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明画卷-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大郡主养在了郭软玉身边,朱棣对大郡主接触的也少了,这听了郭软玉回一切都好,便就此打住了这话,点头允道:“恩,那你回去吧。”

郭软玉福身领话,临走前将曦儿周岁宴的细目递上,方带着侍人离开。

这时阿秋、李进忠备了盥洗物什过来,朱棣也起身走到偏殿隔间更衣。

一时更衣出来,朱棣看也没看其他人,只向陈德海略一摆手,陈德海立即带了一应侍人退下。

第134章 想法

在窸窣的脚步声过后,偏殿内很是安静,殿外淅沥沥的雨声听起来也格外清晰。

仪华由朱棣沉默的坐着,见他沉着一张脸,面色不对,沉吟了一下轻声问道:“王爷,您可是有什么话要对臣妾说?”说着不自觉地垂

下了眼。

朱棣看了一眼仪华,他说:“没话要说!”

这话不掺假,朱棣现在是没话说,但方前却是一股子火气,若不是殿内人多,他便要对仪华发作。那时,他从正殿内堂看了曦儿,听说

仪华在偏殿整理内务,就从廊道里走向偏殿,说要掀帘进去,“巧合”地听见里面在说话,当下心生了去意,打算这就查办相应的官员,却见

李进忠要出来,只好先撩帘进了屋。

仪华听他这样说,也不往下问了。

朱棣见仪华果真不问了,他脸上表情有些僵硬,憋了好一会儿的气,鼻子里哼了一声,问道:“城里的事,暗沟淹死人的事,你怎么

看?”说着神色一凛,声音里透着股狠厉:“也觉得是官府的原因?”

仪华一直低着头在听,听到朱棣最后那一句语气有丝生硬,很明显官府才是他要问的重点。仪华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全神贯注的思忖

了片刻,敛去方才多嘴询问的懊悔,微微一笑道:“城里的暗沟、街道,都是官府管辖修建,它们出了问题自然跟官府脱不了干系。”

一语毕,仪华感到一柄眼刀飞来,她忙解释道:“这暗沟是从北元当政时就有了,如今一晃几十年过去,暗沟必是年久失修,又有车反复

压碾,才会一遭损毁造成如此大的影响。所以老百姓怨官府不出力翻修,也是可以想见的。”说完,见朱棣神色依旧不虞,她脸上堆起疑

惑的神情,问:“听说往年也有这等事?为什么今年闹得如此大?”

朱棣语气饱含怒火:“还不是那些酸腐文人!自命清高,为民请命!”

仪华却不这样认为,从司饎监的话来判断,这与商人有关。商人逐利,这几日却道路成天不通,他们的货物积压,或运货途中车翻了,

导致许多货物被毁,可说是损夫惨重。因此,他们教唆那些自命清高的文人闹事,让官府重视起街道、城门的流通。其实说到底,他们不

过求官府修路、修沟渠。

思及此,仪华面露迟疑,望向朱棣道:“臣妾也不懂这里面的事,只是觉得若能官府派人修了路、翻了暗沟,解决了这件事,那些文人也

不能再说什么了吧。”言罢,仪华又想起春秋刮风时,满城的黄沙滚滚,不禁蹙了眉道:“真该换成石板路,每次从城中过又颠簸又沙尘

漫天,还沟水臭味熏天!”

朱棣看仪华脸上略带嫌弃,心道她不过是以己之好定夺,不过想仪华所说确实是根本之法,但让他花费巨大人力、财力在这上面,却不是

他所愿。而且现下边关缕遭外族挑事,若他真在修路上耗费大,只怕路没修好他已被贬谪回京,就如秦王一样做个架空的亲王!

朱棣想到这些,不由冷冷一笑:“北平不比京师小,要全砌成石子路,本王自问没那个能力。”

仪华看着朱棣脸上的冷意,便接他的话道:“也是,全城都是土路,要是换成石子路确实不是易事。不过能将一两条主干道修成石路,倒

是不错,至少还能在遇到暴雨的时候,确保能有路是畅通的。”

朱棣眼睛精光一闪,若是已修路为名号,修一条王府直通城外的暗道……

仪华没有看见朱棣眼中的异光,自顾自得说下去:”每年春夏,城里总有股臭味飘着。说来街边的百姓也该担一定的责任,听说他们常挖

了铺路的黄土做煤烧。干脆让他们疏通淤积的渠道就是!”一边说一边小心留意朱棣的神色,见他神色无异,她这才接着说道:“若是他们不愿意,可以给些工钱,也该差不多了。”

说到这,仪华眼睛瞟过郭软玉留下的细目,目光停了一停,忽而温婉一笑:“其实像造桥铺路之类的善举,都能祈福。所以臣妾倒有个

私心,若能将着这事,将曦儿周岁宴从简,等节约下的钱财捐了出去,臣妾弄个人出一些加上,以曦儿——”低下头,目光温柔的看下

快七个月肚子:”和它的名义捐了钱财。”

朱棣正思忖着仪华的话,就听仪华后面所说,几乎立刻就质问道:“让朱曦的周岁宴从简?”

