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安禄山新史-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历来注意情报的收集工作,当初在幽州开酒楼客栈,除了赚钱之外,还有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得到最新的消息。就连游走四方的车队,也担负着收集各地商业情报的工作。
不过当时他胸无大志、目光短浅,主要注意力放在商业情报上,而且基本没有接触到长安洛阳等政治中心。现在既然准备从政了,有些事情就不得不预先防备。得到万花楼,无疑给安禄山省了一大笔精力,原本已经叫安怀秀负责的情报工作,立刻转为以万花楼为中心展开。
当岐王的建议传来时,安禄山才知道自己原来想得太简单了。
岐王这么一个才能杰出的人,又怎么可能不知道万花楼的重要性,当初说买下万花楼送给心芸的母亲,最大的可能就是为了掩饰他实际上利用万花楼收集消息。
虽然心中不愿意,但安禄山现在实力弱小,根本不可能跟岐王斗。最后只得和岐王商量,勉强派了安怀秀和公孙三娘一起管理,算是小小的分了一杯羹。
婚后的第三天,朝廷传来敕令,宣布补安禄山为左羽林军正七品下旅帅。
唐律,娶郡主者,授正六品上;娶县主者,授正七品上。心芸身份特殊,什么主都算不上,虽然岐王地位尊贵,论理足可以封郡主,但安禄山还是被降一等,只被补为正七品下的旅帅。
安禄山了解这只是一个过渡官职,以岐王的能耐,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能把自己的官职再向上提升几级,但还是觉得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至少,为了以后带兵方便,也要在羽林军中树立一点威信,为将来出征时拉到一批忠心的手下做准备。至于方法吗,在这个崇尚武力的时代,用拳头压服那些不听话的世家子弟,是最佳的选择。
为了能够在军队中更好的发展,安禄山又饿补了一番唐军编制的知识。当然,实际上主要是回忆后世时的知识,再据此研究现状。
唐军的编制,按照新唐书的说法,就是“其始盛时有府兵,府兵后废而为彍骑,彍骑又废,而方镇之兵盛矣。”
开元十一年,宰相张说取京兆、蒲、同、岐、华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长从兵,共十二万,号“长从宿卫”,岁二番,命尚书左丞萧嵩与州吏共选之。到了开元十二年,正式更号为“彍骑”,现在正是府兵改彍骑的时候。
而军队编制变化时,正是有门路的人升官最容易的时候,安禄山此时参军,算是选对了时机。
目前军队还是以府兵为主体,同时还有北衙禁军、兵募、边防军,以及不脱离生产的团结兵等。
府兵。泛指军府统领的兵士。以班田制的农户为基础,于天下各道、州、县要冲设军府六百三十四所,总称折冲府。府分三等,兵一千二百人为上等府,一千人为中等府,八百人为下等府。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副手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士以三百人为团(又称营),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队正;十人为火,火有火长。(一般都不满编)以营为基本单位,按军种的功能和配备还可分中垒、屯骑、射生、越骑、步伍、长水等。其部属官品级依次为:别驾、长史、六曹尉、参军。主管各地戊军及军户,兵役以一年五番轮流执役,称番上。最多时全国有六百多府,共计军卒七十余万。常年保持三分之一在役。于中央设十六卫将军衙门,专事天下军马,分别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领军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除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督京师兵马外其他各卫还兼领关中三百多府府兵。最高上将军基本不设,以大将军总领诸卫,十六卫每卫长官为赐号将军,下设中郎、中郎将、左右郎将,以及录事参军、仓曹、兵曹、骑曹、胄曹四曹参军。每卫维持卫军两万五千至四万人,所领为常备军。
