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异史-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专利的概念引入中国,而这种他所“发明”的四轮马车,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第一种专利产品。这样一来,所有想制造这种马车的人,就必须向林清华交纳专利费,每间工场按照工场规模大小,每年交纳五百至一千圆银圆。虽然收入不多,但毕竟使得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
与四轮马车相配套的重要措施就是道路的建设,经过从各处流民中招募来的铺路大军一年多的努力,武昌至西平寨,再到西安的道路已经建设完成,虽然并不十分的漂亮,但却足够耐用,大大的方便了各地商品的交流,同时使得军队的调动非常的便捷。
考虑到今后发展生产、科技的需要,度量衡与标准量具的制订与研制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林清华与宋应星一段时间的努力,新的度量衡被制订下来,其最大的特点是,将全部的度量衡都规定为十、百、千进位制,这样就方便了日常计算,比如,规定一斤蒸馏水的体积为一升,而一升为一千毫升。作为现代工业所必不可少的标准量具,也很快就在林清华的工场中得到了使用,所有的量具都采用中国传统的度量衡单位。
虽然新的度量衡刚开始实施时产生了一些混乱,但半年以后,大部分百姓与商人已经接受了这种新的度量衡制度,并通过贸易将其传播到了福建、南洋等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商人们熙熙攘攘的来来往往中,时间很快的逝去,转眼已到公元1649年一月初,也就是大明永历二年农历十二月。
由于林清华的苦心经营,湖广一带终于摆脱了战乱的阴影,百姓们的生活渐渐走上了正轨,不仅生活安定了,而且多数人的口袋中有了些余钱,百姓们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劳累了一年的躯体,好好的享受一下过年的乐趣了。
虽然离过年还有一段日子,但人们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街道上比平日里更加的热闹,而所有人的脸上又浮现出久违的笑容。人们互相打着招呼,各自提着自己购买的年货,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好奇的左顾右盼。
在众多购买年货的人们当中,一伙身穿各色衣服的汉子显得尤其引人注目,很显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身手敏捷的好手,而他们此刻正护卫着一名年轻人,在拥挤的人群中向前缓缓移动。
林清华看着身边的一切,心中的兴奋劲儿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他对于自己的这个成绩非常满意,他很希望这种热闹劲儿能够一直的持续下去,永远也不要终结。
林清华迈开大步,在街道上快速的奔走着,他走得飞快,看得高兴,但却让跟在他身后的卫兵们非常的着急,他们满头大汗的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并用警惕的眼睛观察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林清华走到一间很普通的茶楼前停下脚步,并抬头看了看那间茶楼。
“八方茶楼!喔,有意思,可惜没有四方茶楼气派。”林清华喃喃自语道。他回头看了看那些满头大汗的卫兵,奇道:“这么冷的天,你们居然也会出汗?”
卫兵队长苦着脸说道:“元帅,您走得太快了!这里人又多,我们既要紧跟着您,又要紧盯每一个从您身边过的人,身上能不出汗吗?您就体谅一下下属,走慢些吧!”
林清华对于卫兵队长的讲话非常的满意,因为他已经无法从他的话中听出卑躬屈膝的味道了,很显然,自己的形象并不会让人感到难以接近。
他指着身边的那间茶楼,说道:“走,咱们进去,喝上几杯茶,休息一会儿,顺便听听说书先生讲的新故事。”
众人簇拥着林清华走入茶楼,由于茶楼并非是那种豪华茶楼,因此没有雅间,所以林清华只好在角落里找到个座位,在众卫兵的团团包围下,翘起二郎腿,大大咧咧的坐了下来。
虽然茶楼不豪华,但这里的伙计依然热情,片刻之间,就把林清华点的十几杯上好红茶端了上来。
林清华一边品着苦涩的红茶,一边倾听那说书先生讲的故事。只听了几句,林清华就完全明白说书先生在讲什么故事了,他所讲的这一段,正是朱元璋玩弄阴谋诡计,将明教的江山夺到手中的那一段。
很显然,听众非常的不满,他们抱怨坏人得志,好人落难,更有几名胆子大的人开始痛骂朱元璋。
听着人们的骂声,林清华心中暗自得意,他的苦心终于没有白费,虽然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目不识丁的粗人,但只要这种情绪能够慢慢的向其他人传递,那么他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当然了,并非每一个人的胆子都很大,所以,在别人的劝说下,骂声渐渐终止,茶楼中又恢复了平静,除了人们磕瓜子的声音之外,就只剩下说书先生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了。
正当那说书先生说得正起劲儿的时候,门外却忽然传过来一个声音。
“哎——大伙都出来看洋和尚啊!”
