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往事并不如烟-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给弟弟们的信(散文集) 开明书店1936年出版 

〔3〕英国风采录 商务印书馆1945年出版 

〔4〕英人法人中国人 观察丛书1948年出版 

〔5〕英国和印度 科学书店40年代出版 

〔6〕玛纳斯河垦区—新疆旅 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出版 

〔7〕新疆新面貌—新疆旅行通信集 作家出版社出版1957年出版 

散文 

〔8〕关于“睡庙求医”的故事(1928年) 原载《语丝》第4卷第18期,1928,4月30日 

〔9〕小病 原载《真美善》第6卷第6期,1930,10月16日 

〔10〕残花(1930,5月) 同上 

〔11〕母亲(1930,8月13日) 原载《真美美》第7卷第1号,1930,1月16日 

〔12〕墙(1930,11月28日) 原载《新月》第3卷第7期 

〔13〕一条河流般的忧郁(1931年) 原载《新月》第3卷第12期 

〔14〕一段军行散记(1932年1月1期) 原载《新月》第4卷第1期 

〔15〕悼志摩先生 同上 

〔16〕施用闷药前后的心理与感觉 原载《观察》第2卷第9期 

〔17〕来京记(1933年2月) 原载《语丝》第3卷第14期,1933,4月1日 

〔18〕豁蒙楼暮色 原载《新月》第4卷第7期,1933,6月1日 

〔19〕记田汉先生 原载1935年《中央日报·文学周刊》第38期 

〔20〕我们的志趣和态度 原载《观察》第1卷第1期,1946,9月1日 

政论和报告书 

〔21〕布洛克及其名著—《十二个》 原载《北新》1928,5月16日 

〔22〕《新评论》发刊词 原载《新评论》1940,1月 

〔23〕论剧本—西南剧展献言之一 原载1944,2月15日《力报》 

〔24〕论剧人—西南剧展献言之二 原载1944,2月16日《力报》 

〔25〕论观众—西南剧展献言之三 原载1944,2月17日《力报》 

〔26〕《客观》政论 原载《客观》第7期,1945,12月22日 

〔27〕失败的统治 原载《观察》第1卷第3期,1946,9月14日 

〔28〕我们对于美国的感觉 原载《观察》第1卷第11期,1946,11月9日 

〔29〕论上海民乱 原载《观察》第1卷第16期,1946,12月14日 

〔30〕论张君劢 原载《观察》第1卷第19期,1947,1月4日 

〔31〕辛勤·忍耐·向前 原载《观察》第1卷第24期,1947,2月8日 

〔32〕中国的政局 原载《观察》第2卷第2期,1947,3月8日 

〔33〕三百二十位读者意见的分析与解释 原载《观察》第2卷第12期,1947,5月17日 

〔34〕大局浮动、学潮如火 原载《观察》第2卷第13期,1947年5月24日 

〔35〕论文汇、新民、联合三报被封及大公报在这次学潮中所表现的态度,原载《观察》第2卷第14期,1947,5月31日 

〔36〕学生扯起义旗,历史正在创造 同上 

〔37〕读孙科谈话 原载《观察》第2卷第18期,1947,6月28日 

〔38〕政府应对〈纽约下午报〉的攻击采取步骤表明态度,原载《观察》第2卷第22期,1947月7日26日 

〔39〕艰难·风险·沉着 原载《观察》第2卷第24期,1947,8月9日 

〔40〕“为中国农业试探一条出路”刊出后的响应,原载《观察》第3卷第5期,1947,9月27日 

〔41〕白报纸! 原载《观察》第3卷第9期,1947,10月25日 

〔42〕评蒲立特的偏私的,不健康的访华报告 同上 

〔43〕评《出版法修正草案》 原载《观察》第3卷第15期,1947,12月6日 

〔44〕论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开除学生全国专科以上学校不得准其入学之不妥,原载《观察》第3卷第16期,1947,12月13日 

