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暖婿-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说李小婵一行三人,第一站,就选择了一直都分外合作的小康村。
到了小康村,三人先去见了康有为,得知康有为已经履行承诺,将整个城西除了牛岭等少数几个顽固不化的村子之外,剩下的村子都拿下了。三人自然是十分欢喜,真心谢过了康有为,又说明了今天的来意。
康有为一听,顿时十分合作地喊来了大元,让大元陪着他们去田地里估算粮食产量,还玩笑道:“老夫一生坦荡,倒也不惧查探。”
一句话说得三人顿时都有些惭愧。
姚怀瑾忙急急地解释道:“老先生误会了。家父的意思,并非是要窥探百姓粮产多寡的意思。只是,因为往年有人为了少缴赋税,故意隐瞒粮食产量,导致无法准确地评比各地粮种和耕种方法的优劣。若是以前也就算了,现在家父着力于西川府农事的发展和未来,粮种的优选和耕种方法的选择缺一不可,这才要我们来估算粮食产量的。”
大夏现下推行的是十一税,即按十中取一的税率抽税。若是隐瞒田产,自然可以少缴税。
“哈哈,老夫我不过是开玩笑而已。”康有为自豪地笑道,“我们小康村私下里被称为‘礼义村’,村中人人知礼守礼,平日里连违背礼义的小错都尽量不犯,更别提是这种有关忠君爱国的缴税大事了。”
见康有为确实不像是真的生气的样子,姚怀瑾这才松了一口气,复又微笑起来。
康有为也不客气,指着一旁一直力作镇定从容的李小婵,笑道:“要说是从容镇定,坚守内心,你跟人家小婵比,可是还差那么一点呢。”
姚怀瑾看了李小婵一眼,顿时有些羞赧。
“老先生真会说笑,我哪里能跟二公子相比呢。正所谓‘关心则乱’,二公子关心知府大人的政绩,自然比我更易激动。”李小婵笑着解围道。
康有为哈哈大笑起来,拍拍李小婵的脑袋,说:“好一朵解语花!行了,我也不耽搁你们了,你该忙什么就去忙吧!”
三人便辞别了康有为,和大元一起到田地间视察去了。
估算粮食产量,需要一块地一块地地仔细查看,将每亩地植株的多少和每株的产量估算出来,再粗略地乘加,算出大概的产量来。
这种工作其实非常繁琐,不是一个人能在短期内完成的。但是李小婵之前的准备工作,又仅有她一个人参与,这个时候再找帮手,难得趁手是一,未必跟她之前做的工作接上气是二。所以李小婵一早就禀明了姚士卿,她只选择典型的村子和田地做试点估算,至于其他的,则先由李名远粗略标记,等到秋收完毕再登陆在册。
所以一出康宅,四人就分成两组,大元和李名远一组,李小婵和姚怀瑾一组,分头行动。李小婵和姚怀瑾负责对小康村的各种麦茬庄稼的产量做估算,至于李名远,则由大元陪着,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广传姚士卿的秋收秋种政策,顺便把估摸着产量高的那些田地先记录下来,到时候再和李小婵估算的数据做个对比,也算是粗略地检验一下。
两队人马互别之后,就各自忙碌去了。
 第七十六章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李小婵和姚怀瑾先选定了小康村村落边缘的一块玉米地,做这块地玉米产量的估算。
李小婵吩咐姚怀瑾先数清楚了这块地每行种植多少株玉米,再数清楚这块地共有多少行玉米,然后两数相乘,得出玉米的植株数;顺便,也让姚怀瑾用脚步粗略地丈量一下这块地的面积。
至于李小婵自己,则挑选出十株左右的玉米,根据玉米棒子的多少和大小,算出平均每株玉米的产量。
最后将植株数和产量相乘,再除以田地的面积,这才算是每亩地玉米的产值。
这之后,还得将得出来的数据,记录在李小婵先前做好的表格上,免得抽查得多了,就弄混了。
姚怀瑾还在数植株、丈量田地的时候,李小婵已经估算好了每株玉米的平均产值,正在做自己的简易铅笔。
事先在选择木炭的时候,李小婵特意挑选细长条且易书写的,这会儿又用纸将木炭条紧紧地卷了起来,用绳子绑住,再将其中的一端封住,另一端的空隙留住,这一支简易的古代铅笔,算是做成了。
虽然看起来简陋了一些,用起来也没有真正的铅笔方便,但比拿着文房四宝来串村走田,不知道要方便多少了!所以,李小婵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姚怀瑾数完玉米植株数量,丈量完这块田地的大小,到地头来向李小婵汇报时,就见李小婵正拿着这支自制的木炭笔,在纸张上写写画画。
“咦,你倒是聪明!”姚怀瑾一见木炭笔,就立刻笑赞道:“把木炭条用纸包起来,一端封住,一边留口,用多少木炭。就撕多少纸,既便于携带,也方便使用,还省得弄脏手。真是方便!这么简单的事儿,怎么在你之前,就没有人想到过!”
