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海生死劫-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分子,仍是他面临的魂棘手的难题。从另一方面说,只要这个症结不解除,那么一旦邓小平离职后,中国的情况,仍会有突变的可能。
我与朱家虽说已获平反,但我们在社会上地位尚属不稳,因此我们愿与这些新邻居和平共处,甚或尽可能给予他们各种帮助照顾厩,以提供他们方便。比如,我们让他们把食物置放在我们冰箱里,还借给他们扫帚拖把之类。那位女造反起家的干部,没将那小棚屋安在我们花园里,已是谢天谢地了。假如她要这么做,我们也是没有办法的。
可能弄堂里其他那些不属过去的阶级敌人或资本家之类的,便没我们这般驯服了。因为鲁英跟我和朱太太为此打了招呼,而居委会也告诉大家,说那幢住宅大楼正在营造之中,是专供这些拆迁户居住的,待大楼竣工,他们就将搬回去了,这条弄堂就会恢复原状的。
自一九七八年以来,我接待了好几位来自国外的亲友,其中包括我的妹妹海伦及她丈夫。当我在文革中大难不死的消息传到欧洲及北美后,许多朋友都给我写信问好。一九八零年七月,我收到老朋友约翰·埃特斯爵士(sir。ohnaddis)的来信,他告诉我,他将访问中国,并在八月份抵达上海。他问我,届时能否与他见面。约翰·埃特斯是个汉学家,他很欣赏中国文化,对此颇有研究。我与丈夫早在四十年代就结识他了。五十年代他在北京任英国驻华代理大使时,常来我家作客。后来他任驻菲律宾的英国大使时,我们也是常有交往的。一九六五年他到中国来休假时,也来上海看望我。也是位有名的瓷器收藏家,他的许多收藏品,都赠给大英博物馆珍藏。我很愿意听他对我所收集的珍品的评鉴。
一九七二年我还在因监时,在报上读到,他被派往北京任首席大使的消息。一九七三年我出狱后,当时的形势,无法使我与他取得联系。然后在一九七四年,还是从报上得知,他离开北京告老退休了。这次收到他的来信,我当然十分希望能与他见面;但我又不愿此事令政府对我生疑,以至影响了我的出国。因此,在答复约翰以前,我就去向户籍警老李请示了。
我在派出所找到老李,他从里面办公室出来,隔着桌予在我对面坐下。我说:〃我收到一封原驻北京的英国大使一封信,他是我的老朋友。他将要来上海访问。现在他写信来问我,能否与我见面。〃说着,我便把他的信拿出来逐字逐句地译成中文读给他听。
老李听完后,一言不发。我便问他:〃你看我应该见他吗?那你自己决定,这是你的私事。〃老李说。
〃你的意思是,我应该见他?〃我又问他。
〃假如你不见他,他不是会觉得很奇怪吗?〃老李说。
〃你认为,我应该与他见面?〃我说,试探着他究竟是不是这个意思。
〃我并没这么说。要不要见他,这纯属你个人的私事。〃他颇显不耐烦地说。
〃我想听听领导的意见。约翰·埃特斯是一位大使,不是那种教师之类普通人,他是个政治人物。〃我告诉老李。
〃我不能对你的私事发表意见。〃老李说。
〃好吧,既然这样,我还是写信告诉他我不能与他见面。〃我说。
〃我又没说你不准见他。那么我应该见他?这完全是你自己的事。〃老李说。
我蓦地悟过来了,我这是给老李出了个难题了。我已领会,他是同意我与约翰见面,但又不愿负公然表态的责任。因此我就说。:〃好吧,那我就写信告诉他,我要与他见面。〃。
老李笑着说道:〃那完全由你个人决定。你看我可以请他来吃饭吗?',我问他。
〃你那阿姨做的莱,适宜招待一位大使吗?另外,你们门口外那些小棚屋怎么办呢?他在文革前来过你们家,这样一来,他对你现在的居住条件又会有什么想法呢?〃他在不觉中提醒我的几句,倒显得很实在。
〃好吧,那我带他去饭店吃饭。谢谢你对我的提醒。〃我从条凳上起身打算告辞了。
老李也起身说:〃我又没说什么,〃他说。〃这完全是你个人的私事。反正,我感谢你听我汇报了这件事。至于约翰来沪的具体日期,我会及时向你汇报的。〃我说毕,就回家给约翰写回信了。
