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扬帆大明-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概半月,主要是目前九江分院先生不够,我滥竽充数支撑一段,待有合适人员刻日南下。”
“先生既然会在九江停留,不妨常来寒舍坐坐,我朱某倒也是十分喜欢读书,只是家父重商,我这才不得不半商半读啊。”在读书人面前,不得不装下13。“另外舍下还有一小女孩,适才你可能在店内看到了,就是那弹琵琶的小姑娘也十分好学,只是在下才疏学浅,很难教之。如先生得空,请一定过来指点指点。”
“一定一定。”朱显波话说得这么客气,加上大家都是读书人,徐光启倒也不好再客气,只是说话间,眼光从没离开过那些书。
“先生如果喜欢,我这里的书先生请随便挑。送与先生便是。”朱显波想趁机玉徐光启搞好关系,你不是喜欢书嘛,我借你就是。
“君子不夺人所好。我再看看,如真有喜欢的,还请朱公子暂借几日。”说着从书架上拿起《算法统宗》看了起来,朱显波看他不再言语,也挑了本书坐下看起来。只见这书生时而坐下,时而又站起,时而眉头紧锁,时开满脸微笑,看来是找到本好书了。
“朱公子,这本《算法统宗》很特别啊。你何处得来。”总算开口了。
“先生若是喜欢就暂借于你,不忙还。”君子好成人之美,这个道理他朱显波懂。
“那在下谢谢公子了,一定尽快还于公子。”这书生借了本书好似比娶老婆还高兴,自顾走了出去。
从那以后,徐光启不再去店铺,而是经常来朱家,挑书借书常有的事,当然,还有教书,把教小惠的任务全甩给了她。不是朱显波想推责任,那些古文他自己读是为打发时间,增进知识。这让他现学显教不比考试还难吗。
小惠倒觉得很高兴,似乎这个之乎者也的先生比少爷的知识渊博的多。
朱显波也时常抽空和徐光启探讨,在朱显波等人的影响下,徐光启也不再像先前那样迂腐,时常和朱显波争论学术上的事宜,当然对这个年纪轻轻来自杭州的朱公子佩服的也是五体投地,想自己已经是喜欢钻研旁门左道的了,没想到这朱公子小小年纪如此博学,他那里知道,为了准备第二天和他的谈话,朱显波总是要准备半个晚上查电脑,甚至喊张蕾等人帮忙。
这不,这天徐光启又在朱显波宅子里逮住了他:“朱公子,昨天你说的那个勾股定理,我回去想了很久,没想明白,但是经过多次测量确实是你说的勾三股四玄五啊,你那里学的。有书没?借我看看。‘
朱显波无奈的看看徐光启,再看看几个围观的美女,双手一摊,轻轻摇头,心想,完蛋了,我好惹谁不好,去惹这个书虫,我要是跟他逐个解释,那我这辈子陪着他坐学问得了。但是也不能打击人家积极性,说不定将来到朝廷做了官,把他拉过来做个幕僚也不错,当然他要是能做到礼部尚书更好。
第十四章 书生徐光启(2)
( )等慢慢熟悉了,朱显波觉得该是时候给徐光启灌输点东西了,这天趁着没事又把徐光启请到自己家里。
“徐先生,很多知识我知道,但是说不出理由,我这里呢有很多书,你先看着,把一些问题集中起来我们探讨,我那几个丫鬟学识也不错的,到时候我们定期召开学识会,大家好好交流。”先稳住这书生再说。
“一定,一定的,谢谢朱公子,在下真是好学,不会耽误你们。‘徐光启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哪里的话,要不是家道中落,我朱某现在也该进京赶考了,你我在这陌生的地方遇到就是缘分,而且你我都这么好学,研究些学术问题是理所当然的,朱某为了糊口还要做点生意,先生要是不嫌弃,今后资金上有啥困难就开口,我一定鼎力相助。”
一来二去,这两个书生成了忘年交,徐光启也不再客气,来朱显波家,只要有新书一定翻翻,当然经过朱显波等四人连番洗脑和灌输,徐光启开化了许多,知识自然也丰富了许多,不再是那个只会八股文言文的书呆子,好像枯木逢春般的精神焕发。朱显波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终于把这书呆子往学术上引了,成不成才就看他自己了,也许大明的将来就靠他这样的书生了。
