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富春山居-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李知远转身再握住英华的手,“别送了,看你书房外头,管事都排长龙了。”
英华朝那边瞧,果然,管事管家们排队都要排到院门口了,她忙抽手提裙朝书房奔去。
李知远瞧着未婚妻好像被火烧到尾巴的小兔子似的蹦进书房,笑着摇摇头,回他下处去了。
傍晚柳家摆洗三宴,并没有请外客,除了寄住柳家大宅的亲戚,便是管事管家们。柳家舅舅陪着杨家几郎并李知远萧明坐了一桌。里头柳五娘做主人,开了几桌,使人请杜夫人和杜九娘,也只有杜夫人一人来。树娘推病不肯来,席间大家都很有默契,并不提萧清和沈家。吃过饭,柳家安排了一只船送李知远回家,萧明也跟着去了。
柳三娘和柳五娘陪着杨氏说话到天黑,回来清槐居,便叫红枣她们收拾行李。
英华因为李知远走了,在灯下闷闷发呆,乍一听母亲叫收拾行李,还问:“娘,你急着回去做什么?”
“我不急着回去。”柳三娘在女儿光洁的额头上弹了一下,笑道:“过几日等你玉薇嫂子来和你办交接,咱们回富春去!”
“啊!”英华又惊又喜,呆住了。
柳三娘把明显瘦了一圈的女儿搂在怀里,笑道:“大房那边早年不是典出去不少地嘛,你耀芬堂兄收一收拢一拢,居然收回三百来亩地,居然有个外地来的傻富翁看中他,把女儿嫁他。你大伯娘的病现在全好了,所以玉薇总算能脱身了。”
“耀芬堂兄那人……命真好。”英华皱眉。
“他那些地都在天长杜家地盘里,将来好不好难说。”柳三娘微微一笑,道:“为着将来省口舌,玉薇已将利害关系都说把耀文耀廷听了,耀文决定今科不考,等明年开恩科也是一样的,陪她到杭州来住着。休说是他,便是你大哥,他倒腾的那些地都在天长杜家地盘里,天长杜家如今是十七公子当家,行事狠辣太过。有你大哥哭的时候呢,你到家只看着,不许乱说话。”
“那就由着大哥吃亏了?”英华甚是不悦,道:“他吃亏是自找,可是会跌舅舅面子呀。”
柳三娘笑骂道:“几顷地而已,算不得大亏。让他吃个亏与他有好处。”说着自袖内抽出一个小卷轴,道:“你看,这是与你大哥准备的地,将来国子监,官学,文庙都在那一块。”
英华把卷轴摊在灯下,图中虚虚的画了几个大圈,圈中什么都没有写,唯有一处圈标着尺寸方向。英华这一向看的不少,在心里算一算,就晓得这块地足有五六亩。乡下地方五六亩地是极不值钱。可是京城的国子监是什么地方?国子监周围说是寸土寸金也不为过。在国子监附近弄这么一块地盖房,每一间房子都会有国子监的学生,外地来的举子抢着租下的,说是下蛋的母鸡也不过。
英华眯起眼打量这块地,想了半日,道:“盖三层楼不会太高罢。”
“四层楼都行。”柳三娘笑道:“这一片是咱们的地盘,你舅舅说了,建暗沟和下水管道上多花些钱,房子便是多盖一两层,多住人也无妨。那两家必是舍不得把钱花在这上头的,咱们房子盖高了,他们也不会盖低。一两年看不出来,过二三十年京城住满了人,就到他们挨骂的时候了,这是明着坑他们一把。”
英华回想小时候舅舅在她家住着,半夜下暴雨,积水漫到床上把他生生呛醒,后来舅舅受不了,找了一帮人来挖阴沟,挖到街道上时还被城厢军罚了钱,不由笑了。
柳三娘看着卷轴半日,笑眯眯道:“盖三层半,顶上半层少收租钱,也给穷学生留条活路。英华你记下来。”
英华忙跳起来寻纸笔,把这一条记下来,又道:“学生便是不穷,带着厨子烧火弄饭也甚是烦神,咱们既然是租房,很可以弄几个大厨房出租的。”
柳氏点头道:“新京城比不得东京到处都有小食店,大厨房甚好,写上写上,最少要三个。”
英华忙记下来,她们母女两个回忆从前东京生活的方便和不便,想了许多条写下来,再挑一挑捡一捡,大致就把租房的轮廓划出来了。英华在书房里做事习惯了,从新誊写就是三份。
柳三娘也不提醒女儿,乐呵呵在边上看着,候英华写完了,才道:“你五姨在舅舅和我面前极是夸你,说我把你拘在内院可惜了。回富春之后,你是专心备嫁呢,还是再揽点事儿做?”
