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欢-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明瑞问,“这是什么东西?”
“芝麻酱,要做麻酱的。”顾春芽把芝麻酱,香油,盐,少许花椒粉搅拌在一起。
他们头一回听说做烧饼还要涂什么麻酱,更是觉得新奇了。
其实做这烧饼,揉面的工序都不难,只要注意卷面的时候一定要拉薄,多卷几层,因为只有这样,烤出来的烧饼才有层次感。才好吃。
“瞧着倒是容易得很。”顾明瑞到底有经验了,上去也跟着一起做,“要是这个成的话,还真方便,比包子还好做呢。”
有些吃食不过在一个创意,看着不知其解,其实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两人做好后,把圆饼一个个摊好。
顾明瑞又见顾春芽拿了一个小坛出来,一打开盖子,香喷喷的。就问,“这又是啥东西啊?““是蜂蜜!”方茹道,“我在外婆家吃过呢。他们那儿有好多养蜂的人,不过这可贵罢?”
“还好,这一坛一两银子,足够咱们用几个月的了。”顾春芽把蜂蜜取了一小勺调成蜂蜜水。
这儿的蜂蜜可不比她那时候的,纯正的多了。一勺都可以冲的味道很浓。
她把蜂蜜水拿刷子刷在面饼上,再把面饼颠倒过来往下一压,上头就沾满了白芝麻了。
送去石炉后,大家伙儿都很耐心的等着。
“要是卖烧饼的话,冷了可不好吃,不能再去中心街了。”顾应全道。“可咱也没有铺子呀。”
“就在外头街上摆摊好了,离家里近,卖完一批。就来取。”顾春芽这个也想好了,唐达这地方是在双庙街,双庙街的铺子摊子也是不少的,他们就摆在这附近,很方便。比去中心街可方便多了。
顾应全想了想,“倒是可以。”
杨氏笑道。“这还不知道好不好吃呢,你们倒讨论起来在哪儿卖了。”
“肯定好吃,看咱春芽多有大厨的样儿呀。”要说顾应全之前也怀疑,可看女儿做烧饼的时候,充满了自信,那动作一气呵成,确实是练了好些年了,既然她月饼都做的好吃,那烧饼肯定也行。
看他态度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杨氏抿着嘴笑起来。
看看时辰差不多了,顾春芽把石炉的盖子打开,一股浓郁的香味立时冒了出来。
她拿铁夹子夹了放在盘子里。
等一凉,众人急不可耐的就拿了吃。
顾应全咬了一口,惊讶道,“哎哟,这得多少层啊,”他细细数了数,叫起来,“十六层那,比林家那烧饼多了好多层,怪不得那么酥。”
麻酱又香,稍带一些麻,他们都说好吃。
顾明瑞倒有点儿不满足,“要是夹块肉进去,肯定更好。”
顾春芽眼睛一亮,这烧饼是单薄了些,只是一只卖的话,只能卖个两文钱,若是夹块肉,起码能卖到六文钱一只。
她以前在家自个儿做,也是喜欢夹着东西一起吃的,有点儿类似肉夹馍,不过比肉夹馍更加好吃,因为烧饼可比白馍香多了。
“那夹什么肉好呢?”她还夹过鸡肉的,不过鸡太麻烦,还得去骨。
他们又议论起来。
最后轮到顾明益,他说道,“夹,夹酱牛肉,那个可香呢。”
牛肉…
顾春芽看看他,这可怜的娃,这辈子大概还没吃过酱牛肉,因为牛肉太贵,在古代,牛是耕地,交通的主要工具,很少拿来杀了吃的,可不比海鲜便宜。他说香,估计也是路过酱肉店闻到的。
“卖个早点,用牛肉,只怕没人卖得起啊。”顾应全道,“我看还是做点酱猪肉,用猪头来做,他娘,你还会做呢?”
“娘啥不会做呀。”顾冬儿道。
杨氏笑了,“就算我不会做,去问亲家妹子,她可有一手好厨艺。”
顾春芽心想,猪头肉倒是行。
当然,要是还嫌贵,客人也可以选择只买烧饼吃。
听说不做酱牛肉,顾明益的喉咙滚了一下,把头低了下去。
到底还是小孩子,这嘴馋起来都藏不住,顾春芽说道,“为庆祝咱们又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晚上就买块酱牛肉罢!”
