触情绪很大,但是碍于皇上面子,继续听课,这三个南方人则十分活跃。慢慢的,由于皇上非常渊博的知识和非凡的远见,进士们个个成了老实的学生,确实四书五经那点东西跟朱显波的现代化知识比起来就是小学生见到博士后教授,他们想不谦虚不行了。何况还是皇上亲自授课,珍惜机会,个个像海绵吸水一样努力得很。
下周响应纵横新政策彻底爆发,准备三十万字,请各位毫不犹豫的收藏,给点动力。)
第八十三章 武状元戚宏亮
( )当然也辛苦周涛,一个人查资料,经常在朱显波房里睡着了,经常等朱显波回去再弄醒她免不了**一番。
授课的内容当然包括如何做好公务员,但主要还是讲世界形势,讲海军强军之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到后期,徐光启抽空来普及了些科学知识,做公务员的,不懂科学可不行。
很快这些具备研究生水平的书生们将走上朝廷建设的个个岗位,担当重任,朱显波仿佛也看到了大明帝国像太阳一样慢慢升起,是啊,随便什么时候人才是最重要得,何况我大明的人才知识将遥遥领先他国。
文考之后的技工大比武自然忙坏了科技部和工部,这确实是个选拔人才的好机会,两位尚书当然不想错过,随着铸造任务的加重,还有个矿场的陆续开工,冶炼铸造将需要大量人才。而技工的考试也十分特殊,主要包括笔试和面试,面试这主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