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本草王-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丫鬟高声道:“太老爷、二老爷和四少爷来了!”
另一个丫鬟挑起门帘,叶知秋跟着孙兆、孙奇进了屋里,便看见一个大堂,十分宽阔,穿越前中医大学的阅览室也不过如此。
这大堂正中是一处高大的香案,上面瓜果糕点,各色供品一应俱全,檀香袅袅,绕梁不绝。供桌上方高处,挂着一块紫檀木匾额,上面青底镶金大字写着“药香堂”。正中镌刻一枚大红印章,因为比较高,看不清楚,叶知秋上前两步,眯着眼细细一辨,见上面篆体镂刻阴文写的是:“皇帝神宝”四个字!
这才是真正的皇帝的御笔了!想来也是,既然是皇帝的御笔,怎么能挂在门外风吹日晒呢,自然是要放在屋里供着的了。
这大堂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大堂四周一排排的书架,上面全是用匣子装着的书籍。俨然便是一个图书馆。
在供桌旁边,有一张软榻,上面斜靠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手里捧着一卷书,正在费力地看着,面前的檀木长条书桌上,整齐地放着一叠叠的书,也都是清一色的线装书,不过,宋代要想找不是线装书的书,那还真是别指望的。
孙奇上前几步,躬身施礼:“父亲!泽儿来了。”
老者这才慢慢把手里的书放下,眯着眼望向叶知秋。
叶知秋也抬头好生望着他,想看看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名医到底长得啥样,虽然屋里窗户都是打开的,光线很足,可是还是看不清他的长相,不是因为离得比较远,而是因为老人满脸的皱纹,千百条的沟壑,把整张脸都遮盖了,也不知道到底多少岁了。
叶知秋心里想着,不对啊,从年纪上推断,孙用和最多不过七八十岁,怎么看起来跟一百多岁了一样。不过看看他桌上那一大堆书,再看看他驼背还在苦读的样子就知道,他现在这垂暮的年纪,只怕就是这么辛劳累出来的。历史上,孙用和是宋朝校正医书局的领军人物之一,自然是最为辛苦的人了。心中不禁升起一股崇敬之情。脱口叫了一声:“爷爷!”
眼见孙用和白发苍苍,岁数如此之大,而且宋朝人跟自己这现代人相比,相差一千年,叫一个一千岁的老人为爷爷,那怎么说都是应该的,所以这一声叫得还是很顺畅的,浑然没有半点不适。
孙用和缓缓点头,慢慢放下手里的书,轻轻拍了拍软榻:“来!到爷爷身边来!”
叶知秋忙答应了,迈步过去,在他身边坐下。
孙用和拿过他的手腕诊脉,片刻,又望望他的舌象,点点头:“还当真的好了,真是奇了!呵呵,这孩子吉人天相,将来后福无穷,说不定是我们孙家一支奇葩呢!”
孙奇和孙兆都微笑点头称是,虽然心里颇不以为然。
叶知秋贴近了孙用和,这下看清楚了,老人当真是跟画上的老寿星一般,满是皱纹,放在桌上的一卷书,却是《黄帝内经》。想也不想,脱口道:“爷爷,《内经》说了:‘怵惕思虑者则伤神’,您这么大年纪了,有什么事让我们小的来坐,您还是颐养天年的好,何必这么劳神呢?”
叶知秋劝导孙用和时引用的是《黄帝内经》上的一段话,孙用和听了一愣,扭头对身后站着的一个老者道:“李有才,你听听,泽儿这孩子在劝解我呢!呵呵呵”
李有才是孙府的总管家,听罢上前一步,拱着身陪笑道:“这也是四少爷的一片孝心啊。”
“嗯,他还引经据典劝我养神,引得也很妥帖,难得啊!”转过头,瞧着叶知秋,微笑道:“泽儿,爷爷考考你,‘怵惕思虑者则伤神’,那伤神又会如何呢?”
背医书是叶知秋的强项,这个自然难不倒他,当下道:“神伤则恐惧,**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嗯,那按照《内经》所说,要如何做才对呢?”
“《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孙用和哈哈大笑,瞧着孙奇和孙兆道:“是谁说这小家伙脑瓜子不灵的呀?你们听听,这一套一套的,不是背的很熟嘛!”
孙奇和孙兆面面相觑,很有些意外,心里这小侄子天生缺陷,脑子慢,记忆力很差的,跟随学医这么些年,从来不曾完整地把一篇书背下来,怎么现在滔滔不绝起来了?