“我做事。”英华想都不想,立刻说:“天天在家针头线脑,小里小气的实在无趣。我就觉得看往来文书极有趣。虽然我不在富春,可是就看那些文书,我闭上眼睛,就能想像新京城是个什么样儿。好像新京城就是在我眼前一点一点建起来似的,真有意思。”她说着这话,眼睛在灯下闪闪发亮。
“那是当然。”柳三娘的眼睛也亮的出奇,“再过一百年两百年,人家记得你不是谁的祖母,提起你来要说:哦,那是建新城的王家二娘子,多带劲。”
英华贴着柳三娘的耳朵说:“五姨说了,她要立一块碑,上面刻上她和我的名字,要让人家晓得我们做了什么事,再悄悄埋到哪里,总要让将来挖到碑的人吓一跳。”
“那我也要弄块碑,刻上我和你玉薇嫂子的丰功伟绩,埋到王家的坟山上去。”柳三娘在女儿背上用力拍了一下,道:“这几日把书房收拾好,过几日玉薇来了好办交接。我们家搬到府城郊外去了,你去了,必定闪瞎你的狗眼。”
眼前这一大排土墙茅草顶的房子就是新家?杏仁盈盈一笑,过来请二小姐移步,带着二小姐进了东边侧院的门,就见一道草顶长廊上挂着横幅,上头写着一串墨汁淋漓的好字——汝当一日三省,才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读书!
这是?英华揉着快要瞎了的狗眼,看向杏仁。杏仁低下头,轻声道:“三省草堂,名字是老爷取的,横幅是——姑爷挂的。”
难怪在杭州她娘就特别提,到家杏仁就领她来看,原来是李知远调皮了。英华笑出声来。
杏仁已经调头走出几步,笑道:“二小姐,西院住着大少爷和来三省草堂补习的亲戚朋友,吃住都是少夫人在照管,她老人家盼你来家止非一日呢。”
英华跟着杏仁进正院,穿廊过堂到后院,从一排草房边的月洞门进去,有一个小院,新盖的草房十来间,条件虽然简陋,但是屋子很高,窗棂上糊着雪白的棉纸,屋子里也使白浆涮的雪白,配上新打的木桌木凳,满屋子松木香气,看上去就很舒服。
杏仁引着英华去浴室,英华洗澡,她也不就去,隔着屏风把二小姐不在的这几个月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说把英华听。
原来自从得了开考的确信,王翰林把女婿儿子侄子拢到一起读书,和李知远一起施药的那十来个书生自然附来,和王翰林交好的几个老朋友送儿子来也都收下。翰林考前辅导,全国仅此一家啊,休说觉得自己考不起的书生拼了命要来,考得起的书生们想一想考取了能在朝堂上跟楚王赵恒平辈见礼,小命都不要也要来啊。
老翰林面软不能拒。都是曲池乡亲,指点一下多涮好感度啊,正好缓和一下拆迁户的对立情绪哇,柳三娘非但不拦,还在郊外弄了好大一个三省草堂给曲池学生集中复习备考,于是涮涮涮一下子冒出一百来个沾亲带故正当考的。老翰林搬到三省草堂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当中去,所以柳三娘就带着随身家当陪老朝林在郊外居住,每日早起去府城,晚上才回,家务事理所当然交把黄氏。可怜黄氏享受惯了的人,现在每日起早睡晚要安排小两百人吃饭,还有几十个借住的衣住都要照管,千头万绪手忙脚乱晕头转向丢三拉四,现在盼小姑子来家比从前盼管家更甚。
英华轻笑几声,问:“我走时使的那谁去庄上,他回来没有?”
杏仁笑道:“早回来了,说没有消息,二小姐放心罢。”
英华长吐一口气,笑道:“甚好甚好。我在杭州时,每次收到家信都在心里打鼓,你们又不提,我又不敢问,生怕叫娘晓得了。”
“夫人不知。”杏仁小声说一句,恰好老田妈在院子里喊:“杏仁,你们院里的冬衣送来了,来点收。”杏仁忙扬声答应了一声,出门喊了林禽同去收冬衣,小海棠便进来守在外头。
少时英华洗毕出来,便见院子当中太阳底下拼着几张大方桌,一叠一叠衣料和绵絮细麻线在桌上磊的高高的,桌边另有两只衣箱,林禽在那里点数,杏仁在一边记数,红枣并几个小丫头在一边打下手。英华晓得那是她的衣裳,踱过去瞧一看,不是细麻布就是月白绸,就有两条带颜色的裙子还是天蓝色的,英华就问闲在一边的老田妈:“今年的冬衣是谁管的?”
“玉薇娘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