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剩女农家乐-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掉水分,这样,只要不受潮,在常温下一年四季也不会坏掉。特别是晒干的红薯片煮稀饭,很甜很香,跟放了白砂糖似的。 

饭后,韩子明去南头屠户家里隔了两斤肉,算是给先生的礼条子,还特意备了一些礼钱。 

在韩玉的强烈要求以及林氏的援助下,这才能够跟着一起去学堂看看,白泽也一块去。 

就算出了门口,韩子明还是嘟囔了一句:“你小妮子家,不老老实实在家里绣花做活,去学堂干啥,幸亏有了人家,不然让人家说三道四戳脊梁骨,以后想嫁人都难!” 

韩玉一副得意的神色,说道:“我就是想看看大哥二哥在什么样的地儿读书,不然不放心。” 

韩子明一把抱起韩玉,继续走路,说道:“你个鬼灵精,还不放心,知不知道啥叫放心,啥叫不放心?” 

“我知道!” 

韩冬抢答似的,急急忙忙说道,“放心就是吃得下睡得着,不放心就是吃不下睡不着。” 

韩俊的手刚伸出去想推韩冬的头,谁知韩冬侧身后退一步躲开了,还得意地来了一句:“我就知道。” 

“天天除了吃就是睡,瞎长一身膘,没出息。亏着不是一头猪,不然,先宰的就是你!” 

韩子明瞪了韩冬一眼,上去推了一下他的脑袋,没有被他躲掉,说道,“做人要是不勤勤,到哪人家都不喜欢。” 

韩玉在韩子明的怀里偷笑,甚至想到了二师兄的四大愿望:四周栏杆都拆掉,天上纷纷掉饲料。天下屠夫都死掉,世界人民信回教。与此同时,还顺便联想到了国宝熊猫的最大愿望:拍一张没有黑眼圈的彩色照片。 

出了胡同,沿大路走到十字路口,往北走两三百米左右,在杏花村和崔寨的交界处,就是杏花村的学堂楹联。 

学堂,都是寻常的农家孩子读书的地方,一般都是属于那种家里有点钱,请不起私塾先生,但又想让孩子读书出人头地的。像韩玉堂,做生意,家里很是富贵,就专门给韩文才请了先生,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家庭教师,而不是送来学堂。毕竟一个先生,几十号学生,不可能谁都照顾得到。 

杏花村的学堂大门朝东,寓意紫气东来,说是大门,其实比寻常人家的门口大不了多少,门楣之上挂着一个牌匾,黑底阴刻的三个金字:讲学堂。两边挂着两幅楹联,都是行楷书写而成,刚柔并济,入木三分,颇有王羲之的风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学堂之内传来整齐的读书声。 

韩冬朝里面探了探头,咽了咽口水,神色有些兴奋,夹杂着紧张,脖子缩回来,说道:“他们念的可真整齐。爹,我们是不是来早了,先生都还没下堂呢。” 

“死小子,难不成让先生等咱们?” 

韩子明把韩玉放下来,也伸长了脖子往里看,一副“事后诸葛亮“③的神情,说道,“你以为爹不知道啊,这个时间先生肯定正忙着教书,咱们在这等等,显得尊重。” 

韩玉朝里面看了看,隔着窗子可以看到先生的正面,是个四十多岁左右的男子,峨冠博带④,一手书卷,一手戒尺,一举一动,温文尔雅,浑身散发着一股子文人的气息。她这才放下了心,毕竟要是教书先生奇葩,就不是”诲人不倦”了,而是“毁人不倦”。 

“人都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今儿个拜了师,你们都得听先生的话。” 

看几个人都不说话,韩子明又教训道,“待会儿,我会和先生说的,你们要是不听话不好好学,让他尽管打尽管骂。”说到这,韩子明指了指里面的先生,说道,“你们看到没,先生手里的戒尺,就是专打不听话的学生。” 

“放心吧爹,我跟大哥都听话的很。” 

韩冬眉毛一挑,转向韩玉,说道,“小玉,你说是不是?” 