孙用和轻轻拍了拍叶知秋的肩膀,叹了口气,道:“爷爷也想颐养天年,可是皇帝不让啊,不让爷爷致仕不说,还圣命爷爷整理这些古医术典籍,唉!罢了,这把老骨头反正要埋到土里去的,何不在归天之前办点事,把古医术典籍整理出来,也是一件造福子孙的好事嘛。所以爷爷这才这么辛苦呀。”
叶知秋满是崇敬地说道:“‘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爷爷悬壶济世,悲悯众生之心,当真让人敬佩。”
孙用和又是一楞,道:“你刚才念的诗是谁的?”
叶知秋猛然醒悟,这首诗虽然也是宋朝的,却是南宋时期名相李刚的名篇,自己怎么拿到北宋来吟诵,他们自然不识,孙家父子三个既是名医,也是名儒,两个儿子孙奇和孙兆还是进士,自己要在他们面前说谎恐怕是骗不过去的,一时间张皇不知如何作答。
孙用和在行医之前就是饱学之士,北宋之前的古代诗词歌赋无不烂熟于胸,这等大气磊落的诗句,也绝对不会是出自庸人之手,目不转睛瞧着叶知秋,等着他回答。
孙奇和孙兆也是瞧着他,目光中有了更多的诧异。他们也不知道这两句诗出自何处。
叶知秋挠挠头,憨憨地笑了笑。他不善于撒谎,可是这件事又不能说实话,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憨笑了。
孙奇见叶知秋那样,不禁笑了,道:“父亲,这半句诗只怕就是泽儿自己写的,对吧泽儿?”
第7章 傻瓜的惊奇
叶知秋就是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拿后世的诗词冒充自己的作品,刚才只是赞叹孙用和的老骥伏枥之志,随口说出而已,现在让他承认是自己的诗作,那可就没脸承认了。可是如果要摇头否认,那就得说出究竟是谁的作品,又骗不过这三位鸿儒。只能傻傻地憨笑。
孙用和以为他这笑就表示默认了,当即大喜:“孩子,这诗另外两句呢?说给爷爷听听。”
既然已经说了后面,由不得也只能把前面的也背了出来:“前面两句是:‘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题目叫做……,叫做《病牛》”
“哦?”孙用和有过耳不忘的记忆力,特别是对敏感的诗词,听一遍就记住了,捻着胡须慢悠悠念道: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好诗!当真是好诗啊!呵呵呵,写的是病牛,吟诵的却是人,是我们这样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家伙,托物言志,写出了精神,写出了气魄!哈哈,泽儿,这首诗只有用在爷爷这种老家伙的身上才妥帖,用在你身上就不合适了。”
孙奇忙道:“泽儿这诗,应该就是给爷爷做的,要不然,刚才怎么会吟诵赞叹爷爷呢?——对吧泽儿?”
叶知秋又只好憨憨地干笑了两声。
孙用和频频点头:“好!难得我孙儿给我题了这么长精神的一首诗,鞭策我鼓励我,我就把他题写悬挂在这书屋里,作为鞭策!要是不能把校勘典籍这件事办好,当真愧对了孙儿这首诗了!哈哈哈——孙兆啊,这孩子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又能顺口背出医学典籍篇章出来,可见绝不是天资愚鲁,而是你们教导无方啊!”
孙兆忙躬身道:“是,父亲教导的是,儿子一定加倍督导。”
叶知秋从丫头碧巧那里知道,自己附身的这个人天性愚笨,所以应该不是督导不力的问题,而是烂泥扶不上墙,现在换了个人,自然不一样,如果把过错推到孙兆身上,让他来顶缸,他心里可过意不去。赶紧道:“爷爷,不是师父督导不力,而是我自己不够努力,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不辜负爷爷和大伯、师父的教导。”
孙奇和孙兆都是叶知秋穿越前敬仰的古代名医,医学前辈,现在又附身人家侄儿的身体,尊称一声伯父,心里也很顺畅,没有觉得什么不妥当的。
孙用和点点头:“很好,你有三样让爷爷很满意,第一,你的病莫名其妙地完全好了,说明你吉人天相,将来造化无穷;第二、你今天让爷爷知道了,你其实很聪明,记忆力也很好,只要你用心,一定能学好,将来比爷爷还要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