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夺宋-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郎记下了……”石秀心里涌起真正的崇敬,这一刻他真真正正的感觉到,衙内说这话非是拢络人心。
二婢更是对衙内敬佩,哪一次不小心跪了他,定是吃他一顿狠训,三个多月来,她们与衙内日夜不离,已然有了极深厚的情感,在衙内卧塌长达一月之久的日子里,二婢轮流夜日守候,端屎侍尿,无微不至……
而衙内现已奏明了父母,先纳紫珏、玲珑为妾,仪式一律从简,因过去两个月在二婢秘授《黄帝阴阳经》的过程中,他们的**经行了亲密的接触,虽最终未破二女元阴之身,但‘手口之娱’却是家常便饭了。
乐寿县城距啸风峡约模有四十余里路,快马加鞭的话,有一个多时辰也便赶到了,当一行人如风般卷进啸风口时,老天爷又飘洒下了毛毛细雨,在这之前,河间路招讨使安贞三次发兵剿贼,高宠、三石等人随军征剿,斩首近千余,彻底廊清了这一带的残寇,高宠之所以担心还有贼聚,其实是怕辽人秘至对衙内不利。
多次上啸风峡来,安敬还发现这里居然曾有一层露天的煤田,对于这时代的大部分人来说,他们不懂什么是矿学,露天的煤取光之后便都撤了,但衙内却知,这里的地下应该有丰富的煤田蓄量,当然,比起河东(山西)那边还差些,宋代虽开始用煤,但挖掘技术腌臜的太厉害,所以煤是很紧俏的东西,因其产量太低。
‘莺美山庄’在啸风峡内的修建完全是安敬的意思,也是在他发现了煤之后才决定了建庄,石秀召来的大量劳役足有千余名,这些人在啸山峡一处险要缓坡上建造‘莺美山庄’,而衙内要把这里当做忆念伊人的别院,他已下定了一个决心,今世若寻不回莺美,这一生绝不娶‘妻’,为传宗接代孝顺父母,妾却是要娶的。
“一待山庄建起,周围一片民用工房亦需完工,揭阳镇、浔阳江召来的水中精锐亦要过来立寨、操练。”
石秀一一记下了衙内的吩咐,下了车后,在众人的簇拥下,衙风也没有专门上正修建的山庄去看,省得那批劳工又轰动,他只是在那日皇后遇袭的一片地方逛着,每次来他都会呆在这里,还告诉紫珏、玲珑二个人,自已和莺美在哪一齐栽下的马,在哪又捡的刀,莺美在哪杀了几个人等等,每次都会说的淌下眼泪!
二婢却知衙内深恋着小姐,她们心下感动的要命,其实安敬的确深深爱上了这个女人,穿越来大宋后,就是莺美用刀攥狠戳自已的屁股,才将自已从最深的梦里唤起,跨越了近九百年时空的一场大梦,往事一幕幕在脑海掠过,如今伊人芳踪缈缈,念及此处,安敬却是觉得锥心的疼,是莺美在最关健的时候力挺自已,在啸风口、在河间馆驿;没有高莺美,成就不了河间安文恭的威名,此后的两情相悦尤令衙内刻骨铭心!
细雨轻轻飘洒着,秋意微寒,茫茫的一片雾,把远处的景象渐渐遮去,安敬却静静站在一处高坡上,望着出峡的路口一动不动,为衙内撑着小伞的紫珏知道他这刻又在思念小姐了,玲珑和三石同样静立在雨中……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安敬一口气道出两首《钗头凤》,却难寄郁思。
不说紫珏、玲珑听的双双落泪,便是经常跟衙内来此的石秀亦眼珠子发红,石宝、石勇两个粗人也能从这苍凉的语调中听出衙内的愁苦……在府里衙内的小院楼阁上,这两个多月他写的失意情词不下百余首,紫珏和玲珑却是大长了见识,更将衙内的亲笔手书装订成册,每次劝他缓一缓时,他却总说:多练练字,却怕莺美取笑我……听到这句话时,二婢都能从安敬眼中看到那刻骨铭心的情思,小姐啊,你忒也狠心,却丢下这等一个痴情郎君?把他这般折磨,老天爷,你就开开眼吧,若叫小姐和衙内聚首,紫珏玲珑死亦无憾!
