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安禄山新史-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臣推荐一人,定然能胜任幽州大都督!”张说并没有因为罢相而丧失活力,答奏时仍然十分积极。
“哦!张卿推荐何人可用?”
“开府仪同三司、太仆卿兼内外闲厩监牧都使王毛仲!此人熟知边疆异族,兼有治才,又深得陛下信任,可为大都督!”张说温声道。
“是毛仲呀!”李隆基微微皱了皱眉头。
这个王毛仲本是高句丽人,曾经当过李隆基的家奴,李隆基当皇帝后,他也被官拜将军。后来更是和李隆基、高力士他们一起率禁军杀死太平公主党羽,粉碎废立阴谋。深得李隆基的宠信。最近又因养马有功,倍受恩宠,加开府仪同三司,群臣依附他的很多。王毛仲嫁女儿的时候,李隆基问他缺什么。王毛仲只说:“臣万事已备,但未得客。”李隆基问他:“张说、源乾曜辈岂不可呼邪?”问他怎么不找张说、源乾曜这些人,他却回到:“此则得之。”这些人早就有了。李隆基笑了笑,明白了“知汝所不能致者一人耳,必宋璟也。”结果第二天,李隆基亲自为王毛仲召客人,对群臣说:“朕奴毛仲有婚事,卿等宜与诸达官悉诣其第。”这样的待遇,足见李隆基对他的宠信。
李隆基是宠信王毛仲,但也知道他的才能,王毛仲当个平安都督是没问题,但让他和突厥契丹争斗,却不一定能应付自如,到时肯定还要设副手帮忙。与其这样,那还不如直接设一个虚的大都督,让副都督前去管事呢。
“陛下!王开府虽然才能卓著,但是幽州凶险,不适合王开府上任!臣推荐一人,骁勇善战,定能胜任!”宇文融立刻出来奏道。
“呵呵!宇文爱卿推荐的是谁?”李隆基笑着问道。
“瓜州刺史张守硅!此人允文允武,足为边疆大将!”宇文融心中并没有适合的人选,现在这样说,仅仅是不愿意张说的推荐成功罢了。
“他不行!瓜州刺史仅仅是一个正四品,怎么能骤升为从二品的边疆大吏!若真如此,还不如从幽州边臣中选一人担任!”张说立刻反驳不行。
“陛下可以让一皇子领大都督,准张守硅以从三品领副都督即可!”宇文融绝不放松。
“这还不是以副都督,都督幽州事吗,幽州众将定然不会心服!”张说毫不客气。
“那你说该如?……”
“……”
这个两个宿敌,本着敌人反对的,自己就坚决支持这么一个原则,争执上毫不妥协。
对于他们几位重臣的争执,安禄山这个相对的小官可不敢插嘴,自顾自的欣赏园中的美景。虽然不敢随便看那些漂亮的宫女,但宫中美丽的景色看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好了!好了!两位爱卿别争了!还是先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吧!”李隆基稍稍有点不耐烦的道。
两人都是自己的宠臣,也确实不好随便偏向那个。
“萧卿!你曾经去幽州负责安置契丹人,对幽州的情况颇为了解,你可有什么好的人选?”李隆基转头问兵部尚书萧嵩。
“回陛下!臣负责的是安置事宜,接触的多为文官,对幽州诸将不甚了解!但就文官来说,似乎并没允文允武的合适人选!至于熟知对契丹战事的众将,臣所知有限,不敢枉论!上次安学士曾经亲自深入契丹,与其作战,陛下何不问问他的看法!”
萧嵩的才能本来就不强,让他推,他也推荐不出什么人。不过想起安禄山曾经送给过自己的好处,他立刻觉得这是一个报答安禄山的好机会。直接将安禄山提了出来。
“哦!安卿!你觉得如何?安卿!”李隆基高声道。
安禄山本来正准备低头看一盆花的景色,冷不防听到李隆基的询问,微微吓了一跳,不过他为人机灵,立刻顺势继续低着头,直接说道:
“陛下!微臣虽然了解幽州的不少将领!只是微臣觉得,如今让幽州大都督一人负责幽州和对契丹事,恐怕还不够!”
“不错!陛下!”旁边的张说突然插嘴进来,“幽州大都督一职虽然重要,但是毕竟职能有所局限,如今契丹投降突厥,已经不仅仅是幽州的事情了!此时陛下应该设一总管,负责处理河北战事!至不济,也要让节度大使来负责!”