这世间很多事都是这样,非常简单,却又往往容易被人忽略。
李小婵谦逊地笑笑,说:“二公子谬赞了。我不过是图个方便,又怕弄脏了手,才自己做来玩儿的,哪里当得起你的夸赞。”
姚怀瑾不以为然,又夸了李小婵两句。便笑着报出了这块地玉米的植株数和田地的大小来。
李小婵一边听着,一边就随手记下了。因为习惯,也图方便,李小婵下意识地就写下了几个阿拉伯数字,顺手还把加减乘除号也用上了。
这下可惊呆了姚怀瑾。他指着纸张上李小婵随手刚记录下来的数字,惊讶地问:“你这是画的什么?怎么我从来都没有见过?你画它们做什么?先前我说的不是数字吗,你怎么画它们了?”
连珠炮似的追问,一下子都冲进李小婵的耳朵里。
李小婵往后仰仰身体,避开姚怀瑾无意之间倾过来的身体,少不得又要将阿拉伯数字的奥秘,还有加减乘除号的用法给他讲解一番。当然。李小婵只推说这是自己无意间在一本书上看到类似的计数和计算的方法,受了启发,闲暇时无聊,为了方便,自己弄来计数、计算用的。
姚怀瑾果然是西川府最聪明的学子,李小婵不过粗略说了一遍。他就大体上弄明白这些弯弯扭扭的虫子一样的符号,是怎么用来计数和计算的了。明白之后,姚怀瑾少不得又对李小婵一番惊叹和夸赞,接着又问道:“那当初你给我爹看的小册子和表格,怎么都没有这样计数?”
李小婵谎称道:“自然是因为这只是我自己弄出来。图方便的。别人都不知道,要是用它计数,除了我,别人谁还能理解是什么意思?到时候,反倒是更不方便了。”
姚怀瑾想想也是,不说别人,就说他自己,一向自认为聪明,听了一遍却也只是略懂皮毛,要想熟练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便揭过不提了,只是一脸兴奋地看着李小婵在纸上写写画画的,不久便将这块地玉米的平均产值给算出来了。
一亩地约莫700斤,算不上好,但也算不上差。
但是显然,李小婵对这个产量很不满意,觉得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确实,比起现代的亩产随便就上千的玉米而言,精耕细作才产700斤,就显得太少了。
姚怀瑾见李小婵眉头轻蹙,小声问:“是不是太少了?”
李小婵摇摇头,说:“勉强算是尚可。但是,我觉得玉米不应该只产出这么多,应该还有上升的空间。我看这块地里的玉米,颗粒一般,想来当初用的种子也普通;还有就是植株之间的距离过小,应该是为了多产,才特意种得这么稠。但是看着土壤的色泽和松散度,估计稠是稠了,肥力却没怎么跟上。”
姚怀瑾点点头,说:“人几乎每年都有增加,地却只有这么多,也难怪有人想多种多收。尤其是那些地少,甚至是没有地的穷苦人家,为了生活,只怕巴掌大的地方,他们都能给种得满满当当的。”
李小婵点点头,忧虑地说:“话是这么说。但是不同的种子,对植株的间距都有自己的要求,若是喜稀的种得稠了些,定然不能高产;若是喜稠的种得稀了些,虽然每株产值都不算小,但是整块地里出产就不多了。而且玉米植株高大,叶子稠密,种得太稠的话,即使粪肥跟上了,但是整片地里都密不透风的,即使玉米摆了穗,不得风和阳光,也难以长得密实圆润。那岂不是费了功夫,却又得不偿失?”
姚怀瑾点点头,说:“适当合理的播种,细心的照看,对于粮食高产也很重要。要不然,即使有上好的种子,也难以种出好东西来。”
李小婵点头赞同,说:“我也是这个意思。这次考察各个村子的麦茬庄稼的情况,选出优良的种子用来杂家育种是一,因地制宜,找出合适的种植方法,也很重要。”
“既然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