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扬帆大明-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这徐大人。。。”张瑞图似乎不看好徐光启,这也难怪,一个连举人都考不上的书生,平步青云不说,还要参与造币这么宏大的事情。虽然已经被破格晋升为科技部尚书了,但谁知道是不是靠着皇上的裙带关系呢,说不定骨子里是个草包。
“人尽其才,朕不会看错人的,你以后还要在朝廷和生活上多关照关照他。”朱显波当然知道徐光启的厉害,历史书上写的啊,“还有这次朝廷铸币,可以考虑回收部分老币,但是银元全部发新的,发行后可以直接拿到市场和民间兑换,同时宣布我朝的流通规则,今后为公平交易起见,碎银和现银将要求逐步退出市场。只有大宗商品和海外交易时允许使用银条、银锭。”
“这个微臣随后就去办,银元既然是按面额计算,就省下很多交易短斤少两的摩擦了,相信老百姓也愿意使用。”
“这个可不一定,今后我大明朝廷的银元,不能按十足一两铸造,不然朝廷亏死不说,何时才能将大量流通的银元投入市场啊,市场投入量不够,还是流通不起,就按百分之五十的足银铸造,库存银两除了留下一个月得开销外,然后将碎银兑换回朝廷继续铸造。”
“皇上,这不足分量,会不会影响兑换啊?”
“当然会,不过交易的方便肯定会促使大家兑换的,还有,朝廷要加大宣传力度。关键是上行下效!”朱显波不担心兑换,还是担心数量不够,流通不方便,几百年后的纸币还不是一钱不值,关键是这个国家认这个符号就行了,另外,谁让我朝廷穷呢,总要赚点利润。
“微臣明白,希望这银元大行其道,为我大明,为皇上聚集财富。”
“你说什么呢?靠这个聚集财富?”这家伙把我建贞皇帝想得这么小家子气。哎。。
“还有,新银元一旦出厂,朝廷大员和宫廷开销一律先行,全部银元替换原先的碎银,和银锭,银条,各地方衙门和朝廷在个地方的铸造厂,制造厂也用银元采购交易,但凡有抵触情绪的不轻饶。为了集中力量,部分铜钱铸造可以移到南京分厂去,天津先集中力量铸造银元。银元一面印壹元和大明中央银库制,另一面,你们先想个图案上去,标上铸造年份。”
有了全国的铸造厂师傅和能工巧匠做基础,铸造银元不算什么难事,很快印有“大明中央银库制”的银元送到了朱显波手里。他第一次看到这货真价实的宝贝确实比看到银锭疙瘩兴奋许多,何况这以后就是我的资本啊,是我大明的主要货币之一。
接着朝廷上下开始大量使用起来,这玩意确实比碎银受欢迎,一块一块的和铜钱一样,还有五元的,日常开销带上几个就够了,再也不用称来称去。朝廷的公信力就是这么好,别管足不足,反正他就值一元,能换一千铜钱,两个五元就能换一两黄金。不是大买卖,五元那可是个大家伙了。
民间的白银不断流向朝廷的同时,也解决了流通不方便的问题,真是天才啊,朱显波有点佩服自己了,而且随身携带银元视乎成了身份象征,一时间,富商官员上馆子,进戏院,都显摆起来,不用再被人说银两不足,成色不好,好不得意。王公贵戚们也十分喜欢,那些女人们更加兴奋,大夸皇上聪明。
更多的商人居然也大量兑换,尤其喜欢五元的,估计是拿回去当收藏品了。看来我得多造点五元的出来供给这些商人哈。
民间接受就好,接下来就是提高工艺和改善样式了,努力做到既实惠又美观,最好把我建贞皇帝的大头像搞上去,当然关键的还是收益问题,收益最大的当然是皇上和大明朝廷,张瑞图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同时,也有不少进账,库存几乎翻了翻,日常开销顿时轻松了许多。朝廷官员对于皇上铸造银元也觉得十分新颖和大胆。
朱显波铸造银元,赚取利润只是一部分,主要还是为了交易方便,繁荣我大明帝国的商业,将来逐步将银元推向国外,就好比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一样,一个强大的帝国,货币也是个手段,这些我留到后面慢慢给这些臣子们解释,先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银库再说。朱显波可不是为了贪图一时的小钱。
第六十章 强推银元
( )随着银元的大量投入市场,其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当然也有部分有心人很快发现了银元并非足量的银币,开始拒绝起银元来,这里面那些小商小贩尤其明显,其实银元的方便他们受益最大,但是由于对朝廷和国家信誉这种概念不懂,加上赚钱不容易,一种本能的反应而已。
