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事-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妈妈轻声说:“倒是没有听说——不过今年雨水都少,七奶奶娘家那里,听说田地都旱得厉害,今年秋天田里收成怕是好不了。七奶奶陪嫁的庄子田地只怕也歉收。她想约奶奶您一起开铺子,八成是想这边能赚些,填填那边的亏空。”

四奶奶想了想,微微摇了摇头。

可能没有这么简单。

这个七弟妹不是个没成算的人。虽然遇着年景不好,可是七奶奶嫁妆不薄,这一点亏损,她亏得起,伤不了元气。

而且开古董铺子,可是个烧钱的买卖,一件古董玩器上头就能压成百上千银子,进货售卖的门路也不是一般人摸得准的。一个弄不好,会倾家荡产。

七奶奶怎么会打起这个主意呢?

四奶奶手里是有两间铺子的,但都是做些小生意。要么就把房子铺赁出去,虽然赚得少些,可是胜在安稳省心。

“这两天没事,你且让你侄儿打听打听去,别是谁撺掇着七弟妹想诳她的钱。”

胡妈妈一口应下。

四奶奶微微出神。

七奶奶来,说的可不止想一起入股开铺子这一件事。

还提起她娘家那里,有年纪和又林差不多的少年。言下之意,都不用去猜。

只是刚才四奶奶没有接她的话,七奶奶也就识趣的没有再提起。

一家有女百家求,这挑女婿的事情可不能轻忽。

正说着话,就听见德林的声音在外头喊:“娘,娘。”

四奶奶刚才的心事顿时抛开了,笑着应:“听见了,快进来吧。”

掀起竹帘,又林牵着两个孩子走了进来。德林迈进了门坎,就蹬蹬蹬的跑过来扑进了四奶奶怀里头。

四奶奶让他扑得朝后一靠,笑着搂住他:“今天的字写完啦?哟,你吃什么了?”

“吃了核桃糕。”德林嘴边儿其实还没没擦干净的点心渣呢:“是姐姐买的。”

“怪不得一股核桃香呢。”

四奶奶抬起头来,朝玉林招了招手。

玉林慢慢走了过去。四奶奶问她:“今天看了什么书?写了多少字?”

“上午魏妈妈教了一会儿针线,下午写了五页纸。”

四奶奶点了点头:“魏妈妈的针线在咱们家可以说是头挑了,你要好好的用心学。”

玉林低头说:“我记住了。”

虽然四奶奶对玉林不象对德林一样又抱又亲的,可是现在这态度也比从前的漠视好多了。

第71章 吃斋
 
   去庙里,其实是李家每年都会进行的一项重大活动。李老太太去庙里吃斋,听讲经。四奶奶因为怀孕,生子,倒是有两三年都没去过了。又林倒是每回都陪着李老太太一块儿去。李光沛呢?他事情多,难能在山上清闲两日,有时候就只能望山兴叹,把老母老婆女儿送去,自己孤单单的回家来。过几日,再抽出空子来去接她们回来。

庙里单僻了院子招待香客,夏天镇上暑热难当,所以不少人都会到山上来小住消暑。有的人家甚至一住一个夏天,直到金风吹起,树叶转黄的时候才打道回府。

庙里的斋饭烧得相当有水平,当然,全素的,连点儿荤油都没有。但是一样让人吃得余香满口,回味无穷。又林很喜欢其中几样,素烧茄子、煎豆腐,还有一道清汤面。这些东西大概和尚们天天都在吃,但能烧到这么好吃,可见十足本事。清汤面里有笋丝、青豆、面条筋道,汤也香得很。

又林说:“可惜咱们家厨子不会做这素面。”

李老太太笑着说:“天天吃就不稀罕了。这面就算好吃,让你连吃十天半个月,包你想肉味想得受不了。再说,人家这做面的手艺可是招徕香客的法宝,自然不会随便让别人知道了。”

这倒是。山上的庙又不光这一间,凭什么让香客们选择这一处而不是别处?一是地方幽静,二就是这素斋有名了。

李老太太说得很对,素斋偶尔吃吃,尝个鲜,清清肠。要真是一年到头天天的青菜豆腐,又林觉得自己会想肉想得眼放绿光的。事实上她现在就开始馋肉了。偏偏山上实在没什么肉吃,又林只能用偷偷带来的肉脯肉干解解馋,或者看到素鸡素火腿什么的时候安慰自己——瞧,这不是有鸡有火腿么?只要忽略前面那个素字就行了。