七月底一个炎炎的暑日,我收到一份来自公安局的印刷信,通知我去面晤。待我赶到那里,接待室除了我外,还有一个小伙子。他显得很是焦虑不安,一味在几张长凳间踱步,并不时撞在那些凳角上。看见我进来,他就问我:〃你来这儿是领取护照吗?〃我点点头坐下。他在我跟前站定,紧张地问:〃你想你会被批准呢,还是被退回?我想很快就会知晓了。〃我说。
〃如果被退回了,还可以再申请吗?〃他问我。
〃还是坐下来安静地等着吧,我不知还可不可以再申请,待轮到你时,可以去问问他们。〃我跟他说。
他兀然坐下,双目却紧盯着那紧闭着的房门。门开启了,他猛一下跳了起来。但叫的却是我。显然,他比约定时间来得早了一点。
我随手关上门在写字桌前坐下,将那封印刷信摊在桌上。
那位工作人员对我说:〃你是申请去美国的护照吗?是的。你去旅游的目的呢?〃他问。
〃我去探望我妹妹,为了亲人团圆。〃我说。
〃你还想游览其他国家吗?是的。一路过去,我想看看加拿大及欧洲的朋友。〃我答道。
〃你在国外有许多朋友吧?到处都有朋友。〃他拉开抽屉,取出那份我盼望已久的护照说;〃你的申请批准了,给你护照。政府希望你们能早日与亲人团圆。你可以去美国看望你妹妹,也可四处转转看看你的朋友。见到他们时,动员他们来中国看看,跟他们介绍一下这里的新变化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情况。让台湾台胞也回来看看嘛,他们完全可以来去自由。我在台湾没有熟人。〃我说。
〃那你就动员在香港的朋友们回来联营合资嘛,动员大家回来看看。〃他说。
我一边频频点头,一边瞥了一眼护照上的照片,以核实一下有没有差错。
〃你一到美国,就向当地中国领事馆报到注册。〃那人对我说。
〃我妹妹住在加州,那边没有中国使馆。〃糟说。
〃那地方没有中国领事馆办事处?〃他似有点不相信。
〃我妹妹住在郊区。〃我说着就走了。
在门口,我与那急撞而入的小伙子,撞了个满怀。
下一步,就要去美国领事馆签证了。为了避免大清早候在门口排队,我就给上海渣打银行经理,一位爱尔兰血统的英国人打了个电话。那个时期,要造访外国居民是需要勇气的。一般来说,不是在外资公司工作的中国人,是不敢轻易这样做的。
我是经过好几天的深思熟虑,才冒险来到圆明园路渣打银行办事处。在四十年代初,我与丈夫,曾和英国及香港的渣打银行分行有过来往。目前这位继任的经理,对我们应当还是有印象的。文革以前,他们来过我家。因此我到那边,那位年轻的英国经理又惊又喜地接待了我,并告诉我,香港和英国的银行工作人员,曾听说我已在文化革命中身亡了。并说,我的死讯,已被美国新闻记者斯旦莱·卡诺(staneey karnovr)写入他的著作《毛泽东和中国》(mao and china)一文之中。我在燕京大学的老同学韩素音,在她的自传里记载着此事。
我请他立即转告香港分行,我仍活着,而且健康无恙。然后,我请他在美领馆托个熟人,为我特约个时间办一下签证。他说,美领事馆的几个职员,都与他同住一幢专供外国侨民居住的公寓里。他会把我的情况转告他们的。
两天后,我去美领事馆取得了签证。
11月初,约翰·埃特斯爵士抵达上海了。我告诉他,我确定在秋天离开中国。我俩坐在宾馆宽敞休息室内两张安乐椅上谈着话。在房间一端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一位服务员,他可以对我们的举止看得很清楚。虽然这中间还有一段距离,他是听不清我们的谈话内容的。但我没提及自己的囚禁和女儿的死,我只是跟他谈了一下有关我的平反及曼萍的追悼会之事。我也告诉他,我的文物瓷器已被归还了,并已将其中十五件捐献给上海博物馆。他问是否可上我家看看留存下来的珍品。因为他在一个中午将有一次官方的宴请,我请他在同一天去东风饭店晚餐。东风饭店是过去的上海夜总会,典型英国式的格局,曾享有〃东方最长的酒吧〃之称。我说:〃我看看,可否在餐后安排一下请你来我家。我想看看,你最近几年是怎样过的。〃约翰说。
当我告诉老李,约翰先生已抵达上海,并已与他会晤过后,老李就问我:〃你有无把你自己及女儿的遭遇告诉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