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异史-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掉大牙。”
林清华听得心烦,索性将木勺向桶里一丢,说道:“不喝了,这就带我去见你们将军吧。”
林清华跟着士兵一路小跑,来到了县衙,那将军正是住在县衙之中。
双方一见面,不等林清华开口,那将军支开左右,抢先说道:“你叫林清华?可是在北京时住在制将军府上那个林清华?”
林清华吃了一惊,细看此人,却没有一点儿印象,正寻思该怎样回答时,那人似乎也看出了林清华的心思,说道:“我以前是制将军麾下的一名小将,跟着制将军打进北京后一直在城外驻扎,你没有见过我,但闯王登基时我也参加了,当时我曾远远的看过你几眼,你就站在制将军的身后不远处,但你没向我这边望,所以你不认得我。”
林清华现出恍然大悟的神情,说道:“原来如此,这么说后来你也是与制将军一起从东门突围的了?”
那人道:“正是!我们突围出来后,便向南走了一天,后来又折向西边,希望能早点儿追上闯王。一路上追兵不断,鞑子的骑兵很厉害,射箭射得很准,眼看着我们的人越来越少,后来制将军指挥我们在一个山谷埋伏下来,打了鞑子一个伏击,杀了三百多鞑子,这才把他们吓退,但我们也只剩下不到五百人了。后来我们终于到了山西太原,在那儿和闯王会合。闯王的心情很坏,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前他待部下很和气,现在动不动就打人,他的亲兵几乎人人挨过打,这样一来大伙儿的心就更乱了,经常有人夜里逃跑。闯王的疑心也越来越重了,经常怀疑这个要杀他,那个要出卖他,制将军劝他到河南去,他却疑心制将军要在河南害他,牛丞相也落井下石,说制将军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闯王更生气了,他把制将军的亲兵遣散,还把制将军的心腹都派到别处去,我也是在那时被派到这里的,因为我很会带兵,所以白将军让我带领一支骑兵驻守郢中。今天我看见报警的狼烟,以为明军来攻,所以点尽精锐去迎战,不想却碰见了熟人。”
林清华见他这么罗嗦,本来有些不耐烦的,但听到了李岩的消息,便耐住性子听他说下去,谁知他说到这儿就不说了,于是林清华问道:“那后来制将军怎么样了?”
那人叹了口气,说道:“上个月传来消息,说制将军因为谋反,已经被诛杀,一起被杀的还有红娘子,我听到消息后,偷偷的哭了一场,我不相信制将军会谋反,底下好多弟兄也不相信,但他们都不敢说出来。不过,后来我又听到消息,说制将军和红娘子没死,他们现在正在河南召集天下英雄,准备与鞑子大战一场,我倒希望这是真的。”
林清华虽然早已从史书中知道了李岩的结局,但听到他的死讯,还是很难过,毕竟两人有过一段友谊,不过听了后面的消息,他又有些期待,也许李岩听了自己的劝告留了后路也说不定呢。
林清华定了定神,说道:“你跟我并不熟悉,怎么说了这么多话?你就不怕这话传到闯王耳朵里?不怕闯王杀你?”
那人淡淡的说道:“这些话我憋了好久,说出来我就好受多了,况且制将军引为知己的朋友决不会是小人,他在太原时常对我们说起你,说你值得信赖,而且很担心你的安危,所有突围的人中只有权将军那一路没到,连一个兵也没到,对了,这到底是怎么会事儿?你们那一路遇上了什么情况?你现在还活着,那么权将军怎么样了,他现在在哪儿?”
林清华寻思:这可不好回答。于是说道:“一言难尽哪,这事我慢慢再跟你说。我现在想问问你,以后你有什么打算呢?”
那人说道:“还能有什么打算?无非是鞑子来了杀鞑子,明军来了打明军,战死沙场而已。如今鞑子势大,兵势很盛,好多原来投降闯王的明军将领又投降了鞑子,与鞑子一起来打我们,而我大顺军军心涣散,斗志不强,已打了好几场败仗了。”
林清华道:“将军不要这么悲观,只要明军与顺军联手,相信能够击败鞑子的,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那人叹了口气,说道:“希望如此。不过闯王现在谁的意见都听不进去,连高夫人都劝不住,你此去恐怕会空手而归呀。”
林清华道:“只有尽力而为,否则的话中原危矣!”
