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对外战事,要不要打仗等关系到他们的事,才会站出来发表意见。
贺兰敏之因为站在殿下,面对众臣站立,看不清御座上李治的神色及帘后武则天有什么表示,但能清楚地听到诸臣们争论的话。他在看着他们粗着脖子争论了一会后,觉得这些人争论起来很有趣,到底都是文臣,即使争论都说的很文雅,没有粗鲁的话,为了表示自己说话所包含的意思份量,他们是以说话口气的轻重来表示。
这是一场口水战,是在比试谁的嗓门响,谁的唾沫多,有这样感觉的贺兰敏之很有兴趣地看着。
但贺兰敏之马上就知道他想错了,虽然站出来发表意见的都是文臣,但现在的文臣都不是仅有缚鸡之力的,他们还是有勇武一面的,争论了一会,没个结果出来,却让两方的人都动怒了,有动武的架势出来,一个个捊袖子准备掐架了。
看到这情况,殿内值守的奉宸卫军士及左、右卫军士马上行动,用身体将双方隔开,但双方仍然不甘罢休,在继续争论的同时还准备掐架。
“好了,都别吵了!”殿上传来一声威严的喝声。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捊袖子准备掐架的两方停止了动作,准备劝架的军士们也全都退回到自己刚刚所站的位置。
贺兰敏之在走回自己位上,抽空瞄了眼殿上的情况,发现李治神情有点愤愤,脸上写满了怒意,但帘后的武则天却没有任何的动静,依然保持进殿后端正的坐姿。
只可惜隔着帘,看不清武则天的样子。
其实刚刚殿下群臣争论的时候,御座上的李治和帘后的武则天已经小声地说了好一些话,在说话停下来时候,李治才出声喝止的。
看到诸臣都静下来后,李治的神色也恢复了正常,摆摆手对诸臣示意道:“诸爱卿刚刚所奏之事,朕会好好想想的,今日先不讨论此事,朕接下来要听听诸位爱卿其他的奏议…”
李治是看到了殿下的李安期还举着奏本,没有退下,但他却没令边上的宦官去将奏本接过来。
看到李治如此处置,李安期忍不住,再上前奏道:“陛下,刚刚臣等所奏请之事,实是如今最重要的事,要是不尽快解决,朝纲一定会大乱,还请陛下慎重考虑…”
“大胆…”一个威严的声音将李守期的话打断了!
://。。
第二百十七章难道是有惊无险?
'··]更新时间:201293012:03:36本章字数:4641
第二百十七章难道是有惊无险?
这是从帘后传来的声音,一个女人的喝声;不用说也知道,这是武则天发出来的!
只听帘后的武则天继续喝道:“如今朝事纷杂,我出征辽东的数十万大军全在往东北方向行进的途中,关注前方的战事,保证数十万大军军需所需,乃当前最重要的事!诸位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联手胁迫陛下交割权力,让陛下在英年之时,完全可以处理朝事之际,就禅位于太子,是何居心?”
帘后的武则天一眼寒光四溢的眼睛盯着自朝会开始后就一直站在殿前,但没发表一句话的李弘,也不待李治有反应,继续说道:“刚刚陛下已经说了,先议朝事,讨论这段时间急切需要解决的事,尔等却还纠缠于何人监理国事之上,置国家大事不顾,置陛下的威严于何处?再过一些日子,御驾将东行封禅泰山,太子留在京师监国,所有朝事都将交由太子负责,根本不需要交割,尔等在现在这诸多大事需要处置时候纠葛这些事,到底是何居心?”
李治坐朝时候,武则天虽然坐在帘后听政,但很少站出来发表意见,少数几次当殿发表看法,都是特殊的情况下,今日这般喝问,而且是从来没有过的严厉口气质问,吓倒了不少的大臣!
一些大臣已经听出来了,武则天虽然是喝问站出来要求皇帝让太子代为处理国事的大臣,但实际是却是质问与此事大有干系的太子李弘的,而且是前所未来严厉的口气!
没有人会相信,这事会与太子无关,这段时间皇后与太子间的关系颇为微妙,这是人所共知的“秘密”,今日数位宰相如此提议,而且都是挂着东宫官职的人,许多人已经想到了什么。这是很可怕的事,要让诸臣选择支持哪方,大多的人还真的下不了决心。皇后的手段大多人都见识过,皇帝现在也对她言听计从,上官仪事件的影响还未消除,没有几个人不担心自己项上脑袋的!
