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魂-第18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云冲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策划一次重点轰炸行动,毕竟这些新到达的轰炸机是不能立即投入战斗地,飞行员需要首先适应一下这边的环境,同时需要对部队地进行调整,比如安排经验丰富的机组去做中队的领队长机。也就需要时间让飞行员之间相互熟悉,这至少需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
二十三日。罗云冲组织起参谋准备制订轰炸计划。当时,最重要的就是选一个值得动用1000架“鹏”式轰炸机的目标,然后发动一次注定要震惊全世界的轰炸行动,让敌人见识一下帝国战略轰炸机地真正实力。
毫无疑问,这次要选择的肯定是一座大城市,而且最好是一座大型工业城市,或者是一座很有影响力的城市,参谋们都赞同了这一点。在经过了简短的讨论后,很快就找到了五个备选目标:纽约,费城,巴尔迪摩,芝加哥,以及印第安纳波利斯。
这五座城市都属于首要目标,而且对美国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纽约就不用多说了,美国头号大城市,西半球的经济中心,美国的象征,特别是那座立在港口外的自由女神雕塑,还有帝国大厦,简直就是成为了U。S的招牌。
费城在美国短暂的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华盛顿建成之前,费城是美国的首都,象征着美国的《独立宣言》就是在这里起草与签署的,第一次与第二次大陆会议也是在这里召开的,美国的宪法草案也是在这里起草与签署地,而贝茜罗斯当初就是在费城设计了第一面美国国旗,连美国的国父华盛顿也在费城呆了不少时间。可以说,在美国的历史上。费城的地位高于其他的任何一座城市,对美国人来说,这里就是美国,以及美国民主的诞生地。同时,这还是一座人口超过了100万,大市区面积超过了400平方公里(实际上核心市区要小得多)。当时,费城仍然保存着很多美国的历史文化建筑,其中很多都是美国的象征。
巴尔迪摩位于切萨皮克湾地西部。距离华盛顿仅有60公里,位于帕塔帕斯河的出海口的港口是美国东北部地区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之一。当时,巴尔迪摩还是美国东北部地区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人口120万,拥有美国东北部地区的钢铁厂,同时还有大型造船厂。加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巴尔迪摩还是重要的中转港口。当时美国中部盆地,以及五大湖地区的很多物资都是通过铁路运送到巴尔迪摩,再装船走海运航线的。当时最受重视的就是巴尔迪摩地钢铁厂,美国海军建造战舰所需要的大部分装甲钢。炮钢都是在巴尔迪摩生产的。另外巴尔迪摩还有美国最大地水压机。这是生产战舰与战车的装甲钢板所必须的设备。
芝加哥是美国最大的工业城市,美国陆军所需要的大部分战车都是在这里生产的,而且其钢铁厂的产量是占到了美国钢铁总产量的两成以上。印第安纳波利斯是美国中部盆地最主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一座工业化大城市,连接美国东西部,以及五大湖地区与南部地区的大部分公路,铁路都要从这里经过。
这五个目标都是理想的轰炸目标,可是却不一定都适合立即对其进行轰炸。罗云冲首先就排除掉了芝加哥与印第安纳波利斯,主要是护航战斗机飞不过去,而这次出动1000架轰炸机,必然要分成好几支机群进入,轰炸时间会持续数个小时,期间肯定会遭到美国防空战斗机的疯狂阻击。如果没有护航战斗机的掩护,轰炸机的损失率将高得无法承受。随后,罗云冲又排除掉了纽约,当时纽约的大部分工厂都已经转移到了别的城市去,这里只是一座大型的商业城市,与大型的港口城市,轰炸是完全针对平民的,再加上纽约那密入丛林般地高射炮,任何轰炸机群都会望而生威。最后。罗云冲排除掉了巴尔迪摩,毕竟巴尔迪摩只是一座港口,有不少的工厂,轰炸所起到的震撼效果不会太好,就算要炸,以后还有的是机会。
可问题是,费城就是一个理想的目标吗?首先费城的防空火力并不弱,而且邻近华盛顿与纽约,附近的战斗机数量很多,轰炸机群突击的难度相当大。其次,费城有很大的象征意义,会不会因此而导致美国人万众一心,决战到底呢?