不愧为一时贤相,安禄山仅仅是稍微一提点,张说就立刻领会到了安禄山话中隐含的意思。不过这样一来,到是更顺了他的意思,王毛仲虽然官职也不高,但毕竟比那个瓜州刺史强,不管是节度大使,还是行军总管,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恩!说之言之有理!”李隆基立刻点了点头。
虽然目前契丹人已经大败,但接下来将要面对的,就是借助突厥的可突于部了,到时候的责任绝不仅仅是一个幽州大都督能应付的。至于更高职位的河北道行军总管,如今没有大的战事,应该还没有必要。不过河北节度大使,却非常有必要。
“传令门下省拟旨!拜开府仪同三司、太仆卿兼内外闲厩监牧都使王毛仲为幽州大都督,河北道节度副使!赐双旌双节!都讨契丹事!”
既然已经是很显然的事情了,李隆基也就不再征询群臣的意见。
虽然安禄山这个人才是真正发现问题所在的人,但是因为具体提出来的是张说,所以这个功劳很显然是被记在了张说身上。安禄山心中暗暗咬牙,面上却不敢有什么异样的表示。
“陛下!王开府虽然能胜任节度副使,但毕竟不熟悉对契丹的军务,应该再设一副都督,或者是行军司马,辅佐他治理军队!”旁边的宇文融看到张说的意见得到实施,内心实在是有几分不愿,但不敢和李隆基抗争,只得尽量的为自己捞利益。
“不错!陛下!臣也觉得应该这样!安中郎将曾经亲自参与对契丹的用兵,对于军旅之事自然十分熟悉,可以以正四品为幽州副都督、行军司马,辅佐王开府都督幽州!”张说难得的没有反驳宇文融,不过他提出的人选,却并不是宇文融心中打算的张守硅。
“安卿呀?”李隆基微微皱了皱眉。
他既然决定任命王毛仲为大都督,就已经做好了设副都督的准备。原来的人选是那个张守硅。现在听到张说保奏安禄山,却有点犹豫了。安禄山这样出去,弄得好,有可能突破瓶颈高升,弄不好,却得在外面混几年才能回京,这和他准备重用安禄山的初衷不相符。
安禄山心中也是有点担心,去幽州到也不是最坏的,但他内心,最想去的却是即将就有战事的吐蕃。幽州那儿,一则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战事,再则也是不愿意面对自己老娘和舅舅所在的那个突厥。
“陛下!臣也认为安中郎将合适!”
正当安禄山准备把希望寄托在宇文融身上时,那个宇文融轻快的吐出几个字,让安禄山的希望化为泡影。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第十三节 依依惜别离
有了张说、宇文融这两位大臣的保奏,安禄山随王毛仲去幽州的事情已经成了定局。李隆基根本没再征询他本人的意见,就立刻下令拟定圣旨,让安禄山以羽林军中郎将身份选拔人手,三天内启程去幽州赴任。
对于皇帝已经决定了的事情,安禄山可不敢抱侥幸说服的心理,只得乖乖接受,恭敬的领旨。不过同时表示,宋庆礼没有子嗣,仅有一个侄子宋辞玉,希望李隆基能够让宋辞玉继承宋庆礼的爵位。
对于这样拉拢人心的举动,李隆基当然不会拒绝,不但答应了他的请求,还任命宋辞玉为六品的幽州府校尉,随安禄山一起赴幽州。
李隆基还是比较信任安禄山的,并没有因为他要去幽州当副都督兼行军司马,就摘了他的羽林军中郎将衔。中郎将府的大军当然不可能带走,他们将会有新的中郎将来指挥。不过李隆基在准许安禄山继续带领直属的亲卫外,还准他从羽林军和其他禁军中,挑选一队精锐人马跟随,配合他的羽林军中郎将身份。
看到皇帝这么宠信安禄山,张说和宇文融自然是暗暗庆幸自己采取的措施及时。要是继续让安禄山待下去,凭着他已经依附上武惠妃这一点,就很有可能在三十岁之前拜相。到时候他们几个的地位恐怕就不会那么稳定了。
*****************************************
洛阳安府中,听说安禄山北调幽州,三日内要启程赴任,整个府邸的人立刻开始忙碌起来。收拾东西的收拾东西,准备辞职的准备辞职。
“唐姆!你给我去各府下帖子!告诉他们我三天后启程去幽州,短时间内不大可能回来!嘿嘿!要给我送行就赶快!还有,叫崔颢他们这几个《同文杂志》的编辑一定要来!我可还有事情要吩咐他们!”安禄山站在大厅中高声下着命令。
这些文人雅士们最讲究送行,这样的机会可不能错过。而且这里面的不少人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