银元投入市场三个月,户部报告朝廷收益超过两百万,这才是朱显波铸造银元的第一步目标,就是要回收大量白银充裕国库,既然赚到了,那么理应要实现第二部,保护好银元的流通和贸易的兴旺。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强推。
于是下令全国,为方便交易,振兴帝国贸易,今后以半年为限,交易流通只允许建贞朝铜钱和银元,其余铜钱和碎银交易将视为非法,同时各州县衙门在未来两内年必须每日提供兑换业务。而比例仍旧维持不变。
同时下令大明各属国番邦,除黄金外,将逐步推行银元交易。李明德和张瑞图对此举很是担心,他们主要还是担心激起民变。
“皇上,如果商人私自收藏银锭,不愿意交换银元,那银元将很难进一步推广,如果朝廷强行推广会不会失去民心啊。”李明德担心动乱。
“你想过没有,其实老百姓手中的银两有限,只要维持银元和铜钱的比价不变,那么老百姓其实不会吃亏。那些小商贩需要的资本积累,其实银元已经很好了,再多就可以用黄金作价,而银元和黄金的比价保持不变,那么他们大量的财富就不会缩水,看起来白银十少了。但是购买能力没有下降?”朱显波得用现代金融知识给这两位解释。
“购买能力?”张瑞图很是不解,李明德也是一脸迷茫。
“简单点,以前一两白银能买多少猪肉,现在一个银元也能买,如果小贩不同意,大可以换成铜钱再买,所以没不要纠结那个实际分量,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朱显波也不知道举什么例子了,可能是当下猪肉价格太贵,印象深刻。
“纠结?”两个人更是不明白,哎谁让我是后代人呢?朱显波老是忍不住冒出不少新词来,以后还得字字斟酌啊。
“就是不要抓住这个细节不放。总之你们传令下去,银元兑换铜钱和黄金的比价始终保持不变,如有地下市场随意改变比价,按叛国论处,罪首当斩!”朱显波知道这些官员的金融知识不够丰富,但是只要将银元盯准黄金和铜钱,那么购买力没下降,它足不足份无所谓的。
当然要维持这个比价,政府又很多事情要做,各地衙门和锦衣卫必须密切配合。这一点必须交代下去,尤其是严厉打击地下钱庄和非法兑换。尤其是非法兑换,这直接威胁到银元的地位。
“还有各地没有起义军捣乱的地方,一定要想尽办法疏通贸易渠道,为百姓另谋职业开辟渠道,才能体现我朝廷铸造银元的真正目的。”朱显波担心的还是社会治安和流通环节。
“臣等一定努力去办。”李明德和张瑞图在我的一番现代金融理念教育下终于开始有点似懂非懂了。将来再慢慢跟他们将银票、债券和汇通天下的事。
各地富商反应不一,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喜欢收藏黄金,如今皇上推出银元,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洗牌的机会,交易储藏将变得十分方便,不再需要以前反复称量,只需数数即可。当然他们经商的也知道朝廷推出银元的目的,朝廷一来不可能做亏本生意,二来确实是为了繁荣交易,他们理当支持。要不怎么会有银票呢?
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锦衣卫和当地衙门很快查出,西南几省还是出了几起拒绝银元的事情,朱显波虽又明文下去,严惩不贷,但私底下对那些抵触情绪较轻的害死以教育为主,只有一个为首的,张榜公布,主要还是以蹲大狱为主,并没有没收财产,这也向天下老百姓表明了我大明朝廷不是为抢钱而来。
当然朝廷为应对各地百姓和商人的兑换,各州县临时增加了不少人手,算起来,每个月公务支出也增加了不少。为了推广银元朝廷做的宣传,鼓动,以及出动的锦衣卫和衙门衙役等等,其实算起来,朱显波也没赚到多少。
尤其各地方州县,一方面面临地方百姓的质疑,另一方面银库开支大增,没办法,朝廷只能从中央库房调拨银元推广专项经费,毕竟银元是我建立大明帝国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成败决定生死,容不得半点闪失。
锦衣卫除去手里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