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明-第6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出动都在华州军面前碰地头破血流,后来也是不敢动弹。
只是希望山西和陕西的边军过来,增强自己的力量,最起码要等到占优势,或者说自以为占优势的局面地时候,才开始决战。
华州军的后勤系统在理论上还是很出色地,不过却也受限于这个时代的运输条件,所以华州用了个笨方法,刘十三率领的大军一路击破州,扫清了山海关和州前后的明军残余部队。
然后通过海运,陆运各种方式,在渤海还没有封冻之前把关外各个农垦区和牧区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粮食和牲畜集中到关内去,以州为中心,已经是变成一个大的仓库群,巨量后勤物资都是存放在这里。
江峰身为中军主帅,做的却是司粟校尉的活计,也就是后勤总管的工作,他率领的大军到达州之后,直到这里的所有完备,这才继续的南进。
这也是为什么华州军虽然是一直在胜利,可是却没有什么推进速度的原因,士兵们要吃饭的,战马要吃草的,军队不是机器,后世有军事家说,打仗靠的是后勤,到明朝也可以说,打仗依靠的是粮草。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后勤供应,所以刘十三的部队才毫无后顾之忧的在战斗,即便是这样。这支军队的推进速度也称不上迅速。
历史上有些近乎奇迹的军队存在,什么日行百里,神速行进,横扫大江南北,但是这些军队的给养都是依靠在本地的抢掠来维持,固然是行进速度快了,可是所过之处,却一片焦土。
华州军入关,都是汉家天下,本族相争,如果说下手太狠,不留余地,恐怕将来的统治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所以司马从事和亲兵营也算是绞尽脑汁,要削弱大明的统治,却不能让地方上太乱。
本来这样的大军之战,到处起事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出现唐末五代那种天下焦土,有如地狱的景象。可到了现在,各地混乱不断,可是每处都是大族和官府明争暗斗,地上的黎民百姓最多是日子难过些,提心吊胆一点而已。
既然日子还勉强过得去,那么百姓和基层文人的舆论就很容易受到某些动向的左右了,比如说开始的时候,除了沿海和关外某些地方的人,一概是痛骂华州是乱臣贼子,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随着华州军不断的胜利,在江南北方占据大片的地盘,民间开始有什么嘉靖本不是成祖朱棣的直系子孙,得位不正,上天排天兵天将来匡扶正位,等等,其中有一条传闻最为靠谱,是说在临消失的泾王就是华州的大王,他是弘治皇帝的亲生子孙,这次要来取回王位的。
如果这个消息让在华州本岛做个小地主的泾王一家看到,非得吓个半死,泾王似乎对这种没有从前富贵,可是比从前自由许多的生活十分的喜欢,曾经是委托三十三卫的民官给刘顺和江峰带信,说是自己只是希望在这里终老一生,不愿意再和朱家有什么瓜葛,这封信到了刘芳蕊的手中,当时苏观月的一个孩子正在得病,全家都是忧心忡忡,刘芳蕊也是动了慈悲之心,让司马从事和亲兵营不再理会这泾王一家老小了。
整个的草原除了陕西三边负责防御的部分,已经是没有什么蛮族骑兵的踪迹,所以各地的边军都可以被调动,只有陕西和山西的边军不能动,要是动了,西边的蒙古人顺着这些关隘趁虚而入可就是灾难。
山陕各地的官府和军兵,尽管对于华州也是深恶痛绝,但是心里面却也是知道一件事情,对方是汉人,不管怎么打,还要给黎民百姓留些活路,要是草原上的这些野兽进来,那做的可就是斩尽杀绝,丧尽天良的事情。

所以在接到朝廷的调动山西和陕西边关军马的命令,先前调走的那些人还不算是伤筋动骨,可是接下来再要调动,可就是把最基础的防卫都是抽空了,蒙古人进来怎么办,那还不如华州军得胜呢?