而徐光启对于这个年轻的书生朱公子也逐渐有好感,加上平时经常切磋学问,没多久两人几乎就无话不谈,甚至徐光启还想桃园结义呢。是啊,在明朝时代,难得遇到这么开明的,还懂学问的,又是富家公子,而这个公子居然没有任何架子。这公子家里藏书无穷,连丫鬟个个都学富五车啊,徐光启心想能认识朱公子也是自己三生有幸啊。
随着两人不断熟悉,徐光启倒也不再客气起来,经常一有空闲就跑到朱显波家来看书,教书,切磋学术。而朱显波则吩咐马爹、吴妈每次徐光启来总来多买点菜,一来给徐光启补补身子,二来带点回去,这读书人,不是熟悉的人东西还肯要呢。慢慢的也就习惯了,徐光启也不再提去广东的事情了,而张蕾几个也帮着张罗徐光启的生活,家里买啥都给徐光启备上一份,徐光启也成了这朱家一份子一样。
相处时间久了,朱显波也觉得徐光启这个书生其实很可爱,但是为了大明的将来和自己的前途,一方面还是要劝他去科考,另一方面则要强化灌输自己的理念了,将来才会想起自己,接受自己的观点,说不定能拉自己一把,又或者相互提携。
“徐兄,你说当今我大明的隐患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朱显波总是有意无意提政治,这徐光启天生人才,不参与国家大事,光教书确实可惜了。
“这。。。”徐光启似乎很为难,书生就是书生,似乎对于政治不敢兴趣。
“徐兄,这样可不行啊,你这一身学识不报效朝廷可就可惜了。何况当下当下我大明朝廷内有外患,你我都是读书人,应该多关心时局啊。”
“贤弟教训得是,说来惭愧,认识贤弟前,愚兄就是一书呆子,终日想着教书度日。这些日子与贤弟等人相处,我徐某茅塞顿开,受教匪浅啊。至于刚才的问题,未曾思及,还请贤弟赐教。”
“我也是自己琢磨的,赐教谈不上,你看,我大明朝廷自万历朝以来怠政多年,政令不畅,朝廷要员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导致各地上行下效。具体体现在救灾上反应迟钝,绵软无力,导致民怨日积月累,才有各地的农民起义。”
“朝廷如果不迅速稳定内政,如何抵抗倭寇骚扰,北方的蒙古,金国从来未曾真心降伏只等我大明内乱一定会趁机而入,而东南的荷兰人盘踞着台湾窥视大陆,是不好的预兆啊。”朱显波大有隆中侃大山的味道。
“那岂不是危在旦夕,依贤弟明见,朝廷该当如何,你我书生其他士子等该当如何?”
“朝廷首先得开源节流,大力发展商贸,充盈国库,再在各地大修水利,广施仁政,以图先安灾民,再求政局稳定。而你我书生应该利用自己的学识,为提高我大明的农业种植水平、制造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到那时粮食产量大增,各种装备得到提升,尤其是武器装备。”
“我大明朝禁止海外贸易已久,难道开禁不怕倭寇侵扰更频繁吗?”
“所以说,我们要努力提高装备水平,倭寇也好,荷兰鬼子也好,无非是仗着船坚炮利,如果我大明的船比他们的好,炮比他们的猛呢?”朱显波
‘这个还真没仔细想过,很久以来我大明都是采取禁海策略啊。”
“所以说我大明的出路在你我这样的书生身上,在大海上,只有征服了浩瀚的大海,我大明的陆地统治才会日益坚固。东边的日本,朝鲜,南边的南洋诸国,倘若哦我大明有舰船一月即可往来,那个还能不臣服于卧大明,何来现在的沿海倭寇啊。还有西方的波斯,荷兰,西班牙,大不列颠那个不是海军强国啊,如果我们大明不急起直追,只怕将来只能龟缩在陆地上不敢下海啊。”
“贤弟乃圣人也,假是诸葛再世也一定自叹不如。你时常说我专注于教书可惜了,贤弟窝在这九江小城才是屈才,大大的浪费啊。”徐光启听朱显波这段高谈阔论,确实是闻所未闻,茅塞顿开。
朱显波看经过自己的引导,徐光启对政治还是比较关心的,看起来有戏,慢慢灌输,就算自己不能当大官,培养一个优秀的徐光启也算是莫大的贡献啊。徐光启呢自然把朱显波当奇人一位,不时请教天下大事。
就这样两人从开始的学识谈到科学,再谈到军事和政治,两人也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眼下只缺机会让两人实践了。
其间,阿三也来过几封信,言语间无非十分挂念朱显波几个,想来九江陪伴他等,只是父母管得严,让其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