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风秦楚-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些儒生却偏偏凭藉着他们的私学来对皇上的新政进行诽谤,这些人听到新法颁布,就在各自的私学里议论。他们进入朝廷就口是心非,走出朝廷则参与街谈巷议,来发表他们自以为比皇上还要高明的见解。又发表不同于法令的政见,来抬高自己的地位,以此来迷乱群下,中伤朝廷。如果不加禁止,就会使皇上的威望下降,下面的朋党形成,新的政令难以执行,致使国本动摇……”李斯是个雄辩家,他的言辞犀利,无容人置辩,句句都是直指要害的。
整个大殿一片沉寂,所有的人大气不敢出,只听得李斯锵锵而言。
风吹着淳于越的白发,飘飘。绝大多数儒生都持有他一样的观点,但在这样的氛围下,没有谁敢出声。越是这样,淳于越越是不服,这哪里是议政?这不是在以势压人吗?只见他大义凛然,转向李斯:“丞相大人,如果按照你的说法,我就是在诽谤朝廷?我就是在迷乱群下?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事实并不如丞相所言,谁也没有想朝廷不千秋万代,谁也没有不希望我大秦不强盛!政见不同,何必用如此险恶的言辞?你认为郡县好,我认为分封好;你说我以古非今,我是否可以说,你乱了天下?我说了,法常变民无以为凭,则乱。你说说看,这是不是今日国家之事实?但我并不认为丞相大人就不可以阐述自己的政见,你可以坚持你自己的政见,我也可以说明我自己的见解,都是说出来让皇上参考,有比较才可以做得更好,难道这有什么不对吗?”
一番唇枪舌剑。
附势的人越来越多,淳于越越来越孤立,以至后来,淳于越发言,只听得一片嘘声。
始皇帝止住了他们,他扫了一眼淳于越。
淳于越一下子就老了许多,他知道皇上不喜欢自己的言辞。但他觉得自己是一片赤诚,问心无愧,天日可鉴,不似这些群小,随风转。一个国家,这样的人多了,这个国家还能存在吗?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皇上,皇上,你可要心里清楚啊!
始皇帝如何会接受淳于越的观点?他认为淳于越的观点愚腐之极,且很有代表性,是一种很坏的思想。决不能让这种思想泛滥,这种思想如让百姓黔首接受,他所推行的国策将会无法进行。这在他看来,才是真正的要害。
他不再理睬淳于越,转向李斯,问询道:“你认为怎样做才好?你有什么举措?”
李斯成竹在胸,这都是他平日常思考的问题,现在见皇上垂询于他,他立即回答:
“臣以为除了《秦纪》,史官应把其余的史书都焚毁掉。除博士职掌之图书,敢有藏《诗》、《书》、百家语的,一律交送郡县官佐烧毁。讲农耕、种树、医药、卜筮等实用书籍不在此例。令下后三十天不烧者,处黥刑,并罚作城旦。
有敢相互谈论《诗》、《书》者判‘弃市’的死刑,以古非今者族,官吏见知而不举发者同罪。
要学习法令的以吏为师。”
始皇帝听完李斯的进言,觉得甚合己意,只是他还在斟酌,没想到扶苏此时却站了起来。扶苏对今天的廷争很看不惯(象一切年青人一样),他不是赞成淳于越,他也不赞成分封。但他心地仁厚,平日又素敬重淳于越,向他习礼,今日看到周青臣这样挑起事端,构陷于老先生,就很不服气。再说,他对李斯的举措平心而论,也觉得太严厉,于是,站了起来。启奏道:“儿臣以为,丞相此议不妥,天下儒生均诵诗书,效法孔子,天下又刚刚一统,远方的民众还没有归附。如出此策,自会引起不满,尤其是人心,逼迫太甚,是会引响到国家的安宁的。”
始皇帝这时正因为淳于越非议他的新政而强烈不满,如果这些新政都被否定了,那他始皇帝还算个什么?可皇长子连这个都不明白,简直是习礼习糊涂了。这样一想,不禁大怒起来,训斥道:“你懂什么?乱放厥辞!”
