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晨练结束不久,就传来敲门声。秋菊去打开门,商队武师何福贵走了进来,见侯大勇穿得奇怪,大汗淋漓,赞道:“难怪恩公一招击倒赵武,如此勤勉,我等大大不如,恩公的衣服甚为奇怪,不过行动倒也方便。”
  “侯某和人打斗,胜在体壮力大,并未学艺,想拜师而不得,空有好刀,而无绝技。”
  “侯郎是何家的大恩人,若看得起何某刀法,愿与君讨教一二。”本来何家刀法要经过正式拜师,成为弟子才能相授,何福贵见侯大勇对付赵武时招术狠辣,击马贼时勇悍异常,自付并无取胜把握,更主要的原因是其为五郎的救命恩人,因此,听侯大勇开口,何福贵就以讨教的名义将何家刀法传与侯大勇。
  何福贵在别院中接过侯大勇的长刀,连称好刀,然后将何家刀法十二式舞将开来,只见刀法雄健凌厉,步法急速,灵活多变,特别是连击突出。侯大勇见何家刀法并不复杂,但刀势凌厉,且多劈砍,很适合马上使用,便说:“此刀法如若在马上使用,威力更大。”
  何福贵夸道:“侯郎真是好眼光,我祖上为唐军大将,当年唐军持横刀用以冲锋,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器,何家刀法就是源于马上刀法。”
  侯大勇若有所思道:“马上决战,一招制胜,刀法繁复反而无益,若军中习练,不过三五招足矣。”
  何福贵将十二路刀法一一演示给侯大勇,侯大勇练习多遍终于将刀法记住,虽说刀法简练,要练精却非一日之功。何福贵见练习得差不多时,就邀侯大勇到其家中一聚。
  来到东城何家也算殷实之家,专门有一块练武场,旁边放着刀、枪、剑、戟、 斧、钺、钩、 叉、鞭、锏、锤、抓、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兵器,场中两三名青年人在练功,华服青年郭炯也在场中。
  另一间房屋,则为在商队中战死的弟子上着香。
  中午就在何家用餐,何家和刘家不同,刘家家宴,菜式繁多,常有奇珍异菜,而何家则粗盆大碗,中间有一个粗瓷盆装着一大盆猪肉,另外就是一些大盘的素菜。侯大勇、何福贵及众弟子围坐在桌旁,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等情景,和刘家却又不同,侯大勇仿佛又回到了部队里,和战友们在一起争抢饭菜。
  桌上,何福贵说到侯大勇一招打败赵武、击伤悉独官、勇救众人等英雄事迹,众弟子都露出不相信的表情。当郭炯听何福贵谈到侯大勇在北地偶遇商队时,就问道:“侯郎与刘三以前并不相识?”听到此问,侯大勇敏感地意识到郭家和刘家不和,“难怪郭行简听到我住在刘家,立马就变了脸色。”
  在酒意中,一干弟子纷纷要和侯大勇比试比试。侯大勇自付,在部队所学,都是一招致敌的招术,自是不能在比试中用,束手束脚,自己则在拳脚、兵器上均无取胜把握,还不如和他们摔跤,还有点取胜把握。侯大勇向何福贵说到:“我所学都是与猛兽打斗的招术,拳脚无眼,恐怕伤人,我们不若来角骶。”当时角骶在中原也十分盛行,弟子们平日常作角骶之戏,所以何福贵就点头同意。众弟子推荐郭炯与侯大勇比试,结果郭炯被侯大勇连摔三跤,另外上来一名弟子也被迅速摔倒。于是,众弟子皆服侯大勇。
  比试完后,众人坐在练功场边闲聊,一弟子说:“侯郎真是英雄了得,现在刘节度使正在招募兵士以抗辽人,何不去投军,必可取得战功,出人头地。”侯大勇听罢,只是含笑不语。
  酒足饭饱,侯大勇骑着“风”告别何福贵,当走到拐角处,突地闪出一人,正是郭炯,郭炯道:“我佩服侯郎英雄,若不是侯郎所带山参,家母也不得救,因此,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郭炯向四周望了望,低声道:“侯郎要从军,尽可到别处,我愿作推荐,节度使未必是抗辽人,最好别去,切记、切记。”
  当侯大勇和郭炯说话时,一双阴冷的眼睛正盯着他们。
  郭炯走后,侯大勇沉下心,慢慢地思考郭炯所说之话,忽然想到一事,不觉心中一跳。当日晚宴,刘存孝说到“侯郎击伤贼首悉独官,实是英雄了得。”“悉独官被我击落马下,是死是活我亦不知,刘存孝怎么就能肯定是被击伤而非击死?”