当然这个话不能乱说,京师来的使者手持天子剑和全套的符节,带着锦衣卫,对于调兵的命令稍有疑虑就要以谋反勾结贼兵的罪名下狱问斩,这时候,各省对于中枢还是有一种深深的敬畏感,尽管是满心的不情愿,还是调兵朝着京师进发。
陕西山西兵力空虚,稍微有些见识的人都是提心吊胆,生怕蒙古人就这么打进来,在西边的亦利巴里部虽然不比鞑靼和瓦刺的强盛,但是在西域盘踞已经是接近百年,也有很强的势力,就是依靠着陕西边军的死抗才没有让他们进入山陕,这时候,边军主力都是被抽调到京师北直隶一带,岂不是被对方抓住机会。
不过他们的担心始终没有变成现实,蒙古的亦利巴里部此时正在遭遇灭顶之灾,这支部落能够动员两万左右的骑马青壮,现在却有被灭掉的危险,恐怖的华州军队过来了,据说这就是那支让鞑靼和瓦刺覆灭的部队。
这支军队只有五千人,其中还有三千人左右的非汉人,但是亦利巴里部没有一点抵抗的能力,火器,披甲骑兵,高昂的士气,久经训练的部队,这些就足够扫平亦利巴里这些武装牧民。
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听劝
陛下,而今京师已成绝地,臣恳请陛下移驾西安,或昌,由臣等在此于贼军死战!”
詹事府詹事罗文京跪地上奏,这是第一次有人在朝廷上明白提出迁都的意思,这个时候,京师左近就有华州大军,北直隶和山东随时都受到华州水师的威胁,江南已经是陷落,唯一可以依靠的地方,就是西党的根据地,陕西四川云贵,还有嘉靖潜邸所在的湖广一带,还是在明军的掌握之中。
这里还有可以经营的战略空间,还能继续的退几步,还有可以依靠的军队。这里也有一定的经济资源,听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第一个出来反对就是西党的领袖,而今的礼部尚书于泰人,听到罗文京的话语之后,他看起来须发皆张的模样,极为的愤怒,立刻出列说道:
“陛下,臣请治罗文京大逆之罪!”
嘉靖皇帝现在的思想很难集中,他每天服用的丹药剂量越来越大,每天都处于一种很急躁的状态,但是在朝堂上还是在强自抑制,听到下属争吵,他有些烦躁,不过还是要给西党的领袖于泰人面子,点点头,示意于泰人继续说下去:
“陛下,两宋之事距今未远,那高宗若不是迁都临安,那里会沦丧大好山河,导致我华夏江山沦陷蛮夷之手,即便英宗皇帝时候,有土木堡那种大变,朝中有提迁都者,于少保力斥之,直言可杀。而今贼子罗文京鼓动陛下出京。岂不是要重现两宋之祸,让陛下成为千古唾骂之人,将来何以见我大明祖宗!!”
礼部尚书于泰人在东党执政的时候。就是工部尚书,地位极高,此时西党把持朝政,他更是泰山北斗一般的地位,他说了这番话之后,六部地重臣纷纷出列符合。都说詹事罗文京可杀。
詹事罗文京在那里大急,心想自己一个建议怎么就成包藏祸心,看着朝堂里面没有一个肯为自己说话地,也是豁出去了,站起来怒骂道:
“大明天下都是亡在你等之手,不知进退,不知分寸,若不是对工商之户课以重税。贼军在江南那会如此的顺利,现在京师所辖之州府,工商凋敝,那农税又有多少可用。要说该杀,你等才是皆可杀!”
“陛下。这罗文京出身浙江台州,乃是东党的余孽,侥幸逃过法网,这次终于是祸心暴露,陛下不可放过啊!”
也不知道是谁如此聪明,点出了罗文京地出身,罗文京在西党扫除东党群臣的时候,只是翰林院一个七品的学士,躲过了那场风波,在那之后,一直是小心谨慎的做人做事,所以才到了今天这个位置上来。
现在的局面是在京师一天,大明的江山就多一分崩塌地危险,明明是华州借着京师是天下的首地,吸引明军的兵马,准备一举歼灭之,罗文京出身浙江,对于华州的了解可是比朝中这些人明白许多,知道所谓的威武大营的强兵还有山陕的兵马集合起来,也许在大明境内是首屈一指的大部队了,但是放在华州军地眼里,不是对手啊!
他还想争辩几句,却看到上面的嘉靖皇帝有些厌恶的挥挥手,开口说道:
“下狱,待斩!”
“陛下,陛下,此时要变通,不能固守京……”
罗文京还在那里大声的争辩,却被几名锦衣卫当庭揪住,直接就被拿下去,殿堂之内有了这个风波之后,又变成了大小官员,争相夸耀自己忠心地说书场。
威武大营一万兵离开蓟县缓缓的前突,这是准备试探对方防御纵深地举动,山陕的兵马差不多调配完全,陆炳知道拖延不得了,自己这边在增兵,对方的兵马却也是源源不断的从关外调拨进来。
真是不知道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