“儿臣以为,此议会动摇国本,窒息思想,钳制人口。”
“放肆!还不与我闭嘴!”始皇帝一拍御案,怒斥道。
扶苏犹有不甘,但见父皇如此震怒,只得不再言语。
“丞相此议甚佳,准奏。”始皇帝一挥手,对御史大夫德下诏曰:“下达制书,诏令天下,就按丞相此议执行!但,所焚毁之图书在咸阳宫秘府中均应保存一部,不得使其散佚。”
五卷、四、扶苏中了暗箭
四、扶苏中了暗箭
“你对今天的事怎么看?”晚上,回到寝宫的始皇帝想起今天的廷争,对扶苏感到非常不满意。这个儿子太仁厚,不知为政者的艰险,容易被一些假像所蒙蔽,这令他不快。他从扶苏开始,把众皇子一个个想了一遍。他喜欢小儿子胡亥,但胡亥虽有才思,却不谙世事,难承大任。众皇子中,也只有扶苏才有王者风范。老三嘛,不行,不过他的儿子子婴,小小年纪看似中实,却象是个有胆有识的。只是,唉,毕竟是孙辈,又不是宗子,也太小,为此他颇感烦恼。
赵高侍寝一旁,这个宦官大员,一辈子侍候他,使他感到他就象不存在一样,好象还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季嬴他是喜欢,而赵高却是一个毫不相干的人,能给他这个感觉,也真是太难为他了。一个人能处在你的生活中,让你感到无拘无束,这人,确实要有非凡的揣摩人心的能力。
听皇上问询自己,想到白天的廷争,赵高知道回答不好,但是,如果不回答,在这样的皇上面前,就更不好。一个不敢承担责任的人,在别人的心目中的地位怎样?他因此想到王绾,李斯评议王绾,说此人浑身都是园的,这当然是贬。他不能给皇上这个印象。但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能据实。经过对皇上心思的一番揣摩,听皇上问自己,他回答道:
“臣认为李大人说得比较有理,他说的话让人听了有振聋发聩之感。周青臣的话没有什么实质,他还是少说为好。我对淳于老夫子也很佩服,他的观点不对,但他的人品,却无可厚非。”
“你认为能这样吗?”始皇帝扫了他一眼。
“人的观点可能会出错,但做人不能错,臣是这样认为的。”
“那你认为扶苏呢?”
“无可厚非,长公子的言论也有一定道理,就是和丞相比起来,也毫不逊色。”
“是这样吗?”始皇帝似有不悦。
“臣据实而言。”赵高就有这样的胆量,以不卑不亢,巧妙地掩饰着自己的阿谀。接着,他又试探着说:“只是……”
“什么?”
“长公子太仁厚了,仁厚不是不好,但如果……。臣是说如果,如果将来他作了储君,统御天下。天下事纷繁复杂,有时是说不清的,非得有坚强之决心和果敢之胆魄,优柔寡断是一个君王的大忌……”赵高说着,偷偷地瞟了皇上一眼,只见皇上正阴沉着脸的看着他。
“唔,说下去!”他听到皇上在命令。
“臣认为长公子在这次望夷策行动中,似有不忍,臣同心。但臣知道,这是不对的,为社稷千秋万代计,有些事是不得不为的。长公子也不是不明白,他做得已经够好了,至少,目前是这样。只是,臣怕……”
“怕什么?”
“陛下圣明,这是一个关于国家的断然举措,可出不得一点纰漏的,假如……臣不敢说。”
“说!”
“便会有损长公子的威望,假如长公子因仁爱而放纵了这批任侠,将使陛下处在两难境地。”
始皇帝没有声响,沉思了一会,停了下来。突然,他回转头来,向赵高发问道:“那你认为怎么办?”
“臣不敢妄言,臣以为,我们的长公子是个好皇子,只是还需要历练,才会象陛下一样雄才大略……”
“算了,算了,”始皇帝挥了挥手,这个时候他听到谀辞又烦,“你下去吧。”
“是。”赵高退出寝宫,静静地把门掩上,他的汗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但他马上又倒吸了一口凉气。刚才说话时,好几次,他都想起依梅庭的事,想起扶苏、青城和依梅庭的瓜葛,他差一点就说了。只是因为想起了胡亥,才死命地压制住。是啊,伴君如伴虎,话不能说得太多,如果说得太多,会引起皇上疑心的。这依梅庭的事,不能从他的口中说出来,如果从他的口中说出来,即使皇上不疑心,谁说将来扶苏又不会当上皇上呢?
始皇帝经过一夜深思,那个经常困绕着他的问题,派谁去上郡统领边事?现在终于有了人选。他决定任命蒙恬为大将军,前往上郡统领那里的一切,任命扶苏为监军,让他跟着蒙恬去历练历练。始皇帝对北方匈奴,一直视为心腹大患,前不久,又天坠陨石,那陨石上刻着“灭秦者胡也。”这更坚定了他对匈奴人的决心。当然选定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