李老太太听经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过了没两天,她还有了伴儿。李家的邻居,朱家老爷子和老太太也上山来避暑了。朱老太太比李老太太年纪还要大着将近十岁,但一个是养尊处优,一个却是早年守寡,两人看起来年纪相差并不算大。一说起旧时的事情来,什么旧戏台、胭脂井,落马桥,凑到一起有说不完的话,真是相见恨晚。

德林也找到了乐子,抓鸟逗鱼的没一时安生。这里比李家要宽敞,早上起来,山里的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雾霭就在身边浮动,伸出手去,可以抓到满满一把的潮意。

寺院后面有很大一片竹林,德林忽然伸手指:“兔子”

兔子的动作很快,又林只看见一抹灰影,兔子已经窜进了竹林里头。

德林摸爬滚打的,把自己整出一身汗,也没揪着半根兔子毛。

俗话说狡兔三窟,虽然兔子是在这儿没影的,但只怕早就从别的洞口跑了。

白芷捂着嘴笑:“少爷这样,到明年也抓不着啊。”

又林好奇地问她:“你知道怎么抓?”

“知道啊。”白芷说:“以前跟同村的孩子一起去抓过兔子,先找着其他洞口,用杂草堵起来,再用烟熏,用网兜和筐子罩在兔子窝的洞口,等它们自己受不了窜出来,一抓一个准。然后就在外头烧了吃。”

“好吃吗?”

白芷笑着说:“先前不会,外头都给烧得半焦了里面还生的。后来就知道窍门儿了,有个小姐妹还从家里偷偷带盐出来,起先她家里没发现,后来盐罐都给拿空了,她家里人觉得不对——为这事儿她还挨了一顿打呢。”

盐可是金贵东西,一家有多少盐那是绝对有数的。有的人家会把鸡蛋、腊肉和盐这些东西都放在高处或是藏起来,以防老鼠、野猫,还有馋此的孩子去偷吃。

德林的注意力只放在了一个吃字上:“吃兔子?姐姐,等咱们捉到了兔子,也生火烧来吃吗?”

又林失笑:“不成,这可是在寺院,怎么能杀生吃肉呢?”

德林对素斋的新鲜劲儿也过去了,在家里的时候哪顿也没少了他鱼肉禽蛋的,上山来什么都好,就是吃不着肉。

虽然不能吃肉让德林很受打击,但他很快重新振作,又孜孜不倦的去寻找兔子窝了。玉林十分乖巧地在一旁看着,又林问她:“你不去和他一起玩?”

玉林摇了摇头:“头发会乱的。”

这倒是,竹枝野草生得茂密,在里面钻进钻出地的,德林的头发早就乱了,要是小姑娘去,肯定也不能幸免。

玉林的性子就是这么安静懂事,虽然又林总觉得她一板一眼,循规蹈矩的,少了许多孩子的乐趣。可是又林也得承认,姑娘和小子是不一样的,男孩子享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利,而女孩子……她们必须规矩、本份、心灵手巧,懂得忍耐。

德林先看见了远远走过来的人,高兴的跳了起来:“朱大哥。”

又林转头去看,朱慕贤正沿着小路朝这边过来,身后还跟着他的小厮书墨,提着沉甸甸的一大兜书。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呢?”

又林笑着同他见礼,答了一句:“他刚才瞧见一只灰兔子,正满处的找兔子窝呢。”

朱慕贤十分惊讶:“这里还有兔子。”

“有的,刚才我们都看见了。对了,你这是从哪儿来?”

“天气热,书院里好几个中暑的,所以先生也给我们几日假。正好山上清静,也能好好的温几天书。”

“上半晌朱老太太还念叨你呢,说怕你热着了。”

书院里那么多学生挤在一间屋里诵读、写字,这会儿又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屋子不大,偏偏一下子要容纳这么些人,要是冬天的话,说不定比外头暖和。可现在天气还热着,这么些人挤在一起,只会更加闷热。加上书生人本来身体就弱,很容易中暑。

德林很亲近朱慕贤。朱慕贤书读得多,人又耐心,经常可以答出德林那些千奇百怪的问题。

第72章 父母
 
   “祖母一向如此,总当我还是三五岁的样子,处处都不放心。”

“可不是,晚辈长得再大,在长辈眼中依旧是孩子。”

朱慕贤点了下头。

初秋的阳光穿过密密的竹叶,落在人的身上,手上,衣上。明亮的光斑跃动着,耀得人有些目眩。

人们时常说秋高气爽,着实是这样。西风渐渐吹散了暑热,天愈发的蓝,阳光也显得更加明媚。在镇上的时候,可见不着这样蓝的天,风声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