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煮酒探西游-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沙僧在加入取经队伍前;有过破坏取经的行为;因为他曾经吃了9个取经的僧人。有人说那是金蝉子9次转世都被他吃了。这金蝉子的脑子不是进了水么?每次转世后就专程跑来喂他?!就一点也不改变策略?
原文上讲:“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
沙僧吃的这9个和尚是有道行的;头骨比鹅毛还轻;这9个和尚是分几次吃的;“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取经人总共只出现过“几次”。
沙僧只吃了几次取经人;这几次取经人中有道行的和尚共有9个。“几”是一个不确定的数目;“九”是一个确定的数目;并且是最大的个位数。9个取经人是分几次吃的;那就不是分9次吃的!每次吃两三个;才与“几次吃了9个”相附。
所以;这就不可能是金蝉子9次转世;
沙僧被称为“久占流沙界吃人精”;几乎是见人就吃;吃人无数,而9个僧人和“无数”相比;简直微乎其微!说明沙僧的攻击目标是所有过路的人;而不是只针对和尚!
因为沙僧没有食物吃;饥寒难忍,所以客观上破坏了早期的取经队伍。如果他是卧底;他就不会对菩萨说这些事;如果他是卧底;他混进去后就应该搞破坏!
现在;当观音菩萨路过流沙河的时候;沙僧走上岸就捉菩萨;动机是什么?饿了;准备吃菩萨充饥。
但在他得知是菩萨的时候;就收了宝杖,纳头下拜;说了自己很痛苦的现状;并向菩萨道歉:“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
他受的罪最大;但他并没有向菩萨求救。
我们再看猪八戒:“不期撞着菩萨,万望拔救拔救。”再看孙悟空:“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他们都是主动向菩萨说好话求救的。
沙僧没有向菩萨求救;是菩萨主动要帮助他的。
菩萨向他保证“教飞剑不来穿你。复你本职。”这两个条件时;沙僧爽快地答应了;并说“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这句话说明沙僧非常重视前程;生怕误了。
然而;沙僧在取经路上的一贯表现;毫无卖力进取之心;又否定了他重视前程;他压根都没幻想再回到天庭去官复原职!就算后来封为金身罗汉;也没像猪八戒那样表示不满;职务高低无所谓。这就奇怪了;沙僧究竟要什么?
菩萨的两个条件:1。教飞剑不来穿你。2。复你本职。
既然沙僧不看重第2个条件;那么;他必然看重的是第1个条件!既然他这么看重第1个条件;就说明“七日一次,飞剑穿胸百余下”的痛苦;他已经无法忍受!
玉皇大帝为什么要如此折磨他呢?难道仅仅只是因为打破了一个杯子么?不太可能!猪八戒调戏嫦娥也只是贬下界来;没有别的附加刑罚;(错投猪胎的责任是他自己;不是玉帝);难道沙僧犯的罪比八戒还大?
如果沙僧真的犯了什么罪;他贬下来就应该去投胎!沙僧并没有投胎;这就说明玉帝没有用明文规定的天条来处分他。那么;沙僧在流沙河受罪;就只能说明是玉帝用的私刑!
玉帝和沙僧之间有什么私人恩怨呢?有一首诗讲沙僧:
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英雄天下显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样。
。。。。。。
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
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
腰间悬挂虎头牌,手中执定降妖杖。
头顶金盔晃日光,身披铠甲明霞亮。
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
“豪杰人家做模样”;沙僧是在地上修仙得道的;曾经是许多人的偶像。长得帅;功夫高;被玉帝相中;一步蹬天;做了万神主宰玉皇大帝的保镖兼秘书;并且允许他带兵器上朝。可见玉帝对他是最够意思的。
孙悟空猪八戒的兵器都是老君炉子里炼出来的杀人凶器;正规军用品;而沙僧的兵器却不是的;是一根赶面杖;是哪的?是月宫里的;是月宫嫦娥家里的!
“这般兵器人间少,故此难知宝杖名。出自月宫无影处,梭罗仙木琢磨成。”
沙僧怎么会有嫦娥家里的赶面杖?莫非他在嫦娥家里吃过面?这个东西不要说人间少,就是天上也少啊;怎么就到他手里去了?!莫非他与嫦娥有什么关系?