〔45〕我们建议政府调查并公布白报纸配给情形,原载《观察》第3卷第19期,1948,1月3日 

〔46〕风浪·熬炼·撑住 原载《观察》第3卷第24期,1948,2月7日 

〔47〕论程梦明案兼社会有心人能否合拢来做一点事情 同上 

〔48〕国大评论 原载《观察》第4卷第9期,1948,4月24日 

〔49〕第二个“闻一多事件”万万制造不得 原载《观察》第4卷第10期,1948,5月1日 

〔50〕评翁文灏内阁 原载《观察》第4 卷第15期,1948,6月5日 

〔51〕政府利刃指向〈观察〉 原载《观察》第4卷第20期,1948,7月17日 

〔52〕吃苦·苦斗·尽心 原载《观察》第4卷第23、24期1948,8月7日 〔53〕一场烂污 原载《观察》第5卷第11期,1948,11月6日 

〔54〕政治失常 原载《观察》第5卷第13期,1948,11月20日 

〔55〕我们的自我批评·工作任务·编辑方针,原载《观察》第6卷第1期,1949,11月1日 

〔56〕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工作 原载《观察》第6卷第2期,1949,11月16日 〔57〕在哈尔滨所见的新的司法工作和监狱工作,原载《观察》第6卷第4期,1949年12月16日 

〔58〕旅大农村中的生产、租佃、劳资、税制、互助情况,原载《观察》第6卷第5期,1950年1月1日 

〔59〕向毛主席、周总理提些意见 原载《光明日报》1957,6月2日   二: 君子之交——张伯驹夫妇与我父母交往之叠影   

自打反右运动一起头儿,父亲(即章伯钧)就开始琢磨着反右的结局和 自己的下场,甚至在毛泽东还没想好怎么处理他的时候,他就在家里把自己 处理了一回——让警卫秘书王锁柱把家中所有的工作人员召集到东客厅,请 他们围着平时吃饭的圆型大餐桌,一一坐下。 

父亲客气又郑重地对他们说:“你们大概已经从报纸上知道了,我现在 犯了政治错误。所以,请你们不要再叫我章部长了,可称我先生,也可直呼 我的姓名。” 

坐于一侧的王秘书赶紧声明:“在我们没有接到正式通知以前,大家都 必须继续称呼您为章部长。” 

此后,父亲不止一次地对家人说:“我们准备过老百姓的日子吧,回桐 城老家更好。” 

1958年1月底,父母双双获得“又划又戴、降职降薪”的处理。好像上 边对父亲特别宽大,在撤掉交通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中央主席、 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光明日报社长等九个职务之后,特意保留了“全国政 协常委”的职务。在由行政三级降至七级后,又特别保留了四合院、小轿车 、司机、警卫、厨师、勤杂、秘书。国人社会地位的尊卑,往往集中展示于 权力所给予物质待遇之厚薄上。父亲既受政治贬损,又得生活厚待。如此发 落,大大出乎承受者的预想。 

斗转星移,岁月悠悠。慢慢地,父母开始咀嚼出那帽子的沉重和帽子底 下沉重的人生。首先便是与中国历史同样渊远流长的世态炎凉。亲近的、亲 切的、亲密的,一个接一个地疏远、疏隔、疏离了。而且,越是亲近亲切亲 密的,就越发地疏远疏隔疏离。诸如,二十年代一起参加北伐战争的老友, 三十年代共同发起“国民党临时革命行动委员会”的第三党人,四十年代参 与筹措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民盟元老。好像他们当初当年当时结识 章伯钧,便是一种错误。唯有(19)57年的政治风雨,才拨正了他们所在党 派以及本人生命之舟的航向。看着他们批判自己的那副痛心的样子,父亲也 跟着替他们心痛。 

一日,戴帽的母亲到农工党北京市委会去参加政治学习。在回家的路上 ,大老远便瞅见个老熟人。这也难怪,五十整的年纪,眼神正好。老熟人是 民盟中央的副秘书长,叫辛志超。他不仅和父亲、母亲熟,而且和我姐、和 我也熟。我家的门坎儿,他是跨进跨出的。每每在与父亲谈正事之前,都要 给我姐妹俩讲上一段故事。故事多半说的是燕都旧话,再与那满嘴的京腔京 韵相搭配,我俩听得津津有味。民盟中央的人,从沈钧儒开始往下数,来家 里开会、谈事、作客、聊天的,不下几十个。要论个生熟咸淡,眼下这位离 母亲不远的人,得算在十名以内。所以,我很能想像母亲认出他时的那股冲 动、那般欣喜及那份热情。 

母亲挥动着手,向他飞奔过去。辛副秘书长停住脚步,四下里张望。当他 那双近视加老花的眼睛透过厚重的镜片,终于辨清来者为何人的时候,即毫 不犹豫地转身180度,快速消失在人流中。 

母亲傻站在街沿。她对老熟人或许有很多的话要说,或许只想问声好。 她有如一个在外面受了委屈的孩子,回到家中眼泪便扑簌簌地滚落出来。在 父亲的询问下,母亲讲述了街头刹那间的经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