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是李世民-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心,我会加倍小心谨慎。”

“是,是我等疏忽了,料想不到殿下有如此想法。”杜如晦正色道,“但我等还有一个疑惑,请殿下明示。就是殿下为何要将留守洛阳的兵权真的交给李元吉?齐王与殿下素有心结,他甚至买凶要置殿下于死地,今次殿下亲自在虎牢与夏军苦战,万一他在洛阳城外放松对王世充的围困,那殿下岂不是有腹背受敌之险?”

“让他留守洛阳,这其中的凶险,我当然知晓。但事到如今,这却是最好的办法。我若带他一同去虎牢攻打夏军,那窦建德绝不比王世充弱,他若到阵前作乱,或是临阵败退,我可真是束手无策了。”李世民缓缓扯出一个笑容,蓝瞳微眯,射出精芒,“所以只能将他留下,让你们可以从旁看着他。而他毕竟名义上是右元帅,若留他围攻洛阳却又不将兵权交给他,他一定会怀恨在心,恐怕还会在此发生变乱。我若冒险将兵权交给他,他便会有了受宠若惊之心,或许便能能老实乖顺地替我困住洛阳。胜向险中求,我愿意赌上一次。”

“秦王殿下思虑缜密,是我等多虑了。”房玄龄叹了一口气。

李世民悠然交迭双手:“既如此,你们便退下吧,我也该准备出发了。”

“是。”三人再无异议,深施一礼后,便都退出帐去。

“无忌与如晦他们虽然也清楚我的脾性,但最懂我心的人,始终还是你。”李世民手臂一伸,便将我搂进他的怀里。

“殿下,时候不早了,该出发了吧?” 我神态平静地看着他。最懂你心?有时我情愿不懂。

“恩,是该出发了,你若决心要与我一起去虎牢,那就去吧,但是你要答应我,千万不可冲到队伍的前头去。”李世民伏身吻了吻我的唇,见我毫无反应,便扬眉道,“怎么,打算用冷淡疏离来隔开与我的距离?

“我与你的事,我想还是等这场仗打完了再说。”我蹙起眉,表情依然冷淡,“殿下如此睿智,不可能不知道眼下最紧急的是什么。”

“呵……”李世民对我纵容地一笑,他站起身,双手一摊,带着难以捉摸的戏谑,“明,为我着装。”

正文 所谓决心(2)

“呵……”李世民对我纵容地一笑,他站起身,双手一摊,带着难以捉摸的戏谑,“明,为我着装。”

我叹了口气,无奈地举高手,为他穿上盔甲,带上头盔,并系上斗篷,“好了,走吧。”

李世民满意地一笑,轻抚了下我的脸颊。

我们走出中军帐的时候,外面笳角鼙鼓已是轰鸣奏响。他们演奏的是《秦王破阵乐》,这是一支歌颂李世民功业的舞曲。听着这样雄壮、催人奋进的乐曲,兵士们个个都精神抖擞,信心百倍。

李世民看似漫不经心地问道:“明,我凡是出征,无论多么疲惫、多么落魄,也非要演奏这首《秦王破阵乐》,你知道这是为何么?”

“是为了壮大你的声势。因为这曲子每演一次,你秦王的的勇猛威风便会深深地烙入将士的脑中一次,到时人人都会唱,等战事结束,老兵解甲归田、新兵回家探视时,他们便会将这支舞曲带到天下的每个 角落。”我原本不想理睬他的,但看他那洞悉一切的表情便有些气恼,随即压低声音答道,“这一来,大唐秦王的名字便会远播天下,威震全国。人人都知道,这天下是你李世民打下的天下,连大唐也是你一手开创的大唐,便会折服在你的威名之下,日后你若到了紧急关头,只需等高振臂一呼,立刻从者如云,应者无数,这是你用心良苦藏在民间的一股支持你的强大力量。”

“先前无忌、文静他们还为不停演奏这乐曲而与我有争论,”李世民锐利如鹰的蓝眸紧紧地盯着我,而后意味深长地笑了:“我以为世上无一人会知晓我这个念头,没想到,你居然如此清楚……”

“怎么?”我肩一耸,眉一扬,偏头看着李世民。到了这个时候,我若还受他的威胁,那我就真的是不折不扣的大傻瓜,“接下去,你是不是又想说,帝王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排除异己、消灭眼中钉。所以,不要轻易去揣测帝王的心……虎须拈一次就够了,再不收手,很可能会被啃得尸骨无存……”

“呵……明,你好似又恢复了从前的孩子气……”李世民先是呆怔了下,而后学着我的样子,故作无奈地耸了一下肩。但很快他便沉下脸,向着一旁的尉迟敬德问道,“玄甲兵都到齐了么?”

