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上头仪式完成后不久,符府外面响起了“呯、呯”的花炮声,侯大勇满身新衣,携着花球,来到了符府门外。符英在里屋,听到花炮响后,心也跟着“呯、呯”直响。
  按照习俗,侯大勇奉上了丰厚的“开门利是”,符家众姊妹才把门打开。侯大勇来到大厅等候新娘子出来。侯大勇等了一会,新娘符英由伴娘带出来,交给符彦卿,符彦卿把新娘子符英交给了新郎侯大勇。
  两人开始正式行夫妻见面礼。先拜天地,再拜祖先。按规距,新人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之前,不可跪拜,新人应站着奉茶给岳父岳母。侯大勇双手捧着茶,来到岳父岳母面前,道:“在这个世界上,我没有亲人,从今天起,您们就是我的父母,请喝茶。”侯大勇说得非常诚恳,符英听到这一番话,很是感动,两人一起跪拜符家二老。
  符英家人撑起一把大红伞护着新娘,取意为开枝散叶。 大家一边向外面走,一边向天空、伞顶撒米和红绿豆,用来 “喂金鸡”,意思指鸡啄米后便不会啄新娘,最后, 符英被背上了花轿,这时,在符家的整个迎亲活动全告结束。
  但是,现在只完成了一步,即完成了“出门”程序,还有一个过门程序,指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拜见翁姑及男家其它长辈。 侯大勇没有其它亲人,这个问题就简化了,但符英母亲传话过来,符英要回到郑州的家才算正式过门,在大名府的小院子里,不能算作正式过门。
  在大名府休整两天后,补充齐全路上所需物品,侯大勇、符英一行就上路回郑州。因路上有流民闹事,符彦卿又派了一百名骑兵,护送女儿、女婿。
  按岳母要求,侯大勇和符英要在郑州去过门,因此,侯大勇和符英还没有住在一起,侯大勇连符英的手都没有牵过。两人见面,总是客客气气。符英带过来两个使女,年龄都在十六七岁,均是符家的家生子,也就是符英奴仆结婚所生的子女。两人从小和符英一起长大,虽然其父母都舍不得女儿离开,但是符家有令,他们也没有办法,符家高高兴兴送走女儿,他俩两家人却在屋里暗自落泪,但这就是命,他们也没有办法,只是在女儿上路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求各路神仙保佑女儿一生平安。
  符英正式成为侯夫人,虽然没有和夫君同房,但符英看侯大勇的眼神已充满了柔情蜜意。刚开始上路的时候,符英还是坐的花轿,行了一天,因为有轿子,队伍走得慢吞吞的,让性急的军士十分不爽。第二天,符英一身戎装出现在众人面前,骑上了战马,队伍才加快速度。
  澶州城外,尸体已经被掩埋,不时能在地面上看到暗红的血痕,草丛中偶尔还露出一两具尸体,人马走过,惊走围在尸体边上的老鼠、野狗和各种爬虫。
  侯大勇一行到达澶州是在上午时分,没有在澶州停留,很快把澶州城四方的城墙扔在脑后。想到李重进在澶州城内,侯大勇就想走得远远的。原先和李重进接触,只是觉得李重进有些傲慢,这是富家子弟的通病,这次难民事件,侯大勇对李重进增强了四个字的评价:残忍、蠢货。侯大勇暗叹:“由这种人执掌大周精锐部队,赵匡胤想不夺权都难。”
  夜晚,队伍夜宿陈桥驿。安顿完毕,侯大勇来到符英房前,使女见侯大勇过来,连忙过来行礼,一名使女进屋通报。侯大勇进了符英帐内,帐内蜡烛发着跳跃的流光。暗淡的灯光下,符英已脱下了软甲,换上了淡绿的宽松女装,头上插着碧云簪,越发显得俊俏。
  “走了一天,累了吧。”
  “我上次到沧州去,也是连续赶路,没事。”
  “那次在万寿寺,你用箭射住持,箭法不错。”
  “小时候,我淘气,最喜欢骑马、射箭,长大了,骑马就少了。”
  “我怎么称呼你,夫人、孺人、妻子、内人还是娘子?”