如果他与嫦娥有什么关系;他又怎么敢把这个证据天天拿在玉帝眼前晃?所以他与嫦娥应该没有什么关系;这就只有可能是玉皇大帝赐给他的;即使他与嫦娥有什么关系;最多也和猪八戒一样;依天条贬下界来。很显然;沙僧犯的罪比这要严重的多!
并且;还不能公开宣判;那就只会是这样一种可能:他这个卷帘大将与王母娘娘卷到一起了!
沙僧最有条件受到王母娘娘的引诱;而玉皇大帝出入月宫与嫦娥幽会时;就提供了他们幽会的时机。
但有一次;玉皇大帝该去月宫时没去;是叫天蓬代替的;而沙僧与王母娘娘不知道;结果奸情败露了;沙僧在慌乱中打破了一个杯子。
猪八戒和沙僧这两个人都是那个时候贬下来;八戒干玉帝的小老婆;沙僧干玉帝的大老婆。八戒没干成;处分轻些;沙僧干成了;玉帝要把他的心捣烂才解恨!
沙僧在流沙河变得丑陋无比;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已经是心死了;对什么都无所谓了;所以在取经中;他就没有什么追求;他最需要的是平静。
(64)唐僧究竟信不信佛
唐僧是一个忠实的佛教徒;从小受的是佛教育;学的是佛理论;西游记第十一回说他:自幼为僧;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
这至少可以说明唐僧的本职工作、业务能力都是不错的。但世俗的经验告诉我们:干一行精一行(外在行为);干一行厌一行(内在心理)。
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个行业;只要你熬的时间够长;那么;在外人看来;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你就是这方面的内行!同时;也正因为你熬的时间长了;你的怀疑心、厌烦心就会越来越重。
唐僧做和尚的时间长了;称他为圣僧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多;可他究竟有没有对自己的信仰怀疑过?动摇过?
在乌鸡国的时候;一天晚上;三藏道:“徒弟们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这卷经来念一念。”行者道:“师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时的经文,那本不熟?。。。”三藏道:“我自出长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时的经文恐怕生了。幸今夜得闲,等我温习温习。”
这也从侧面说明唐僧的基本功不太扎实;自上路以来;修行其实很少。谈到修行;唐僧并没有什么修行;我们所能看到的;他只是在要赶路;要取经;要成佛。
大家看西游记;总是赞扬唐僧不畏艰险战胜困难,这一点不假;尤其对他这个先天胆小;到最后还在惊呼“大王饶命”的人来说;更是难能可贵!然而;殊不知这种抗争精神;正是佛家所反对的!
佛家讲放下;无执;无欲;无求;唐僧做到了吗?若真的做到了;他就该静心清修;而不该去取经!
第六十四回;拂云叟与唐僧谈禅机时;讥笑他:道也者,本安中国,反来求证西方。忘本参禅,妄求佛果,空费了草鞋,不知寻个什么?
唐僧没有表示异议。他还是继续朝着他的方向奔;并且;他最终成功了;他的精神也得到了世俗的认可赞同;因此;唐僧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这种精神是世俗的;他的成功也是世俗的;如来封受给他的那个佛果位;仅仅只是一个职位;也是世俗的。并不是佛学意义上通过修行悟证成佛的。
如果说唐僧有什么修行的话;在路上克服种种困难就是他的修行;这种世俗的修行其实和我们大家一样;朝着目标前进;克服其中的困难;这就是我们的修行。
因此;看起来作者是在写宗教里的修行;其实写的是世俗里的修行;是看唐僧怎样努力克服困难;获得一个职位。
佛经上讲佛界是平等的;可西游记偏偏把佛界设计成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组织。佛经上讲修行不要执著;可西游记偏偏把唐僧设计成一个坚定执著的取经人;佛经上讲普度众生;可西游记偏偏说取经是给唐太宗解灾的。佛经上讲明心见性自证成佛;可西游记偏偏说唐僧见如来倒身下拜后;由如来封授职位而成佛。
是作者不懂佛学吗?不是;作者根本就不是在讲宗教;讲的是世俗;是社会;是组织。
唐僧一心要奔向这个组织;从上路起;到到达止;这才是他的修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有没有对自己产生怀疑?产生动摇?有没有对他所向往的那个组织产生怀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