  回到别院,侯大勇虽心中有事,仍然坚持到马廊为“风”洗刷,进入马廊,见里面多了好几匹马,虽不如“风”,却都是剽悍、雄健的战马。“风”和这几匹马颇为亲热,互相不停地用头擦试。“难道,这几匹马来自北地?”
  正在此时,马廊又进来一人,提着水,看来也正准备为马洗刷,此人穿汉服,身体强健,皮肤呈黑红色,留着浓浓的胡须。当来人从侯大勇身边经过时,侯大勇闻到草原特有的气息,而此人腰间佩着一把短刀,不甚显眼,侯大勇却一眼认出,此刀虽是短刀,形制却和辽人那把长刀一样,为辽人惯用的刀具。
  “此人是辽人?为何在此?”侯大勇有些纳闷,联想到郭炯所说,一种不祥的感觉涌上心头。
  (第九章完)
沧州故事 第十章 借刀杀人
 更新时间:2008…12…29 0:26:23 本章字数:3531
  侯大勇已能断定此人是辽人,灵机一动,就用简单的靺鞨语进行试探:“你是辽人?”那辽人显是听懂靺鞨,脸色大变,用靺鞨说道:“你是靺鞨人?”侯大勇改用中原语说道:“以前曾到过靺鞨部做买卖,见你身材相貌似是北地好汉,故有此一问。”
  那辽人听到侯大勇是汉人,脸色稍缓,却也不愿多说,专心洗马,不再搭理侯大勇。
  当侯大勇巧遇辽人之时,刘存孝正在密室里和辽人羽陵商谈。
  广顺二年十一月,天气已经极冷,北风带着雪花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缩着头,大地一片萧瑟。沧州城内的老百姓和其它地方的老百姓一样,都沉入了梦乡,他们不知,灾难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到他们头上。
  大周的形势就和这天气一样,低沉阴冷得让人心寒。在显德二年正月,慕容彦超起兵反叛,南唐派兵策应。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柴荣累次上书请求出征,却为权臣王峻所阻,而未能如愿。大将曹英率兵讨伐叛贼,数月无功,直到陛下郭威亲征,在六月份才平定这场叛乱,而这不过是众多危机中的一起。
  沧州刘存孝反叛已势在必行。
  此次刘三带着商队到北地,除了货真价实地做买卖外,还肩负着一项重任,就是向辽人提出具体借兵事宜。当刘三商队完成所有任务,带着贵重物品回沧州时,不料突遇马贼悉独官,所幸刘三逃得性命。辽人得知刘三商队遇袭,为表诚意,派出大队骑兵追杀悉独官,悉独官这时才知惹了大麻烦,他为人狡猾,多次围捕皆逃脱,其马队却被消灭,因此,刘存孝才知道悉独官未死。
  沧州位于海河流域的下游,多条河流汇聚入海,有“九河下梢”之称,土地贫瘠,洪涝灾害不时降临,更是处于周、辽的交界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凉。
  刘存孝征战十余年,积功成为北地边关节度使。刘存孝本为沧州人,做到节度使也算功成名就。这边关节度使之位,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抵御辽人,在大周陛下郭威的充许下,刘存孝招兵买马,铸造武器,不知不觉中拥有精骑万人,装备精良,和辽人作战多次,没有让辽人占到便宜。刘存孝却和其余武人略有不同,他粗通文墨,对下并不十分残暴,粮税役工也不太重,因此,在刘存孝治理之下,沧州这边关重镇反而比较为平安。
  但是,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当一人手中的实力足够强大之时,难免会升起异心。慕容彦超起兵后,辽主和南唐均多次派人联络刘存孝,刘存孝羽翼渐渐丰满,见大周形势危机,不觉心生反意,欲效法石敬塘,借兵契丹,取大周而代之。
  东城郭家为周太祖母族郭家族人,也是沧州大户,郭行简与柴荣交好,因此,郭家深为刘存孝所嫉,只是未起兵时,不能对郭家有任何动作,否则定会引起注意而招来麻烦,但是,刘存寿对郭家重要成员特别是郭家父子,一举一动都严密监视。
  刘存孝与辽人羽陵约定,二十天后,辽人出兵三万,兵分两路,一路一万精锐攻定州,吸引大周兵力,另一路二万主力精锐与刘存孝合兵一处攻打德州。同时,南唐也承诺出兵击武胜,威胁大梁。北汉刘崇本是大周的死敌,一直占据太原虎视眈眈,料定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如此,大周必将顾此先彼,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