  符英听到侯大勇问得傻乎乎的,笑道:“有外人的时候叫我娘子,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叫我小英吧。”
  “那你就叫我大勇吧。”
  “有外人时我还是叫你郎君,没人的时候我叫你大勇。”
  “小英”
  “大勇”
  侯大勇见符英浅笑盈盈,妩媚异常,心中一动,伸手握住符英的手,符英本能地缩了一下,没有挣脱,便没有再动。侯大勇只觉符英小手柔若无骨,手指修长细腻。两人握住了手,没有说话,烛光突然爆了一下,侯大勇松开手,符英红着脸,抽出被侯大勇握住的手,只觉手心已有些汗珠。
  (第二十一章完)
郑州岁月 第二十二章 新婚之夜
 更新时间:2008…12…29 0:27:03 本章字数:3831
  从澶州过来,沿途难民不断,过了大梁,难民仍有不少。侯大有些奇怪:“为何难民不到大梁,仍朝西行?”
  侯大勇叫来一名难民,问道:“你们为何还要往西走,要到什么地方。”
  “我们要到郑州去,上次兵灾后,郑州开了粥场,救活了不少人。这次水灾,料郑州官衙还是要设粥场。”
  听到难民如此说,侯大勇觉得有些为难,上次赈灾,郑州粮库存粮已不多,而且寺庙、乡绅都捐了不少粮食,若这次再涌入难民,不知如何筹粮,若放任不管,饿死了人,也是罪过啊。
  下午时分,迎亲队伍进了郑州城,侯大勇让符英先回家,自已到衙门去一趟,看看衙门是如何安置难民。
  衙门里,梁守恒正愁眉不展,见到侯大勇回来,大喜过望,待侯大勇坐定,便道:“防御使终于回来了,为难民之事,我已是焦头难额了。这次难民数量没有上一次多,但也有三百多人,还有陆续到达的。现在郑州开了两个粥场,但最大问题是库存粮食不多了。”又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以后各地每有灾情,难民总是朝郑州跑,不是个事啊。”
  侯大勇遇到难民后,一路上,都在想解决办法,已有一个初步想法,道:“难民来了,我们还是要管的,若不是没有办法,这些人也不会离乡背景。”然后,侯大勇将澶州城外之事讲给梁守恒听。听到难民闹事,被侍卫司攻伐,死人无数之事,梁守恒长叹一声,没有作评论。
  侯大勇又道:“我们总不能眼看着他们饿死吧,否则要我们这些官员干什么?这次黄河决堤,损失太大,这些难民来了,有劳力可去修河堤,然后,以修堤的名义,我给比部郎中去信,请他帮忙,从其他地方调些粮食,他刚刚救了灾,应对灾民的情况比较了解。”
  “这是一个好办法,平日里没有名目去要粮食,现在几个州都受了水灾,修河堤倒是个好主意。”
  办完公事,侯大勇回到院子,习惯性地朝秋菊的小院子走。刚到院门,突然想到今天是符英过门之日,不宜到秋菊那里去,但又想到有一段子没有见到秋菊春兰,特别是秋菊怀上了小孩子,回来后不去看她们,真有点说不过去。犹豫一会,还是朝符英所住主院走去。
  欧阳誉来到郑州后,想到符英要来,秋菊又要生孩子,便去买了一些使女和仆人,按沧州的规距,择定良辰吉日,由好命佬安好新床,由好命婆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等各式喜果。新床安好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进房为止。 
  符英没有进新房,而在另一间房屋休息。对于新家,符英比较满意,院子比想象中要大,各种陈设都比较精致。符英从符家带了不少私房钱,她担心侯大勇为官不久,没有多少积蓄,带点私房钱,可以临时补贴家用。
  两个使女让人烧了热水,符英长途跋涉,浑身不舒服,今天是新婚之夜,一定要洗得干干净净。侯大勇来到主院之时,得知符英在洗澡时,趁机到了秋菊的小院子。春兰和秋菊都在小院里,侯大勇进来,两人都迎了出来。
  秋菊腹部已明显隆起,侯大勇把耳朵贴在秋菊腹部,享受隆起的感觉。半响,抬起头来,说道:“小家伙会不会动了,过不了多久,他就要在里面踢你了。”又道:“现在反应还有那么强烈吗?”
  秋菊道:“阿郎说得真准,三个月一过,我就没有事了,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就是长胖了,浑身圆滚滚的。”
  春兰却瘦了,有些郁郁寡欢。侯大勇知道她的心事,亲了亲她的脸,道:“这一段时间你受累了。”
  秋菊道:“我们俩什么时候去见符娘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