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纨绔公子-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队撤退的突厥人马迤逦接近隘口,正在颉利松了一口气的时候,耳边就听几声闷雷似的炮响,有几股硝烟从两旁出山谷、树丛中升起。紧接着,喊杀声四起,平地冒出许多唐兵,他们挥舞着战旗,刀光闪闪,勇猛地向突厥冲来……
颉利大惊,差点从马上摔下来,早有人指着唐军战旗上的字对颉利说:
“不好了可汗,唐兵主将是名将李勣,此人虽是山东一田夫,但通晓兵法,勇猛善战……”
颉利急令几个酋长:“快!快领你们本部兵马顶住唐兵!”
无奈何,酋长们只得提马接战去了。颉利回头催促亲兵卫队:“快,保护好义成公主,冲过白道!”
唐军两路伏兵一起杀出,李勣则自率一队精骑,勇猛穿插,将突厥兵截成两截。阴山脚下这一块狭小的战场上一片刀光飞舞,鬼哭狼嚎。
面对突然杀出、以逸待劳的唐兵,突厥酋长们显然无心恋战,三杀两杀,见势头不妙,觉得保命要紧,相继滚鞍下马,叩头求降。而他们的主子颉利则趁着兵乱,凭着兵精马快,勉强冲过白道,狼狈奔碛口而去。
此役李勣大获全胜,检点降卒达五万余人,可谓战绩赫然。捷报传至京城,太宗当即下诏拜李勣为光禄大夫。颉利虽然逃过了白道这一关,无疑问也丢失了这一河套东北通往阴山的要隘。回到碛口的颉利面对众叛亲离,屡战屡败的不利局面,哀叹着对亲信执失思力说:
“白道已失,唐军可长驱而入,碛口亦不能守,不如我们逃往铁山吧。”
执失思力脑子比较好使,想了一下说:
“不如遣使长安,谢罪求和,来一个缓兵之计。等我们形势好了,养足精锐,再来个大举反攻。”
颉利一听,也是个办法,顿时眉开眼笑,指着执失思力说:“好好好,就说本可汗愿举国内附,马上让人修国书,由你亲自出使唐朝。”
执失思力见出使任务摊到他头上,面露难色,颉利见状面露不悦,执失思力只好满口答应,立即去长安。执失思力快马加鞭,抄近道,风尘仆仆来到长安,递上了降表,表示情愿举国内附,请大唐皇帝宽恕。太宗允其所请,乃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一同前往突厥,抚慰颉利。此时李靖已率军北上,在白道与李勣会师。两臣主将商议下一步的行动时,一致认为要马不停蹄,乘胜追击。在作战计划上,还是由李靖率军作正面攻击,李勣军后继,直插碛口,堵击颉利,切断其漠北退路。
52。大捷
休整了两天后,李靖挑选精骑一万,携带二十日干粮,作为先头部队,自白道出,向铁山方向追击。wWw、部队临出前,李靖接到驿传紧急文书,言颉利求和,朝廷已应允,将派唐俭前去安抚,诏令李靖率兵去迎。
看了驿传后,李靖与李勣会商,李勣看了驿传以后先自笑道:
“颉利求和,乃缓兵之计,谁人不知?”
李靖点头道:“颉利狡猾,圣上早有觉察,遣使和谈,只不过是使颉利放松戒备,以利我军追击。”
“即使皇上真的允和,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勣挥手道。
“好!”李靖一锤定音,“按原作战方略执行,为了不贻误战机,不用再向朝廷疏奏了。”他便朗声往帐外命令道:“传长孙司阶进帐!”
长孙凛身着一身深绿色军服,精神凛凛地走入虎帐。定襄破城和白道大捷,使得唐太宗龙颜大喜,圣旨下诏授奖各位有功将领。长孙凛和他所率领的营队,在定襄夜袭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李靖的三千精锐中,竟挑选了长孙营队里的五百名士兵,而且这些士兵在夜袭中竟然以六分之一的力量杀敌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李靖在大喜得一精良部队之余,也褒奖了其内的数位带兵有功军官。像薛仁贵从正九品的军阶一下跳到了正八品的宣节校尉,长孙凛则更夸张,从正七品的致果校尉又升到了正六品下的怀化司阶,军服也从原来的浅绿色换成深绿色。
“长孙司阶,本将军将有一项严峻的任务要托付于你。”李靖看着在自己手下成长的贤侄,心中欢喜。
“将军请说!”
“即日本将将对颉利起突击,然圣上已派礼部尚书唐俭唐阁老前去与颉利谈和,本将要你在随同唐阁老前去,保其人生安全!”
“末将听命!”