一听到这个声音,茶楼中的人们纷纷议论起来。
“我听说洋和尚只吃荤,不吃素。”
“不对!洋和尚什么也不吃,只念经磕头。”
“放屁!人不吃东西能活几天?你倒是给老子饿上十几天试试?其实洋和尚也跟咱们这儿的和尚一样,只吃素,不吃荤,而且他们念得经文希奇古怪,拜得神仙更是古怪,好象是一个绑在木头架子上的光屁股男人。”
“何止是光屁股男人,我还听说他们还拜一个女人呢!听说好象叫什么‘玛利亚’!”
听到人们的议论,林清华一愣,虽然他对于宗教很是宽容,希望人们能将对于神仙鬼怪的盲目崇拜与敬畏抛弃,转而信仰理论性强的宗教,但他还是第一次在茶楼里听到人们这样谈论西方的传教士。正当他还想继续听听人们还有什么高论时,却见茶楼中的人群中有人发一声喊,当即所有的人就都涌出了茶楼,只剩下那摇头叹气的说书先生。
林清华命卫兵付清茶钱,随后便领着卫兵,随着那些人也走出了茶楼。
街道上热闹的很,街道边已经站满了人,他们闪开一条道,好奇的伸长脖子向街道上望去。
林清华带着几名卫兵,挤进人群,向那街道上看,却正好看到一队长长的传教士队伍正顺着街道向城中心走去,他们中的少数人手举十字架,口中高唱圣歌,向前缓慢前进,而另外的一些人则沿着街道散发手中的传单,一边将传单塞给街边的看客,一边高声劝导众人入教。与林清华以前在四川见过的传教士不同,这些人全部身穿或黑或灰的长袍,看起来更象西方的传教士一些。
让林清华吃惊的是,他发现这些传教士中大多数居然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说的也是中国话,不过,很显然,他们的口音绝对不是本地人,听上去倒象是江浙、福建一带的人。
也正因为如此,路边的看客们大多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纷纷闪到一边,一边摆手,一边拒绝传教士们递过来的传单。
一名传教士走到林清华跟前,递给他一张传单,用带着浓重口音的官话说道:“入教吧!只有上帝的福音才能挽救迷途的羔羊,上帝与你同在。”
林清华笑眯眯的接过传单,向上看了看,见那上面果然是用汉字写的,于是看着那名正在胸前划着十字的传教士,问道:“你们不是本地人吧?从哪里来的?到这里来干什么?”
那传教士回答道:“我们是从福建远道而来,到这愚昧的荒蛮之地来传播福音,希望你能快些接受崇高的信仰,只有这样,你才能进入天堂。”
林清华向着街道另一边看了看,回过头又问道:“看起来你们人不少啊!一共多少人?”
传教士答道:“两百三十人,全部都是福建一带的教友或者信徒,他们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来到这里。”
“那你们准备在这里停留多久?”
“不知道,这个必须要询问我们的神甫,实际上,正是他全力促成此行的,因为他要去拜访楚国公。”
“什么?拜访楚国公?”林清华惊讶的张开了嘴。
第三十九节 故人
林清华很快领着众卫兵返回了自己的公爷府,换好了衣服,等候那名神甫的到来。
进入林清华的楚国公府前来拜访他的传教士一共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人为中国人,而另一人则为金发碧眼的洋人。
按照中国最传统的礼仪,三人互相施礼寒暄一番,随后林清华便命人奉上香茗,并吩咐二人于身边就坐。
那名中国传教士的官话说的非常好,这让林清华感到很满意。
那人首先做了自我介绍。
“鄙人罗文藻,祖籍福建,此次与众位教友前来湖广,一为拜访公爷,二则是来这里传播福音。”
林清华微微一笑,说道:“福建那里不是还有很多人没有入教吗?你们怎么先到我这里传播福音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