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扬帆大明-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孙晓根奉旨进京,到工部报到,工部出面在东郊建了个制煤所,孙晓根任所正,负责开始向皇宫和京城的达官贵人们供应煤炉和煤球。虽然官职不大,但总算进京了,而且是公务员,有俸禄不说还能赚点外快。孙晓根也不急于求成,安心的做起蜂窝煤来。
很快礼部来报,柳春燕愿意接受朝廷的召唤,进入礼部学院为开设英语培训而准备。礼部送来的另外两个消息就是: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的女儿亨丽埃塔·安·斯图尔特出生,另外一个就是准噶尔汗国国王的儿子葛尔丹出生。谢天谢地的是查理一世还活着,郁闷的是另外一个混世魔王诞生了。
对于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朱显波多少知道一点,那个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国王,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公开处死的国王。原因居然是资产阶级革命。要确保大明的帝国地位,阻止欧洲的发展也是一种选择,现在是1644年,离查理一世被处死是剩下不到五年了,如果想插手英国事务,必须在此之间进军到大西洋。
对于葛尔丹,朱显波当然不希望这个混世魔王顺利的掌权,甚至造反,他还小,大明有时间来瓦解最后一个蒙古政权准噶尔汗国。
柳春燕进京对于张蕾来说也是件好事,最起码这个女人和自己同一个时代,而且是一名人民教师。自己官夫人的身份虽然有点吓人,但两个女人的任务是一致的,就是为大明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另外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就是,既然能一起共事,也能看住柳春燕,防止朱显波偷腥。
老实说,朱显波目前关心的还真不是柳春燕,他更加关心吴宝定的工程进度以及孙晓根的煤球是否受欢迎。在朱显波的计划里,吴宝定在长安的工程完工就会被派往京城主持京城的扩建与改造。这可以使展现吴宝定个人才华和大明实力的最好时机。
当年商鞅、李斯等都主持过自己国度都城的改造。如今大明国力期间昌盛,经贸也十分繁荣。是时候向世人和全世界展现大明天威的时候了,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年代。京城的繁荣与否,直接可以看出这个王朝的实力来。何况朱显波知道后世建筑业就很能拉动GDP。朝廷连续多年有富余,那么拿出点银元来促进经济发展也是必须的。
当然这一切,必须是吴宝定在长安的工程经过验收才能定夺。尽管一个护城河的改造难不倒一个建筑工程师,但吴宝定的风格能否被明朝人接受还是一个悬疑。
于是在柳春燕抵达京城后的一个月,朱显波在太和殿主持了大明有史以来为振兴文化的专题会议。参与会议的有政务院首相徐光启、礼部尚书王诚恩、科技部尚书范文程、礼部左右侍郎刘之昊、马林以及内阁六殿大学士、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等人,但凡与文化挨得上的,都被召来。甚至连教坊司奉銮都列席了会议。当然还有主角张蕾和柳春燕。
这也充分说明朱显波对文化强国并没有底气,因此不希望遗漏什么。
“诸位爱卿,今日朕想在开始之前说一个事情。历史证明无论金戈铁马多么雄极一时,最终能沉淀下来,流传后世的还只有文化。如何将我华夏文明推广出去,流传后世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今日大家开怀畅舒,朕赦你们言者无罪。”
第241章 文化盛会
( )先不说柳春燕见到朱显波时那种吃惊的表情,就是有所参加会议的人对于朱显波的表态也是十分惊讶,虽然他们年轻的皇帝十分开明,但言者无罪从皇上嘴里说出来,他们大部分人这一辈子只怕还是第一次。
“诸位爱卿,朕决心振兴文化,绝不是心血来潮,一来我大明朝廷日渐繁荣,百姓生活日渐富足,文化需求不断增加。二来大明疆域不断扩大,异域百姓对我大明的认同也迫切需要我们进行文化输出。因此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朱显波说完这句开场白,就把话题让给了徐光启。