李靖率万余精骑背道而驰,几天后就离铁山不远了。部队休整一日后,李靖决定对颉利突然起进攻,他对副将张公谨说:“颉利虽败,部众尚盛,若走度碛北,后且难图,为今之计,宜乘诏使到虏,兵掩击,虏以为有诏往抚,必不相防,我军一至,不及趋避,必为我所擒!”
一万精骑隐藏在铁山不远的一座山包后,突然动对颉利的攻击,对颉利极有杀伤力。但张公谨想到了尚在颉利营中的使唐俭和长孙凛,为其二人的生命安危担心:““诏书许降,使已往,若我兵袭击,虽可必胜,但我们的使也会因此被颉利害了。”
李靖一脸深不可测地说:“机不可失,韩信破齐,就用此策。唐俭辈何足惜也!使的性命李靖未放在眼里,当即勒兵向颉利营进。”
旭日初升。橙红色的光辉自地乎线向空中弥散开去。茫茫大地上,萋萋绿草在微风中颤动。远处传来哀婉的歌声,令人荡气回肠。
突厥营内但见兵士巍然而立,旌旗招展,整齐有序。晨鼓的敲击声和猎猎的风声在四周旷野内回荡。
再说颉利见唐诏使到,闻已许降,心中甚感欣慰,正在营中大摆酒宴,款待两位唐使。几个突厥美女披着秀,在大帐中翩翩起舞。
长孙凛扎柬停当,身着一袭长衫,经过简单扎柬的头被在肩上,负手站在唐俭身边而立。神情自若,仿佛面临的不是陷入敌境的危险,而是参加一次宴会,只是腰间那把三尺余长的雄刀却透着杀气逼人。
营帐四周排列着一队突厥兵士,个个身高膀阔,不怒自威。
内侍上前略施一礼,说道:“请这位将军将武器暂时交我保管。”
长孙凛若无其事地随手取下佩在腰间的利刀,递给内待。
颉利咧着大嘴边看边喝酒,时而对身边的唐俭说:
“我们突厥女子虽不如中原女子细腻,但却也别有一番野味,诏使此次来,可以多住些日子,好好享受一下我们漠北的美女。”唐俭哼哼哈哈,点着头,应承着,内心里却是满腹心事。来时过白道关隘时就听说李靖要乘胜追击,若两军开战,颉利一怒之下,必然会加害他和长孙凛。正当唐俭思忖脱身之计之时,但见颉利的一个亲卒急急慌慌闯进大帐,向颉利报告说:
“南边山谷里突然冒出大队唐军骑兵,正向我铁山驰来。”
颉利大惊,手中的酒碗“哗”一声掉在地上,他拔刀在手,瞪着唐俭喝道:
“大唐天子,既许我归附,为何又到此袭击?你们言而无信,到底玩的什么招术?”
突厥兵士们也挥动族旗,以刀戈顿地,轰然有声,杀气腾腾。营帐四周顿时群情激愤,回响起一片愤怒的咒骂声。
唐俭暗地里思考的事终于生了,他脸色苍白,失去了往日的威严,不时四处张望。
长孙凛随意地看了一眼,仿佛什么也没生过一样,脸不变色,心不跳。靠近颉利向其朗朗上奏:“:“可汗不必惊疑,我们唐阁老奉诏从都中来此,未曾到过李总管军前,想是李总管尚未接洽,所以率军前来。我等人即刻奉诏书前去拦阻,定可令他回军,可汗勿虑!”
颉利疑惑地看了他一眼,然后便缓缓地坐了下来,继续质问:“唐阁老尚未说话,你一个小小的随身侍卫,何以道出如此言语?”
长孙凛从衣服内掏出一块玉牌,向颉利递上说道:“小将不才,乃是大唐赵国公长孙无忌之子,当今文德顺圣皇后乃是小将姑姑,若我大唐圣上怎会言而无信,将吾等二人陷入此等囹圄之中!”
颉利已去了警戒之心,半信半疑地探过身来,仔细端详那块玉牌,上面雕刻精美,的确写着“长孙”二字。
话说那颉利已去了警戒之心,半信半疑地探过身来,仔细端详那块玉牌。突厥群臣也都为此吸引,大家都没有注意到长孙凛的长袖中赫然出现一异物,闪着耀眼的银光,一看便知是金属的物件。在长孙凛身后的唐俭却屏住了呼吸。
此时的空气凝重,几乎无法流动。
待颉利现时,一切都已迟了。长孙凛豁地飘移上前,手中抓着一把短刀,另一只手砰地抓住颉利那宽大的衣襟,寒光一闪,猛刺过去。
营帐外,茫茫的草原上,原先晴空万里的天空竟被乌云密布,仿佛要将大地吞噬。
颉利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他顾不得什么帝王之尊了,狂呼乱叫道:“保护孤王!快!吾命休矣!”
然而颉利呼叫了半天才现自己还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