“好啊,我去买。”顾明瑞积极响应。
顾春芽冲顾明益眨了眨眼睛,后者腼腆的笑了。

第104章 打听

现在天气也凉了,做猪头肉的话,能放,不会短时间内就坏掉。
顾应全一大早就买了两个大猪头回来,在院子里清洗开了。
看着这满头的猪毛,顾春芽都替他发愁。
幸好顾应全做这种活是一把手,想当初在包子铺的时候,做肉馅都是要用到肉的,刮猪毛那是不足一提。
杨氏这会儿已经在灶上烧了一锅水,叫顾应全把弄干净的猪头拿过来焯一下。
猪头一下水,烧开了,满锅的浮模
方茹在另一口锅里煮着白米粥,刚要盛出来凉一凉,就听外面有人敲门,她忙放下勺子出去开了门。
没想到是顾老爷子来了。
几个人赶紧出来迎接。
“看看你们过得怎么样。”顾老爷子边说边打量,“这院子倒是不错,挺大的,哟,还种了东西那。”
“是些葱,韭菜,平常都用得到,方便。”顾应全道,“爹快里面坐。”
顾老爷子走到屋檐下,又看看几间卧房,数了数,“房间倒是不太多么。”
顾应全道,“给几个孩子住住够了。”
之前听杨氏那么说,嫌孩子们住得挤了,顾老爷子只当这里宽敞的很,谁知道也不大,两个孙女儿还是一个房间,小孙子也没有能腾出来的书房,心里便有些不太舒服。
他来客堂,也是饭厅,坐了下来,见几个人面色开朗,倒是看得出来他们过得很好。
“听说你们不卖月饼了?”
“是的,已经过了中秋了,买的人少。”
顾老爷子点点头,“债还的怎么样了。要实在困难,跟我说。”
“爹不用担心,那债早晚会还完的,现在就只欠四十两了。”顾应全看顾老爷子来了,心里高兴,把实况都说了。
顾老爷子一惊,一百两银子的债那,他当时拿了十五两出来,就算方家那里凑了钱,可也还是太快了。
“看来月饼卖得不错呀。”他笑着看顾春芽。“你那师父果然厉害,教的你手艺那么好。”
原来还真的都信这故事,顾春芽笑道。“我还不及师父的一半。”
杨氏补充道,“三弟,四弟也凑了钱的,不然也还不了这些。”
顾老爷子并不知道这事儿,愣了愣。
“我也不想收。他们存点儿钱不容易,可是偏要塞给我。”顾应全道,“等咱们手头稍微宽松些,就还给他们。”
“也是他们一点心意,你们是兄弟么,还是先给卫大夫还了再说。”顾老爷子还是很欣慰的。那两个儿子懂情谊,倒是老二,竟没有借。他又微微皱了皱眉。
几人说了会儿话,顾老爷子对杨氏道,“你亲家的娘家是在杏田村罢?”
原来还是有目的的,杨氏回道,“是的。公爹是有事情要问?”
“有人来给夏荷说媒,杏田村一家姓王的有意娶她。只是不清楚那边的情况。”顾老爷子有些尴尬,这事儿是徐氏给他提的,光听那些条件,确实挺好,到底依顾夏荷现在的名声,也不太容易找到好人家,那人年纪又不大,二十来岁,还有那么多田,做个填房也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他被上回司徒家给弄得恼火的很,生怕这次又惹出什么事,再出波折,顾夏荷这辈子也甭想嫁出去了,所以他想叫人打听打听,正好柳氏的娘家是在那里的。
杨氏听了就明白了,顾老爷子是想让柳氏问问她娘,那王家到底怎么样。
“不过是哪一家王家呢?”
“说是村东头的,家里有几百亩地的那家。”一个村做地主的人家可不多,又有姓氏,一般是不会弄错的。
杨氏便道,“我一会儿就去跟亲家妹子说。”
顾老爷子就笑了,起来道,“也不打搅你们了,你们忙,对了,不卖月饼了,那以后准备卖啥那?”
“卖烧饼。”顾春芽笑道,“等做好了,给爷爷尝尝。”
“好,好。”顾老爷子连连点头。
众人送了顾老爷子出去,杨氏道,“哎哟,也不知道那王家怎么样,我得叫亲家妹子好好问问大娘,夏荷这孩子可不能再被折腾了。”
“听着倒是不错,几百亩田呢,可是地主了。”顾应全道。
杨氏没他那么单纯,一个地主,一年几百两收入的人家,要娶个娘子肯定也会比较慎重的,这里面肯定有什么缘故。
她急忙去方家了。
柳氏听说是问王家,一拍手道,“还真问对人了,那王家离我们家挺近的,不过,怎么要问起这个来呢?”
“说是他们家有意思娶夏荷。”
“啊!”柳氏惊讶道,“有这回事儿?”
“是啊,今儿公爹亲自来家里说的,就是叫我来问你呢。”
“那王义山是个鳏夫。”
“死了娘子的?”杨氏瞪大了眼睛,“那多大岁数了?”
“年纪倒不大,我估摸大概有二十六七岁。”
杨氏拍了下胸口,她以为李氏又昏了头,要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