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Cn以张辽就记得孙策的官职是讨逆将军,故而就插了一句。(其实历史上孙策在一年后才得到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而讨逆将军的官职更是要在两年后才获得,而且还加封吴侯。)
“文远,主公虽仅给孙策骑都尉一职,却将其父的爵位让孙策承袭,这可是县侯,单就爵位,你可比不了。”郭嘉笑道。
“我倒不在乎这些,依着主公如今的地位,将来我一个县侯也是跑不了的。不过我更希望将来主公能封我为晋侯。”张辽说。
“晋侯!这可是及其尊贵的封号啊!”郭嘉、曹纯惊呼。
“哈哈哈!文远乃曹某之腹心,区区晋侯,曹某又岂会吝啬!将来必会让文远如愿以偿!”曹操哈哈大笑道。
“可欲往江东,必要经过吕布和袁术的地盘,这……”曹纯又提出了另一个担忧的理由。
“那就请主公干脆再草拟一份诏令,确认吕布在汝南的地位就是,顺带着还能让袁术更加急切的对付吕布。”张辽说。
“其实路线很多,通过汝南后可以走庐江也可以走江夏。文远这一路还能看看袁术或刘备军的实力,为我军未来的行动提供些依据。”郭嘉说。
“呵呵,还能欣赏一下沿途的风光!”张辽后世就是江南人士,可惜这些年一直在北方活动,虽然知道将来统一全国时自然有机会到南方,但能有机会提前去看看也是不错的。
“这次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曹某明日就将加封吕布和孙策的诏令以及天子符节交与文远,倒要看看,文远人都不在场,陛下他还怎么加封。”曹操沉声说道。
“主公,羽林中郎将我不在乎,青州牧也没什么意思。不过要是有什么爵位,可千万给我留着,这玩意能传给后人的,您外甥哪儿,我这当爹的总得留些东西才行。”张辽见事情基本定了,说话又开始没正形了。
“你……你这家伙,唉……”曹操无话可说了。
“文远,你此行要经过吕布他们的地方,需要带多少护卫?我去为你准备。”曹纯可不管张辽的玩笑,他只担心张辽的安全。
“多谢子和关心。我带三百熟悉水性的山地步兵就行了。”张辽清楚南方的地势,决定将训练了多时的山地步兵中的会水性的家伙带上。
第三卷 第一四五章
 更新时间:2009…1…3 20:06:25 本章字数:3259
东汉建安元年十月十日,汉帝刘协及其后妃、宫人入住由故东平王府改建的行宫,并与当日召集群臣举行了朝会。
这个行宫在荀调集了大批物资并抽调了军队参与建设的情况下,原本显得破败落拓的故东平王府在九月底完全修缮一新,还在规模上有所扩大,以适合皇帝的身份。
“臣等参见陛下!祝陛下金安!”全新的大殿中,曹操和群臣想端坐在正前方的皇帝刘协行叩拜大礼。
这个朝会是刘协在杨彪的提议下召集的,曹操明白他们的意图,但在对策已定的情况下,他还是默然的看着杨彪们的努力的表演着。
“诸卿平身。”刘协淡淡的说。此时他看着下面的群臣,真正感到了一个帝王的优越。只可惜他此时却被这种优越性蒙蔽了双眼,完全没有考虑到这究竟是谁的地盘,外面那些雄壮、威武的士兵是谁的部下。
“诸位卿家,朕自登基以来,先是受制于董卓,后受制于李、郭汜二贼,如今终能……”说的这里,刘协的声音有些唏嘘,眼中也不受控制的涌出了滴滴晶莹的泪珠,情绪波动的他此时连话都说不下去了。
“陛下!如今陛下脱困,当振奋精神,励精图治,重现我大汉的荣光。切不可在此做小儿状啊!”杨彪作为老臣,又是皇帝信任之人。将刘协情绪激动,急忙开口劝道。
刘协地情绪也是一阵阵的,他此时也知道自己有些失态,急忙眨眨眼睛,用手去正正自己的冠冕,顺带着隐蔽的将眼中的泪水擦去。做完这一切后,刘协说:“太尉言之有理,朕如今自当奋发,必要让我大汉重现光武中兴之盛世!”