“启禀吾皇,各位大人。吾华夏之文明源远流长,可谓博大精深。但吾皇远见,想要依靠文化兴国。吾等理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徐光启说完看看朱显波,再转脸看看各位大人。
“微臣以为,要让域外百姓了解我大明,理当首推儒家。因此微臣建议在各处孔子学院增加儒家理学讲堂。甚至组织国内知名儒学大家巡回讲学。”礼部左侍郎刘之昊接过了徐光启的话题继续讲。
“不仅如此,理想让佛教、道教也在我大明内外发扬光大。让全亚洲甚至全世界认同并信仰佛教或道教,到时候就连欧洲人也和我们同一个信仰,就不怕他们不接受我们汉语和其他东西。”右侍郎马林滔滔不绝:“我中国之大,唐诗宋词可谓文化提炼之精髓。”
“嗯,大家说的都没错,但是能不能具体点呢。如何让我们的文化深入人心,如何推向国外呢?”朱显波对于那些理论知识没什么兴趣,尤其是所谓的儒家文化,不尊还不行,全尊了,那还要他朱显波做什么呢?“爱妃,你来。”朱显波看张蕾在原地不吭声,于是点将。
“回禀皇上,各位大人,不管我们想推广什么文化。都必须有载体,因此礼部在国内应该多鼓励各地方学院的办学,鼓励各地方剧种成立剧团汇演,甚至出国演出。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书画大赛、京剧皮影大赛,甚至武术大赛。”
“嗯,德妃说的这些,你们礼部今后要陆续做出计划来。演出也好,比赛也好,要尽可能的带动带动当地百姓和文化名人参与。但文化输出一开始这样恐怕还不行。朕认为第一步是每年在开设孔子学院的地方举办汉语大赛,然后对优胜者进行重奖,这样才能吸引当地民众参与。大赛可以包括汉语演说比赛,成语,唐诗宋词等等比试,也可以逐渐加入书法。”
“然后将每年世界各地的汉语大赛的优胜者集中到大明京师来进行汇报表演,扩大影响力。第二就是在国内选派优秀的歌舞剧团巡回演出。比如京剧、脸谱等。儒家、道家的发展则应循序渐进。”
“吾皇圣明!”
其实朱显波心里清楚得很,这些朝中大臣要讲这些并不难,只不过大家把机会留个皇上表演而已。
“对了,柳春燕,你对朝廷的文化强国计划有什么想法?”
“文人要有血性,文化才能强国!”这柳春燕到底是后世之人,也不客气下,上来就说出憋在心中的话。朱显波也想不到,原本以为她会说什么详细的操作之类的,没想到一上来又把会议拔高了一个层次。
“说的好,文人要有血性。比如文天祥、于谦等就很有血性。再比如岳飞的满江红。文化再好也要人去传播,传播者如果缺少血性,文化必然容易被淹没。”朱显波开始解题发挥,这一段是他事前没准备的。既然柳春燕说到了血性,朱显波倒也认同。你不能光沉浸在温柔乡里谈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人的气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文人到底还是这个朝代的治理者,后世太多太多的教训让朱显波牢记在心。
“大家还有什么想法,尽可以开怀。。。”
“启禀皇上。。。”
“启禀皇上。。。”
朝中大臣们见一个官阶不入流的女子都得到了皇上的表扬便纷纷打开了话闸。渐渐的朝堂之上居然开始有了不同观点的争执,朱显波并未加以阻止,而是尽可能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到后来朱显波干脆安坐龙椅,笑盈盈的看着大家。礼部侍郎马林则坐在堂下忙于记载各家所言。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朝堂之上才开始逐渐安静下来。
“诸位爱卿,今日朝会朕十分高兴,朕就是喜欢大家这样各抒己见。这样才能让文化两字充分体现他的魅力。今天朝会上所议论的事宜,请礼部尽管整理出来。朕还有一个打算,希望诸位记下。从即日起,礼部要主抓此项工作,两位侍郎大人可以分别负责不同的项目。为了表达朕和朝廷对文化强国的重视和支持,今后朕的爱妃德妃娘娘将和你们一道参与此事。”
“吾皇万岁!的妃娘娘千岁!”
“先别忙着客气,朕不是要凭空给你们添个管事的来。而是这文化确实所涉及的部门太广,朕希望借德妃之和徐相,也可以找朕。”
“但朕有个总的要求就是文化工作要常抓不懈。对于文人的标准,朕觉得你们不要忘记柳春燕那句话:文人得有血性!具体的事宜等朝会之后再慢慢梳理。还有就是今日朝堂之上的争论也好,意见也好,朕希望留在这朝堂之上,不希望看到秋后算账之类的事情发生。其他人先回去,爱妃、徐相,王大人留下,柳春燕也留下,朕还有话说。”
朱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