PS:近两章有些兄弟颇有微词,故事情节嘛,曲曲折折,也算不得太狗血,应该在大家接受程度内,莺美只是吃点醋暂离,降降温而已,情节不谈了,今日起本书获得三江推荐,曲指算算,两三年没上过上江了,还请诸位鼎力支持,关于收不收谁的问题,本书在未上架之前,估计谁也收不了,另,这周三江推荐机会难道,也希望大家全力攘助,后续情节马上展开,主角就要赴京了,请支持!
今夜12点多更新第44、45章,因为之后要更新三江感言,所以两章连发,望广大兄弟午夜来砸票!收藏!
谢谢!
第一卷 河间风云 第四十四章 安府议婚
 更新时间:2010…7…12 1:34:49 本章字数:3987
夜色中,秋风拂荡,卷起地上片片落叶发出萧索声浪,乐寿县,安府正大前堂上,却是灯火通明。
银发晧首的安老夫人端坐在正堂上首,左下首是安贞与正妻郑氏,再往下则是妾室刘氏、罗氏两个,右首坐着两个人,一位四旬左右风韵犹存的妇人,眉目与莺美生的七八分相似,此妇年少时定也是花魁秀首。
她正是高宠、莺美的母亲高夫人,坐在她下首的便是英伟的高宠,虎背熊腰,挺得有若一杆标枪般。
安府人丁并不旺盛,三代单代,安贞如今也只得安敬这么一个儿子,前文提过,正室郑氏育有二女一子,妾室刘氏、罗氏各育有一女,这多年来却再无所出,安贞这四女一子中安敬却是最小的,他两个亲姐姐和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早都嫁了人,而且夫家都在河东那边,政和二年春,安贞上任河间乐寿,和女儿们再没见过面,这趟啸风口事件,北地皆传安氏父子忠贞神勇,前些日子女儿们便给娘家捎来了家书问候父母和弟弟。
但自安敬从开德府返回后一病不起,安府又笼罩在愁云惨雾中,他们只道是安敬体质太弱又得了什么病,却不知安大衙内患得了心病,病中痴痴呆呆的,不是紫珏、玲珑两个俏婢精心侍候,不晓得他能不能活下来。
二婢也不敢说是小姐气走才使衙内病倒的,只怕安家人从此对小姐生出间隙,为高家计、为小姐计,二婢只得守口如瓶,另外高宠也知其因,开始却不认为衙内会对妹妹用情如此之深,至衙内大病不癒卧榻月余,痴痴呆呆之时,高宠始知妹妹莺美在衙内心中占据着何等重要的地位,同时他也被衙内至情所感,不由唏嘘。
前些时一件大事的发生,让安高两家本来很和谐的关系蒙上了一道阴影,这事就是河间府郑仕元派来给他七闺女提亲那一桩,自然,以郑仕元如今的尊份,没理由委屈女儿给安家小郎去当小妾,非正室不嫁。
在这个时代,权大一级确实是压死人的,何况郑安两家也存在从亲关系,按宋律,没出五服之内的亲属都称‘有服’,有服亲属是不可姻亲的,但这条律令显然没起多大作用,实际上近亲姻婚者却比比皆是……
封建观念尤在这个时代根深蒂固,男婚女嫁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存在阶级差异的,那想也不用想的,就如郑皇后不许妹妹靖国夫人接近安敬一样,靖国夫人何等尊贵?若相就一个七品知县的公子,岂不叫人笑死?
而现在摆在安、高两家面前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对于完全没落的高家来说,如今和安七品结亲似有高攀之嫌,所以当安老夫人、郑氏向高母婉转的言说河间郑府提亲一事时,聪明的高母就知道安老夫人、郑氏的用意了,虽说高母心中为女儿心疼,却无力改变这一局面,又念及安老夫人对高家的照拂也就认命了。
今日更搭成了一致的认识,高母主动的提出莺美愿以妾室侍奉衙内,郑氏确也感动,对亲家母的通达明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安贞也是颇有感触,实因眼下确实倚仗着郑仕元,虽他也看出了高宠非是池中物,但这个世道,若没有人抬举你,想出人投地却是太难了,但在高宠心中却对这件事存有看法,耿耿不能释怀。
直到母亲亲口说出让妹妹以妾侍奉衙内的话时,高宠心中却惊起一片波澜,为此,他虽在座却不发一言,安贞自是看出了高宠心中不喜,也许这次姻亲却可能造成安高两家再无法深融的隔阂,可眼下形势不饶人啊,徒呼奈何,非是郑仕元亲自派了人来提亲,安贞却不愿失了信义,为此他心中也是郁结难舒,甚是惭愧!
不过前几个日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