就在罗云冲犹豫不决的时候,二十三日下午,他收到了一封从帝国首相府送来的文件。这也是一份目标的清单,可是与罗云冲制订的需要彻底摧毁的目标清单不同,在这份清单上明确的列明了哪些城市不能炸,哪些目标不能炸,而这其中,就有费城。即费城是不能去轰炸的,而且其排位相当靠前。这是帝国首相直接下达的命令,至于当时首相为什么要禁止轰炸这些城市,罗云冲并不是很清楚,可是有一点很清楚,首相派人千里迢迢的把这份清单送来,而不是通过电报发来,就表明这份清单很重要,而且首相的态度很坚决。
这下,五个目标都被排除掉了,罗云冲与一帮子参谋不得不从头开始,进行第二次筛选。最后,所有人都认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位于新英格兰地区的波士顿!
在美国,波士顿绝对算得上是“历史名城”,到28年的时候,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而到26年,美国的历史也才仅仅170年呢!而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的“倾茶事件”就发生在这里,也可以说独立战争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除了历史上的地位之外,波士顿还是美国东部地区距离欧洲最近的港口,是美国东北部地区大城市带中位置最北面的大城市,拥有人口200余万(包括了附近的一些卫星城镇)。
可以说,波士顿是一个理想的轰炸目标。这是美国历史的圣地,却不是美国文化与政治的核心城市。另外,波士顿是重要的港口,有大型造船厂,也有一些工厂。波士顿的人口也不少,属于当时的大都市了。轰炸波士顿对美国人的打击肯定很大,但不会像轰炸费城那样,很有可能激发美国人同仇敌忾,战斗到底。当然,轰炸波士顿有一个最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护航战斗机必须要部署到百慕大群岛,而且护航战斗机要在极限作战半径上行动。
护航的问题很快就有人提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按照战地改造标准,将一批由哈飞直接改造的“游隼”进行再改造,这样就能够减轻重量,多带燃料,使作战半径能够稍微延长一点,这样战斗机在到达波士顿上空后,还有足够的燃料与美军防空战斗机进行空战。同样的,轰炸波士顿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好处,那就是轰炸机群可以一直在海面上空飞行,从而避开美国本土上的雷达网,不用绕道前去,可以走直线,从而让轰炸机尽可能的多带炸弹。
罗云冲立即批准了轰炸任务,当时相关的情报基本上都已经到位了,参谋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很多,二十四日下午,轰炸方案就拿了出来,罗云冲连夜进行了修改,在二十五日上午就将轰炸任务部署到了各部队,轰炸时间设在25日傍晚,也就是西方圣诞节的第一个夜晚。
这次轰炸被美国人称为“圣诞轰炸”,正是因为轰炸是在平安夜之前开始的。不过当时罗云冲给这次行动取了另外一个名字——“千机大轰炸”,这是帝国战略航空兵第一次出动1000架以上的轰炸机去轰炸一座城市,这也算得上是战略轰炸进入到高潮阶段的一个重大标志吧!
第二十五卷 以海制陆 第二十六节 空中司令部
 更新时间:2008…11…24 23:57:06 本章字数:4253
为了达到最大的效果,当时罗云冲将能够出动的轰炸机都派了出去。最后有88个中队,共计1052架轰炸机载着炸弹飞向了波士顿。罗云冲记录下的战斗结果是有1041架轰炸机在波士顿上空投下了炸弹。当时,实际到达波士顿上空的轰炸机数量为1049架,其中有8架轰炸机上运载的并不是炸弹。
这8架“鹏”式轰炸机在外观上与别的轰炸机区别并不是很大,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而且也采用了普通的涂装,番号都没有变,可是其内部结构却完全不一样。这正是罗云冲在总结了十一日的轰炸行动后,用了十多天的时间,组织了数百名工程技术与地勤人员,花了大力气搞出来的一批特别的“轰炸机”。
好架轰炸机的内部结构全变了。弹舱被彻底的焊死,而且进行了高压密封测试,取消了之前设置与弹舱上方的人员通道(实际上就是一条直径大概700毫米的管道,供人员往返与轰炸机前后机舱),以及弹舱内的所有投弹设备。这样,轰炸机上就多出了很大一部分可利用空间。在多出来的空间里增设了一台增压机,以保证轰炸机在高空飞行的时候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