尉迟敬德立即答道:“回殿下,都已到齐,只等一声令下,便可出发了。”

剿灭刘武周后,为了东征洛阳,李世民亲自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武艺高强的精锐骑兵,统一训练,统一着玄衣玄甲,所以便称为“玄甲兵”,他们直属李世民掌管,只听他一人指挥,并都誓死效命于他,他们已经成为李世民克敌制胜的一支奇兵。

“很好。”李世民也不多话,敏捷地跃上马背。他的一双剑眉微扬,高挺的鼻梁带着傲然,薄唇略微上挑,仿佛天生就是为了发命令似的。他只轻轻一挥手,“出发!”说罢,他便拨转马头,率领着三千五百玄甲兵去抢占虎牢关了。

换言之,李世民要用这三千五百人去面对窦建德的十万大军。

我默默无语地催马跟在李世民后头,准备去见证这场也许是中国战争史上兵力最为悬殊的大决战。

经过一夜不分疲倦的狂奔,李世民的三千五百人终于抢在窦建德之前到达虎牢,将士们稍作休息,第二日便不断地向夏军挑衅,打算速战速决,好班回师洛阳攻城。可惜窦建德似乎已经看穿李世民的心思,竟来个坚守大营、拒不出战。李世民虽然心急如焚,但一时之间却也无良策。唐夏两军便这么僵持虚耗着,弹指间便晃过了月余。

这日李世民收到了潜伏在夏军中探子来的密函,信中说到,夏军的国子祭酒凌敬向窦建德献计,让夏军避开与唐军正面作战,转而北渡黄河,向关中逼近,形成直取长安之势。

众人得知此信的内容,个个惊得手足俱软。因为大家心知肚明,窦建德若真放弃洛阳而去攻打长安,便是使了一招“围魏救赵”。因为李唐倾全力围攻洛阳,所有的兵力几乎都在李世民手上,而长安反而空虚,兵力薄弱,恐怕禁不住一击,真到那时,李世民就不得不退兵回去解长安之急,洛阳之围自然就解了。

李世民双手环抱在胸前,面色铁青,一言不发地坐在帅位上。我明白他的心情,因为他担心的不仅于此,唐军的将士多为关中人,一旦听说家乡受袭,军心就会全数崩溃,到那时就会不战而自败。而李世民围困洛阳一年多,耗尽无数人力财力,最终却无功而返,恐怕他会负辱终身,再无翻身的余地!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缓缓站起,啧声摇头:“大伙此时的担忧,无非是夏军会采用‘围魏救赵“之计来解洛阳的燃眉之急,但是,我斗胆请诸再想想,窦建德起兵真的是为了救洛阳吗?倘若真是这样,为何他不直接去攻打长安?”

李世民怔了怔:“明,你的意思是……”

“窦建德,我曾在金墉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他虽也称得上是枭雄,但其实也只是河北的一介草寇,心中一直向往着洛阳的繁华富贵。”我朝李世民微一颔首,“恐怕在他眼里,做了洛阳王,比做长安王还要威风。这一次,他只是借着帮王世充解围的名义,实质上是想取而代之罢了。”

“看来目前的局势确实是如此,王世充的实力已被我们消耗尽了,”李世民支着额头,若有所思,“倘若攻打长安只是窦建德放出的虚假消息,而我们信以为真,随后退兵。那夏军便可大摇大摆、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洛阳城。”

“恩,明所说有理。”在座的个个才思敏捷,睿智不凡,随即都明白过来,杜如晦率先开口说道,“我记得那个凌敬乃一介书生,夏军的许多将领并不服他,恐怕不会同意他的计策。”

“不如我们再派探子去夏军中,散布不利凌敬的消息,令窦建德不敢采用他的计策。”李世民闭眸揉捏着眉头,“当务之急是如何引夏军出战,只要我军能引他们出战,他们迫不及待地便会杀来,便不还会自讨没趣绕这么一个大圈去打关中。”

“依我愚见,如今夏军其实也极想与我军交战,他们之所以不敢与我军开战,而是惧怕我们英勇的骑兵。其实只要打消他们对我军的恐惧之心,误以为可以轻而易举便可将我军击败,那此事就可成了。”徐茂公也起身说道,“我军先将骑兵隐藏起来,而后放出消息,说我们已耗尽喂马用的草料,再故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