仪华点头道:“臣妾是这个意思。”

朱棣眉毛皱起,询问的看着仪华。

仪华想起朱棣不日要去京师一趟的是,目中浮现出一丝担担忧:“曦儿年纪小,臣妾也怕他承受不住太多的富贵,王爷您许是不知道,这几日前来送周年礼的人太多了,无论是他们还是王府都太过重视曦儿了,这将远在就是的炽儿置于何地?”

提到快两年不见的朱高炽,仪华心里是愧疚的。这段时间里,她很少想起朱高炽,几乎所有的情感,都倾注于曦儿和腹中的胎儿身上,

若不是朱棣前两日说他要去京师,令她猛然忆起孤身在京的朱高炽,也许她仍在忽视那个胆怯的小男孩。

朱棣听到仪华一番话,心中却想的是另一层意思。

明朝是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早年便已下命,朱家子孙五岁赐名,十岁袭爵。将满十岁的朱高炽,到时候不论他本身愿意与否,或朱棣

的属意如何,朱高炽都将被立为世子。

如此,朱棣听着就有些别的意思,毕竟他不会忘了长子的生母是谁!

没见朱棣又反对,仪华赶紧加了一把话:“再说臣妾没几个月就要临盆了,到时少不得众人道贺一番。所以这次先将一切从简把。”

朱棣一直观察着仪华,见她流露出的情感不似有假,虽仍有几分不信仪华与朱高炽二人的母子感情,但想起他们相处的片段,一时却找不

到其他话说,遂点头应了:“好,朱曦的周岁宴从简。”

第135章 赞誉

那天晚上,朱棣从仪华的住处出来后,连夜宣了掌管北平民生的诸司,让他们当夜着手去办,雇佣城里一些穷困贫民挖暗沟,并放出由王府出钱财修路的话。至于修路的劳动力从何而来,又何时开始砌石铺路,朱棣却没吩咐了他们。

北平诸司连夜奉诏入府,本就惶恐朱棣发作了他们,入府时又遇上各位同僚,见皆是掌管民生民政的官员,彼此心里就咯噔了一下,一个个面无人色的去见朱棣。但没想到朱棣非但没大发雷霆,还想出了解决的办法,这让他们晕乎乎了很久,委实觉得这不像朱棣惯常的做法。

这确实不是朱棣惯常的做法,只是他们哪知朱棣这是无奈之举?

今年六月底,朱元璋下令地方有司存问年老贫民,抚恤鳏寡孤独。各地方卯力而行,怕年终朱元璋问起成效时让圣意不满,到时丢了乌纱是小,就怕祸及一家大小。如今离年下不远,北平贫民一连丢了十数条人命,还让一群酸腐文人大肆宣言,自然逃不过监察御史的眼晴,估计不到一个月这点事已直达天听。

而一个月之后,正是朱棣到京之日。如此,朱元璋的龙颜大怒,便会由朱棣一力承担。朱棣心高气傲,心里如何甘愿?尤其是上次出事,朱元缉已拿他不理民生狠狠责骂了一番,难道现在又要再因同一个原因受责一次?再说又能以修路为名,暗中安排自己的亲信侍卫修一条王府直通城外的暗道,他也就愿意出钱出力管一次民生之事。

北平诸可不知这些,只是纳闷一向疏忽民生方面的朱棣,这次居然如此重视。不过第二日当他们得知一应花销,是以仪华母子的名义发下,心里面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后再一看所修之路,只是城内的两条主干道之一,起始还是从王府前后两处大门直通向城外。并且这两条路,既没有花费大的人力财力,又瞬间平息了民愤,更在无形之中树立了王权的威望,可谓一举三德,到难为一个女子想出。

后来,这些话不知何时从官府流到了民间,一时北平百姓对仪华无不赞美称颂。而那些酸腐文人自然也不甘人后,且他们又素爱推崇些奇女子,于是纷纷为仪华作诗写文加以美誉,同时也向世人展现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