以李安期为首的要求皇帝以太子监国,代为处理朝事的大臣在武则天威严的喝问下,也一下子没了声音,确实关注前方的战事,保证战时所需是目前的重中之重。谁都知道现在站出来提这个建议真的不太恰当,他们原本不想在这个时代提出来。但皇帝现在临朝的次数太少了,数个月才有一次,除了朝会时候他们能面圣呈请建议外,其他时候极难见到皇帝,即使求见也不被允见!
正因为如此,所以今日李治临朝,几位列宰相位的大臣才冒死站出来提奏议。
武则天话音落下一小会后,许敬宗跟着附和了,“皇后娘娘说的极是,一切要以国事为重,将临的战事是朝廷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再过几个月陛下和娘娘又要临幸泰山封禅,万不可有差错起来,此时讨论这事真的不太妥当!”
右相即原来的中令,是理所当然的宰相,许敬宗又任要职多年,威望不可为不高,甚至可以说是百官之首,只不过因为他力挺皇后武则天,才被许多人所不齿,名声差了一点,但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话,皇帝李治又没表示什么,还是挺有份量的,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
朝堂上一片寂静,许多大臣相互望望,但没有人站出来说什么,连李安期也心有不甘地退回到班列中。李安期是贞观名臣李百药之子,在朝中颇有人缘,但许多和他交好的人,在今日并没站出来支持他,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打击!
李安期原本以为,由他和其他几位宰相牵个头,当着皇帝的面提请让太子监国,朝堂上支持人大臣一定会很多,却没想到竟会是这样一种情景,当堂被皇后怒斥了,而皇帝却不发一言。
虽然说他们所提,并不是要逼迫皇帝退位,让太子即位,但经皇后一说,好似真的有这么一回事了,这让李安期后悔不已。从今日的情况上来看,皇帝还是完全听从皇后的意见,并不似他们所知道的那样,皇帝想限制皇后的权力,今日朝会时候提出这个建议,真是失策!
正这时,一直没出声的李弘站了出来,对李治和帘后的武则天行了一礼:“父皇、母后,儿臣年幼,处理朝事力不从心,数次监国全赖诸臣辅佐,如今朝事有母后代父皇处置,是最恰当之举,有母后代父皇处置国事,才是万全之策!儿臣甚是怕父皇和母后临幸泰山之际,儿臣无法处理好朝事…儿臣想恳请父皇和母后,推迟封禅泰山,待辽东的战事结束后,再前往泰山!”
“陛下,臣附议!”西台侍郎、太子左中护戴至德马上站出来附议李弘所奏,“如今辽东战事将要打响,陛下和娘娘应该坐镇京师,待战事结束后,再往泰山封禅!”
接着又有几位大臣站出来表示了此意思,朝堂上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缓和了,争论的焦点也从“逼迫”皇帝让太子主持朝务转移到恳请皇帝和皇后推迟封禅的日期上!
一直挺着身子站着,看着朝堂上这一场纷争的贺兰敏之,也很佩服李弘。这位年岁并不大的太子,竟然会在这样关键的时候站出来,撇清自己和拥护他接管朝务大臣的关系,还表示了自己没有一点想插手朝务的想法,甚至表示害怕皇帝和皇后不在京城,因为他应付不了朝事。
这位才十五六岁的太子,还真的不能小看,虽然刚才他表现的在点惊惶。
诸臣跟着李弘一番闹腾后,神色已经缓和了很多的李治压压手,示意众臣平静下来。
“诸位爱卿所言甚是有理,但朕也知道,再过几月,高丽战事即会结束,前方捷报传来之时,可能御驾还未启程,所以一切还是按原先的计划准备,待前方战事开始时,再做最后的决断!”李治挥挥手道,“御驾前往泰山之时,太子留在长安监国,所有朝事都由他负责,如今事务,还是要交由皇后代朕处理,皇后凡事都会问询朕的意见,这一点上诸位爱卿不必再议!接下来再讨论其他的事,诸位爱卿有事皆可上奏!”
李治当殿这样表态,让帘后的武则天放心了大半,也重新坐回了她自己的座上,那些支持武则天的人,也放宽了心,但提出让太子接手朝务的大臣,却感觉到了无比的懊恼。
但皇帝既然这么说了,太子也表过态,皇后也发过怒,所有的大臣都不敢再出言表示什么。但很多人心里有隐隐的不安,这件事不会不了了之的,只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