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异史-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清华心中也有这种感觉,但他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直到莫不计说了句“上白下蓝,果然醒目”的话,他才猛的明白过来,他看了看那学员们身上穿着的军服,恍然道:“原来如此!”
莫不计茫然问道:“公爷说什么?我没听明白。”
林清华解释道:“镇虏军军服是我以前设计的,那时候我光注意了方便,却忘记了军容,而且由于镇虏军的头盔是用铁片缀起来的,所以看起来并不算太好看。看来有必要将镇虏军的行头改改了。”
听到林清华这样说,莫不计立刻苦着脸说道:“公爷,依莫某看,此事不妨先往后放一放。”
“哦?为何?”林清华很奇怪莫不计会这样说。
莫不计说道:“如今四川、陕西刚刚平定,用钱的地方很多,这赈济饥民需钱,这修整沟渠需钱,这官员的俸禄需钱,军队的粮饷更是需大量银钱。无事不需钱,无事不紧迫,而如今这各地元气未复,钱粮征收不易,这银子是用一笔少一笔,眼看又要见底儿了。所以,这给镇虏军换行头的事,还是先放上一放,等以后有了多余的钱再说也不迟。况且镇虏军穿着旧行头也很好看啊,而且连打胜仗,由此可见,镇虏军还是非常厉害的,暂时用不着换行头。”
林清华问道:“怎么?官库里的银子又快用完了?”
莫不计说道:“正是!前些日子咱们又从郑森那里买了些暹罗米,准备赈济饥民之用,但是由于快枪的制造速度太慢,所以只好用银子抵了一部分,如今官库又快见底了。”
林清华皱眉道:“快枪制造的速度怎么如此之慢?我不是命令在四川山溪较多的山岭之中再建一些工场吗?而且我还下令将快枪的枪托与护木分派给民间制造,以便剩出工场人力,全力制造枪管等物,怎么?难道民间没人敢接这活儿?”
莫不计说道:“回公爷,四川的工场还没有建好,而且这也需要大笔银子,至于将枪托与护木分派给民间制造一事,依属下之见,此事不易办啊。”
“有何不易?”林清华说道,“我也知道,枪管、枪机制造起来太过复杂,因此并未将其也分派出去,而那枪托与护木制造起来甚是简单,其实这就是木匠的活儿嘛!只要手艺过得去,相信能够造出合格的东西来,只要咱们验收的时候用心检查就行了。这有什么不易的?”
莫不计解释道:“公爷说的自然很有道理,但目前民间能够接这么大的活的作坊少之又少,况且如果交给民间去造的话,恐怕更加的昂贵,我担心……”
林清华笑道:“不用担心,你可以想想,虽然咱们将银子给了民间的工匠,但是最终这银子还会被当做赋税收回来一部分的,而且那些工匠得了银子,自然会起劲制造,这样一来制造速度自然加快了很多。况且假如那些工匠们有眼光的话,他们还应该能够再扩大作坊的规模,而作坊的规模一扩大,生意就更好,除了给咱们造枪托、护木之外,还能接手民间的一些活,那样一来的话,收上来的赋税不就更多了吗?”
莫不计咽了口吐沫,说道:“可是,属下所担心的正是这个问题。公爷可以想想,假如您自己经营木匠活,当您赚了很多银子以后,您会怎么处理这些银子?”
林清华睁大眼睛,说道:“刚才我不是说了吗?假如我赚了这些银子,就把这些银子大笔的投进作坊去,再将作坊扩大些,然后再接更多的活儿,再赚更多的银子,这样一来,银子越来越多,而那作坊也自然越来越大,造的东西当然也就越来越多了。”
莫不计笑道:“公爷果然没有在大明朝做过生意,全然不知道大明朝的工匠、商人们最喜欢什么?在他们心里什么东西才最可靠?”
听到莫不计这样说,林清华猛然醒悟过来,说道:“你是说,他们不会将赚来的银子投进作坊里,而是会用来买地?”
莫不计击掌赞道:“公爷果然聪明,一点便通!不错,他们一定会把银子用来买地的,而且如今地价异常便宜,要是他们不买的话,恐怕还真是对不起祖宗呢!”