为了调节氛围,韩玉故意淡淡地说道:“大哥听话,大家都知道。你,没看出来。” 

“你,你……小玉,你是故意的吧。” 

韩冬气得直接结巴了,转向韩俊,说道,“大哥,你说说,我哪里不听话了,虽然平时吃饭吃的多了点,偶尔睡个懒觉,但爹娘的话那是说一句听一句,说一百句听一百句。” 

韩俊学着韩玉的语气,淡淡说道:“是吗?当初趁爹娘不在家,领着小玉出去玩,害的小玉的头被人砸破,流了那么多血。爹娘嘱咐多少遍,前段时间你下坑洗澡洗了多少次?” 

韩冬立即就闭了嘴,脸憋得通红。 

“你也知道脸红,跟猴屁股似的。” 

韩子明也忍不住笑了出来,不过立即就严肃起来,说道,“以前的,咱一笔勾销,以后要是不听话,那就不能惯着了,挨打都是轻的!听见没有?” 

“听见了。”韩冬的声音跟苍蝇嗡嗡似的。 

几个人中,笑得最开心的就数白泽了,他虽然也有兄弟,但两个兄长的年龄大很多,没有共同话语,看到韩玉兄妹三个在一块,仿佛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 

“快看,先生出来了!”韩冬喊了一声。 

…………………… 

注释: 

①本句出自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原为东林书院楹联。 

②出自孔子《论语·学而》。(PS:想必没人不知道吧,孔老夫子什么的,为了保险,啸月还是画蛇添了个足。) 

③事后诸葛亮: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成语谜面:孔明来晚了。 

④峨冠博带: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出自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必定是峨冠博带一个名士大夫。”(PS:刚被这个成语卡住了,开始以为是《赤壁赋》,后来以为是《核舟记》,都不是,但在后者得到灵感才想起来,坎坷……) 

*********** 

(检查了两遍,不知道还有没有虫子,求捉。。接到可爱的编辑通知,9号上架,到时候得加更呀~各种紧张不安,文的质量绝对保证,妹纸们放心。) 

【第040章】 白泽秘密

学堂的先生名叫孙子楚,现年四十五,是个秀才,人人见了都要叫一声孙先生,更庄重一点叫孙夫子。他先前并不是杏花村人,后来通过县衙谋到这份差事之后,才从外县举家搬迁来到这里定居。 
在云锦有个说法:二十老秀才,五十少进士。 

顾名思义,秀才科容易,二十岁考上秀才已经很老了,但进士科非常难,哪怕是五十岁考上,都是年轻的。 

这孙子楚二十岁岁便考上了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进士科考,到现在整整十余次,一直名落孙山,榜上无名。 

但不得不说的是,自从云锦王朝重文轻武的诸多政策颁布以来,无论是繁华京城还是乡野农家,文人是极其受尊重的,哪怕只是层次最低的秀才。甚至那些学堂读书的童生,都是村里的宝贝蛋,毕竟村里要是能出几个文人,那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荣誉,而是全村的骄傲。 

其实并没有下堂,孙子楚看到韩子明领着几个娃子在门口,连忙迎出来而已。一来出于对后辈的关爱,望其成才;二来多一个学生就多一些收入。 

“哎呀,孙先生,你看,我们是不是打扰到你讲课了。” 

看到孙子楚赶出来,韩子明连忙上前说话。 

“没打扰,没打扰,几个娃子都来读书吗?” 

孙子楚精神很好,语气神色都非常和善,随后看着韩玉,打趣地说道,“怎么,你个女娃子也想来读书?” 

“哦,孙先生,来读书的是我家的两个娃子,这个是老大韩俊,这个是老二韩冬。” 

韩子明分贝指了指韩冬和韩俊,随后又指了指韩玉和白泽,说道,“这两个是来凑热闹的,非撵着跟来看看不可。”说罢,他从怀里掏出红纸包好的礼金,和手里的礼条子一起递到孙子楚面前,不好意思地说道,“这些还请孙先生收下,你也知道,咱不是富裕人家,先生别嫌少就成。” 

孙子楚接过去,还是客气了一下,说道:“不少,不少,就是个形式,走走过场,多少都没关系。” 

实际上,韩子明送的这块两三斤的肉已经让孙子楚心里很高兴了,在学堂中三十五个学生中算是多的,加上礼金,真不是个小数目。 

“你俩死小子,还愣着干嘛,还不喊先生?!” 

看到韩俊和韩冬站着不吭声,韩子明在两人的头上推了推。两人反应过来,异口同声地喊道:“先生。” 

孙子楚朝两人点了点头,说道:“既然来了,以后可要好好读书。” 

韩子明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说道:“孙先生,以后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