禁军。除十二卫所领上番府兵(南衙禁军)保卫京城外,还有单独组建守卫宫禁的北衙禁军。北衙禁军原为元从禁军,后来改从卫士简补或召募。开元十二年,诏左右羽林军、飞骑阙,取京旁州府士,以户部印印其臂,为二籍,羽林、兵部分掌之。(后文慢慢介绍)
兵募。是唐前期临时征募民丁组建的军队。又叫募人、征人、募兵。一般选取富户多丁、人材骁勇者充当,举荐前资官(非现任文武官)、勋官或有才能的人任各级将领。兵募的装备由当地政府供给,不足则由本人自备或由亲邻互相资助。由于府兵主要分番赴京师 宿卫,从事征成的兵员有限,所以多次征战主要征发兵募进行,如高宗征伐辽东,一次出兵五十余力人,大多是兵募。李隆基时沿边镇兵六十余万人,其中兵募的比重很大。兵募戍边年限不固定,有时长达五六年。
边防军。各边防军事机构军、守捉、镇、戍所辖的屯戍部队。镇、戍又各分上中下三等。五百人为上镇,三百人为中镇。不足三百人为下镇;五十人为上戍。三十人为中戍,不足三十人为下戍。每镇、戍分别置镇将、镇副,戍主、戍副各一人。
团结兵。又称团练兵,土团,是由各州刺史统掌的不长期脱离生产的地方武装。武后万岁通天元年(西元696),为防御契丹的需要,始于山东近边诸州置武骑团兵。团结兵不入军籍,一般在本境内防守,或应调配合作战,军事任务结束,即囚乡耕种。
唐建国后,沿袭隋朝三省六部制,实行统一的中央**主义集权统治。尚书省设兵部为中央最高军事行政领导机关。置尚书一人为长,侍郎二人为副,下领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各置郎中、员外郎一或二人。兵部统掌全因军政事务,凡各军事单位的编制定额及其审定,征召或增减兵员,调遣兵马,选拔武官,以及全国地图、甲仗、监牧的管理,皆由兵部负责,或会同有关机构共办。
中央统率全国府兵的机构是十六卫和太子东宫六率。卫各置大将军和将军、率各置串和副率为正副长官,以其僚属分掌具体事务。府兵以外直隶于皇帝的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等北衙禁军,置大将军和将军统领。战时则临时任命行军元帅、行军总管和招讨使、都统等为帅,统军征战,战毕即回原任。 在地方,于各州和边镇设大都督府和都督府 (原称大总管府或总管府),是地方的高级军政机构,分别置大都督、都督为长。
************************************************
第二天,穿了一身戎装的安禄山骑马到玄武门内号称北衙的禁军驻地报道。(在大明宫里侧)
早就得到消息的左羽林军司阶秦思礼,已经带了几人在丹凤门(大明宫正门)外等候,安禄山匆忙在门外安置好马匹,笑着迎上前去:
“末将见过秦将军!”
“哈哈哈!安老弟!什么将军不将军的,你我一见如故,如今又同在羽林军,兄弟相称便可!”秦思礼笑着拍了拍安禄山的肩膀。
“好!如此安某就高攀了!今后还请秦大哥多多关照!”安禄山求之不得的抱了抱拳。
他在来羽林军前,早就从岐王那儿搞来了一份人事资料,知道这位秦思礼将军,其实是翼国公秦琼的后人,只是因为爷爷辈父辈都不是正出,才不得爵位,他也是当今秦家年轻一辈唯一参军当兵的。在“良家子避征戍,皆纳资隶军”的禁军中,属于是少有的一位有真才实学者。为了今后的考虑,就算秦思礼不说,安禄山也会主动和他去结交。
“好说!好说!来!安老弟,愚兄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左羽林军的校尉、你的顶头上司,令狐霸!”秦思礼旁边站着的是一个身高可以和安禄山一比,皮肤黝黑,留漂亮虬须的壮实大汉。
这个人安禄山也知道,他来自当今大族的令狐家。安禄山在得知他的名号后,特意从有关他的情报中找寻他的子侄辈,结果不意外的发现了令狐潮的名字,那个著名的软骨头外加窝囊废。
“久闻令狐将军的大名!安禄山见……”
“哎!怎么叫我将军,我和秦老弟兄弟相称,你也呼我为兄即可!虽然你是走岐王那儿进来的,但我相信秦老弟的眼光!只要有本事,我不会隐瞒你的功劳!”令狐霸也是笑着上来拍了拍安禄山的肩膀。
“如此!小弟见过令狐兄!”安禄山大方一笑。
这个令狐霸还真像情报上说的那样“粗鲁却豪爽,勇猛但无智”,竟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直接说自己是走门路进来的。幸好是自己,换成别人肯定会受不了。估计他的人缘也不会太好,要拉拢他应该不难。
在两人和他们属下的陪同下,安禄山轻易的办完了手续。
左羽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