两人又聊了会儿,林清华得知此人名叫马满原,祖上三代都是给马看病的兽医,早年曾读过三年私塾,后来不堪“三饷”加派,家道中落,便替人赶马为生,李自成还是高迎祥手下的闯将时,来到他们村,他便和村中几个胆大的年轻人投了李自成,此后便随着李自成南征北战,后来被李自成派去和红娘子一起搭救李岩,从此便成了李岩的部下。
马满原留林清华一起住在县衙,但林清华执意要与部下住一起,于是马满原便亲自送林清华回到大院,临走时答应尽快送林清华去西安。
第二天一大早,林清华与部下便登上了马满原为他们准备的小船,大概是马满原特意嘱咐的缘故,顺军士兵们对他们的态度要好多了,不仅早饭有酒有肉,而且到了船上也不再对他们刀兵相向。
众人与岸上送别的人告别之后,便迎着朝霞逆流而上,身后的郢中小城也越来越远,最后终于看不见了。
经过十日的航行,终于抵达李自成大将白旺的驻地——襄阳。
襄阳自古被称为“铁打的襄阳”,城高池阔,易守难攻,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元朝时忽必烈派兵攻打襄阳,前后用时六年,最后才用回回炮将对岸的樊城攻破,绝了襄阳外援,这才逼降了襄阳守将吕文焕。襄阳城破后,元军便顺流而下,一举灭了南宋,由此可见襄阳的战略地位之重要。
林清华上岸后站在城墙下,抬头望着那高大的城墙暗自赞叹,在冷兵器时代,若想攻下此城着实不易,但现在已进入火器时代,再坚固的城墙也经不住火炮的轰击。
白旺对林清华的态度很冷淡,只是问他来的目的、启程日期、行走路线,连几句寒暄也没有,问完了话便送林清华到军营居住,也没说何时送他去西安。
林清华无聊的在军营中待了几天,守门的军将又不许他们外出,只好和众部下一起听莫不计说书。直到第三天下午,白旺才派人来告诉林清华,说第二天一早出发。
第二天,林清华便带着部下骑着马,向北进发了,随行的还有五百名全副武装的大顺军骑兵。由于林清华部下多是水寇出身,大多数人不会骑马,因而开头几天走的甚慢,一天走不了一百里,直到众人学会了骑马,这才加快了速度。一路上满目的疮痍,十室九空,走不了多远便能看见一具尸体,偶尔还有几只野狗围着尸体撕咬,江南虽然也遭到过兵灾,但从未像河南这样惨,众人中十个倒有就个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凄惨情景。
这样走了七八日,在经过一大片无人地带之后,潼关出现在众人眼前。
潼关凭借关前的一条天然大裂隙,被兵家誉为天下第一险要之地,秦、汉、唐均把国都定在潼关以西,就是想凭借潼关之险确保国都的安全,李自成似乎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把都城定于西安,但时代不同了,自唐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就移向了东南,江南也就成为了中央王朝财赋的主要来源,国都也就自然而然的移到了交通便利特别是水路发达的东部,而潼关以西因为道路艰难、运输不畅,也就被诸王朝抛弃了。
此时的潼关守将是马石瑶,此人原是商洛山的土匪,李自成早年被明军击败,退往商洛山时将其收编,因其匪气较浓,因而并不是很得李自成的信任,前一段时间,他送给牛金星三万两银子,才得以被委以重任,来把守这商旅来往频繁的潼关,本以为能大捞一笔,谁知李自成败退回来,一路之上商旅断绝,眼看着战事要久拖不绝,自己的银子恐怕要打水飘了。
正自烦恼间,忽闻手下来报,说是有个明朝大官要进关。马石瑶眼前一亮,“明朝大官?”他问道,“多大的官?来干什么?”
“据说是个什么侯爷,去西安议和的,还说要顺便劳军。”手下答道。
“劳军?那么说带了很多银子喽?”马石瑶眼前仿佛看见了好多银子在飞。
“这个不清楚,不过他们带的马里好些都驮着箱子。”手下说完偷偷看了眼上司,心想:将军怎么整天都把“银子”俩儿字挂在嘴边?
“太好了,走,咱们这就瞧瞧去!”马石瑶兴冲冲的走在前面。
林清华他们老老实实的等在关前,只见关门紧闭,城头上的顺军士兵懒洋洋的抱着长矛站着,正眼也不瞧他们一眼,忽然城头上乱了一阵,士兵们一改懒洋洋的神情,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