“陛下英明!!”群臣在杨彪的带领下齐声高呼。
而此时的曹操虽然跟着群臣们一同行动。可他的心中却无比的冷静,就像是一个旁观者一般在看着别人地表演。他的那些部下们也对此不是很在意。除了荀地情绪有些激动外,其余的曹营诸人也和他们的主公曹操一样在冷眼旁观。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对这些所谓的皇帝的忠臣很是不屑一顾,他们觉得正是这群人的无所作为才使得皇帝陷入窘境,一群没本事地人现在倒成了中兴汉室的重要人物了,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尤其是曹洪等武将,他们不但对这些没什么本事的文臣不屑一顾,其中几个和张辽关系好的人甚至因为皇帝算计张辽和自家主公而感到愤怒。
“陛下。臣已派人将故王司徒的尸骸迁至雒阳,还请陛下追封为国殒命的王司徒。”曹操在听了一会儿群臣对刘协的吹捧后有些不耐烦了,出列请刘协追封死去的王允。
刘协虽然经历了数年的傀儡生活,但是他还1 6K…算是了念旧的人,单看他对董卓地称呼有别于李、郭汜就可以看出来。在李、郭汜攻打长安时,虽然他当时迫不得已没有保下王允,但他还是对那个为了自己能亲政而设计除去董卓的老人心存感激的。
“嗯!大将军此议甚好。当如何追封王司徒,各位卿家有何意见?”刘协听曹操这么一说,也想起了那个为了他而死去的老人,立刻询问下面的大臣的意见。
王允此人性情刚直。虽然也懂得变通之道,却常常会因为脑子一热而看不清形式。当初他能与董卓虚与委蛇,却在除去董卓后变得有些刚愎自用,不顾众人的劝阻,一意孤行的杀死了为董卓哭灵地蔡邕,从而得罪了一大批文人官员,可以说他的死有李、郭汜的因素,也不乏这些官员的袖手旁观。但他当时拒绝了吕布提出的撤出长安地建议。决心以死报国,时年不过五十六岁,宗族老幼,尽被杀害,只有两个侄儿逃出生天。这样地王允也称得上是个血性的男人!
至于他和蔡邕地恩怨。用张辽之前的话来说那就是“两个死脑筋撞到一起。不出事才怪!”而且蔡邕此人文名虽盛,却不是个做官的材料。而且个人的风骨也有些瑕疵。明末清初的名士顾炎武就曾这样评价过蔡邕:“东京之末,节义衰而文章盛,自蔡邕始。其仕董卓,无守;卓死惊叹,无识。观其集中,滥作碑颂,则平日之为人可知矣。以其文采富而交游多,故后人为立佳传。嗟乎!士君子处衰季之朝,常以负一世之名,而转移天下风气者,视伯喈之为人,其戒之哉!”(见顾炎武的《日知录•;两汉风俗》)前面一段我们暂且不理会,毕竟以顾炎武这样一个千年后的人是不可能真正了解当时的情况的。但是蔡邕为别人“滥作碑颂”这一条却无从辩驳。而这样的蔡邕又怎会被出身名门望族,身为当时标准的文人的王允所认同呢。悲剧就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就这么发生了。
“陛下,王司徒忠义为国,陛下可命人将其厚葬,再重赏其后人,以慰忠臣之心。”杨彪出列说道。杨彪在王允要杀蔡邕时因为劝说而被王允驳过面子,但他却知道此事若不妥善处理,必会让汉室臣子离心离德。故而也不顾自己和王允昔日的那点小小的不愉快,出来赞同曹操的意见。
杨彪身为刘协的重臣,又是文人中的领袖,他的意见自然会得到曹系外的官员的赞成。
经过朝臣的商议,刘协最终决定,为表彰王允的忠贞气节,以隆重的殡礼重新安葬王允的尸骸,并加派虎贲中郎将“奉策吊祭,赐东园秘器,赐以本官受绶,送还本郡”。还加封王允的孙子王黑为安乐亭侯,食邑300户。不过因为王允生前并未封侯,所以,按照规定也无法被授予谥号。
曹操在提出追封王允后就不再说话,他看着朝臣们在引经据典、议论纷纷,心中却有些为那个老大哥而不值。“子师兄,这就是你一心要保的陛下和大臣,一群只会夸夸其谈而不会做事的大臣!你值得吗?”
“陛下,此次陛下能回驾雒阳,全仗大将军之功,但也不能忘却大将军的部下。陛下当对有功之人予以封赏。”在结束了对王允身后事的讨论,杨彪终于开始了分化之策。
由于早就和杨彪商量好了,刘协也没有犹豫,只是对着曹操问道:“大将军,太尉之言汝有何意见?”
“臣无异议。”曹操一脸淡然的回答。
刘协微微一笑,然后转头问杨彪道:“太尉,汝对如何16 K…封赏有功之人有何意见?”
“臣以为当一个一个的来。先行封赏劳苦功高者,再封赏他人。”杨彪恭敬的回答。
“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