林清华伸出右手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连声叹道:“哎呀呀!居然把这件事给忘记了。”他开始回忆起在学校学过的那些东西,根据书上所说的,这个时代的中国商人,一旦拥有了大笔金钱,那么十之八九会用来购买土地,然后依靠地租盘剥佃户,他们的身份既是商人,也是地主,而且更偏向于地主的身份。这样一来,工商业所赚取的利润就大多被土地吸走了,而工商业却始终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也得不到资金用来发展技术,而且土地的兼并也越来越激烈,并最终将因此而终结旧王朝的统治,开始新一论的循环。
怎样鼓励商人将钱投在工商业上,这个很棘手的难题立刻摆在了林清华的面前。
林清华背着手来回走来走去,在头脑中思考着这个问题。
看到林清华的这个样子,莫不计凑上去说道:“公爷,其实此事也并不难办,只需提高些赋税就行了,那样一来,从工匠们那里回来的银子不就更多了吗?”
林清华头脑中灵光一闪,停下脚步,回头望着莫不计,说道:“有办法了!”
莫不计问道:“有何办法?”
林清华将莫不计拉到身边,小声说道:“就用赋税来调节。”
莫不计抬起头,睁大眼睛,问道:“向工匠多征税?”
林清华摇头道:“不是!这样一来,谁还敢办作坊,谁还敢开工场?我的意思是提高田赋。”
“提高田赋?”莫不计惊呼道,随即他将声音压低,说道:“公爷,莫非你糊涂了?这田赋一高,那些农人岂不是活不下去了吗?”
林清华向四周望望,见并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两人,于是继续小声说道:“错了!我不是简单的提高所有土地的赋税,而是实行累进税。”
“累进税?”莫不计显然不明白林清华在说什么。
林清华解释道:“举个例子。假如你有一百亩好田,那么我向你征税,打个比方来说,只是打个比方,我向你每十亩田征税一两,那你说说看,你要给我交多少银子的田赋?”
莫不计想也没想,就回答道:“一共是十两。”
“很好,你算得很对。”林清华说道,“那我再问你,假如你拥有一千亩土地,那么按照你心里所想的,你需要要交多少税?”
“那还用说?一共一百两!”这次莫不计算得就更快了。
林清华神秘的笑了笑,说道:“你看,你想错了吧!你说的这种方法对于大地主和大土豪可是十分有利,但对于普通小户人家来说却十分不利。我的累进税初步想法就是,按照田地的多少纳税,比如说,我将税率分成若干个水平,假如你有一百亩,那么税率为每亩一钱银子,而假如你有五百亩,那么你每亩就要纳税五钱银子,如果你拥有一千亩田地,那么你每亩就必须向我交纳一两,甚至是二两银子,当然了,具体怎么算好,还要慢慢斟酌,说不定最高每亩可达几十两银子呢!总之一句话,你拥有的田地越多,那么你要交纳的田赋就越多,一直多到你不能承受为止!”
“这个累进税实在是太……”莫不计终于明白林清华的意思了,他心中有些惊慌,因为他刚刚用自己的俸禄银子在武昌城附近买了两千多亩真正的好田,而假如林清华的这个所谓的累进税一旦实施,那么他的损失可就大了。莫不计定了定神,说道:“公爷,属下觉得您的这个法子可是不怎么好。”
“哦?”见莫不计出言质疑,林清华心中已然通亮,所以他并没有太过于惊讶,而是心平气和的问道:“你说说看,这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莫不计说道:“莫某以为,一旦公爷的这个法子一宣布,那么肯定是天下哗然。如今拥田上万亩甚至是上十万亩的人可不少啊,而且他们往往是手中有权的人,互相之间又盘根错节,关系密切,一旦他们得知了公爷的这个法子,非起来闹事不可。”
林清华笑道:“我也想到了,所以我才小声跟你商量嘛!在正式决定之前,此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绝对不能让其他人知道,否则的话,你应该明白会有什么危险的后果。”
莫不计顿时觉得脊背冰凉,冷汗也冒了出来,他马上说道:“是,属下向天发誓,此事绝对不会有其他人知道,若莫不计有违此誓,天打雷劈!”
林清华抬头又观望一番,随后拉着莫不计,踱到江边,说道:“假如我没有弄错的话,现在中原一带拥田最多的应该是明朝的各家王子吧?据说仅河南就有七十二家王子,而河南之地更是超过半数被这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懒东西占有了,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